坚持理论精髓,始终保持生机和活力_包产到户论文

坚持理论精髓,始终保持生机和活力_包产到户论文

坚持理论精髓 永葆蓬勃生机,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蓬勃论文,精髓论文,生机论文,理论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的精髓和活的灵魂,同样也是邓小平理论的精髓和活的灵魂,是我们党及各项事业永葆蓬勃生机的法宝。

一、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动态过程,要逐步深化,不断前进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贯穿于改革开放的全过程,贯穿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整个历史进程。这是因为,人的任何认识运动,都是主观与客观、认识与实践之间矛盾统一的过程。这种过程,决不是也不可能是一次完成的,实践在发展,社会在前进,人的认识也是不可穷尽的。所以,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没有止境的,要不断地坚持,一以贯之。

同时,这种认识过程,从来不会一帆风顺。一个新的理论、认识的形成,常常会遇到安于现状的习惯性思想方法和脱离实际的种种主观偏见的干扰或抵制。这就需要不断地克服干扰,以推进认识的发展。比如1978年在全国开展的实践是检验真理唯一标准的讨论,这是为了冲破我们党内长期以来对“个人迷信”的崇拜,可是却遇到了“两个凡是”的抵制和干扰,邓小平同志亲自发动和领导的这场实践标准的讨论,正是在破除了这种根深蒂固的“左”的干扰和抵制的情况下,才开展起来的。全党的认识才大大地前进了一步,才恢复了党的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1992年初,邓小平同志的南方谈话,是又一次思想解放的宣言,其目的是要冲破人们把“计划经济”看作是社会主义的本质特征的崇拜,却又遇到了大问姓“社”姓“资”的干扰。认为社会主义就只能搞计划,一提搞市场经济就认为是搞资本主义,致使人们疑虑重重,改革开放,经济发展迈不开步子。实践要求冲破这种新的思想禁锢。全党通过邓小平同志南方谈话的学习,冲破了姓“社”姓“资”的思想束缚,加快了我国改革开放和经济发展的步伐,全国又出现又蓬勃生机,使我国的经济进入了一个新的高速发展的时代。“八五”计划是解放以来八个五年计划中,完成得最好的一个五年计划。平均年国内生产总值递增12.1%,创造了世界少有的奇迹。党的十五大,可以说是再一次思想解放,目的是冲破人们对社会主义是单一“公有制经济结构”的崇拜,认为社会主义就只能是纯而又纯的单一的“公有制经济”,而不能有别的所有制形式。这就是社会上所谓“公”与“私”的争论。由此可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过程,就是要不断破除安于现状和习惯性思想方式及脱离实际的“左”的偏见的抵制和干扰的过程。这也是认识运动的规律。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也是一个逐渐深入,螺旋式上升的认识过程。例如农村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建立,就经历了认识不断适应实践的逐步深化的过程才最后确立起来的。“文化大革命”结束之初,人们认为“包产到户”与毛泽东倡导的人民公社要实行“三级所有,队为基础”是对立的,是资本主义。所以,1978年12月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加快农业发展若干问题的决议(草案)》,虽然放宽了农业的政策,但仍明文规定“不许包产到户”,这就说明包产到户是个禁区,这才有同年底安徽省凤阳县梨园公社小岗生产队农民写血书立契分田到户的壮举。结果,1979年小岗生产队获得大丰收。这个队自农业合作社以来从未向国家交过一斤粮,是一个“吃粮靠反销,花钱靠救济,生产靠贷款”的“三靠”队,这一年第一次向国家交了公粮,还了贷款。有鉴于此,1979年10月,中央把前述的那个文件中的“不许包产到户”删去了,而代之以“除某些副业生产的特殊需要和边远山区、交通不便的单家独户外,也不要包产到户”。提法有了松动,但仍未开口。可是它毕竟从“不准”松动到了“不要”,这当然是认识上的一个深化。

1980年5月31日,邓小平同志在同中央负责人就农村问题发表谈话时指出:“农村政策放宽以后,一些适宜包产到户的地方搞了包产到户,效果很好,变化很快”。才肯定了包产到户的作法。同年9月,中央印发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和完善农业生产责任制的几个问题的通知》中,才有“在边远山区和贫困落后地区,长期“三靠”的生产队,群众对集体丧失信心,因而要求包产到户的,应支持群众的要求,可以包产到户,也可以包干到户,并在一个较长的时间内保持稳定。”还说:“在集体经济组织内部实行的包产到户是依存于社会主义经济,而不会脱离社会主义轨道,没有复辟资本主义的危险,因而并不可怕”。这样一来,全国各地蓬蓬勃勃地开始了包产到户的责任制热潮。这就又从“不要”转变到了“可以”,认识上又大大地前进了一步。这个问题的彻底解决,应该是1982年1月1日,中共中央关于《全国农村工作会议纪要》即1号文件有了这样一段突破性文字:“目前实行的各种责任制,包括小的包工定额计酬、专业承包联产计酬、联产到劳、包产到户、包干到户、到组等等,都是社会主义集体经济的生产责任制。”共产党执政30余年,还从未在那个文件中承认包产到户和包干到户是“社会主义”的。现在在实践经验总结的基础上承认了。这是理论认识上的重大突破。这才给农村干部和广大农民吃了“定心丸”。由此可见,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确立,经历了从“不准”到“不要”,再从“不要”到“可以”,再从“可以”到“承认是社会主义的”,再到固定下来长期不变的漫长历程。这本身就说明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动态发展的过程,是思想认识逐步深化的结果。

二、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在历史关头格外重要,更要强调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邓小平理论的“精髓”,必须长期坚持,而在面临新的重大历史关头就显得格外的重要和尖锐,尤其需要突出地加以强调。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二十年来的实践,我们党依靠这一重要法宝,经受住了一次又一次重大历史关头的严峻考验。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把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事业全面推向前进,就是有力的证明。

十年“文化大革命”,是人民共和国历史上最黑暗的一页,它给中华民族带来的沉重灾难可以说是罄竹难书。文革中整了上亿的人,死了两千万人,造成的经济损失高达八千亿人民币,使国民经济跌到了崩溃的边缘。

1976年“文化大革命”结束以后,中国处在何去何从的重大历史关头。是按过去既定方针走下去,还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另辟新道?按既定的路走下去,中国就只有死路一条;要另辟新径,虽然有风险,但可以使中国的社会主义走出一条新路。在这样重大的历史关头,邓小平同志于1978年12月在中央工作会上作了题为《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重要讲话。强调指出:“解放思想是当前的一个重大的政治问题”,“不打破思想僵化,不大大解放干部和群众的思想,四个现代化就没有希望”。他说:“解放思想,开动脑筋,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首先是解放思想。只有思想解放了,我们才能真正地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为指导,解决过去遗留的问题,解决新出现的一系列问题,正确地改革同生产力迅速发展不相适应的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根据我国的实际情况,确定实现四个现代化的具体道路、方针、方法和措施”。接着他告诫全党:“一个党,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如果一切从本本出发,思想僵化,迷信盛行,那它就不能前进,它的生机就停止了,就要亡党亡国”。而“只有解放思想,坚持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我们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才能顺利进行,我们党的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理论也才能顺利发展”。这个讲话既指出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极端重要性,又提出了要进行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方面的改革,还号召全党克服保守主义和本本主义,抓紧学习经济学、科学技术和管理以适应现代化建设的需要等。对当时冲破“两个凡是”的禁锢,把人们思想从旧的束缚中解放出来具有不可估量的重要意义。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五大报告中指出这篇讲话,是“文化大革命结束以后,中国面临何处去的重大历史关头,冲破‘两个凡是’的禁锢,开辟新时期新道路、开创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理论的宣言书。”

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我们国内出现了“八九”政治风波。国际上出现了东欧剧变,苏联解体,国际共运严重受挫。这时,我们又面临国际国内政治风波严峻考验的重大历史关头。是继续坚持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路线,把改革开放坚持下去呢,还是回到改革开放前去走回头路?有的人借总结“八九风波”的所谓教训,提出了问一问姓“社”姓“资”的问题。改革开放不大有人提了,要提则先要问是“推行资本主义的改革,还是推行社会主义改革?”,在一些单位里,谁要是坚持改革开放,就有“资产阶级自由化”之嫌,整个气氛沉闷压抑。结果是经济发展速度缓慢,改革开放迈不开步子。邓小平同志这时指出,“现在要特别注意经济发展速度滑坡的问题。我担心滑坡,百分之四、百分之五的速度,一两年没问题,如果长期这样,世界上特别是同东亚、东南亚国家和地区比,也叫滑坡了”。年底,他特别针对姓“社”姓“资”的争论、反对市场经济的势头,又发表了突破性的意见。他说:“我们必须从理论上搞懂,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的区分不在于是计划还是市场这样的问题。社会主义也有市场经济,资本主义也有计划控制。”“不搞市场,连世界上的信息都不知道,是自甘落后。”邓小平同志就是在这样一个关键的历史时刻,于1992年初巡视了我国南方,有针对性的发表了重要谈话。这一谈话是指引我们党和各族人民经受住国际国内政治风波的严峻考验,继续沿着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阔步前进的指南。他明确指出:“计划多一点还是市场多一点,不是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计划和市场都是手段。”这就从理论与实际的结合上,把争论的问题讲清楚了,是我们理解计划与市场问题的一副清醒剂。同时,他还针对经济发展速度缓慢的情况指出:“治理整顿有成绩,但评价功劳,只算稳的功劳”。他还提醒说:“对于我们这样发展中的大国来说,经济发展得快一点,不可能总是那么平平静静,稳稳当当。”“发展才是硬道理”。“这个问题要搞清楚。如果分析不当,造成误解,就会变得谨小慎微,不敢解放思想,不敢放开手脚,结果是丧失时机,犹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这一讲话不仅使全党精神大振,冲破了对计划经济的禁锢,停止了空洞无味的姓“社”姓“资”争论,而且,大大解放了人们的思想,极大地调动了各族人民从事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积极性,从而使我国经济发展上了一个新的台阶。所以江泽民同志在十五大的报告中说:“1992年邓小平南方谈话,是在国际国内政治风波严峻考验的重大历史关头,坚持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理论和路线,深刻回答长期束缚人们思想的许多重大认识问题,把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推进到新阶段的又一个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宣言书。”

1997年初到党的十五大召开前,我们党又面临新的也可以说是新时期第三次重大历史关头。我们的总设计师、敬爱的邓小平同志世逝了。中国今后到底举什么旗帜,走什么路的考验摆在全党面前,国内国外、党内党外都十分关注。与此同时,经济体制改革进入攻坚阶段,发展处于关键时期,各种深层次矛盾也要求更好地解决,各种思想理论上的疑虑需要加以澄清。面对这样重大的历史关头,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和党的十五大,更高地举起了邓小平理论的伟大旗帜,坚持党的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和政治路线,提出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作出了推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一系列新的科学论断和重大决策,并尖锐地提出了马克思主义的学风问题。指出在“跨世纪之交,就是要抓住机遇而不可丧失机遇,开拓进取而不可因循守旧,围绕经济建设这个中心,经济体制改革要有新的突破,政治体制改革要继续深入,精神文明建设要切实加强,各个方面相互配合,实现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这就为大大推动思想解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打开了新的境界。正如党的十五大《关于十四届中央委员会报告的决议》所评价的,《报告》“科学地总结历史,规划未来,对我国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跨世纪发展作出了全面部署,是我们党带领全国各族人民迈向新世纪的政治宣言和行动纲领。”在党的历史上,十五大写下的将是很不寻常的一页。在新的伟大思想解放进程中,它已经并且必将继续发挥很不寻常的重大作用,这是无疑的。

从上面的叙述和分析,不难看出,在重大历史关头,坚持和强调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坚持和强调邓小平理论的精髓,是何等的重要,它关系到党的前途和命运。同时又是我们克服一切艰难险阻,使我们各项事业永远充满活力与生机的法宝。

三、十五大对推动新的解放思想作出了突出贡献

党的十五大是世纪之交,承前启后,继往开来,保证全党继承邓小平同志遗志,坚定不移地沿着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正确路线胜利前进的大会,无论在理论和实践上均有重大突破,取得了丰硕成果。十五大是新一次思想解放的动员会,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现场会”,为推动全党新的思想解放作出了突出贡献,具有很强的示范作用。

首先,确立了邓小平理论为全党的行动指南。指出,“旗帜问题至关重要,旗帜就是方向,旗帜就是形象。”十五大的主题就是高举邓小平理论的伟大旗帜,把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新阶段的邓小平理论,作为党的指导思想写进了党的章程。这是我们党对邓小平理论历史地位认识深化的必然结果。自从中国共产党1921年诞生以来,一直以马克思、列宁主义作为自己的指导思想和行动指南。而在我们党的章程中对党的指导思想增加科学的新内容只有两次。一次是1945年党的七大把毛泽东思想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写入党章,进而用毛泽东思想统一了全党的意志和行动,大大推动了中国革命的进程,创建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和确立了社会主义制度。再一次就是经历了五十二年的实践之后,党的十五大又把邓小平理论同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一起作为党的行动指南写进党章。这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践发展的需要,是党的指导理论发展到新阶段的标志,同时又是全党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最伟大成果。这是因为邓小平理论是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原理同当代中国实践和时代特征相结合的产物,是毛泽东思想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继承和发展,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在当今中国,坚持邓小平理论,就是真正坚持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高举邓小平理论的旗帜,就是真正高举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伟大旗帜。

十五大的灵魂,就是高举邓小平理论的伟大旗帜,十五大将以这一点为重要标志永载史册。

其次,提出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我国最大的实际就是现在处于并将长时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是我们制定路线、方针和政策的基础和前提。经过20年来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践,我们党已经创立了邓小平理论的科学体系,找到了一条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全党要毫不动摇地坚持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把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同四项基本原则、改革开放这两个基本点,统一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这是我们党最可宝贵的经验,是我们事业胜利前进的保证。但不足的是我们还没有确立起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十五大根据邓小平理论和基本路线,围绕建设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目标,在总结改革和现代化建设二十年主要经验的基础上,进一步明确什么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经济、政治和文化,怎样建设这样的经济、政治和文化是非常适时而必要的。党的十五大不仅提出了要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政治和文化的设想,而且对如何建设这样的经济、政治和文化提出了基本目标、基本政策和具体措施。这些基本目标、基本政策和具体措施有机统一,不可分割,就构成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这个基本纲领将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历史进程同行,是邓小平理论的重要内容,是党的基本路线在经济、政治和文化等方面的展开,是我们今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践的行动纲领和指南。

其三,确立了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的经济制度,这就是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确立这样的制度,是由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决定的。这是因为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必须坚持公有制作为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其次,我国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需要在公有制为主体的条件下发展多种所有制经济,一切符合“三个有利于”的所有制形式都可以而且应该用来为社会主义服务。

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其实质是多种公有制经济和多种私有制经济共同发展。它既否定了不再分姓公姓私,要突破公有制为主体的界限的观点,又否定了认为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太多太快想予以限制的见解,也是对过去我国单纯强调发展公有制经济传统观念的突破。即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要实行公有制与非公有制经济共同发展,不是权宜之计,而是一项基本的经济制度,是一项长期的战略。

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在认真总结以往在所有制问题上的经验教训的基础上,制定了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经济成分共同发展的方针,逐步消除所有制结构不合理对生产力发展的制约,出现了公有制实现形式多样化和多种经济成分共同发展的良好局面。这就为“基本经济制度”的形成提供了实践依据,可见它是实践的产物,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结晶。由于这项基本经济制度的确立,非公有制经济作为一个独立的实体,面向市场进行公平的竞争,当然就成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所以要继续鼓励、引导使之健康发展。这对于满足人们多样化的需要,增加就业,促进国民经济的发展都具有重要作用。这就从根本上摒弃了过去长期以来把社会主义经济看成是单一的、纯而又纯的公有制经济“左”的传统观念,必然为继续调整和完善所有制结构,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提供强大的理论武器,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其四,在分配领域,确立了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制度。把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结合起来,坚持效益优先、兼顾公平,有利于优化资源配置,促进经济发展,保持社会稳定。这是完善分配结构、改革分配方式的重大举措。回顾改革开放以来,我们纠正了过去长时期把社会主义分配制度简单化为单纯的按劳分配,并把它作为社会主义特征的传统偏见,提出了“以按劳分配为主,其它分配方式为辅”的主张。但其它方式是什么,并未作明确的解释。而十五大确立的不是其它方式为辅,而是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制度,允许鼓励生产要素中的资本和技术等参与效益分配。这是对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重大突破,也是对我国改革开放二十年来关于完善分配结构,改革分配方式实践经验的总结,是对马克思主义理论宝库的丰富和发展。

其五,十五大鲜明地提出了学风问题,强调要以科学的态度对待马克思主义。其目的在于使全党在邓小平理论旗帜问题上进一步统一认识,在于对改革开放一系列重大问题上进一步澄清模糊认识和错误观念。这就要求在坚持马克思主义的过程中,要随着时代、实践和科学的发展不断发展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因为马克思主义是科学,它始终严格地以客观事实为根据。而实际生活总是处在不停的变动之中,它就必然随着时代、实践和科学的发展而不断发展,不可能一成不变。对待马克思主义就有个学风问题,究竟是从本本出发,还是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来研究和解决中国的现实问题?这是关系到党的兴衰和事业成败的重大政治问题。能否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能否正确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来研究解决工作中面临的实际问题,是理论上和政治上是否成熟的一个根本标志。所以十五大报告指出,学习马克思主义“一定要以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际问题,以我们正在做的事情为中心,着眼于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运用,着眼于对实际问题的理论思考,着眼于新的实际和新的发展”。这“一个中心,三个着眼于”,是我们党总结过去、面向未来得出的正确结论,是党的理论联系实际学风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体现。

我们党有一个优势,就是有科学的理论作为我们党的指导思想,这有利于我们在为实现共产主义远大理想的每一步实践中减少盲目性,具有预见性。但是,如果我们不能科学地认识和对待这个科学理论的指导,以至把这理论教条化、僵化或形式主义,那就会使我们的认识落后于以至完全脱离不断变化的实际,就不能指导和推动实践。1942年延安整风时,毛泽东同志号召“在党内发动一个启蒙运动,使我们同志的精神从主观主义、教条主义的蒙蔽中间解放出来”,就是针对这种情况讲的。其精神实质,就是要在实事求是的过程中解放思想,在解放思想的过程中实事求是。

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恢复和发扬了理论联系实际的思想路线和学风,开拓了马克思主义的新境界,开辟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道路,极大地促进了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事业的发展。但也存在着一些领导干部照本宣科、断章取义、各取所需的不良学风,搞形式主义、做表面文章的不良作风,说一套、做一套的不良风气等。这些既妨碍党的路线和方针政策的贯彻落实,也败坏了党的形象和声誉,窒息了党的生机与活力。此风不煞,贻害无穷。

现在我们党正处在重大历史的转折关头,面临众多的困难和严峻考验,更需要用科学的态度对待马克思主义,更要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增强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自觉性,发扬敢试、敢闯、敢冒的精神,把大胆探索的勇气同科学求实的精神统一起来,始终坚持以实践作为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坚持用“三个有利于”来判断各项工作的是非得失,不断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开拓新局面,用在新的实践经验基础上形成的新理论,来丰富和发展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这样,我们就能更好地坚持邓小平理论,更高地举起邓小平理论的伟大旗帜。

标签:;  ;  ;  ;  ;  ;  ;  ;  ;  ;  ;  ;  

坚持理论精髓,始终保持生机和活力_包产到户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