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重症脑血管疾病患者死亡的危险因素的研究论文_吴松林,李渊

急性重症脑血管疾病患者死亡的危险因素的研究论文_吴松林,李渊

(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重症医学科 四川 泸州 646000)

【摘要】目的:通过对急性重症脑血管疾病死亡的危险因素进行分析,旨在为脑血管疾病的临床救治和预后判断提供客观依据。方法:选取2013年11月—2015年11月期间本院ICU收治的80例急性重症脑血管疾病患者为研究对象。在分析临床资料的基础上,分析急性重症脑血管疾病死亡相关的危险因素。结果:高龄是急性重症脑血管疾病患者死亡不可干预的危险因素,(P<0.05)。高血压、脑卒中病史、糖尿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是急性重症脑血管疾病患者死亡可干预的危险因素,(P<0.05)。上消化道出血、电解质紊乱、肺部感染、体温高、溶栓都是急性重症脑血管疾病患者死亡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重症脑血管疾病患者的死亡与多个因素有关。其中,高龄、高血压、脑卒中病史、糖尿病、冠心病、慢性阻塞性肺病都是其重要危险因素, 上消化道出血、电解质紊乱、肺部感染、体温高、溶栓都是急性重症脑血管疾病患者死亡的危险因素。做好针对性预防工作,积极控制原发病,做好并发症防治,以降低脑血管疾病的发生率、病死率。

【关键词】急性重症脑血管疾病;危险因素;预防措施

【中图分类号】R74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7)13-0205-02

本研究选取本院ICU收治的80例急性重症脑血管疾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上述患者的临床诊治资料进分析,研究急性重症脑血管疾病死亡的相关危险因素。详细内容如下。

1.基本资料以及方法分析

1.1 基本资料分析

选取2013年11月—2015年11月期间本院ICU收治的80例急性重症脑血管病患者为研究对象。上述急性重症脑血管疾病患者均满足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相关的急性重症脑血管病诊断标准[2]。其中,50例男性,30例女性,年龄最小为40岁,年龄最大为82岁,平均年龄为(64.25±2.13)岁。将上述患者分为生存组以及死亡组;其中,生存组患者50例,死亡组患者30例。

1.2 危险因素分析

在分析患者临床症状的基础上分析危险因素,按照客观性为4类Ⅰ类、Ⅱ类、Ⅲ类以及Ⅳ类[2]。

Ⅰ类指的是不可干预因素有性别、年龄、家族史等;

Ⅱ类指的是可干预因素有糖尿病、慢性阻塞性肺病、高血压脑卒中史等;

Ⅲ类指的是并发症因素有上消化道出血、电解质紊乱、肺部感染等;

Ⅳ类指的是疾病特征因素有体温高、溶栓等[3]。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结果

2.1 不可干预因素分析的结果

在分析不可干预因素的基础上发现,患者的高龄是急性重症脑血管疾病患者死亡的危险因素,年龄小的与年龄大的患者之间的死亡率存在显著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细为:年龄低于70周岁的患者有30例,生存组的患者有22例,死亡组的患者有8例。年龄超过70岁的患者有50例,生存组的患者有28例,死亡组的患者有22例。年龄低于70周岁的患者病死率26.67%,年龄超过70岁的患者死率44%。患者的性别以及家族史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2.2 可干预因素的分析结果情况

在分析患者可干预因素的基础上发现,高血压、脑卒中、糖尿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都是急性重症脑血管疾病患者死亡的危险因素,(P<0.05)。详细为:存在高血压的患者(30例)死亡率明显高于不存在高血压的患者(50例),两者病死率分别为53.33%(16/30)、28%(14/50),(P<0.05);存在脑卒中的患者(21例)死亡率明显高于不存在脑卒中的患者(59例),两者病死率分别为61.90%(13/21)、28.81%(17/59),(P<0.05);存在糖尿病的患者(30例)死亡率明显高于不存在糖尿病的患者(50例),两者病死率分别为60%(18/30)、24%(12/50),(P<0.05);存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患者(29例)死亡率明显高于不存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患者(51例),两者病死率分别为48.27%(14/29)、31.37%(16/51),(P<0.05)。

2.3 并发症因素分析结果

在分析患者并发症因素的基础上发现,上消化道出血、电解质紊乱、肺部感染都是急性重症脑血管疾病患者死亡的危险因素,(P<0.05)。详细为:存在上消化道出血的患者(14例)死亡率明显高于不存在上消化道出血的患者(66例),两者病死率分别为57.14%(8/14)、33.33%(22/66),(P<0.05);而存在电解质紊乱的患者(18例)死亡率明显高于不存在电解质紊乱的患者(62例),两者病死率分别为83.33%(15/18)、24.19%(15/62),(P<0.05);存在肺部感染的患者(33)死亡率明显高于不存在肺部感染的患者(47例),两者病死率分别为48.48%(16/33)、29.79%(14/47),(P<0.05)。

2.4 疾病特征因素分析结果

在分析患者可干预因素的基础上发现体温高、溶栓都是急性重症脑血管疾病患者死亡的危险因素,(P<0.05)。详细为:超过38.5℃的患者(32例)死亡率明显高于低于38.5℃的患者(48例),两者病死率分别为46.88%(15/32)、31.25%(15/48),(P<0.05)。有溶栓存在的患者(12例)死亡率明显高于无溶栓存在的患者(68例),两者病死率分别为58.33%(7/12)、33.82%(23/68),(P<0.05)。

3.讨论

经研究表明,重症脑血管疾病患者的死亡与多个因素有关。其中,高龄、高血压、脑卒中史、糖尿病、冠心病、慢性阻塞性肺病都是其重要危险因素。体温高、溶栓都是急性重症脑血管疾病患者死亡的危险因素。因此,我们需要在实际工作中,针对性开展相应的预防工作,积极控制原发病,同时做好并发症预防工作,以降低脑血管疾病的发生率、病死率。

【参考文献】

[1]王薇,张茁.脑血管病再发相关危险因素[J].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2005,7:327-328.

[2]李荣杰,梁俊雄,吕博文,莫俊强.急性重症脑血管病患者死亡的危险因素分析[J].中国现代医生,2014,19(11):22-24.

[3]马国胜,彭彩丽,张东,孟永洁.急性重症脑血管病死亡风险的多因素分析及预测[J].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2013,05(32):540-541.

论文作者:吴松林,李渊

论文发表刊物:《医药前沿》2017年5月第1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5/22

标签:;  ;  ;  ;  ;  ;  ;  ;  

急性重症脑血管疾病患者死亡的危险因素的研究论文_吴松林,李渊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