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艺术歌曲 《桥》是中国当代音乐作品中的杰出代表 ,也是作曲家陆在易先生歌曲创作领域中的经典之作 。 文章围绕歌曲的音乐风格和演唱处理两个方面展开分析,总结出歌曲创作的几个突出特点,同时探析如何在声乐演唱的过程中准确把握音乐风格、诠释作品内涵。《桥》这首作品,通过对其曲式结构、和声功能、钢琴伴奏部分的初步分析,来诠释陆在易艺术歌曲《桥》的艺术特色。
关键词:演唱处理;音乐风格;《桥》;艺术歌曲
中国艺术歌曲在20世纪20年代初期正式产生,并迅速发展成为我国音乐文化活动中最重要的形式之一。一大批优秀的作曲家也由此诞生,《桥》是一首比较著名的艺术歌曲,虽然篇幅不长,但却集中体现了别具一格的创作理念和音乐风格,因此,它是一首极具代表性的经典之作,作曲家以描绘性的语言和明朗的心境,在歌中渲染出一幅江南水乡的情景画面,音乐细腻,感情真挚,表现出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赞美和渴望,并且以标题音乐“桥”这个“小我”的表达方式作为出发点,寄托了对祖国山河和人民群众深沉的“大爱”之情。
1、 艺术歌曲《桥》的音乐风格
艺术歌曲起源于19世纪的德国,是一种具有特定含义的声乐体裁。它是将诗歌配上旋律歌唱并与相对独立的伴奏音乐融为一体,注重创作的技术、技巧,追求较高艺术品位和意境内涵的一种歌曲形式,具有高雅的审美情趣。因此,如何根据我国的现实情况,在不降低艺术歌曲写作标准的前提下,坚持雅俗共赏的美学原则,让普通群众都能够理解和接受艺术歌曲,是陆在易先生多年来坚持不懈的奋斗目标。作品《桥》是“雅俗共赏”的典范,作曲家结合我国的民族语言、民族气质和民族感情的表达方式进行构思,形成了自己的一套创作理念。
“水乡的小桥姿态多,石板缝里长藤萝,三步两桥连水港啊,条条玉带映碧波。姑娘挑藕桥头歇,老汉送粮桥下过,离家千年也恋水乡啊,愿作人间桥一座”。歌词朴实自然、贴近生活,将江南水乡秀丽的景象一览无遗地展现在听众面前,让听众自然而然沉浸在歌曲所描绘的画面中,以此来激励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赞美。在旋律的写作方面,《桥》的旋律性格鲜明。具体来讲:江南民歌一般以大二度级进和小三度的上下进行为主,以形成委婉、自然、平和的旋律风格。《桥》中第一、第二句都有典型的级进和三度小跳,在后来的音乐发展中也特地增加了一些同音进行。
另外,装饰音的大量使用也是陆在易艺术歌曲的一大特色。苏南民歌讲究倚音装饰润腔,仔细查看《桥》的乐谱我们不难发现,旋律中倚音装饰音用有七处,为音乐增添了色彩。《桥》的音乐继承了词曲结合的传统,旋律线条的高低起伏规律基本与歌词音调的变化形成一致。同时,在朗读诗歌的时候,人们也会遵循一定的规律。根据情感表达的需要和固定的语言习惯,一般会在斜线的部位略有停顿,作曲家将这些地方的节奏旋律延长,造成前后间隔的效果,与诗歌的抑扬顿挫正好吻合。这样,旋律与语言结合更加紧密,演唱起来顺其自然、朗朗上口。
歌曲《桥》的伴奏处理地十分生动形象,一动一静,搭配得恰到好处,为整首作品音乐情景的渲染,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第一段共有三小句,歌词将江南水乡的静景勾勒在听众眼前。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第一句的速度以柔板开始,采用静止的柱式和弦,只在旋律延长的地方做了和弦式的补充。后两句的速度稍快,伴奏设计的较为紧密,并且基本与旋律的节奏保持同步,与此同时,和声强化了织体的力度。虽然有了这些变化,但总体来讲还是静止的状态为主导。第二段从歌词内容上看是对人物的动态描写,此时的旋律叙事性较强,钢琴伴奏改为带低音的分解音型,由此产生的流动感成为音乐动力化的基础,钢琴伴奏与主旋律的交织,展现出一幅水乡人民幸福生活的画面,以及游子对家乡的思念之情。
2、 《桥》的演唱处理
《桥》采用二段体曲式结构,以水乡景色为题材,生动细腻地描绘出一幅家乡风景画,清丽的江南风格深受人们喜爱。歌曲前奏运用柱式和弦分解琶音,是对波光粼粼的水面的具象模仿,让人仿佛置身于江南水乡的小桥上。另一方面,前奏的小调式色彩和柱式和弦分解琶音连续使用造成的推动感,又刻画了主人公希望见到水乡的急迫、不安的心情。随着画面的展开,歌曲进入了演唱部分。第一段(12~25 小节),共分为三个乐句。首句(12~16 小节)为大调式,较为明亮的调式色彩将前奏中急迫的心情一扫而空,取而代之的是主人公曾经熟悉的江南水乡画面。第二句是在整段平静的氛围中最为动荡的一句,“石板缝里”旋律的渐次上扬预示了逐渐激动的心情。第三句的情绪与第一句相呼应,音乐舒缓柔和,演唱要有效地控制音量,使声音恢复到原先的平静。第二段也可分为三句,第一句(30~37小节)描绘了水乡人们生活的动态情景,旋律的节奏采用切分的形式,表达了主人公看到故乡熟悉的风土人情后难以抑制的激动心情。第二句“离家千年也恋水乡啊,愿作人间桥一座”是全曲的高潮之处,更是点题之笔。演唱者的情绪随着歌曲的发展到达顶点,在这一刻全部爆发出来。演唱时不能为了抒发感情而习惯性地将节奏拉长,导致速度减慢。同时应保持积极的演唱状态,加强呼吸的力量,充分运用后腰的支持,音色明亮而具有穿透力,感情真挚浓重,眼神里充满忧愁与期待。重复该句时应当有所区别,宜唱得更加轻柔多情,充满了对家乡、故土的爱恋。结束部分趋向减慢减弱,十分安静,沉浸在亲切自然、令人回味的歌唱中。
演唱这样一首诗意盎然的声乐作品,切不可用很大、很粗犷的声音去表现,那样不符合江南水乡特有的秀美形象。只有在全曲的高潮部分“离家千年也恋水乡啊”才能略有释放,但也要加以控制,不可将音量发挥到极限。《桥》的篇幅虽然只在三分钟左右,然而它们所表达的感情和艺术的内涵却如此丰富、动人,体现了陆在易在创作实践中颇具对音乐材料和结构集中提炼的独特才能,使我们认识到——艺术的精炼也是一种精彩。
结语
陆在易的艺术歌曲,始终与时代、与社会、与人民心灵相通,他始终以歌颂祖国、歌颂故乡、歌颂真善美为己任,而《桥》正是体现了这些特点,成为音乐会艺术歌曲节目中引人注目的精品。历史进入到又一新的世纪,研究我国当代优秀的声乐作品的创作特征有着重要的意义。我们深信,随着声乐艺术的普及与提高,在声乐创作领域中将会出现更多类似于《桥》那样成功的声乐作品。
参考文献:
[1] 陆在易.我爱这土地——陆在易艺术歌曲选[Z].上海音乐出版社,2002(10).
[2] 居其宏.胸怀大爱的音乐诗人——陆在易和他的声乐创作[J].北京人民音乐,2004(11).
论文作者:孟晓宵
论文发表刊物:《科学与技术》2019年第0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8/13
标签:歌曲论文; 艺术论文; 旋律论文; 声乐论文; 水乡论文; 音乐论文; 一句论文; 《科学与技术》2019年第06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