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伊犁哈萨克自治州察布查尔锡伯县高级中学 835300
摘 要:一道数学题目的考点可以衍生出很多类似的题目,从教材的一道例题着手,一题多变、多题同源、由浅入深、形成体系,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训练学生的思维。
关键词:高三数学 一题多变 多题同源
一、从学生和数学的立场来理解高三数学
数学是思维的艺术,数学教学的灵魂是数学思维的学习,只有老师专业的教学素养过硬,对于高三数学的教学准确地理解和掌控,才能做到言之有理、教之有方。此时,高三学生对于知识的认知已经形成了比较完整的体系,认知活动的主动性显著提高,基本熟悉掌握了抽象、概括、类比等数学思想的方式,有着更加清晰的逻辑思维能力。所以,高三数学复习课堂不只是简单地带领学生去回顾之前学习的知识,更关键的是注重知识和知识的横向与纵向的关系,把知识作为载体,指导学生学会站在数学的角度去分析问题,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融会贯通、举一反三。
二、一题多变、多题同源的课堂教学方式
所谓所谓一题多变,就是要看到问题的本质,在已有问题的基础上将一个或者多个的条件或者结论改变,这样就出现了一道新的题目,灵活运用所学过的知识用相似或者相反的方法去解出新的题目。在不停变换的解题过程中,让学生把前后知识建立起来联系,激发学习的兴趣,使思维能力更加敏捷,提高学习的效率。多题同源则是表面看上去是不同的问题,但是在解题过程中会发现,这个解题的思路和之前用过的大同小异,多题同源可以锻炼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教会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的道理。在讲解题目的过程中运用一题多变、多题同源可以有效地避免题海战术让学生感到疲惫,还能锻炼学生善于发现、善于思考以及善于总结的能力。
三、相关案例分析
原题:求抛物线y2=6-2x上与原点距离近的点P的坐标。
解析:设所求的点P的坐标为(x,y),则|OP|= x2+y2= x2-2x+6= (x-1)2+5(x≤3),当x=1时,|OP|min= 5,此时y=±2,所以点(1,±2)为所求的点。
设计意图:从教材中比较简单的练习题为基础,使学生主动参与学习,体现了面向全体学生的教学原则。将条件由特殊到一般,来强化解题方法。我们把原题中的“到特殊点(原点)的距离”改为“到x轴上动点的距离”,这一改变使得题目更加具有普遍性,而且解题方法完全一致,从而达到加深学生对此类型题解法的目的。
变题1:在抛物线y2=6-2x上求一点P,使此点到A(a,0)的距离最短,并求最短距离。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解析:设所求的点P的坐标为(x,y),则
|PA|= (x-a)2+y2= (x-a)2+6-2x= (x-a-1)2+5-2a(x≤3)。若a≥2,则当x=3时,则|PA|min=|a-3|,这时点P的坐标为(3,0);若a<2,则当x=a+1时,|PA|min= 5-2a,这时M点的坐标为(a+1,± 4-2a)。
通常在实际的数学教学课堂上会出现一种现象,学生在掌握了某一种解题方法之后,往往就会机械性地去套用这个解题模式,导致思维固化。如果把这个问题稍微变动一下,引导学生回归知识点的本质,对这个知识点掌握相当牢固,能够灵活运用,那么学生的思维固化可以得到改善。从而强化学生对基本概念的理解,事半功倍。
变题2:已知点A(1,1),F为y2=6-2x的焦点,点P是该抛物线上的动点,求当|PA|+|PF|取得最小值时点P的坐标。
解析:根据抛物线的定义可以知道,当AP连线与x轴平行时|PA|+|PF|最小,就很容易求出此时P(2.5,1)。
把常规题目改成探究题,以此来突出学生的逆向思维。在现代高三数学的课堂中,老师要足够重视探究式的教学,其中逆向思维在探究过程中尤为重要,学生的逆向思维能够不拘泥于传统的思维框架。在变式课堂教学中,把原题的条件改成要求的结论,原题的结论变为已知条件,实现思维方向的逆转,这种方式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
变题3:有一抛物线以(3,0)为顶点,且以x轴为对称轴。如果动点A能够满足直线方程L:3x+4y=12,且到此抛物线上的点的最小距离为 ,求此抛物线的方程。
解析:由题意可知,要求的抛物线必定是开口向左,所以可以设抛物线的方程为y2=-2p(x-3)(p>0),该抛物线上的点与直线L的最小距离为 ,可以先求出来一条直线L1,满足与直线L平行且与抛物线相切,易得直线L1方程为3x+4y= ,所以抛物线方程为y2=6-2x。
通过这个案例对于数学知识点的由浅入深、纵横交错的对于普遍的问题进行了变式的处理,能够接连不断地变通成不同的数学题目,其中也包含相对比较有新意的题目,满足了不用学生学习水平的要求。这种不同层次的题目不但有助于学生学好基础知识,更加有助于培养学生面对问题的分析解决能力,有效避免传统的数学课堂带来了负面影响,更好地发挥出复习课的教学效能。
参考文献
[1]王琳 一题多解与一题多变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运用[J].学科教育,2014,26,109。
[2]季锦成 题多解与一题多变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运用[J].教材教法,2011,13,41-42。
论文作者:闫桂丽
论文发表刊物:《教育学文摘》2019年7月总第30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6/18
标签:抛物线论文; 数学论文; 学生论文; 多变论文; 思维论文; 题目论文; 坐标论文; 《教育学文摘》2019年7月总第307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