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镜诊断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价值分析论文_鹿琨

四川省旺苍县人民医院 四川广元 628000

摘要:目的:探究内镜诊断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5年2月至2016年5月期间本院收治的269例上消化道出血患者,均通过内镜检查,分析其检查结果。结果:经由内镜检查,发现269例患者中包括69例食管静脉曲张,13例胃底静脉曲张,42例胃溃疡,45例十二指肠溃疡,17例胃黏膜急性病变,6例食管炎,3例应激性食管炎,3例胃癌,1例食管癌。其中,24h内上消化道出血检出率为85.03%,明显高于24h-48h内的检出率71.12%,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上消化道出血诊断过程中,内镜检查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值得广泛推广。

关键词:内镜诊断;上消化道出血;临床价值

上消化道出血,指屈氏韧带以上的消化道发生病变,所引起的出血症状,以急性出血为主要表现形式,在临床上较为常见,需及时诊断,分析出血原因,为临床诊治提供依据[1]。因此,上消化道出血的诊断显得尤为重要。为探究内镜诊断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价值,本院以269例上消化道出血患者为对象,经由内镜诊断,取得了一定成效,现将相关报道如下:

1一般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5年2月至2016年5月期间本院收治的269例上消化道出血患者,其中,包括157例男性和112例女性,21岁至68岁为患者年龄区间,(44.210.29)岁为患者平均年龄。所有患者对本次研究处于知情状态下,且签署有相关的知情同意书。

1.2方法

本次研究的所有患者均采用内镜诊断方式,具体而言,基于禁食的前提条件下,指导患者卧床休息,在常规治疗基础上,例如,抗休克治疗、止血治疗和扩充血容量治疗,等到患者病情稳定,且停止大量呕吐后,给予内镜检查。同时,使用富士能WP88型电子胃镜进行检查。

1.3统计学分析

将本次研究的相关数据录入EXCEL表格中,计数资料用百分比(%)表示,予以卡方(χ2)检验,而计量资料则用均数()表示,予以t检验,以P<0.05作为统计学有意义的标准。

2结果

2.1检查结果

基于内镜检查条件下,对于本次研究的269例患者,包括69例食管静脉曲张,13例胃底静脉曲张,42例胃溃疡,45例十二指肠溃疡,17例胃黏膜急性病变,6例食管炎,3例应激性食管炎,3例胃癌,1例食管癌。

2.2检出率对比

对比24h内与24h-48h内的上消化道出血检出率,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如表1所示。

3讨论

上消化道出血,指包括食管、十二指肠等在内的屈氏韧带以上的消化道出现病变,所诱发的出血现象,其中,胃空肠吻合术后空肠病变出血仍属于该范畴。大量出血,指数小时以内,患者失血量达到1000ml及其以上,或失血量为循环血容量的20%左右,黑粪和呕吐为临床主要表现,部分患者伴随有急性周围循环衰竭等症状[2]。导致上消化道出血的原因涉及多方面内容,现将其归纳为以下几点:(1)上胃肠道疾病:主要包括食管疾病(食管癌、食管炎)、空肠疾病(空肠溃疡)、胃十二指肠疾病(急性胃炎、消化性溃疡)。(2)门静脉高压:例如,肝静脉阻塞综合征、门静脉阻塞等。(3)邻近器官疾病:常见的有胆道出血、胰腺疾病等。(4)全身性疾病:血液病、尿毒症、结节性多动脉炎、血管性疾病等均可能诱发上消化道出血[3]。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医疗技术不断进步,促使内镜检查技术日趋成熟,在疾病诊断中得到广泛应用,例如,消化道炎症、恶性肿瘤、腹腔脏器病变等。对于消化系统而言,内镜种类繁多,例如,电子胃镜(主要用于检查和治疗胃、十二指肠、食管等)、电子肠镜(主要用于检查和治疗大肠与20厘米末段回肠)、小肠镜(主要用于诊断小肠疾病)以及腹腔镜(主要用于检查腹腔内脏器)。基于内镜检查作用下,可精准定位,具有安全、可靠等特点,在上消化道出血诊断中得到广泛应用。针对上消化道出血,使用内镜检查过程中,需重视以下几点注意事项:(1)内镜检查前,需了解患者胃内容物,避免内镜进入或翻转受到影响。(2)患者若表现出胃底部或胃大弯出血,因病灶位置偏低,需指导患者处于反转右侧卧位状态下,将胃底位置适当抬高,促使残留血液向胃窦部流去,为内镜检查有序进行提供保障[4]。

基于内镜检查作用下,于较短时间内找出出血部位,为临床诊治提供可靠依据,及时给予具有针对性的治疗,达到止血效果。若发现出血部位为黏膜浅表,需及时给予药物治疗,对局部进行止血。对于出血量偏大的患者,在于内镜下,注射肾上腺素等,缓解出血症状。基于内镜下,对于无法有效控制动脉出血或失血过多的患者,需慎重使用内镜,对患者生命体征进行观察,必要时,需给予手术治疗[5]。

本次研究以本院于2015年2月至2016年5月期间收治的269例上消化道出血患者为对象,所有患者均通过内镜检查。结果显示,本次研究中的患者,胃底静脉曲张、胃黏膜急性病变、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等均有涉及。同时,24h内的检出率明显高于24h-48h内的检出率,可见,尽早诊断上消化道出血的重要性。

综上所述,对于上消化道出血,内镜检查具有安全性高、操作简单等特点,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值得广泛推广。

参考文献:

[1]林永泉,荣丽华.急诊内镜诊治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分析[J].医药论坛杂志,2012,08:10-11+15.

[2]端木鲁健,冯子彦.急诊内镜治疗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价值[J].河北医药,2011,04:558-560.

[3]梁韬,曾苗雨,王毓佳,丁建林.64层螺旋CT在上消化道出血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J].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电子版),2016,10:1432-1436.

[4]何大业,姚田岭,于慈波.急诊内镜在消化道肿瘤患者上消化道出血中的应用价值分析[J].牡丹江医学院学报,2015,06:32-34.

[5]黄欣荣.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急诊内镜下局部止血71例临床分析[J].内科,2013,02:164+157.

作者简介:鹿琨:(1970-),女,汉族,河北省定兴市人,四川省旺苍县人民医院中级(主治医师),研究方向:消化内科。

论文作者:鹿琨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世界》2016年第1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8/15

标签:;  ;  ;  ;  ;  ;  ;  ;  

内镜诊断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价值分析论文_鹿琨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