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PP项目绩效审计问题及完善措施研究论文

PPP项目绩效审计问题及完善措施研究论文

近年来,PPP模式在我国迅速发展,众多PPP项目应运而生。与此同时,PPP项目质量参差不齐,伪PPP项目不断出现,如何对PPP项目进行绩效审计,成为广泛关注的课题。通过对当前PPP绩效审计中存在的问题分析,提出了完善PPP项目绩效审计的相应措施。

PPP项目绩效审计问题及完善措施研究

◎王宏伟

自2014年至今,我国PPP模式迅速发展。截至2018年底,全国PPP项目累计成交规模达到13万亿元,项目累计成交数量9031个,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在PPP模式迅速发展的同时,也出现了诸多问题,国家也开始重视PPP项目的质量管理。自《关于规范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综合信息平台项目库管理的通知》(财办金〔2017〕92号)印发以来,各地累计清理退库项目2148个,涉及投资额2.5万亿元。清退整改旨在纠正当前PPP项目实施过程中出现的走偏、变异问题,PPP项目建设日渐规范。加强PPP项目的绩效审计,PPP项目库有进有退,将促使参与各方更加注重规范运作和项目管理,有利于防范和控制风险,增强市场信心,是促进PPP事业健康、长期、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

3.评估事实。我带着先入为主的态度,觉得她不应该修改模板,只看到了负面效应,没有想过修改后的模板比之前简洁明了,避免了重复信息的输入。所以,有时候冲突也并不是一件坏事。

一、PPP项目绩效审计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缺乏对PPP项目全生命周期的有效审计

我国的PPP项目主要集中于市政工程、交通运输、环境保护等工程领域,项目的生命周期长,时间跨度大,这对于习惯于传统审计的审计人员形成了挑战。我国对于工程项目的审计工作,关注的重点是往往是项目的造价与财务收支,主要采取的是项目验收的事后审计,而对于项目在立项阶段、实施阶段和运营阶段涉及较少。此外,审计人员在对PPP项目进行绩效审计过程中,仍然按照传统审计的方式,忽视项目自身的经济性、效果性和效益性,仅仅关注项目公司当前时点的会计活动是否合法。这些绩效审计工作中的短期行为,无法对PPP项目进行连续的、全面的监督与管理,绩效审计在深度和广度方面都无法实现预期目标。

(二)绩效审计技术方法落后

为了对PPP项目的经济性、效率性、效果性得到准确的判断,除了传统的审核、抽查等绩效审计方法外,数据统计分析方法在对项目的绩效审计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数据统计分析以项目真实数据为基础,结论客观、精确,可以有效避免主观因素的影响,可靠性高,同时结论也可以被类似项目所借鉴。使用数据统计分析方法首先需要进行数据采集,然后需要将海量数据进行分析处理,这都需要审计从业人员要求掌握复杂的数据处理技术,借助数据处理工具得以实现,但目前将数据处理技术与审计工作的结合并不理想,现代审计方法无法在PPP项目绩效审计中广泛应用。

(三)绩效审计评价标准尚未明确

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尤其是大数据时代的到来,为审计信息化提供了必要的技术支持。开发智能型绩效审计系统,实现绩效审计信息化,提高绩效审计的质量和效率,为加强PPP项目绩效审计提供必要的技术支持。绩效审计系统应提供文本分析功能和数据统计分析功能,能够对采集的项目文本信息与数据进行处理;系统应包括完善的法律法规库、专家知识库、评价模型方法库,以便于审计人员在绩效审计过程中根据需要随时获取相关的法律法规、专家经验,借助以往类似项目的评价模型,结合该项目特点和要求进行调整,提高审计效率和效果。

他在云游时曾发现,江浙一带部分僧人宗教生活的全部就是帮人做法事,明码标价,谈拢动身,钵满盈满的他们不喜欢公开,最直接的一条理由无关贪腐,而是数目之咋舌,可能会带来竞争,“都来当和尚怎么办?”

(四)审计人员素质和技能不足

据全国PPP综合信息平台项目库数据统计,绝大多数PPP项目主要集中于工程项目或者新兴的能源、生态环境保护项目,而审计人员对于这些新兴行业项目的审计经验积累相当匮乏,项目的绩效审计工作难度远远超过普通项目审计。此外,对于PPP项目开展绩效审计,需要项目组配备财务、审计、金融、工程、生态环保等不同方向的多领域高素质人员,但目前我国的审计人员的知识结构侧重于财务、审计方向,其他专业知识较为薄弱,能够充分利用信息技术进行数据挖掘、综合分析的复合型审计人员少之又少。PPP项目的快速增长与高素质审计人员不足的矛盾日益突现。

PPP项目绩效审计要基于项目全生命周期绩效管理的视角,针对PPP项目不同阶段的工作重点不同,设计不同的审计要点,改变传统的事后审计为事前、事中、事后审计,将以往孤立的某一时点审计进行系统化,各阶段的审计工作有机结合,形成覆盖项目各阶段的全面审计,实现对PPP项目的动态化跟踪。项目识别阶段主要是对项目决策风险进行识别,物有所值评价的准确性及财政承受能力论证的准确性;在项目准备阶段的审计中,主要是判断项目实施方案的合理性;采购阶段主要的目的是招、投标的合理性,合同履行情况,对材料、项目设备采购情况时行审查;项目执行阶段主要是对管理绩效审计、运营审计、经济性和效果性审计。通过对PPP项目各阶段审计要点展开审计,建立覆盖项目全生命周期的、全过程绩效管理链条,硬化绩效责任约束。

二、完善PPP项目绩效审计的建议

(一)构建基于PPP项目全生命周期的绩效审计

1.自觉学习的习惯。在日常教学中,制定详细可行的规则,要求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完成规定的任务,并且及时进行反馈和适当激励,引导学生逐步克服惰性,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二)推进绩效审计信息化建设

近年来,为了加强对PPP项目的管理,各地政府相继制定了PPP指导意见,这些文件虽然对PPP项目的绩效管理进行了一定的细化,但并未形成系统性的绩效评价机制,很多项目仍然沿用传统项目的绩效评价的标准与体系,这种做法并不适合PPP项目的绩效评价。首先,传统项目的绩效评价体系缺少对项目运营阶段的有效评价,不能覆盖PPP项目全生命周期所有阶段的评价,由于PPP项目的风险要远高于传统项目,这种绩效评价阶段性的缺失,有可能会导致对项目绩效产生误判,不利于对项目进行绩效管理;其次,PPP项目的利益相关方远多于传统项目,因此按传统项目绩效评价体系无法反映各方的利益诉求;第三,我国PPP项目涉及保障性安居工程、城镇综合开发、交通运输、能源、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等共计19个一级行业,每一个行业都有其各自的行业特点和发展目标,行业不同,PPP项目的合作方式、合作效果、绩效评价指标都会存在较大差异,而传统项目的绩效评价并未针对不同行业采取不同的评价体系。

(三)完善绩效评价,建立分行业、分领域、分层次的绩效指标体系

在构建PPP项目评价指标体系时,应充分考虑不同行业项目的特点,组织有影响力的行业专家、研究机构,为各行业PPP项目设置行业特质权重参数,建立行业特性评价指标体系,并配合完成相应的绩效评价工作。对涉及多个项目共同组成的综合性PPP项目,构建绩效评价指标体系时应对单项目绩效性与多项目整体性和综合性的侧重点有所区分。由此保障PPP项目绩效评价指标体系是多层次的、可执行的,强化PPP项目绩效评价体系的专业适应性。

(四)培养复合型绩效审计人才

PPP项目的绩效审计对审计人员的知识结构、业务素质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审计人员仅仅掌握审计的知识和技能已无法满足绩效审计工作需求。现代审计人员应加强利用计算机辅助审计的能力,掌握计算机应用技能,能够熟练利用审计系统进行数据的采集、存储、分析和处理。

三、结束语

PPP模式在社会经济中的重要性日益突显,通过构建全生命周期的绩效审计评价体系、审计技术信息化和高素质复合型审计人才的培养等措施,完善PPP项目绩效审计,提高对PPP项目的经济性、效率性、效果性的确认,是推进PPP模式健康发展的重要保障措施。

【基金项目】 2017年度黑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规划项目“地方政府PPP项目绩效审计问题研究”(17YJE40)

(作者单位:哈尔滨商业大学会计学院)

标签:;  ;  ;  ;  ;  ;  ;  ;  

PPP项目绩效审计问题及完善措施研究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