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有效推进卫生计生系统健康扶贫探讨论文_李艳

如何有效推进卫生计生系统健康扶贫探讨论文_李艳

曹县普连集镇计划生育服务中心 山东曹县 274417

摘要:卫生计生系统是健康扶贫的重要主体和依托。本文分析了卫生计生系统健康扶贫中存在的问题,并针对上述问题探讨了相关解决对策。

关键词:卫生计生系统;健康扶贫

2015年12月,国务院扶贫办指出:“2016年全国脱贫攻坚将开展教育扶贫、健康扶贫、金融扶贫、交通扶贫、劳务协作对接、百县万村、万企帮万村行动七大行动。”健康扶贫工程是扶贫工作的七大行动之一,是精准扶贫的重要组成部分。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居民逐渐实现小康水平,但贫困人口数量依然较大,灾难性支出和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发生率整体较高,贫困地区人口的健康保障以及卫生服务可及性等问题不容忽视。卫生计生系统作为健康扶贫的重要主体和依托,对于促进健康扶贫工程的实施,保障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防止因病致贫、因病返贫,促进“健康中国2030”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推动作用。

一 我国卫生计生系统健康扶贫存在的问题

(一)医疗保险保障水平较低

截至2015年,新农合制度已经覆盖了 97%以上 的农村居民,城乡居民大病保险已全面实施,覆盖了 超过10亿的参保居民。新农合和大病保险虽然_ 定程度上减轻了居民的疾病经济负担,但保障水平 有限,由于医疗费用快速上涨,居民疾病经济负担依 然较重。另外,目前我国城乡医保正在逐步进行整 合。由于我国贫困人口大多集中在农村,城乡医保 整合后,如何提高农村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的医疗 保障水平,保证卫生服务利用的公平性,亟待进一步研究。

(二)医疗救助制度尚不完善

2015年4月,国务院转发《关于进一步完善医疗救助制度全面开展重特大疾病医疗救助工作的意见》的通知:“城乡医疗救助制度的救助对象是城乡低保对象、农村五保供养对象,以及其他符合医疗救 助条件的经济困难群众。”同时补充说明:“由于我国 地域辽阔,国情复杂,医疗救助的具体资助办法由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根据本地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 医疗救助资金筹集情况等因素研究制定。”因此,医疗救助并没有全国范围统一的政策,救助对象与救助范围不明确,制度的落实与监管难度较大。另外,医疗救助制度的影响力与宣传力度不足,导致许多满足条件的贫困人口因对政策不了解而未得到救助。

(三)县域内大病医疗服务能力较低,县域外转诊率高

新医改以来,我国加大了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基础设施建设,县域内医疗机构得到了较大的发展。但由于高层次医学人才难引进,医务人员的业务水平较低,医疗设备落后,医疗资源分布不均等原因,县域内医疗服务能力和水平依旧较低。尤其是大病患者,由于县医院医疗水平低下,在县域内无法治疗,导致县外转诊率远高于20%。新医改实施以来,我国开展了医疗卫生机构对口支援工作,大型三级医院对口支援县级公立医院取得了较好的成果,县级医院医疗水平和经营状况都得到了显著改善,部分地区县外转诊率从25%降到18%,但是与“十二五”规划中‘“力争县域内就诊率达到90%”和“大病不出县”的目标相比,还有很大差距。

(四)贫困地区公共卫生问题较为突出

近年来,我国全面实施重大公共卫生项目,加大贫困地区疾病预防控制工作力度,在贫困地区儿童营养改善、新生儿疾病筛查项目、先天性心脏病儿童 免费救治等方面,取得了较大的成效。但是由于贫困地区卫生条件相对较差,贫困人口经济困难,定期体检率较低,地方病、传染病防治任务依然较重,慢病患者逐年增多,根据国务院扶贫办建档立卡统计显示,患长期慢性病的贫困人口疾病负担较重。

二 有效推进卫生计生系统健康扶贫的对策

卫生计生扶贫要结合行业特点,突出重点,精准发力,务求实效。与扶贫部门共同实施健康扶贫行动,通过联手采取精准帮扶措施,帮助因病致贫家庭走出困境并脱贫致富。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一)加强公共卫生,预防、减少疾病发生

各省、市通过公共卫生行动来预防疾病的发生,包括:儿童疫苗接种;建立健康档案,免费为居民体检,加强随访;加强传染病监测与防控;加强慢性病管理;对妇女和儿童实施免费孕前优生健康检查,农村妇女增补叶酸预防神经管缺陷,贫困孕妇免费住院分娩,农村妇女乳腺癌和宫颈癌筛查,儿童营养改善、新生儿疾病筛查等;人居环境整治(改水、改厕、垃圾整治、污水处理等爱国卫生运动);健康教育,通过健康知识讲座、宣传画册、健康文娱节目等方式引导健康生活方式。

(二)提升基层诊疗能力,促进疾病预后

为实现贫困人口“看得上病,看得好病”的目标,主要采取以下措施。基础设施建设,如“三个一”政策——保证每个贫困县至少有 1 所县级公立医院,每个乡镇有 1 个标准化乡镇卫生院,每个行政村有 1 个卫生室。定点帮扶、东西协作,给予贫困县医院人、财、技术支持。目前,全国已有 1644 家三级医院与 3945 家县级医院建立对口支援关系。另外,东部地区 267 个市、县、区与西部地区 390 个贫困县结对,开展“携手奔小康” 行动。人才培养,包括定向培养、订单式培养、规范化培训,以及通过优惠政策吸引和留住医学人才等。开展大病分类救治,2016 年,贵州、四川、山西、陕西、安徽、河南、江西和宁夏八个试点省份对食管癌、胃癌、结肠癌、直肠癌、终末期肾病、儿童白血病和儿童先天性心脏病等大病患者组织专家集中力量进行救治。目前,各省均制定了相应的大病救治工作方案,开展大病分类救治。

(三)提高医疗保障水平,减轻经济负担

贫困人口生病就医时,采用先诊疗后付费制度;费用结算时,按基本医保、大病保险、医保兜底等方式依次给予扶持,以减少贫困人口自付比例。各省、市在基本医保、大病保险方面的做法大体一致,只是在报销比例和起付线上略有不同,在医保兜底方面,各省经验可总结为以下三类。一是通过城乡居民基本医保制度兜底。如四川省从中央和省级财政基本医保新增补助资金中,按农村参保人数和人均10元的标准,在新农合基金中设立专项经费,对贫困人口县域内住院治疗政策范围内的医疗费用给予全额报销。二是政府直接兜底。如安徽省设立“351”兜底保障线:农村人口在县域、市域、省域内医疗机构就诊,个人年度累计自付费用不超过 0.3 万元、0.5 万元和 1 万元,剩余合规医药费用全部由政府兜底。三是建立补充保险兜底。如江西省在基本医保政策倾斜的基础上,以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为农村贫困人口购买每人每年 90 元的健康扶贫补充保险,目录内住院医疗费用经城乡居民医保、大病保险补充后,剩余部分由健康扶贫保险再补偿90%。

(四)以“大数据”为指导,提高健康扶贫效率

从政策制定、资源配置角度,可以利用大数据,对已建成的健康扶贫动态管理数据库、各地卫生计生委、疾控中心的数据,精准分析贫困地区、贫困人口结构分布类型及其健康需求,如贫困人口中未脱贫人口的年龄分布、主要疾病类型,医疗就诊需求,各地传染病、地方病分布等信息,分析当地的健康地域特点,从而制定相应的政策。另外,也可以利用数据来定位乡镇卫生院的功能,如利用人口学数据、地理信息、新农合报销情况等,分析当地就医特点,提高县域内就诊率,减少贫困人口因医疗资源不足而外出就医产生的负担。从监督角度考虑,无论是第三方评估,还是当地对扶贫效果的监督,都可以通过大数据进行评价考核。通过大数据的提取和分析,以了解扶贫的成效及存在问题,指导扶贫工作,提高扶贫效率。

三 医疗保障制度的可持续性

通过卫生计生系统,提升医疗保障水平,精准锁定扶贫对象,减轻贫困人口就医经济负担,是一项直接、高效的举措。但随着脱贫攻坚工作的推进,部分县已经实现脱贫。对已脱贫的县及在2020年实现全面脱贫以后,“医疗保障”是否能形成可持续性的制度?健康问题是一个长期性的问题,它不会随着2020年宣布消除绝对贫困就能消失? 因此,推进卫生计生系统健康扶贫的可持续发展问题是未来的一大工作重点。

参考文献:

[1]卫小春.加快推进健康扶贫工作[J].民主,2016(04):10-11.

[2]邹瑞成.浅谈如何有效推进卫生计生系统健康扶贫[N].中国人口报,2018-01-19(003).

论文作者:李艳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8年第2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1/14

标签:;  ;  ;  ;  ;  ;  ;  ;  

如何有效推进卫生计生系统健康扶贫探讨论文_李艳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