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宋诗与季节——浅述唐诗中季节诗的意象与情感倾向论文_邓柳嘉

唐宋诗与季节——浅述唐诗中季节诗的意象与情感倾向论文_邓柳嘉

(华南农业大学人文与法学学院,广东 广州 510642)

摘要:说起来中国古代文学史,唐诗和宋词是两朵流芳百世的奇葩。其中诗歌以其广泛的主题、大度的气象,代表着中国唐宋时期繁荣的经济文化状况。四季,是一年的时令,同时,也是唐宋诗中经常出现的背景。本文将例举以春、夏、秋、冬四季为背景的唐宋诗,以季节分类,简述唐宋诗中季节诗的常见意象与作者的情感倾向。

关键词:唐诗;宋诗;季节;意象;情感倾向

春夏秋冬四季,是一年中各具特色的四个不同的时节。而这四个不同的时节,也与之对应,有着不同的自然景观。观景生情,情从景生,美丽的景色经常成为诗人灵感迸发的源泉。下面让我们分别从四季来看,看看在不同的季节诗人一般会在诗歌中产生怎样的意向与情感。

一、春

在宋唐诗中出现“春天”及其相关内容的诗歌并不少。说到春天,我们脑海中通常会浮现出生机勃勃、万物复苏的画面。同样,在唐宋诗中,与春天有关的诗大部分也是积极向上的。比如说宋代诗人叶绍翁的《游园不值》中写道:“春色满园关,一枝红杏出墙来。”在本首诗的前半部分,诗人写道自己在外游玩的时候,偶然碰到了一座院落,他看着门前石板青苔上印着的脚印,久久轻叩柴门,却始终无人来应门。所以他只好看着从围墙内伸出来的红杏,推测出墙内定是满园春色。同样,宋代文学家苏轼的《惠崇春江晚景·其一》中,也生动形象地描绘出春天的美丽景象。在这首诗中,诗人写道:“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春天景色千千万,繁花似锦,作者却只挑选了两三枝桃花作为代表。作者如此用心,以简化繁,从而让整首诗歌所营造出的画面更加精致典雅。“春江水暖鸭先知”,作者没有直接从第一人称的角度来描写春天气温回升,而是借用水鸭来描写。但是,并不是所有唐宋诗中都洋溢着这样一种昂扬向上的气息。北宋诗人王安石的《泊船瓜洲》中背景虽然也是春天,却展现出一种不同的感觉。其中写道,“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春天再次到来,作者却仍然孓然一身漂泊在外,孤苦伶仃。春天,这样给人带来希望与温暖的季节,作者却无法看到或者是感受,在作者看来,却是触景生情,惹来相思泪。

从以这三首为代表的描写春天或者是以春天为背景的唐宋诗中,我们不难发现,花草等植物是很常见的意象,再者如“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等。除了花草,春雨、春风作为春天的使者,也是非常常见的意象,比如说“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和“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等。同时,虽然春天是希望与生机的代表,但是也并不是所有唐宋诗中的春天都是这样的。有时候,春天的美好反而像一支催化剂,与现实的残酷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让作者内心的苦闷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比如说“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等。

二、夏

夏天与春天一样,同样是一个生机盎然的季节。在我看来,夏天是对春天的总结与升华。同样,夏天也是炎热的,或许正是因为炎热,夏天的许多诗都是描景状物,与春、秋、冬相关的诗相比,没有那么多的情感宣泄。说到夏天的诗歌,我第一首想到的便是南宋诗人杨万里在《晓出净慈寺松林子方》中的“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对于西湖,我们常常想到的是苏东坡的名句“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西湖仿佛总是带有一种阴柔之美,雨中的西湖,更像是镜中花、水中月,更加显得娇媚。而作者却描绘出夏日西湖的场景,为读者展现出西湖另外活泼动人的一面。确实,盛开于夏天的莲花,淡雅高洁,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是文人雅士自命高洁的代表,同时更是夏天的代表,而乘舟采莲,也是夏季诗歌中常见的场景。比如说,唐朝著名诗人李白的《采莲曲》中,就写道“若耶溪傍采莲女,笑隔荷花共人语”,生动形象地写出采莲女活泼与娇媚的姿态,特别是还以荷花入境,形成了挡在采莲女和游人之间的屏障,一遮一掩,增加了采莲女的神秘魅力。夏日虽然常常让人昏昏欲睡,但是以夏日为题材的现实主义诗歌也并不少见。比如说,唐朝著名诗人杜甫的《夏日吟》中写道:“永日不可暮,炎蒸毒我肠。安得万里风,飘飘吹我裳。”开篇几句,点名了夏日酷暑把人逼得几乎中暑。后面,作者继续写道“念彼荷戈士,穷年守边疆。何由一洗濯,执热互相望。”作者从自己对夏天的感受出发,但是却不局限于写自己对于夏天的感受,而是将心比心,想到驻守边疆的战士们的生活状况肯定更加糟糕。从写作背景来看,杜甫在创作这一首诗的那一年刚好关中大旱,造成严重饥荒,人民流离失所,杜甫看到这样的局面,忧国忧民,通过《夏日吟》这首诗表达了对民生的关心、对统治者的无奈以及对太平盛世的期待。

从这三首诗中,我们能够大概领略出夏日诗歌的总特点:淡雅靓丽,生机勃勃。作为夏季诗歌意象的代表,自然是莲花以及与之相关的采莲活动,比如说“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等。除了描摹夏日的无限风光,与夏日有关的现实主义题材的诗歌也不少,除了上文提起的《夏日吟》,还有李清照的《夏日绝句》,带我们回忆了“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的西楚霸王项羽的卓越英姿。

三、秋

说到秋天,总是给人一种萧瑟之感。确实,文人墨客对于秋天,更是常以一种悲伤的心态面对。著名诗人刘禹锡在《秋词》中就写道:“古人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由此可见,秋风萧瑟,万物由盛转衰的秋天,确实容易引起诗人们悲伤的心情。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比如说,唐代著名诗人张籍在他的作品中就写到:“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诗人孤身漂泊在外,秋天到来了,他却仍然一个人流落在外。于是他写信给家人,却在捎信人要拿着信离开的时候,又匆匆叫住他,拆开自己的信,看看有没有什么补充的地方。这是一首思乡之作,全篇开头,就以“秋风”奠定了全文的感情基调。同样,中秋节也是在秋天,而中秋,原本是合家团圆之日,然而无数漂泊在外的游子,却无法与家人团聚。也正是因为如此,所以涌现出一大批优秀的望月怀人之作。比如说唐代诗人王建的《十五夜望月寄杜郎中》中写道:“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在谁家?”这首诗中,开篇就渲染出秋日夜晚所特有的环境:皎白的月光照在地上,使地上也泛起了白光,这是从视觉的角度进行描写。这是,在昏暗的婆娑树影中,传来了乌鸦振翅的声音,这是从听觉角度来渲染。寒鸦的鸣叫声,为秋日更添一份萧飒之感。半夜突然下起了小雨,为本来就清冷的夜晚再次增添了一份冷意。秋雨打湿了后院里的桂花,雨水从桂花上低落,滴答滴答,进一步反衬出夜晚的清冷。作者举头看着明月,突然想到,这月亮,何止只有自己在看?天底下不知道有多少人此时此刻也在赏月。最后,作者以疑问句作为本诗的结尾。在我看来,对于这个疑问句可以有两种解释的方法:第一,这个疑问句是一个设问句:作者举头望明月,心里在想不知道有多少人也在看着这月亮,于是,不知道在这看月的千千万万人中,不知道谁正在望月思人呢?第二,这个疑问句是一个反问句。作者自己在思念着故友,但是却不明确说明是自己在思念朋友,而是借用反问的手法,明知故问,自己却是谜底。

总而言之,秋季诗歌的特点,通常就是怀有哀思之感。比如说陆游的《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中的“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和杜甫的《登高》中“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等。秋天,标志着一年即将结束,万物开始凋零,让许多诗人触景生情,心情也跟着低落。但与此同时,秋日的秋高气爽也成为了不少诗人的协作对象,比如说著名诗人王维的《山居秋暝》就是其中的代表。其中写道“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开篇点题,写出了秋天特有的那种清爽之感,松间明月,石上清泉,作者寥寥数笔就勾勒出秋日夜间林间的美景。除了王维这首诗,还有许多诗人也描绘了秋天独特的美景,比如说王绩在《野望》中的句子“树树皆秋色,山山惟落晖。”而在秋天诗中常出现的意象,除了月亮以外,通常还有秋风、秋雨。常出现的植物有菊花,比如宋代诗人郑思肖的托物言志诗《画菊》中的句子“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

四、冬

少了秋天的那份秋高气爽、云淡风轻,冬天通常是银装素裹,万籁俱寂。白雪皑皑的场景,自然也成为了冬季诗歌的主要背景之一。作为冬季诗歌的代表,自然是唐代著名诗人柳宗元的《江雪》:“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这一首诗,通过白描的手法在读者面前展现出一幅冬天来了,群山被白雪覆盖,听不到任何鸟鸣声,这是一个静态的背景——而在这样一个静态背景之下,寒风凛冽的江上却飘着一叶孤舟,舟上一位老人正披着蓑衣,专心垂钓。在我看来,这首诗的成功之处,莫过于成功营造出一个无比典型的冬日场景。同样,这样冰冷的

冬天,也常常出现在送别诗中。比如说边塞诗人岑参的作品《白雪歌颂武判官归京》中写道:“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一开头,就塑造出隆隆冬日大雪纷飞、万物凋零的场景。后文中的“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则更进一步,运用夸张的手法,进一步突出了冬天的寒冷。除了描写冬天肃穆的环境以外,在冬天傲然挺立的梅花自然也是冬天诗歌的重要写作对象。比如说王安石的《梅》中写道:“遥知不是雪,唯有暗香来。”作者在描写美化的时候,没有从一般所认为的最直观的视觉角度进行描写,而是从嗅觉入手,点明了梅花幽香的特点。同时,也借物喻人,赞美了如梅花一般气质高雅、志向高洁、淡泊名利的贤儒名士。宋代著名诗人林逋的《山园小梅》二首,为读者更加细致地展现出梅花典雅美丽的姿态。其中“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更是与王安石所写的《梅》有异曲同工之妙。作者也是从侧面角度来描写梅花,同时也烘托出一个清淡典雅的氛围。

纵观与冬季有关的唐宋诗,大部分都突出描写了冬季银装素裹、万物皆白的场景,或是写景状物,或是托物言志,无一例外地给人以寒冷、孤寂、萧瑟的感觉。“轮台九月风夜吼,一川碎石大如斗,随风满地石乱走。”,岑参的《走马川行奉送出师西征》中这三句话,也就典型地体现了冬季诗歌的特点。冬季诗歌的主题,也不外乎是送别、托物言志,如上文中所举的例子。而冬天的诗中常出现的意象除了雪景之外,还有四君子之一的梅花。梅花于冬天盛开,不与百花争奇斗艳,正好象征着古代文人的高洁志向。除了梅花,松树等在冬天仍然保持着活泼生机的植物,都是诗人的歌咏对象。

四季景观各具特色,从而使四季给诗人们的感受也是不同的。不同的景观,再加上不同的境遇、不同的人生态度,造就了一首首各具特色、流传千古的唐宋诗。春的希望,夏的灿烂,秋的萧瑟,冬的沉寂,古往今来都体现在了诗人们的笔下。总而言之,唐宋诗中的季节与情感和意象,既有关系,却又不会完全同一。这大概也是唐宋诗精彩纷呈的魅力所在吧!

参考文献

[1]李辉.从唐诗“四季”浅析盛唐心态 [J].河北经贸大学学报(综合版),2015年9月.

[2]韩小婷.唐诗四季诗之夏季诗与冬季诗研究[J].湖北师范大学,2016年5月.

[3]刘桂华.论唐诗的季节性及其抒情特点[J].唐都学刊 ,2013年1月.

[4]丛坤、刘晓媛.角度独特选唐诗——梅庆吉新编《唐诗之春》等唐诗系列印象

[J].中外企业家,2009年4月.

论文作者:邓柳嘉

论文发表刊物:《知识-力量》2中

论文发表时间:2018/9/18

标签:;  ;  ;  ;  ;  ;  ;  ;  

唐宋诗与季节——浅述唐诗中季节诗的意象与情感倾向论文_邓柳嘉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