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梧州市中西医结合医院 543000
高血压作为糖尿病患者出现心脑血管病变的危险因素,会大大增加患者病死率。此外,高血压还能促进糖尿病肾病及视网膜病变发展。高血压、糖尿病均会引发心、脑、眼底等靶器官损害,但两种病症合并存在,对于靶器官产生的损害并非简单相加。对血液水平相同的高血压患者,有或无糖尿病患者其心血管事件发生率之间相差10-20倍[1]。基于此,本文针对高血压合并糖尿病发病机制、治疗进展作一综述。
1.高血压合并糖尿病发病机制
相关研究表明,全世界于2000年糖尿病患者达到1.51亿,2025年会升高至3亿[2]-[3]。糖尿病与高血压存在密切的联系,糖尿病患者高血压患病率则是同龄非糖尿病患者的3倍,高血压是引发糖尿病最危险的因素。胰岛素抵抗(IR):处在正常生理条件下,胰岛素利用磷酸化Ser473、Thr308有效激活PI3K/Akt通路,从而减轻血管平滑肌、加大谷歌肌血流量及葡萄糖转运[4]。IR就是要以正常的学胰岛素释放水平用于维持正常糖耐量,表明机体对胰岛素处理葡萄糖能力有所减弱。范慧,张鹏睿等人指出,2型糖尿病患者出现非酒精性脂肪肝各项因素及其与胰岛素抵抗存在密切的关系[5]。一般情况下,血管压力能够感受其血压变化情况,借助条件交感神经活血,用于维持血压的稳定性。有学者研究指出,糖尿病患者心脏自主神经病变比较常见,主要表现为交感神经活性增强或者夜间迷走神经活性有所减弱,使得血压昼夜节律被打破,出现非勺型变化[6]-[7]。必须注意,除胰岛素会参与代谢以外,还能促进NO而成,达到调节内皮素1分泌的目的。IR条件下,血管扩张与收缩之间的平衡性被打破,使得内皮功能严重失调,血管收缩并出现高血压病症[8]。此外,糖尿病患者内源性NO会合成抑制剂,使得不对称二甲基精氨酸水平明显增加,进一步抑制NO合成,在糖尿病合并高血压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2.药物治疗进展
2.1降压类药物的使用
临床常使用的降压药物包含利尿剂、钙离子通道拮抗剂(CCB)、-受体阻滞剂等。其中,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作为治疗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的基础药物,除具有降血压功能之外,它也能加大胰岛素的敏感性,从而延缓肾脏病发展,达到减少高血压合并糖尿病发生几率[9]。何秀云,陈丽英等人以糖尿病合并高血压为研究对象,探究患者采用ACEI类药物进行治疗效果明显,用药后存在较轻或未出现不良反应,促使患者血压下降并保持稳定状态。-受体阻滞剂依托有效阻断、,从而减少肾素分泌情况[10]。因其对患者体重和代谢水平的影响,能够掩盖低血糖政治,加大新发糖尿病发生危险,因此,并不作为一线药物用于T2DM早期治疗中,对与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可考虑使用,但不主张使用卡维地洛。杨桂兰以80例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分配的方式将其分为观察组(40例)与对照组(40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添加卡维地洛进行治疗,观察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也能提升临床治疗安全性[11]。水钠潴留作为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常见的病症,因此,需要采用利尿剂进行治疗。梁东亮,李小鹰研究观点指出,如果长期运用噻嗪类等利尿剂药物,会导致患者血糖、血尿酸等指标水平上升,并引发男性性功能障碍等,因此,这种药物并不是治疗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的首选药物[12]。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有学者研究表明,噻嗪类利尿剂用于糖尿病降压治疗中有一定的功效,但与氨氯地平等药物相比,它会在一定程度上加大新发糖尿病危险。为有效减轻不良反应发生率,临床主张把小剂量噻嗪类利尿剂与ACEI联合起来运用[13]。
2.2降糖类药物的选用
IR作为2型糖尿病和高血压一同发病的基础,因此,改善IR对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非常重要。如今,罗格列酮、二甲双胍等均能改善IR作用,基于此,这种药物对治疗糖尿病合并高血压非常有益。其中,罗格列酮作为唑烷二酮类药物,也是临床公认改善IR最有效的药物,不急能有效降低血糖,也可依托改善IR对多种代谢紊乱进行纠正,例如:高血压、血脂异常等[14]。姜业勤研究指出,罗格列酮用于治疗老年原发性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效果显著,不仅能降低患者的血糖和血液,也可以减少心血管事件发生率[15]。刘亚贤、李小薇等人以90例2型糖尿病并发高血压患者为研究依据,研究结果表明,采用罗格列酮治疗利用降低MMP-9水平达到降低患者血压水平的目的[16]。二甲双胍则是借助提升胰岛素敏感性,有效抑制肝糖输出,以此发挥降低高血糖和血压的功效。吴越阳、赵威等人研究指出,采用二甲双胍治疗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患者效果明显,该药物可以抑制患者心肌肥厚程度,对病程时间长及运用二甲双胍时间更长的患者抑制效果更明显[17]。必须注意,该药物禁止用于治疗合并肝肾功能不全或者严重心肺功能不全的患者。阿卡波糖是一种糖苷酶抑制剂,能有效降低患者餐后高血糖,进而改善IR和血管内皮功能,进一步减少心血管疾病发生及发展。黄凯程、陈夏明等人以122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为研究依据,患者接受阿卡波糖与吡格列酮;联合治疗效果明显,能有效提升患者血清NO、NOS含量,进一步降低糖化血红蛋白水平,获得较高的安全性[18]。
参考文献:
[1] 张学城,黄尹亭,林慧宁等.硝苯地平缓释片治疗高血压合并糖尿病疗效观察[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4,23(7):722-724.
[2] 赵士军.缬沙坦联合氨氯地平治疗社区老年原发高血压合并糖尿病疗效观察[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17,5(23):77.
[3] 顾平,陈岷,李晋奇等.替米沙坦对比氨氯地平治疗高血压合并糖尿病的疗效和安全性的Meta分析[J].中国生化药物杂志,2016,36(4):203-206.
[4] 白秋菊.缬沙坦联合氨氯地平治疗社区老年原发高血压合并糖尿病疗效观察[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7,8(14):80-82.
[5] 范慧,张鹏睿,徐援等.2型糖尿病合并非酒精性脂肪肝与胰岛素抵抗及心血管病变发生的关系研究[J].中国全科医学,2011,14(2):147-150.
[6] 冯秋娟,赵海龙.硝苯地平缓释片治疗高血压合并糖尿病的临床疗效分析[J].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2017,2(17):25-26.
[7] 余舒杰,周彬,宋志明等.高血压和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患者血浆可溶性 VEGFR2与 SOD 水平的变化[J].中国病理生理杂志,2015,(5):797-801.
[8] 李鸿雁,谭娜,马长红等.厄贝沙坦氢氯噻嗪片联合护理干预治疗高血压合并糖尿病59例[J].中国药业,2015,24(23):115-117.
[9] 金蕾,韩继啸,杜娟等.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患者同型半胱胺酸与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分析及健康教育对策[J].护理学报,2015,(1):65-68.9
[10] 何秀云,陈丽英,邓艳娴等.依那普利及赖诺普利治疗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的临床疗效[J].中国药物经济学,2016,(2):35-36,37.
[11] 杨桂兰.卡维地洛治疗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患者心律失常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J].中国医药指南,2017,15(5):12.
[12] 梁东亮,李小鹰,王林等.老年冠心病合并糖尿病及高血压患者降压达标和降压药物使用情况的现况调查[J].中华医学杂志,2015,95(33):2709-2714.
[13] 常文英,何晓兰,高峻岭等.噻嗪类利尿剂在高血压治疗中的地位及护理策略探讨[J].医学信息,2014,(31):240-240.
[14] 文永斌,周春巧.罗格列酮联合胰岛素治疗2型糖尿病58例疗效观察[J].海南医学,2015,26(24):3683-3685.
[15] 李蒙.罗格列酮对原发性高血压伴胰岛素抵抗患者的降血压作用[J].中国医药指南,2014,(11):153-154.
[16] 姜业勤.罗格列酮对老年原发性高血压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血压的影响[J].中国基层医药,2014,21(12):1806-1808.
[16] 刘亚贤,李小薇,姜怡邓等.罗格列酮降低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血压的机制探讨[J].中国社区医师,2017,33(19):88,94.
[17] 吴越阳,赵威,张幼怡等.二甲双胍对高血压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心室重塑的影响[J].中华医学杂志,2015,95(44):3570-3574.
[18] 黄凯程,陈夏明,王月芳等.吡格列酮联合阿卡波糖治疗老年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的临床研究[J].中国临床药理学杂志,2016,32(16):1468-1470,1484.
论文作者:余丽萍
论文发表刊物:《医师在线》2018年1月上第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5/10
标签:高血压论文; 糖尿病论文; 胰岛素论文; 糖尿病患者论文; 药物论文; 患者论文; 利尿剂论文; 《医师在线》2018年1月上第1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