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企业对外投资的动因与策略选择,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动因论文,对外投资论文,策略论文,我国论文,企业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在我国加入世贸组织以后,企业之间竞争由国内市场走向国际市场,来自国内外企业的竞争压力迫使我国企业将目光投向全球市场,且对外投资迅速增加。截止2003年6月底,我国累计在160多个国家和地区投资设立了7178家非金融类企业,协议投资总额近150亿美元,其中中方投资近100亿美元。跨国经营已经成为企业发展趋势。
一、我国企业对外投资的背景
1.告别短缺年代,市场趋于饱和、供过于求
20年来,我国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社会生产力有了极大的提升。产品市场化的过程也就是我国市场告别短缺的时期。据2003年中华全国商业信息中心发布的市场预测表明:当年商品市场依然供大于求,在609种主要商品中,仅有蓝狐皮、水貂皮、紫貂皮、改良羊毛等4种商品短缺。预计当年上半年供大于求的商品将比上年下半年增加6.9%。当年上半年工业品供大于求的品种将达到93.92%,比上年下半年增加5.86个百分点。这其中虽然有产品的生产结构和消费结构不对称的问题,例如农产品明显存在生产与消费结构不对称问题;部分产业过度竞争,如彩电和空调行业的价格大战。但众所周知,改革开放后我国社会生产力大大提高,剔除物价因素,我国国内生产总值、第一产业、第二产业、工业、建筑业、第三产业、交通运输仓储邮电通信业、批发零售贸易餐饮业在1978年至2002年间年均增长率分别是14.93%、9.4%、4.6%、11.2%、11.4%、9.7%、11.1%、11.1%、和9.1%。且我国很多产品的产量和产值都居世界前列。由于市场饱和,产品供过于求,产品出口和对外投资成为必然。
2.对外贸易发展迅猛,成为国际贸易大国
改革开放以来,也正因为如上所述,我国生产力极大提高,同时国内投资和消费日益增长,在此基础上我国对外贸易突飞猛进地发展。1978年至2002年进出口总额的年均增长速度为15.24%,近几年特别是在我国加入WTO以后出口和进口都有了很大的增加(1978年数额为206.4亿美元)1999年、2000年、2001年和2002年我国进出口总值分别为3606.3亿美元、4743.0亿美元、5096.5亿美元和6207.7亿美元,年均增长14.54%;2003年1-9月全国进出口总值为6062.6亿美元,同比增长36.2%。我国对外贸易在世界上的地位逐步提升。目前我国是美国的第四大贸易伙伴,2001年贸易额为805亿美元,2002年1到8月,中美双边进出口贸易额达到602亿美元;是日本的第二大贸易伙伴,2002年中日贸易总额为436亿美元,比上年同期增长了12.7%。我国贸易地位的上升,说明我国产品具有一定的国际竞争优势,我国企业具备了对外投资的基础和条件。
3.出口产品结构改善和出口竞争力及市场占有率提高
对外贸易的发展,主要体现在出口结构和出口总额上,从表1可以看出,我国出口产品结构在逐步改善。虽然初级产品金额不断增长,从1990年的158.9亿美元增加到2001年的263.5亿美元,但其比重却相应地从25.6%下降至9.9%;工业制品的比重逐步上升,从74.4%增长至90.1%。从出口总额不断上升和出口结构的提升可以看出企业,中方分得的利润可以用我国所需要的其他产品替代,若经营有亏损,可申请减免进口关税等。外汇管制的政策也有所放松,国家外汇管理局已在浙江、江苏、上海、山东、广东、福建等省市进行了境外投资外汇管理的改革试点,主要内容是:在限额内(每个试点地区2亿美元)允许购汇境外投资、简化境外投资外汇管理手续、将外汇来源审查资料从11项减少至5项、消除对不同所有制投资主体的政策差异、不再强制调回境外企业的经营利润等。以上措施均体现了我国对外投资政策我国出口竞争力在逐渐增强。
表1 我国主要年份出口商品构成(单位:亿美元)
1990年
1992年
1995年
1998年
2000年
2001年
出口总额620.9849.41487.8
1837.1
2492.1
2661.5
初级产品金额及比重 158.9170.0 214.9206.0254.6263.5
25.6%
20.0%14.4%
11.2%
10.2%9.9%
工业品比重 74.4%
80.0%85.6%
88.8%
89.8%
90.1%
从表2分析,我国出口总额占世界出口总额的比重逐年递增及位次逐年前移,我国所占比重由1980年的0.9%升至2001年的4.3%;而所在位次相应地从第26位提升至第6位,变化非常显著。出口比重的增加和位次的前移说明我国企业对外投资具备了基础。
表2 我国主要年份出口总额占世界出口总额的比重及位次(单位:亿美元)
1980年1989年1997年2000年2001年
世界出口总额19906 30361 54550 63580 61624
我国出口总额181.2 525.41827.92492.12661.5
我国所占比重0.9% 1.7% 3.4% 3.9% 4.3%
我国所在位次 2614 9 7 6
以上两表资料来源:我国对外经济贸易年鉴2002
4.国家对外投资政策调整,外汇管制政策放松
近年来,我国实行鼓励企业“走出去”的政策,为企业对外投资提供了政策上的支持。例如在境外投资,税收上予以优惠,境外投资企业自正式投产或开业主日起,五年内对中方分得的税后利润免征所得税(无论东道国与我国是否已签订避免重复征税的协议);对不可获得可兑换货币的合营的调整。
二、我国企业对外投资的动因
著名发展中国家对外投资专家,哈佛大学的刘易斯·威尔斯曾经指出,寻找经济的生产基地和避开贸易壁垒以扩展出口市场是发展中国家企业对外投资最基本的两个原因,其次才是获取资源和追求技术进步。由于我国生产成本相对较低,故寻找经济的生产基地这个动因不符合我国的现实,而后三个动因则是存在的,因此从这三个方面探讨我国企业对外投资的动因。
1.避开关税及非关税壁垒,实现市场扩张
所谓关税壁垒指的是通过关税限制贸易的措施(当然这里的贸易主要指的是进口),而非关税壁垒当然是指不通过关税限制贸易的措施,主要包括技术壁垒、配额等。虽然世界贸易组织的宗旨及法律框架是促进自由贸易,而且多数国家之间签有与贸易有关的双边或多边协议,但关税和非关税壁垒广泛存在于国际贸易之中,尤其是非关税壁垒有逐年增加的趋势,其名目越来越多,其隐蔽性也越来越强,如近年来绿色壁垒大行其道,又如我国温州打火机出口欧盟受到的技术性阻碍,都是很典型的非关税壁垒。这其中的原因五花八门,有经济和贸易关系的原因,也有消费观念更新的原因。为了避开关税和非关税壁垒,企业进行对外直接投资将是很好的选择。可以通过在产品出口对象国家或者与其签有关税同盟的国家进行生产,如由于美国和墨西哥同属北美自由贸易区,若出口美国市场可以选择在墨西哥生产。
2.开发利用当地资源,缓解国内资源不足
我国有不少经济资源总量排名世界前列,但也有一些重要的资源不能自给自足;更何况我国人均占有经济资源量排名世界靠后,甚至有些资源缺口很大。如我国的铁矿石资源比较丰富,但是其品位不够,像宝钢这样的大型钢铁企业不得不依赖于进口铁矿石;中国冶金进出口总公司也因此在澳大利亚合作经营恰那铁矿;对海外石油资源开发的投资更体现了这方面的原因。开发利用当地资源,以满足我国经济发展的需要是我国企业对外投资的动因之一。
3.学习国外先进技术,提升技术创新能力
和寻找经济的生产基地、降低产品成本相对应,我国企业在发达国家的投资正好反映了学习国外先进技术,提升技术创新能力的目的。虽说在发达国家的投资比重在近几年有所降低,但其总量仍逐年上升。例如2001年批准在美国投资企业19家,其中中方投资5370.73万美元;而之前除了极个别年份,每年的中方投资额均在2000万美元左右。若能通过控股的方式控制发达国家某些掌握有未来发展所需核心技术的企业,那么控股公司就可以很容易获得该企业的技术;即便不能实现控股,在发达国家投资也可能有利于技术和需求信息的获得。例如在硅谷投资高科技企业,对于某些高新技术的获得是比较有利的,因为随着风险投资的介入,技术信息的交流成为必然。
以上几个方面互相联系,开发利用当地资源和避开非关税壁垒是产品生产两个环节在国际贸易上的体现,即进口原材料和出口产品;而寻找经济的生产基地和学习国外先进技术正好是相对应的两方面。
三、我国企业对外投资的策略选择
上文分析了我国企业对外投资的背景和动因,应据此在产业、区位及投资方式的选择上确定发展策略,促进我国企业对外投资。
1.我国企业对外投资的产业策略
我国的产业状况是产业水平相对较低,这就决定了我国企业对外投资的目标的双重性:即一方面要转移一部分有竞争力、在产品的生命周期已达到标准化阶段的产业;另一方面要学习先进技术和高新技术。因此,我国企业对外投资的产业策略应该是以上两个方面的结合。
2.我国企业对外投资的区位策略
根据我国企业对外投资的产业策略,其区位策略就是向能够达到以上两个目标的国家和地区投资。向能够降低产品成本的国家和地区转移有竞争力、标准化的产业;向掌握有先进技术和高新技术的国家投资相应的产业。
3.我国企业对外投资的方式策略
根据所投资的产业选择恰当的投资方式,转移有竞争力、在产品的生命周期已达到标准化阶段的产业一般采用合资或独资的方式;而投资先进技术和高新技术产业应该是采取购并的方式。其他当然还有各种各样的投资方式,例如BOT,对外工程承包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