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地理教材(人教版)中探究性活动的类型和功能分析,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人教版论文,地理论文,探究性论文,教材论文,类型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探究性学习作为一种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人才的新型学习模式,在世界范围内受到广泛的关注。在我国,随着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和教材改革的全面推进,以主动探究、建构自己的知识为特色的探究性学习也逐步为大家所认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地理教材以新课程和教材改革的精神为指导,设计了大量探究性活动。本文对实验地理教材的探究性活动的类型和功能进行分析,并对探究性活动的教学提出一些建议。
一、探究性活动的基本类型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地理教材的正文由两部分组成,一部分是传统的叙述式课文,另一部分是活动式课文。探究性活动是活动式课文的重要组成部分。根据这些活动设计的起始开放环节的不同,可以将其划分为问题起始开放型、证据起始开放型和结论起始开放型三类。
1.问题起始开放型
顾名思义,问题起始开放型探究性活动就是从问题的提出、证据的寻找与处理到结论的得出都需要学生自己或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来完成的活动。通常,它被设计为一个简单的填表、读图或阅读材料活动,学生需要通过填表、读图或阅读材料发现并提出问题,然后运用已有的证据或寻找新的证据来解决问题。这种活动在课文中占的比例不大,但是,它对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大有帮助。七年级上册“世界的气候”一节就有一个非常典型的例子。从表面上看,该活动是让学生读世界气候分布图,在表格中慎写分布在热带、温带、寒带的气候类型和分布在温带大陆东岸、内部、西岸的气候类型。实际上,它是让学生通过整理这些材料,发现世界气候的纬向和经向分布规律以及主导分异的因素。
2.证据起始开放型
同问题起始开放型探究性活动一样,证据起始开放型探究性活动的难度也比较大。不过,和问题起始开放型探究性活动相比,证据起始开放型探究性活动的问题已经定向,学生只需要按照既定的目标,收集证据然后加以分析整理,找到给定的问题的答案即可。这种活动是探究性活动中一种比较常见的类型,在该套教材中占的比例比较大。七年级下册“日本是个多火山、地震的岛国”部分,就有一个比较有代表性的例子。该标题下的叙述式课文,没有分析日本多火山、地震的原因,但是在活动式课文中,却问到了日本多火山、地震的原因,并给出了板块碰撞示意图。活动提出了问题,并给出了证据的收集方向,但是证据却需要学生自己动手,从以前学过的板块学说理论中寻找。类似的例子还有七年级上册中,对照世界平均气温分布图,分析气温从赤道向两极逐渐降低的原因等。
3.结论起始开放型
结论起始开放型探究性活动属于比较简单的一种探究性活动。因为,在这种活动中,不仅问题已经给出,不需学生自己去发现,而且解决问题的有关证据,活动中也已经全部或部分给出。学生只需要经过简单加工或者不加工,即可获得全部证据,用以分析、解决问题。例如:八年级上册“河流和湖泊”一节,在问及我国河流汛期起止时间和长短变化时,将我国东部地区部分大河的汛期起止月份,按照从北到南的顺序依次给出,作为学生分析问题的依据。学生只需要简单分析这些数据,就可以得出“我国河流从北到南,汛期开始时间逐渐提前,结束时间逐渐推迟,汛期逐渐变长”的结论。当然,类似的例子,读者可以在这套教材中找到很多。
二、探究性活动的主要功能
探究性活动作为实验地理教材正文的有机组成部分,除了具有正文的知识传授功能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功能外,还具有叙述性课文不具备的巩固知识、拓展知识和培养能力功能。
1.巩固知识功能
和以往教材设计的非探究性活动一样,探究性活动也承担有温习、巩固知识的任务。不过,和以前的教材不同的是,实验地理教材设计的探究性活动更加注重知识的迁移和应用。实验地理教材七年级上册“板块的运动”部分,讲述了板块学说的有关理论。在七年级下册讲到“日本多火山、地震”时,正文就没有进行重复的讲述,而是设计了一个活动,让学生应用学过的板块学说的理论解释客观存在的地理现象,保证了知识的有效迁移和应用。
2.拓展知识功能
探究性活动作为正文的一部分,还在满足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规定的每套教材必需达到的最低标准的基础上,通过引导学生整理和分析有关资料,适当扩展和丰富了教材内容,起到了有效拓展知识的作用。在“世界的气候”部分,课程标准只要求学生能在“世界气候分布图”上,指出主要气候类型的分布区。而实验地理教材设计的填表格活动则在满足这项要求的基础上,以隐含的探究性活动的形式(问题起始开放型),让学生认识和了解了世界气候的纬向和经向分布规律,以及主导分异规律的因素,拓展了知识的既定空间。
3.能力培养功能
作为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和老师进行探究性教学的重要依据,探究性活动还通过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参与探究性活动,培养学生观察、发现问题的能力,收集、事理和分析信息的能力,以及合作、交流的能力。前面提到的“世界气候”部分设计的填表格活动就是培养学生观察、发现问题和分析信息、解决问题能力的典型例证。类似的还有,七年级下册“美国”部分以结论起始开放型探究性活动的形式,引导学生分析对比美国的人均能源消耗量和人均二氧化碳排放量,并以小组讨论形式分析美国对世界能源的可持续利用和环境保护应负的责任和义务,不仅培养了学生运用事实材料分析客观问题的能力,而且还培养了学生合作、交流的能力。
三、教学过程中应该注意的基本问题
实验地理教材(人教版)设计大量探究性活动的目的是改变教师照本宣科,学生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被动教学现状,帮助老师以探究性活动为基础,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建构自己的知识。这不仅要求老师适时转变自己的角色,以学习活动有力的促进者和合作者的身份,参与学生的探究性活动,而且还需要老师在新旧教材的交替过程中,正确处理好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适度的启发引导
问题起始开放型和证据起始开放型探究性活动都是带有一定难度的活动,对于在传统教学模式下机械地接受知识的学生来说,具有一定的挑战性。在教学过程中,老师适度的启发引导,对于改变学生被动接受的惯性,让学生尽快地熟悉探究性学习的思路,及时找到解决问题的捷径,形成一套完整的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的科学方法具有重要的意义。七年级下册“人口和人种”部分,有一个计算英国、巴西、德国和尼日利亚四个国家人口出生率、死亡率和自然增长率,比较和了解不同国家人口增长情况的探究性活动。由于该部分正文讲的是世界人口的正增长情况,没有涉及人口的负增长情况,因此,学生可能会对计算得出的德国人口自然增长率是负数的结果莫名其妙,并且不知道如何解释。这时候,如果教师适度地记发引导学生,让学生明白死亡率大于出生率就意味着死亡人口多于出生人口,人口减少,呈负增长的道理,问题的解决就会变得非常容易。学生也会慢慢地养成主动探究的习惯,并逐步掌握科学探究的方法。
2.及时纠正学生的错误观点
和传统的学习方式不同,探究性学习鼓励学生对事物有不同的见解,提倡学生积极思考、主动探究、大胆创新,在探究的过程中主动建构自己的知识体系。但是,它更强调学生有科学、合理的见解。所以,在探究性活动的教学中,教师不仅要鼓励学生积极、主动地发表自己的不同见解,而且还要适时、恰当地对学生的见解作出评价,对于正确的观点给予及时的肯定,对于错误的观点和看法给予必要的更正和恰当的解释,避免因为一时的疏忽,让学生对事物形成暂时或永久的错误认识。
3.对活动结果进行恰当的归纳总结
实验地理教材中设计的探究性活动是正文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叙述性课文一样,探究性活动中含有大量的知识要点。只不过,这些知识要点需要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通过完成课文设计或提出的问题逐步完成。因此,老师在探究性活动的教学中,需要适时地总结归纳活动涉及的问题、需要的相关证据及得出的结论,将知识要点清楚明了地呈现给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