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文系四川省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羌学研究中心资助项目"基于“乡村振兴”战略下川羌民俗舞蹈的产业化发展及传承路径研究"项目编号:QXY201911);2、2019年四川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体育社会科学研究中心资助项目"非遗视野下四川羌族体育舞蹈类的文化整理及资源开发、传播研究"项目编号:TY2019216);3、四川省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美学与美育研究中心资助科研项目“非遗视野下四川彝族舞蹈体语的审美意蕴与美学特征研究”项目编号:19Y020
摘要:民俗体育舞蹈类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川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有机组成部分之一,蕴藏着丰富的经济价值,文章基于此,首先简单介绍了川羌民俗体育舞蹈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概况,然后就如何从“乡村振兴”的视角出发整理、发展、传承川羌民俗体育舞蹈类非物质文化遗产提出了对策,包括以系统整理为前提、以创新传播为方法、以市场开发为重点、以传承路径为目标等。
关键词:川羌;非物质文化遗产;产业化
羌族是我国五十五个少数民族之一,主要分布于四川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下辖的茂县、汶川、理县、松潘、黑水以及绵阳市下辖的北川羌族自治县,因而有川羌之称。羌族历史悠久,有着灿烂多元的民族文化,尤以能歌善舞著称,民俗体育舞蹈类非物质文化遗产极为丰富。民俗体育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不仅有着很高的文化价值,同样蕴藏着深刻的经济效益,在“乡村振兴”战略下,加强川羌民俗体育舞蹈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开展是有效保护羌族文化,促进羌族经济发展的重要策略。
一、川羌民俗体育舞蹈类非物质文化遗产概况
舞蹈是羌族人民日常生活的重要内容,具有自娱、娱神等多种功能。羌族舞蹈形式自由、舞蹈语言丰富,既有艺术层面的特征,也有很高的体育健身价值,因此可以笼统称作体育舞蹈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不仅如此,羌族的体育舞蹈多在特定民俗活动中表演,是民俗文化的载体。举例而言,羌年是羌族村寨最为重要的节日,也称小年。羌年为每年的十月初一,多伴有丰富的节日庆祝活动,体育舞蹈是其中最为常见的活动。当前流传下来的川羌民俗体育舞蹈类非物质文化遗产有很多,比较具有代表性的有以下几种,首先,羊皮鼓舞。羊皮鼓舞也称“莫尔达沙”,原为羌族法事活动中的祭祀舞蹈,因使用单面羊皮鼓道具而得名。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羊皮鼓舞从祭祀舞蹈演变为日常的民间舞蹈,动作更加自由,具有鲜明的羌族特色;其次,锅庄舞。锅庄舞由男女两位舞者参加,舞蹈时,两位舞者相变换位置,营造欢快热烈的节日气氛,载歌载舞是锅庄舞最为主要的特点。
二、“乡村振兴”战略下川羌民俗体育舞蹈类非物质文化遗产整理与产业化发展、传承路径
(一)以系统整理为前提
对川羌民俗体育舞蹈类非物质文化遗产而言,无论是产业化开发,亦或是传承路径的构建,都必须以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系统整理为前提。川羌舞蹈资源丰富,广泛地分布于各村寨,且北川、汶川、茂县等村寨的民俗体育舞蹈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审美表现上有一定的差异性。因此,川羌地区必须以民俗体育舞蹈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系统整理为前提,首先,加强民间采风工作。广阔的乡土社会是民俗体育舞蹈类非物质文化遗产最为主要的流行区域,阿坝、绵阳乃至四川文化部门要重视采风工作,积极安排文艺工作者以及教育队伍深入各川羌村寨,搜集、整理民俗体育舞蹈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其次,做好数字资源库的建设工作。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为了提升民俗体育舞蹈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整理效果,四川要建设羌族非遗数据库,将川羌民俗体育舞蹈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其中的重点内容,为“乡村振兴”战略下的市场开发铺平道路。
(二)以创新传播为方法
川羌民俗体育舞蹈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产业化发展以市场受众的培育为前提,只有在市场受众对川羌民俗体育舞蹈类非物质文化遗产有一定的了解以及浓厚的兴趣的前提条件下,川羌民俗体育舞蹈类非物质文化遗产才能得到很好的市场开发,也才能发挥其在“乡镇振兴”战略中的经济作用。对此,川羌地区要创新民俗体育舞蹈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播方式,在利用好传统传播工具,如电视台等的基础上,加强信息技术在传播中的应用。比如短视频传播。当前,我国短视频市场处于持续繁荣的态势,诸如抖音等短视频平台的活跃用户已经突破2亿,因此,传承主体可以在抖音等平台上面注册账号,发布与川羌民俗体育舞蹈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相关的短视频,比如羌年中的羊皮鼓舞视频,借助信息技术无远弗届的传播力来提高自身的影响力。
(三)以市场开发为重点
川羌地区受自然环境、交通区位等因素的影响,经济发展水平滞后,是当前扶贫事业的重点。党的十八大以来,精准扶贫在全国各地广泛开展,而内源扶贫则是精准扶贫的核心。内源扶贫以提升贫困地区自主发展动力为目标,以产业化发展而关键,是广大羌族村寨“乡村振兴”的有效路径。因此,必须发挥好川羌民俗体育舞蹈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在“乡村振兴”中的作用,加强川羌民俗体育舞蹈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市场开发工作。比如,表演市场开发。在群众文化需求不断增长的今天,我国表演市场获得了巨大的发展。川羌民俗体育舞蹈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强烈的原生态审美价值,表演市场广阔,地方政府可以借助组建专业的表演团体,打造现代化的表演舞台来推动川羌民俗体育舞蹈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产业化发展。
(四)以传承路径为目标
改革开放以来,川羌民俗体育舞蹈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出现了巨大的传承危机,一方面,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大量羌族同胞外出务工,民俗体育舞蹈类非物质文化遗产赖以生存的社会环境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传承主体日益稀少,另一方面,在现代文化的冲击下,民俗传统文化的吸引力式微,受众窄化也进一步制约了川羌民俗体育舞蹈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因此,必须围绕“乡村振兴”战略下的产业开发工作,构建川羌民俗体育舞蹈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路径。比如,创新传承方式,积极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如大数据技术等,推动互联网+时代川羌民俗体育舞蹈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产业开发,又如,加大非遗传承人的保护力度,发挥好非遗传承人在传承中的主体地位与重要价值。
三、结语
“乡村振兴”战略的提出为乡村经济的发展与繁荣指明了方向,而非物质文化遗产经济价值的开发则是推动“乡村振兴”的有效手段。川羌要重视自身民俗体育舞蹈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经济价值,从“乡村振兴”的角度出发做好相应的产业化开发工作。
参考文献
[1]鲁炜中,张瑞娟,潘昱州.新时期羌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的再思考[J].阿坝师范学院学报,2018(03):33-34
[2]杨霞.北川羌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J].兰台世界,2015(11):90-91
[3]李夏芸.四川羌族非遗保护中政府行为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2.
论文作者:江源
论文发表刊物:《知识-力量》2019年10月3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8/23
标签:文化遗产论文; 羌族论文; 民俗论文; 物质论文; 体育舞蹈论文; 乡村论文; 舞蹈论文; 《知识-力量》2019年10月38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