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建筑工程;混凝土施工;关键技术
建筑工程项目的施工需要多种技术联合进行,需要严格控制各个施工工序,按照施工工序开展进行,同时还需要加强后续的养护管理,及时的消除混凝土结构的裂缝问题,切实提升混凝土结构的综合性能,满足实际应用的需要。
1混凝土结构施工技术
混凝土结构施工技术指的是,在工程建筑施工中有着极为重要作用的一项技术部分,在工程施工中发挥着极大的作用。对于整个工程建筑施工而言,混凝土结构施工技术主要的作用为:提高整个工程建筑的承载力和稳定性,同时保证建筑的结构强度,从而提高建筑安全性。保证整个建筑工程顺利施工。一般来说,混凝土结构施工技术包括混凝土的配置、搅拌、混凝土的浇筑和振捣、混凝土拌和物运输、养护等。
2建筑工程混凝土施工技术
2.1混凝土浇筑准备阶段的关键技术
在建筑工程项目建设过程中,混凝土施工处理阶段要做好准备工作,为混凝土浇筑施工的顺利进行打下良好的基础。在这一方面,混凝土浇筑工艺的确定,以成型设备及工艺、结构配筋、结构构件形状等要素出发,在综合分析的基础上加以确定。为确保混凝土浇筑施工得以顺利进行,在浇筑之前需要对混凝土工作相关人员进行优化配置,明确各人员岗位职责,为混凝土浇筑施工的顺利进行提供良好的支持。在人员安排基础上,要做好作业工具及运输机械的安排,并对混凝土浇筑施工现场条件进行优化处理,对模板、支架、钢筋等进行全面检查,明确预埋件数量和质量等,确保各项条件都能够与建筑工程混凝土浇筑施工要求相符合,以确保施工活动得以顺利开展。准备阶段需要清理干净模板和钢筋,堵住模板缝隙,于地基上浇筑混凝土,及时清除淤泥和杂物,并科学设置排水设施,以确保满足排水需求。对于非黏性土,必须要通过水来对其进行湿润处理,将未风化石头进行清洗,保证混凝土浇筑前准备工作是充分且有效的。
2.2混凝土配置
混凝土的配置主要包括水泥、水和砂石。首先是水泥,作为混凝土配置中不可缺少的部分,水泥的选用要考虑到工程的特点、工程设计、环境特点等条件的影响,同时必须保证选用的水泥要符合强度等级、体积的安定性、合格硬化时间等。对于强度高、硬化速度快的工程,在水泥的选择上,就要选择硅酸盐水泥。对于普通的、浇筑面积大的建筑,往往会选用低水化热水泥。诸如此类,在不同建筑要求与设计下,应结合实际情况选用合适的水泥类型。
水的配置一般要求为饮用水和符合混凝土用水标准。混凝土标准用水对水的pH值、碱含量、氯离子含量、不溶物等物质的含量都有严格的规定。如水源不符合标准,使用至混凝土配置中,会直接影响到混凝土结构施工的质量。在混凝土配置中,使用未经处理的海水,会因为水源存在过多的氯离子,使其与钢筋产生化学反应,整个建筑的安全性将得不到保证。除此之外,使用不符合用水标准的水,还会造成裂缝的出现,使混凝土结构质量下降,从而影响整个建筑质量。因此,在水源的选用上,必须严格遵守用水标准。
砂石的配置作为组成混凝土的一部分,与水泥、水等物质进行混合搅拌后成为一定量的混凝土,投入施工使用。砂石中的有机物、泥、硫酸盐等有害物质拌入混凝土中,除了会对混凝土的性能产生极大的影响,还会直接对混凝土结构施工的质量造成影响,从而使整个建筑的施工受到影响。因此,在选用砂石时,必须对砂石的含有物进行检测,保证砂石中有害物质的含有量符合标准。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3混凝土运输
针对混凝土运输,主要的工作是保证混凝土在运输过程中不会出现凝结、分离等不良情况,必须保证混凝土的流动性。因此,在进行运输时,必须严格控制好运输时间与运输距离。假使在运输完成后出现凝结、分离等情况,必须进行二次搅拌。为避免出现此种情况,在运输前就必须对运输道路、运输时间和运输速度进行合理的安排。
2.4混凝土浇筑过程
混凝土浇筑在建筑工程施工中的要求较高。施工人员需要对整体建筑结构与功能特征进行分析,以此满足建筑工程施工的实际需求。浇筑技术主要分为全面分层、余面分层及分段分层等。施工人员需要根据建筑结构特点,选择相应的浇筑技术。以厂房为例,由于厂房空间辽阔,规模庞大,在实际施工中,应采用余面分层技术,施工人员根据混凝土浇筑原则,自下而上地进行浇筑,等到下方浇筑部分凝固后,再对厂房的上方进行浇筑。然而需要注意的是当施工环境潮湿阴冷时,施工人员需要做好预防工作,以防止水分浸透施工材料,使施工材料发生变质。此外,还应对混凝土材料中的水分进行核验,如果混凝土材料含水量超标,相关工作人员需要对材料进行及时调整,以此确保建筑工程如期完成。在钢筋的选用层面,施工人员则需要根据建筑结构的承载力大小,挑选合适的钢筋。以此规避钢筋浪费的现象。而在高层建筑的施工作业当中,伴随着楼体高度的增加,对混凝土浇筑的质量要求便愈加严格,需要施工人员选用重量和体积较大的钢筋材料。
2.5混凝土振捣施工技术的应用要点
在浇筑混凝土后,施工单位要及时开展有效振捣施工,相应的施工技术要点如下:首先,在对混凝土进行振捣期间,施工单位要灵活地选择插入式振捣器,并采取垂直振捣施工方式,确保混凝土振捣之后的表面保持良好平整度与坚实性。如果采取斜向振捣方式,那么混凝土表层与振捣棒之间的夹角适宜控制在40°~50°,同时要确保振捣点位设置的全面性与均匀性,避免出现漏振问题。其次,施工单位要结合建筑工程施工中钢筋与模板设置的实际情况,如结合钢筋混凝土内部结构的实际情况等,科学地确定振捣设备的移动间距,避免因为过大移动间距而影响混凝土振捣施工质量。比如,在遇到轻骨料类型的混凝土时,为了确保振捣施工质量,振捣器的移动间距要控制在有效振捣半径的1/2范围之内。最后,在振捣施工中,施工单位要以表层混凝土不再下沉或不在冒泡为主,力求全面确保振捣施工的质量。
2.6混凝土养护施工技术的应用要点
混凝土养护施工技术是进一步确保浇筑混凝土施工质量与安全性的一个重要施工技术,可以分成自然养护、洒水养护等多种施工技术类型,具体需要结合实际的环境特征等进行合理选择。比如,针对自然养护而言,施工单位要确保养护温湿度设置的适宜性,尽量遵从自然的气候变化特性。而洒水养护则是在外界环境中的气温超过25℃之后,要在混凝土振捣施工之后的6h内开展,尤其是干硬性混凝土在浇筑完毕后要立刻开展养护施工。此外,一般类型的混凝土的养护施工一般适宜控制在7d左右时间,而如果对抗渗性能等具有较高要求的混凝土,相应的养护时长一般不得少于14d。
结论
工程中混凝土结构施工技术的质量高低对于整体建筑的质量有着极大的影响,因此,要想有效提高建筑质量,必须对混凝土结构施工技术进行不断的完善和提高,减少安全问题的出现,有效保证建筑的稳定性。只有不断完善建筑施工技术,对各项影响因素进行有效控制,方能有效推动我国建筑业的良好发展。
参考文献:
[1]黄峰,李铭.混凝土浇筑施工技术在建筑工程施工中的应用探究[J].中国建筑金属结构,2018(22):109.
[2]黄登保.混凝土浇筑施工技术在建筑工程施工中的应用探析[J].建材与装饰,2018(46):7-8.
论文作者:王士绪
论文发表刊物:《建筑实践》2019年第38卷1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2/19
标签:混凝土论文; 建筑论文; 施工技术论文; 质量论文; 混凝土结构论文; 钢筋论文; 砂石论文; 《建筑实践》2019年第38卷18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