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健康教育之我见论文_陈晓笑

心理健康教育之我见论文_陈晓笑

浙江省永嘉县外国语实验小学 陈晓笑

摘要: 小学生处在身心发展的重要时期,随着生理、心里的发育和发展,社会阅历的扩展及思维方式的变化,特别是面对家长及社会的压力,他们在学习、生活、人际交往、自我意识等方面,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心理困惑或问题。因此新时期教师要充分认识加强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根据小学生生理、心理发展特点,运用有关心理教育方法和手段,以积极的态度,加强对小学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指导,这是学生健康成长的需要,是推进素质教育的需要,也是新时期教师工作的重要内容和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

关键词:小学教育;心理健康;减轻压力

一、加强师资培训,提高心理健康教育课的质量

长期以来,以知识本位为特征的课程思想占据主体和核心地位,从而忽视了人文精神、文化素养的陶冶,没有把人格的完美发展作为课程改革的重要目标。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在培养目标上考虑学生的全面素质,包括思想道德、文化科学、劳动技能和身体心理素质。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就是弥补以往忽视人文课程的缺憾,体现把人格的发展作为课程建设的重要目标的直接途径之一。但要使心理健康教育在新课程改革中占有一席之地,在基础教育改革中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就必须加强师资培训,建设一支相对稳定、教学教育业务水平较高的心理健康教育师资队伍。从目前情况来看,心理健康教育的师资存在的突出问题:一是数量不够,二是质量不高,专职少,兼职多,大部分是体育教师、行政管理人员、校医等。他们对心理学知识,尤其是对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知识缺乏必要的理解,这就影响了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为了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建立以专职为主的心理健康教育师资队伍势在必行。建议教育行政部门严格规范并科学加强这支队伍的专业培训,国家和地方要逐步建立起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的严格审查制度,使之逐步职业化,做到持证上岗,从而保证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开展。就其目前的情况分析,对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的要求应有较丰富的人生经验;能友善、乐于助人;能尊重需要帮助的人;能接纳自己,且有健康的自身形象;能不断进取,学习和掌握心理学基础知识、心理辅导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为了提高心理健康教育课的质量,应加强课程绩效的考核评估,教学目标是否明确、教学内容是否适当、师生关系是否平等、活动安排是否合理、每位成员是否积极参与、课堂气氛是否和谐宽松。评估的目的一是检查课堂的效果,二是帮助教师不断提高教学和辅导水平。

二、具备及表达同理心

同理心是指咨询者了解与体验当事人的内心世界。心理学家罗杰斯把同理心定义为能体会当事人的私密世界,仿佛身临其境。同理心被许多心理学家认为具有较高水平的心理辅导关系中的关键的特质。如果能设身处地去了解学生的主观世界和观点,那么造成无效的和危险的心理辅导情况就会减少。心理辅导不同于一般的教导,一般的谈话。如果把心理辅导的关系与一般教导的关系混为一谈,就容易陷入误区,达不到预期的效果。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如有一下例子:一位老师对一位怕学习的学生说:”每一个人都必须学习,学习是掌握知识的条件,没有知识的人一事无成。”这听起来没什么不对,然而学生已十分的熟悉,他们天天都听到这种声音,但就是不能解决他们怕学习的问题。因此心理辅导不同于一般思想工作,它首先要求从心理的角度去体会学生的心理状态,表达学生心理状态,才能走进解决问题的大门。又如有个学生说“我没有朋友,很孤独。”老师则对他说:”没有朋友当然孤独,你应该多参加班级的活动。”这位老师说得也没错,但同样,用理性思考代替不了学生的痛苦感受。以上两个例子,都是我们在教育工作中常犯的一个毛病。因此教师应该具有同理心,应从“站在学生的立场上体验他们的感受”开始,从表达学生的感受、行为经验做起使学生感受到老师是真正了解我,理解我,关心我的。这就自然拉近师生的距离,使双方在相互信任的基础上,探讨问题。

三、构建和谐良好的课堂心理教育环境是培养学生健康心理的基础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你面对的是儿童的极易受到伤害的、极其脆弱的心灵,学校里的学习不是毫无热情地把知识从一个头脑装进另一个头脑里,而是师生之间每时每刻都在进行的心灵的接触。”可见,学科教学中心理教育的成功与否,关键还在于教育者与受教育者的心理融合程度。因此构建和谐良好的课堂心理教育环境就显得非常重要。心理学家罗杰斯告诉我们:“创造良好的教学气氛是保证进行有效教学的前提,而良好的气氛的创设又是以良好的人际关系为基础和前提的。”小学生有他们自己的特殊心理,他们的心理要比成人敏感、脆弱。所以课堂上要创设宽松、民主的气氛,允许学生有不同意见,允许学生对老师提出批评。创造出一种无拘无束,平等交流的心理氛围。不能仅从提高他们的学习成绩,而且能使他们的心理得到健康的发展。让学生掌握情绪情感的正确表达方式,增强人际了解和联系,适当运用自我暗示疏导宣泄等方法来排解不良情绪,以保持良好的健康心态。教师要帮助学生进行调试与训练,及时排除心理垃圾,使心理得到健康的发展。

四、总结

加强学生心理健康的教育,家长的理解、配合和支持是不可缺少的。家庭教育是学校教育的基础,就教育而言,它具有启蒙性、长期性、感染性、情感性等特点。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促进少年儿童拥有一个健康的心理素质,必须切实加强和改进对家庭教育的指导和管理。同时,不要忽视学生在社会中所处的环境,通过举办家长学校、建立家长委员会、社区心理保健站等形式,让学校与家庭、社会形成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合力,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学生心理健康有个长期的发展环境。

参考文献:

[1]吴增强,沈之飞等编著.班级心理辅导.上海教育出版社,2011

[2]周红五编著.小学心理援助.重庆出版社,2016

[3]李涛编著.小学心理工作新论.浙江大学出版社,2010

[4]陈家麟编著.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原理与操作.教育科学出版,2009

论文作者:陈晓笑

论文发表刊物:《现代中小学教育》2019年第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15

标签:;  ;  ;  ;  ;  ;  ;  ;  

心理健康教育之我见论文_陈晓笑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