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混凝土施工作为建筑工程建设的重点项目之一,提高其施工技术,对于促进建筑的整体进度和质量是极为重要的。近年来随着我国建筑行业的蓬勃发展。混凝土也在建筑行业运用广泛,目前我国乃至世界上用量最大的建筑结构材料就是混凝土。而混凝土施工技术的发展与创新是保证建筑物质量的根本,也是促进国内建筑行业施工技术全面发展的关键部分。然而,由于在施工材料选择不当和技术不成熟等分方面存在的问题,导致建筑工程中经常出现这样或者那样的质量问题,本文作者主要针对建筑工程中混凝土的施工技术进行简要的探讨。
关键词:建筑混凝土;施工;技术
1、建筑工程混凝土材料的选配
1.1、水泥和主材的选择。
建筑工程施工中材料的选配非常重要,其中混凝土施工主要是以水泥和砂石为主。1.在材料进场过程中,我们首先要检查的就是水泥,主要检查水泥的型号、出厂合格证、使用年限、质量证明等,以此来保障工程整体的施工质量;2.砂石的选择要看建筑工程具体的施工要求,不同建筑工程施工标准和施工要求也不同,主要是根据实际需要进行选择,如果混凝土施工质量要求较高,在砂石的选上就要优先考虑到材料的质量和韧性,有的还要考虑到材料的无盐或杂质的多少;3.做好砂石的堆放工作。砂石堆放时,应注意按照砂石粗细骨料的品种分别进行堆放,特别应注意的是不能在石灰的临近堆放,防止混杂;4.做好进场粗细骨料的试验检测工作。对于没有试验资料的粗细骨料,应从大堆上不同的 5 个部位各抽取同样多的骨料进行拌合。拌合后,用四分法取对角线部分的约 10kg 骨料进行检验;5.做好砂石原材料的抽样检查。在一般情况下,砂石材质并不均匀,不同批的材料和同批不同部位材料的质量都具有差异性。因此,对有试验资料的砂石,在使用时,还应按照有关规定进行抽样检查;6.定期检查骨料的含水率。对混凝土的骨料而言,影响配合比的主要因素是骨料的含水率。因此,必须定期检测骨料的含水率,及时对配合比进行调整。
1.2、水与外加剂。
1.只有洁净、无杂质的饮用水才能直接使用;2.混凝土中外加剂的使用必须遵循有关质量标准,并符合环境保护的要求,检查质量证明书,重点查看厂名、品名、质量(重量)、出厂日期、性能等;3.使用前,必须对每次即将投入使用的外加剂进行性能检测。
2、混凝土配置技术
1.监理工程师应见证原材料的取样过程,并填写相关的见证取样单,再交送具有相应资质的实验室,对混凝土的配合进行设计和试配;2.通过实验室审查,证明混凝土的性能指标和配合比均符合施工要求后,才能进行下一步的混凝土搅拌及浇筑工作;3.对于首次使用的混凝土,应进行配合比的开盘鉴定,确保其工作性能符合施工规范要求;4.在混凝土拌制以前,应首先进行砂、石含水率的检测,再按照测试结果进行配料用量的调整,确定施工的配合比。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检查时,按每工作班检查 1 次,主要是查看含水率测试结果和施工配合比通知单。
3、建筑混凝土施工技术应用的要点
3.1、混凝土裂缝预防与控制建筑混凝土施工中,由于受到人为、外界气候、技术手段、机械作业等原因的影响,经常会出现建筑体地面或墙体出现局部裂缝的现象。混凝土施工技术人员一定要考虑到由于外部气候条件、天气状况的不同,混凝土的结构自然也会有所差异,其裂缝宽度的控制也会有不同的控制标准。目前,国内建筑混凝土施工技术对于裂缝问题的预防与控制,普遍以施工期间的技术强化与重点监管为主。如果等到建筑物出现裂缝问题时,再采取补救措施就为时过晚了,很难达到理想的施工效果与质量标准。为了科学保证建筑工程的整体质量,技术人员必须采取有效的方法提高混凝土的强度与韧性。但是在实际施工中混凝土使用量很大,难免会出现建筑物墙体裂缝的现象,所以现场技术管理人员必须严格控制混凝土的强度,以保证建筑工程物的内部质量和整体美观感。
3.2、混凝土的浇筑技术要点在混凝土浇筑前,需要对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细致的检查将检查结果填入隐蔽工程记录表:1、是检查模板的标高、位置、尺寸、强度和刚度;2、是钢筋和预埋件的位置、数量和保护层厚度;另外,在混凝土浇筑前,还应该清除模板内的杂物和钢筋的油污,清除淤泥和杂物,堵严模板的缝隙和孔洞,对木模板应用清水湿润,但不能够有积水。同时,在混凝土的浇筑时,应由低处往高处分层进行浇筑,每层的厚度应根据结构的配筋情况以及捣实方法等相关因素确定。在浇筑竖向结构混凝土前,应先在底部填入与混凝土内砂浆成分相同的水泥砂浆;在混凝土的浇筑中不得发生离析现象;如果浇筑高度超过3m时,应采用溜管或振动溜管以及串简等使混凝土下落。在混凝土浇筑过程当中,应该反复的观察模板、钢筋、支架、预埋件、预留孔洞的状况,如果发现有变形、移位的现象时,应及时采取措施进行处理。
3.3、混凝土的养护技术措施
由于某些基础混凝土截面尺寸较大,混凝土水化热大,为了避免混凝土表面出现细微裂缝,模板拆除后,在混凝土表面及时包裹一层塑料薄膜用透明胶带临时粘紧,既保证混凝土早期强度的增长,又可以减少混凝土表面色差。同时为了缩小混凝土内外部及与环境的温差,采用电子测温仪对混凝土进行内外部及环境温度的测温工作。当混凝土内部温度与表面温差大于 20℃时,混凝土柱浇筑完毕后在柱外侧搭设全封闭防护棚,根据测温情况,确定棚内是否需要加热养护,养护期不少于 14d。
4、混凝土施工措施的质量控制
温度控制施: 施工中控制混凝土温度的方法比较多,目前工程建设中通常采用改善骨料级配来避免产生混凝土温度,具体做法是选择干硬性混凝土,加入混合料,这样可以降低混凝土中的水泥用量。除此措施外,在拌和混凝土时,采取加水或用水将碎石冷却的方法,也可以有效降低混凝土的浇筑温度。在采取措施的过程中,也要随时准备好温度散发工作,创造更多的散热途径控制混凝土温度。例如: 减少浇筑厚度,借助浇筑层面散热,埋设水管,通入冷水降温等等。模板施工中为了使模板的周转率得到提高,在混凝土的施工中通常要求新浇筑的混凝土尽可能较早的拆模。如果混凝土温度大于气温,就要准确地把握好拆模时间,避免造成混凝土表面出现早期裂缝。施工管理中主要是针对施工过程进行管理,其目的在于保证整个建筑施工能够按照一定的规范有序进行,避免出现施工事故。
结语:总之,在现代的建筑工程中,混凝土施工质量的重要性已经毋庸置疑,混凝土作为多组成分构成的性能多样化的材料,其性能不仅与组成材料的性能有直接关系,而且还与运输施工技术、施工环境及维护条件等有关。我们应在实际的施工操作中不断的发现问题,总结经验,提出适合自身情况的现代混凝土施工的新方法,新举措。
参考文献
1.陈华阳.浅谈建筑工程施工中的混凝土浇筑施工技术[J].福建建材,2013,04:75.
2.楚大平.论建筑施工中的混凝土浇筑技术[J].中国外资,2013,11:23.
3.丛小祥.浅谈建筑工程大体积混凝土浇筑施工技术[J].城市建筑,2013,04:10.
论文作者:秦春玲
论文发表刊物:《建筑学研究前沿》2019年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5/14
标签:混凝土论文; 骨料论文; 砂石论文; 建筑论文; 施工技术论文; 裂缝论文; 材料论文; 《建筑学研究前沿》2019年2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