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人拾柴火焰高_戏剧论文

众人拾柴火焰高_戏剧论文

众人拾柴火焰高,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众人拾柴火焰高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近一段时间,特别是刚刚过去的1995年,戏剧舞台上涌现了一大批思想性、艺术性、观赏性结合得较好的优秀作品,使一度沉寂的戏剧舞台重现出红火、热闹的景象,引起了人们的关注。好戏连台哪里来——

一、如果分析一下戏剧近年来取得的这一令人振奋的成绩的原因,首先应提到的是党和政府对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视,对文化艺术工作的关心、支持以及各级文化主管部门切实、全面地贯彻落实党的文艺方针政策,精心组织、引导戏剧创作,采取各种有力措施,促进了戏剧精品的不断诞生,促进了戏剧今日的繁荣。

近年来,以江泽民为首的党中央在抓经济建设的同时,强调加强精神文明建设,以优秀作品鼓舞人,弘扬民族艺术,振奋民族精神,坚持主旋律与多样化的统一,坚持“二为”方向和“双百”方针,努力创作思想性、艺术性、观赏性完美统一的反映时代精神的作品。这些具有时代特点的、有针对性、指导性的文艺方针、政策,为戏剧走出困境,走向新的繁荣起了决定性的作用,创造了极好的社会氛围,给一度处于困境、迷茫中的戏剧工作者以极大的鼓舞。

为了贯彻、落实党对文艺的方针政策,促进戏剧精品的创作,各级宣传文化部门都把相当大的精力投入到抓创作、促精品上,通过许多行之有效的政策、措施扶植与引导创作,使精品意识越来越成为戏剧工作者的自觉追求。五个一工程奖、文华奖、梅花奖及全国各地的各种戏剧评奖及演出活动为戏剧精品的涌现起到了重要的促进和引导作用,已成为不争的事实。

许多地方的宣传文化部门和领导除了在指导思想上支持戏剧精品的创作外,还在人力、物力、财力等方面为戏剧精品的产生提供了许多有力的支持。江西省近年来以《山歌情》、《榨油坊风情》、《木乡长》、《邯郸梦记》等戏引起戏剧界的瞩目。江西省文化厅副厅长王秀凡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就多次深有感触地谈到省委、省政府对创作的关心和支持,特别是省委副书记兼宣传部部长钟起煌更是满腔热忱,亲自指导,为创作解决实际困难。

二、创作人员把握时代脉搏,深入生活和群众,主动适应观众的新的审美需求,默默耕耘,在创作上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这是戏剧艺术活跃、不断推出精品的至关重要的一环。

戏剧繁荣、不断出精品的基础是创作,首先是剧本创作。舍此,一切都是空谈。“剧本乃一剧之本”即此之谓也。近年涌现出的优秀戏剧作品无不证明了这一点。沪剧《今日梦圆》的创作人员在上海地铁修建过程中就深入到工地和工人中,体验生活、体验地铁修建者的思想感情。正因为创作者有了深厚、鲜活的生活,《今日梦圆》才有了成功的坚实基础,其反映的生活和思想感情才可能感染观众。评剧《三醉酒》的编剧张福先出身农民,长期生活在农村,对农村基层干部的酸甜苦辣有很深的感受,因此,他是饱含激情地塑造剧中农村基层干部的感人形象的。《三醉酒》以强烈的艺术感染力征服了观众和专家,夺得了文华奖大奖。

三、在众多的剧本中独具慧眼地选择具有较高艺术质量和艺术品位的、具有一定观赏性的剧本予以排演,这是产生优秀作品的不可忽视的工作。而这取决于宣传文化部门及剧院团领导者和主创人员的艺术鉴赏力和市场预测能力。

一些地方和剧院团之所以能频频推出获得各方面认可的优秀作品,就是因为具有这样的慧眼和能力。而且,这些剧团还有许多吸引优秀剧本的高招。《苍原》是近年来出现的难得的民族歌剧,但它的编、导、演、舞美等许多创作人员都不是本地区、本剧团的。辽宁歌剧院的领导以敏锐的判断力对这个作品的价值做出了准确的估价,将他们吸引过来,组成强大、齐整的创作阵容,使其艺术成果呈现在舞台上。所以,这部艺术精品的诞生,应该说包含了剧团决策者的智慧和心血。倘若《苍原》的剧本没有被“伯乐”相中,那么这个戏或者会晚一点儿出现,或者达不到现在的水平,甚或不可能诞生。

四、在提高作品的成活率、成功率上,理论对实践所发挥的保障作用是不可低估的。

上海在组织戏剧生产上就形成了一套行之有效的办法,即每个戏投排前都请一些理论家、评论家及主创人员从剧本内容、艺术定位到市场预测等方面进行论证,或提出加工、修改意见。这样做的好处是显而易见的,既可保证命中率、减少浪费,同时又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理论研讨,在研讨中可以廓清思路,互相启发,可谓理论和实践彼此促进。这不失为一种保证精品艺术不断出现的明智的办法。

五、集中优势兵力,形成创作的强力集团,是创作精品艺术的有效手段。

戏剧是综合艺术。一个戏剧精品的诞生,需要编、导、演、音、舞、美等各方面的真诚团结、默契协作以及对精品艺术的共同的、执著的追求。要创作高质量的艺术精品,必须在艺术上精益求精,必须组成高水平的创作、攻关群体,而且这一群体必须有一致的追求。如果这一群体能够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保持相对稳定,则这一群体就可以保持相当的创作后劲,且易于形成鲜明的创作特色。这也是为许多戏剧创作所证明了的。

湖北省京剧团这些年来连续创作出《徐九经升官记》、《膏药章》、《法门众生相》等一系列优秀作品,可以说就是得益于以著名导演余笑予为核心的,包括朱世慧、谢鲁、李春芳、郭大宇、田少鹏等著名演员、编剧、舞美在内的相对稳定的创作群体。

从全国看,为艺术而走到一起来的创作群体有跨地区、跨剧种、逐渐扩大的趋势,这无疑对提高各地的戏剧创作水平,促进戏剧的活跃、繁荣,使戏剧精品在全国形成四面开花的可喜景象是大有好处的。有的地方由于各种原因,一时还形不成自己的具有创作实力的群体,于是就采取了一种明智而易见成效的运作手段——“借鸡生蛋”,大胆引进外面的具有较高水平的创作人员到本地区来帮助指导创作。这不仅是一种见效快的好办法,可以在短时间内使自己拿出具有较高质量的作品,而且“外来的和尚”还会影响和带动本地区的创作人员,使他们开扩眼界,不断提高艺术修养和水平,一起为戏剧精品的诞生发挥积极的作用。这对培养当地的创作队伍、提高其艺术创作水平将产生不可估量的作用。这也可以说是在改革开放的大背景下出现的当代戏剧的又一景观。在’95全国戏曲现代戏交流演出中脱颖而出的《榨油坊风情》,其创作人员就不止一个是“引进”的,这对戏的成功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也是剧团的明智之处。

六、好戏是磨出来的,这是戏剧精品创作的一个普遍规律。

这些年涌现出的优秀戏剧作品大都经过了反复修改加工、不断磨砺、不断接受群众检验这一不可缺少的创作过程。有的数易其稿,不惮艰辛。淮剧《鸡毛蒜皮》竟然做了将两个戏合二为一的“大手术”。就连《曹操与杨修》和《徐九经升官记》这些相当成熟的、已获定评的佳作也在实践中不断完善、提高,使得它们更加精美、纯熟,也更显示了创作人员对精品艺术的追求。正是有了广大戏剧工作者的执著追求及其精益求精的敬业精神,戏剧精品才日益丰富了我们文艺的百花园,日益满足了人民的精神需求。

总之,精品艺术的生产是个系统工程,关涉上上下下,方方面面。今日戏剧精品的日渐增多,戏剧创作的日趋活跃,戏剧状况的日见好转,得益于当前戏剧生存和发展的难得的良好的社会大环境。这种大环境呼唤更多的戏剧精品出现;更多戏剧精品的涌现则有赖于这种大环境的持续稳定!

标签:;  ;  

众人拾柴火焰高_戏剧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