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学为导向,以学为用--从第七民族小语言教学“华中”看语文教学的有效性_句子论文

顺学而导,学以致用——从第七届全国小语教学观摩特等奖课例《花钟》看语文教学的有效性,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特等奖论文,学以致用论文,第七届论文,语文教学论文,小语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钟蕙/执教 陆云/点评

(课前交流,师生沟通感情)

师:刚才我们交流了很多自己喜欢的花,看大屏幕,看看钟老师还给你们带来了什么。(课件出示)鲜花朵朵,争奇斗艳,芬芳迷人:迎春花迎着春风笑了,向日葵向着太阳绽开笑脸,蝴蝶花张开翅膀翩翩起舞,梅花却在寒风中送来缕缕清香。孩子们,喜欢吗?

生:喜欢。

师:今天,钟老师和大家一起学习一篇关于花的课文,看老师写课题。(教师板书课题)

师:一起读课题。

生:花钟。

师:读了课题,你的脑海里产生了怎样的疑问?

:花钟是什么?

:为什么起名字叫花钟?

:花为什么能是花钟呢?

师:花和钟怎么联系在一起,是怎么组成花钟呢?还有这么多同学想提问,真好。同学们,读书要有疑,这是个好习惯。在心里记下你的问题,我们去读读课文,看看能不能自己在书里找到答案。打开课本52页,自己读课文,自己读自己的。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学生自由读课文)

【点评:学习的起点,在于孩子有自己的思考,能够提出自己的疑问。根据孩子的需要去指导孩子的学习,才是真正的顺学而导。“花”和“钟”的关系,无疑是最令人生疑的地方。老师根据学生的学习需要切入文本,同时抓住了文本和学生两方面的核心,因而把学习重点和学习需要有机地结合在了一起,为下一步学习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师:课文读完了,文中的生字词语认识了吗?一起看大屏幕:

(出示词语:欣然怒放暮色干燥淡雅昆虫传播吻合一致)

师:借助拼音,自己读读这些带生字的词语。

(学生自己读词语)

师:都会读了。去掉拼音,谁做小老师领着大家读?他做小老师,读对了我们也跟着读一遍。

(3个学生先后领读,教师相机指导、评价)

师:不错,词语会读了。一起读读单个的生字,比一比,谁读得最准确。

(抽卡片读生字,学生齐读)

师:生字读准了。老师自己在读课文的时候,发现有几个句子不容易读好,不知道你们读得怎么样。

出示句子:

1.长期以来,它适应了晚上九点左右的温度和湿度,到了那时,便悄悄绽开淡雅的花蕾,向人们展示美丽的笑脸。

2.还有的花,需要昆虫传播花粉,才能结出种子,它们开花的时间往往跟昆虫活动的时间相吻合。

3.一位植物学家曾有意把不同时间开放的花种在一起,把花圃修建得像钟面一样,组成花的“时钟”。

师:先自己练一练,注意读好句子的停顿,读通句子。(学生练读)

师:谁来读给大家听?(学生读)

师:停顿很不错,句子也读通了。还有谁想读?(学生读)

师:孩子你的声音很动听,读的也流利,但是这个句子里有个多音字:“结出种子”,这个“结”字,当它表示结出果实的时候念jiē。大家一起读一遍。(学生读)还有一句谁想读?(学生读)

师:这个句子的确有点难读,不急,听老师读一读。(教师范读)

师:你还能再读读吗?(学生再读)

师:再多读几遍相信你能读得更好,有进步了,孩子。全班一起读这个句子。(学生齐读)

师:孩子们,以后我们再读长句子时,就像这样把握好句子的停顿,才能把句子读通读好。孩子们,经过刚才的学习,你们再读课文,有信心把句子读得更好吗?

生:有!

【点评:引导学生学会读书,需要训练和指导。本课长句的学习,是一个难点,也是读通、读好课文的必经之路,要扎扎实实地练习,要舍得花时间。当孩子出现困难的时候,老师通过示范引导进行帮助。孩子们经过几次练习,学到了读这些长句时需要注意停顿、断句的方法,体现了学习的进步。】

师:遇到长句子像刚才那样注意停顿,多练一练,自己读自己的,开始读。(学生自由读)

师:孩子们,感觉这回读书比刚才更好了。课文读到这儿,想一想你刚才想问的问题,找到答案了吗?

:我刚才想问花为什么和钟有关系,现在我明白了花开放的时间和钟上的时间一样。

师:不同的花开放的时间能表示不同的时间,这是你读懂的。还有吗?

:我问的是为什么课题叫《花钟》,现在我明白了,因为你看到什么花开了就知道是几点钟。

师:所以,花可以表示时间,所以课题叫《花钟》。还有吗?

:我本来要问花钟是什么样子,现在我明白了,花钟像钟面一样。

师:是的,孩子们,真是书读百遍,其义自见。通过读书我们找到了自己的问题的答案,也读懂了课文内容。那么不同的花分别在什么时间开放呢?

【点评:这里,通过读书解答孩子的疑问,而不是通过老师说教告诉学生。相信孩子们的自主学习,能够解决的问题由孩子自己去解决。一方面锻炼了孩子自主学习的能力,另一方面他们获得了成功的喜悦。但是,老师并没有停留在孩子现有的认知水平上,而是顺着孩子现在的发展区——花开是有时间的,看到什么花开就知道是什么时间,进一步提出问题,引向最近发展区。这样,学生的思维就被引进了深一层的空间,进一步去阅读文本,去思考问题。】

师:默读课文第一段,看哪个句子具体写了这个内容,用波浪线画下来。

(学生边读边画,教师巡视指导)

师:有些孩子已经画完了,你们画了哪个句子?谁来读一读?

生:凌晨四点,牵牛花吹起了紫色的小喇叭;五点左右……

师:你们画的也是这个句子吗?

生:是。

师:我们一起读这个句子,边读边注意课文一共介绍了哪些花开的时间。(学生齐读)

师:孩子们,读了这个句子,我们不难发现课文一共介绍了9种花开放的时间。请看大屏幕,我们再来读读这些写时间的词语,看看作者是怎么写的,你们有什么发现?

生:(读)凌晨四点,五点左右,七点,中午十二点左右,下午三点,傍晚六点,七点左右,晚上八点,九点左右……

师:读了这些写时间的词语你有什么发现?

:我发现了作者是按时间顺序来写的。

师:作者按时间顺序从早到晚把这9种花开放的时间写出来了。再读读,你还有什么发现?

:我发现了这些都是写时间的词语。

师:是怎么写的?你呢,你的发现?

:我发现了写时间的词语,可以放在前面,也可以放在中间。

师:这样我们读起来更富于变化,更有节奏了。你的发现真了不起。有些时间上加了“左右”表示什么?你来说说。说完整。

:左右表示大约。

师:是大概的时间。是的,作者写时间有些是正点的时间,有些是表示大概的时间。作者的观察多细致啊,通过观察,作者发现,一天之内,不同的花开放的时间是不同的。这个句子就是围绕着这些内容来写的。

【点评:教师引导学生去发现,学生在不断的发现中获得学习的喜悦。时间的顺序、表达时间的句式的变化、语言的准确性,教师不引导,学生很难发现;但是,如果教师牵着学生鼻子,又不是学生真正接受和感悟的。钟老师引导者的角色处理无疑非常准确到位。】

师:同学们,课文写花开,除了写花开的时间词语不同,再看看这个句子,你发现还有写什么的不同?

生:写花开的样子不同。

师:你们发现了吗?

生:(齐)发现了。

师:真了不起啊,真会读书啊,一眼就看到了。看,老师把写花开的这个部分变成了一首小诗,我们一块来读一读,看作者怎么写这9种花开的。(出示,男女生互读)

牵牛花吹起了紫色的小喇叭

蔷薇绽开了笑脸

睡莲从梦中醒来

午时花开花了

万寿菊欣然怒放

烟草花在暮色中苏醒

月光花舒展开自己的花瓣

夜来香八点开花

昙花含笑一现……

师;课文写9种花开,用了9种不同的说法,喜欢哪种花开的写法,为什么?你喜欢哪一种,选择一种和你的同桌交流交流。(学生交流)

师:(提示:各抒己见,想说什么就说什么,说说自己的想法)谁来和大家一块交流?

:我喜欢牵牛花,因为作者写牵牛花像紫色的小喇叭,写得很生动,所以我喜欢。

师:你觉得这样写花的方法很生动。还有谁喜欢这个说法的,想补充吗?

:牵牛花像喇叭,所以我喜欢它。

师:孩子们,见过牵牛花吗?

生:见过。

师:我们一起看看,(出示图片)这就是牵牛花。它像什么?

生:喇叭。

师:真像个紫色的小喇叭,作者用“吹起紫色的小喇叭”写出了它开花的颜色和形状的特点,多有趣呀,想读吗?谁想读?这个女孩,你能不能作出小喇叭的动作读一读?

生:牵牛花吹起了紫色的小喇叭。

师:谁的小喇叭还吹得更响亮一些呢?

生:牵牛花吹起了紫色的小喇叭。

师:真好。我们一齐读读。(学生齐读)

师:你这朵牵牛花开得可真漂亮。还有其他喜欢的说法吗?

:我还喜欢睡莲,因为作者用了拟人的手法,写得很美。

师:作者怎么写的?

:作者写了跟人一样从梦中醒来,人也会做梦。

师:睡莲做了什么梦?

:美梦。

师:从美梦中醒来的睡莲一定很舒服,你能读一读睡莲的这个部分吗?

:睡莲从梦中醒来。

师:真是一朵美丽的睡莲花。

:我喜欢蔷薇花,它像个笑脸。

师:作者说,蔷薇花绽开笑脸。绽开笑脸就是把它样子写出来了。(板书绽开笑脸)

师:孩子们,我们也来展开自己的笑脸,比一比,谁笑得最甜,最美?(学生作动作)

师:都很美,带着这个表情读。(学生读)

:我喜欢昙花,他把昙花比作了人。(板书含笑一现)

师:同学们,谁知道昙花开放的特点?

生:昙花开放的特点是时间开放很短暂。

师:“一现”说明什么?

生:时间很短。

师:是的,是写时间很短,哪怕很短,昙花也要含笑开放。有个成语也是写的昙花这个特点,谁知道?

生:昙花一现。

师:人们常常用这个成语形容一些事物像昙花一样一出现就消失了。记住这个成语了吗?一起读读这个成语。(学生读)

师:还有新的说法吗?

:我喜欢烟草花,因为作者把它比成了人,说它从暮色中苏醒。

师:这样的写法很生动,对不对?还有吗?

:我喜欢夜来香,它在八点开花,因为八点正是人们散步的时间,让人们来看它开花。

师:夜来香八点开花,简简单单的四个字也告诉我们花开了。你能发挥想象,说一说夜来香是怎么开花的吗。

生:它开花的时候很香。

师:晚上能给人们送来缕缕清香。孩子们,有喜欢月光花的吗?作者怎么写月光花开放的?说它——

生:舒展开自己的花瓣。

师:请这一组女孩子起来,想象一下,你们就是那一朵朵美丽的月光花,你们会怎么舒展美丽的花瓣,读一读这个句子。一边做动作,一边读。(学生边读边做动作)

师:读得挺美的,再来读一读。(学生齐读)

师:孩子们,像他们这样自由自在地想怎么开就怎么开,就是舒展。大家都起来,边做动作,边读写月光花的句子。(学生齐读)

师:多美啊,老师的眼前出现了一大片月光花。还有一种花,万寿菊,作者是怎么写的?

生:欣然怒放。

师:我们知道,怒是发怒的意思,欣然怒放,万寿菊在这里怒放是说他生气吗?

生:不是。

师:想象一下欣然怒放的万寿菊开放是什么样子。

生:很激动。

师:花能开得激动吗?花能开得怎么样?

生:很高兴。

生:很美丽。

师:还会开得怎么样?

生:愉快。

师:(出示图片)一块儿看看,这就是欣然怒放的万寿菊,它的花瓣全打开了,开得多么有活力啊。读一读,把它的欣然怒放的气势读出来。(两个学生分别读,全班读)

师:欣然怒放的万寿菊多美呀,孩子们,通过想象我们看到了一朵朵美丽的鲜花在我们眼前绽放的样子,想亲眼看看吗?让我们一起走进花的世界,老师和大家边欣赏图片,边接读课文。(配乐接读)

师:同学们,课文用不同的词语不同的说法写了9种花的开放,你觉得这样写怎么样?

:很生动。

:很具体,把样子写出来了。

:这些花非常……

【点评:语文学习之所以与科学学习不同,主要在于语言文字的积累、感悟。老师引导学生通过读、演、想象联想等方式,让学生去深入理解这些优美的语言,体会祖国语言文字的丰富多彩与准确优美。学生的语言能力、感悟能力、想象能力都得到了充分的锻炼。】

师:你已经深深被这些美丽的花吸引,说不出话来了,是吗?孩子们,同样写花开放,却有这么多不同的表达方法,我们祖国的语言是多么富于变化,多么丰富多彩啊。你们能不能也像课文这样,写一写自己喜欢的什么花,用上恰当的词语跟说法写出花开放的样子?

从抽屉里拿出我们的快乐小练笔本子。写的时候,可以用上刚刚学的词语,也可以用上平时积累的词。看谁能把花开的样子写出来。(课件出示)

__(什么花)__(怎样开?)

__(什么花)__(怎样开?)

(学生练习写,教师巡视指导)

师:下课铃声响了,我们来不及交流了,回家好好写一写。相信你们一定能把花开的美写出来。这段课文写得这么美,回家以后可以背下来吗?

生:能。

师:不同的花为什么开放的时间不同呢?我们下节课交流这个问题。

师:下课!

【点评】学习的有效性,在于内化于心,在于学以致用。不仅仅是运用,还起到了检测、巩固、拓展、迁移、发散的功能。

总评:

本课教学充分体现了课程改革的新理念和语文本色回归的完美结合,是一节既体现了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全过程,又能够体现教师的有效指导、扎实训练、学以致用的成功的课例。

1.顺学而导,主动学习,关注学生主体的同时加强教师的有效指导

教学,是解决学生学习过程中的疑难,帮助学生由不懂到懂、由知少到知多、由肤浅到深刻的过程。钟老师引导学生主动学习,质疑问难,帮助学生解决问题,然后从学生的问题入手去切入文本,开展学习。

通过“自读——质疑——解疑”理解课文内容,通过“朗读——默读——讨论”品味语言,通过“积累——感悟——运用”落实能力训练,课堂上学生无时不自主读书思考,老师无时不在引导学习的层层深入。当学生初步理解“不同的花在不同时间开放,所以能显示时间”后,教师指导学生进一步思考“为什么不同的花在不同时间开放”,追问使得思维深化了。当学生明白了“写花开的时间用了不同的词语”后,老师适时追问:“除了写花开的时间不同外,还有什么不同?”引导学生继续观察、思考,学生发现了:“写花开的样子不同。”层层深入,不断发现,不断思考,不断收获,不断进步。因此,有效的指导是有效课堂的重要保证。

2.扎实有效,学以致用,回归语文本色

扎实,在于紧紧抓住学生的需要和能力训练的核心,在于落实到语言文字的学习上,在于链接学生的经验和生活,在于把文化和思想融入学生的血液当中,使知识真正成为学生的东西。

首先,本课学生对内容的初步理解不难,难在把长句读好。本课恰恰有适合长句训练的几个句子,而学生又难以读好。钟老师花大力气进行练习,学生经过练习学会了读长句的方法。

其次,本课教学,理解什么是“花钟”不难,难在“为什么花能做钟”。钟老师抓住“花开的顺序”,引导学生感受大自然的奇妙和人类的聪明才智相结合,创造了和谐美好的世界。不仅理清了文章脉络,学习了前后文互相联系思考归纳的方法,还把这种科学思维和语文训练巧妙结合,促进学生的思维水平上了一个台阶。

第三,紧紧抓住“花开的不同样子”,采用朗读、想象、做动作等方法,深入体会感悟语言的丰富多彩和精美准确,这是本课最具有语文韵味的地方。

可见,一节好课,既要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全过程,又能够体现教师的有效指导,既要生动活泼,形式丰富,又要训练扎实、学以致用,让学生真正学到语文的能力,受到文化的熏陶。

标签:;  

以学为导向,以学为用--从第七民族小语言教学“华中”看语文教学的有效性_句子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