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化学压轴题题型与解题策略,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题型论文,中考论文,策略论文,化学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例7
(西安市)实验室用加热氯酸钾和少量二氧化锰混合物来制取氧气,已知反应前二氧化锰占混合固体质量的12%,加热反应一段时间后,测得剩余固体物质中二氧化锰占14.6%,求氯酸钾分解的百分率。(精确到0.1)
(二)解题策略
在熟练掌握基本解题技巧的同时,还要学会分解、掘隐、图示等解题策略,才能在解题中以不变应万变,达到简捷准确解题的目的。
1.分解
一个复杂的问题,往往是由若干个比较简单的小问题组成。在求解综合计算题时,通过信息挖掘、加工和转换,将其分解成易于解答的小问题而各个击破,最后依据内在联系形成完整的解题思路。
例8 (荆门市)一种表面被氧化成三价金属的样品A,据测定,该氧化物中金属元素与氧元素的质量比为9:8。取样品A12.9g放入365g稀盐酸中,待样品A完全溶解后,收集到0.3g氢气。 在反应后的溶液中加入10%的氢氧化钠溶液40g,恰好将溶液中剩余的盐酸中和。求:(1)这种金属元素的原子量。(2)所用盐酸的溶质质量分数是多少?
解析:此题综合了化学式、多步化学方程式、质量分数计算,难度较大。解题时,依据题意,将其分解转换为以下几步求解,会化难为易,事半功倍。
第一步:依据三价金属氧化物中金属元素与氧元素质量比较,求出金属的原子量为27。
第二步:由样品与盐酸溶液反应放出氢气质量,求出金属单质质量为2.7g和与此金属单质反应的盐酸的质量为10.95g。则样品A 中金属氧化物的质量为12.9g-2.7g=10.2g。
第三步:由10.2g 金属氧化物与盐酸反应算出参加反应的盐酸的质量为21.9g。
第四步:由加入氢氧化钠溶液质量求出剩余盐酸的质量为3.65g。
第五步:由二至四步得出的已反应盐酸的质量之和求算盐酸溶液质量分数为10%。
2.掘隐
中考压轴题综合性较强,往往隐含着反应数据、方法等信息,而使试题灵活性、难度提高。解题时要善于挖掘隐含信息,善于利用隐含信息,才能严谨、正确解题。
例9 (呼和浩特市)对久置于空气中已部分变质的CaO取样分析,实验如下:取10.0g样品,高温灼烧,将生成的气体全部通入202.16g质量分数为3.0%的Ba(OH)[,2]溶液中,过滤,得滤液和沉淀, 沉淀质量为3.94g,已知灼烧后的样品中只含一种固体物质,其质量为8.22g。求:(1)样品中各物质的质量分数(计算结果精确到0.1)。(2 )滤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计算结果精确到0.01)。
解析:此题属于隐含型综合计算题,首先推断久置空气中部分变质的CaO样品的杂质成分,然后依据方程式分步求解。
因样品高温灼烧产生气体与Ba(OH)[,2]溶液反应产生沉淀,说明一定含有CaCO[,3]杂质,是否含有Ca(OH)[,2]杂质,需通过计算来确定。
3.图示
就是在认真阅读题目的基础上,根据题意,创造性地作出草图进行审题、析题的方法。在解答综合性试题时,可利用直观的图示表示物质之间的转化,能比较容易地看出物质间的量的变化关系,从而找到解题突破口,确定解题方法与途径。
例10 (黑龙江省)向40g 氯化铜溶液中加入一定质量的某质量分数的氢氧化钠溶液,混合反应后,得到固体和液体的混合物的总质量为200g。过滤后,将滤渣洗涤、干燥后称其质量为19.6g。 再向所得滤液中加入36.5g溶质质量分数为20%的盐酸,充分反应后,测得溶液的pH值恰好等于7。在t℃时,将此溶液蒸发掉81.8g水后,刚好成为t℃时的饱和溶液。求:(1)所加氢氧化钠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2)t℃时,饱和溶液中溶质的溶解度。
解析:依题意,简明图示如下:
总之,中考压轴题对化学复习和应试有良好的导向作用。我们逐步熟悉和掌握这类题的常见题型与解题技巧和策略,才能提高复习效率,才能在应试中,胸有成竹,取得佳绩。(请同学们根据以上例题的分析思路写出完整规范的解题步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