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可雇佣性视角全媒体时代下播音人才培养模式探析-以湖南信息学院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传媒工作室”为例论文

基于可雇佣性视角全媒体时代下播音人才培养模式探析-以湖南信息学院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传媒工作室”为例论文

基于可雇佣性视角全媒体时代下播音人才培养模式探析
——以湖南信息学院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传媒工作室”为例

李诗涵 湖南信息学院

2018年9月10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指出,要深化办学体制和教育管理改革,充分激发教育事业发展生机活力。要提升教育服务经济社会发展能力,调整优化高校区域布局、学科结构、专业设置,建立健全学科专业动态调整机制,加快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推进产学研协同创新,积极投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着重培养创新型、复合型、应用型人才。

与此同时,随着国务院关于“互联网+”行动指导意见等相关文件的出台,互联网在国民经済中的基础性、先导性、战略性地位得到国家层面的认同,同时“互联网+”以及各种新媒体技术与教育之间的联系越来越密切,对于日新月异的传媒行业来说,要想实现自身的进一步发展以及稳定运作,必须积极利用不同的媒介技术。高校作为传媒人才培养聚集地,值此改革开放四十周年,在现如今互联网+的全媒体时代,更需因材在人才培养上应紧跟市场及受众需求,进行更细致化的专业培养。

护理实习生可以简称为护生,临床教学是护理中的关键,能够帮助护生尽快接触工作,将理论转化为实践。社会的不断发展使人们思想产生转变,服务质量备受人们关注,护理人员也应具备与时俱进的思维。为使学生心理适应性得到提升,本次研究在眼科病房进行情景综合带教,并取得较好的效果。

本论文将以湖南信息学院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学生例,借助传媒工作室拟“实际工作”模式,进行教学应用研究创新,通过分析该院的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学生任务导向专业培养,打破传统高校播音与主持艺术的专业理论大类培养,以学生为中心进行教学管理创新,全面掌握市场及受众对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人才的有效需求,提升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人才自身素质与应用能力。同时,通过拟“工作室”中运用的导师制模式,督促教师在专业教学方法上进行创新、开拓思路、增强责任感,使教学方案更能够培养出社会需要的应用型人才,培养出能够在全媒体背景下素质高、能力强的职业化专业性人才,适应全媒体所需求的各项专业人才需求。

那天晚饭时候,念蓉装作不经意间问起此事,楚墨说:“一个客户,开保健品商店的,叫田小甜,想做个户外广告。”楚墨的回答不假思索,干净利索,毫无破绽。念蓉笑笑,说:“你多吃点木耳。”

高职项目式教学的设计,首先要以职业能力为目标,与企业联合,共同确定与职业需求相吻合的课程标准,某一项教学内容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结合在一起,亦即项目内容、技能要求在职业工作岗位上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与行业、企业的实际工作过程有直接的关系,目标清晰,任务分析量化[1]。

而与之相对,国外并没有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播音主持是中国特有的一项新闻艺术语言课程,究其主要原因,主要是国外的语言体系与我国不同,国外并没有所谓统一的“普通话”。因此,国外的节目主持人大多以记者出身,特别以美国最为显著,他们的新闻节目主持人都是有着几十年新闻记者经历的资深记者。(以CNN 为例)。由此可见,真正的实际工作环节无论国内外更加注重的是播音员、主持人实际应用能力。

纵观国内专家学者们对全媒体视域下播音主持教学研究现状的研究,不难发现他们从师资入手,提出扩展教师结构、从人才培养模式出发,提出为了适应全媒体的发展要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提出将新媒体技术灵活带入课堂;提出情景教学法的理论概念,具有重要的学理价值。但都只浅显地提出了一个概念,搭建出框架,并没有深入对此进行研究,如何合理融入?怎样融入?运用哪些平台?怎么模拟?都没有提出相应的模式更没有运用。

但在实际应用中,目前有两所开设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的院校,河北传媒学院、首都师范大学科德学院,都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运行或实施了传媒工作室的教学模式,并显示出了传媒工作室教学模式的一些优势。如河北传媒学院经过传媒工作室的教学模式培养出来的学生,普遍都能将书本上的知识很快运用到实践中,更能在实践中学习到在书本中没有的知识,培养了众多社会所需要的应用型人才,就业率基本保持在90%以上;首都师范大学科德学院为了探索“应用型”人才的办学模式,探索“综合性”时间教学经验,弥补“条块式”课堂教学的不足,首都师范大学科德学院艺术设计学院“教学实习实训中心”实施方案于2011年7月21日第一学期开始投入使用。既符合现今全媒体时代下工作室模式,也比传统教学更加强化学生的专业化、职业化等综合素质培养。这说明,实际传媒工作室的教学模式在国内高校的教学过程中,仍在实验或尝试阶段,但其特点与优势是非常显著的。

经过搜索国内知网,与播音相关文章共4639 篇,众多论文中,与播音教学相关的研究为53 篇,而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研究这一关键词从未出现,可见在播音主持与艺术专业的教学中并未有过对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法的研究和论述。

从播音教学相关研究的论文中可以发现,目前教学研究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一是从师资入手,提出扩展教师结构;二是从人才培养模式出发,提出为了适应全媒体的发展要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加大实践课程,提升学生实践能力;三是提出将新媒体技术灵活带入课堂,综合利用新媒体培养适合时代要求的主持人;四是提出情景教学法,开设模拟上镜或模拟现场采访的形式,运用硬件设配构建教学情景,从而调动学生积极性。

(2)碳酸氢钠加热易分解,可根据加热前后固体质量变化来计算碳酸氢钠的质量分数,由于食用碱为碱性物质,不能用瓷坩埚,所以合适的仪器组合为B组。

本论文研究受当下综艺节目中热门的导师制度及工作室启发,与时下传媒业较前沿的工作制度接轨,搭建全媒体传媒工作室平台,以学生为主体,加强学生综合职业化、专业化素养的培养研究与探讨。

一、突破传统固化的播音教学模式,有目的进行应用型专业人才培养

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作为一门“口耳之学”的专业,一般采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方式,分为大班上课和小组实践。大课主要是教师集中讲授理论知识点,学生们在学习和接受完理论知识之后,理论联系实践再进行练习。而小课则是将大班学生拆分成8 到10 人一组,一对一地根据每个人的接受程度,进行技巧的教授及练习。在平日教学中,常常会遇到学生在理论大课上“大打瞌睡”,而实践小课“各自为营”的行为。长此以往的被动学习,会造成理论学习与实践训练脱节,训练缺乏系统性。因此对于高素质职业化人才培养的专业培养模式亟待解决。

二、基于传媒工作室工作任务下,提高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学生职业素养

目前,我国开办播音与主持艺术的高校共有三百多家,且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在逐年增加,通过对中国传媒大学、浙江传媒学院、武汉大学与湖南省内等开设该专业的院校进行对比研究,可以发现大部分学校在课程设置、教学方法、专业应用上存在一定的不足。特别是缺乏对学生职业化素养的培养,使之还是处于一个被动且无针对性职业化培养的状态,学生毕业走向工作岗位不能及时适应或被岗位淘汰,因此有针对性的在全媒体背景下进行职业化的专业技能培养,打破现有的小课教学模式,推行“导师制”传媒工作室人才培养模式势在必得。

三、探索应用技术型高校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教师“双师型”队伍建设在传媒工作室的切实可行应用模式

以教育部“双师素质”教师标准的第一条为例,同时具有讲师(或以上)职称和有本专业实际工作的中级(或以上)技术职称的专任教师,可被认定为“双师素质”教师。但在2014年湖北高等学校省级教学研究项目《应用型本科高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研究与实践》(2014413)当中所提出的“双师型”教师素质冰山模式显示,目前我国的实际情况职业资格证书制度还不完善,实际的工作实践能力与实践教学能力的衔接与转化也需要过程,资格要求只是显性特征,在实际教学水平与应用研究能力的隐性特征下,适应当下“互联网+”全媒体工作室建立,对于高校教师的要求不仅能够完成教学且依靠平台带领学生完成对外真实工作项目,从而达到真正意义上“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

参考文献:

[1]龙羽.全媒体趋势下播音主持教学环节适配性研究[J].戏剧之家,2017.

[2]秦敏.全媒体时代下高校播音与主持专业教学研究[J].艺术科技,2017.

[3]李雪.全媒体视域下地方高校播音主持专业教学创新研究[J].新闻知识,2014.

[4]沈小洁.全媒体时代高校播音与主持专业教学面临的新挑战[J].大众文艺,2017.

[5]盛兰.全媒体视域下播音主持课堂教学改革研究[J].视听,2016.

[6]马树声.试论全媒体时代播音主持岗位对能力的新要求[J].品牌,2015.

[7]付焱.全媒体视域下对播音主持教学改革的思考[J].新闻研究导刊,2017.

课题: 主持校级课题(来源:湖南信息学院):以学生为中心的播音主持传媒工作室教学研究与实践。编号 XXY1921。

作者简介: 李诗涵(1990-),女,汉,湖南永州人,博士在读,讲师,研究方向:播音与主持艺术。

标签:;  ;  ;  ;  ;  ;  ;  ;  

基于可雇佣性视角全媒体时代下播音人才培养模式探析-以湖南信息学院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传媒工作室”为例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