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诊科护士如何进行自我防护论文_唐礼斌

急诊科护士如何进行自我防护论文_唐礼斌

唐礼斌 (玉林市第二人民医院 537000)

【摘要】职业防护已成为医护人员日益关注的话题,本文针对护士感染各种传染性疾病的危险因素较多,提出相应防护措施。

【关键词】自我防护 职业防护 防护措施

【中图分类号】R47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1752(2013)34-0315-01

急诊科是急危重伤病员的抢救阵地,是医院急、危、重患者最集中,病种最多,抢救和管理任务最重的科室。急诊科护理人员因职业的特殊性,需经常接触较多的生物、化学、物理、社会心理以及与工作有关的危险因素,导致易发生与工作有关疾病[1]。如果护士缺乏相关的健康知识及自我防范意识,在危害自身健康的同时还可能成为传染源和传播媒介。本文就急诊科护士如何进行自我防护提几点建议,以保证护士的身心健康。

一、增强急诊科护士自我防护意识

目前,护士自我防护意识不够的现象普遍存在。我国护理教育体系中尚无有关护士职业防护课程,造成护士在校学习时未能充分认识到职业防护的重要性,毕业时无职业防护意识。学生毕业后,医院对护士的岗前培训和在职教育中,未把职业防护内容列为必须培训的内容。医院重视程度不同,护士学习、理解能力的不同,护士掌握防护知识程度不一,部分护士存在侥幸心理,认为遇到的传染患者少,思想上没有足够的重视,缺乏学习职业防护知识的积极主动性,从而导致护士职业防护教育不到位。据调查显示接触需隔离的传染患者主动穿隔离衣仅占2%,预料有血液、体液接触中戴手套人数仅占67%,洗手及手消毒正确者仅25.8%,正确掌握消毒剂用途及效能者仅4.5%。只有66.7%的护士在受伤后及时处理,还有33.3%的护士不能肯定做到或做不到受伤后的及时处理,说明对针刺伤后的严重后果有些护士还不了解,未引起足够的思想重视[2]。美国疾控中心对医务人员职业暴露接触感染提出普遍预防或标准预防的策略,策略要求医务人员要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和各项操作规程,充分利用各种屏障、防护用具和设备,减少各种危险行为,最大限度地保护医务人员和患者安全。

二、采取有效措施进行自我防护

1、洗手是预防传染病传播的最重要措施之一,护士的手经常直接或间接地与污染物品或患者接触,极易引起感染和交叉感染。因此在执行各种操作前后一定要按标准“六步”洗手法洗手。如果手被体液或人体组织污染,应在安置患者于安全的环境中后,立即用肥皂和水清洗,必要时用消毒液泡手。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戴口罩及防护目镜可以防止悬浮在空气中的含有病原微生物的飞沫吸入和阻止感染性血液、体液、碎屑等物质溅到医务人员眼睛、口腔及鼻腔黏膜[3]。口罩经常清洗、消毒;口罩变湿后或被血液、体液污染后要立即更换;口罩应盖住口鼻部,不能挂在颈上反复使用或备用,口罩两面不能混用。

3、戴手套进行相关操作既可以保护患者免受感染,一旦针刺伤发生后也可以减少体液进入人体的量而减少职业感染的机会。做接触血液、体液或处理污染的操作要戴手套,护理操作时戴手套,接触患者血液、分泌物、体液、排泄物等操作时戴手套是十分必要的,可起到屏障作用。人体的皮肤粘膜有破损,天然屏障消失,接触带病毒的体液、血液即有被感染的可能,有研究表明:只需0.004ml带有HBV的血液足可以使受伤者感染HBV,如果一个被血液污染的钢针刺破一层乳胶手套或聚已烯手套,医务人员接触的血液比未戴手套可能接触的血量少50%以上[4]。操作中手套破损应立即更换,脱手套后仍需彻底洗手。

4、在接触可疑是传染病患者时一定要穿隔离衣。正确穿脱隔离衣既可保护工作人员或患者,避免相互间交叉感染,又可避免无菌物品或无菌区域被污染。隔离衣每天更换,如被血液、体液污染后或打湿后应立即更换。

三、加强基本功的训练

急诊室是医院抢救急危病人的重要阵地,急诊科护士工作在门诊工作的第一线,与病人及病原微生物接触密切,在这种特殊的环境里可使护士因工作而暴露于多种职业性危害因素中,在急救、护理操作过程中如果基本功不过硬,抢救时手忙脚乱,操作技术迟迟不能完成,不但会延误抢救时机,若不注意个人防护更容易造成职业性损伤,严重威胁着护士的身心健康。护理人员中曾被针刺伤的占100%,被化学消毒剂损伤的占16.7%,因接触病人血液、体液造成损伤的占10.4%,由于工作紧张、轮班、心理压力超负荷等因素引起的心理性损伤占43.7%。提高技术熟练程度对于新上岗的护士要尽可能给予多的操作机会及早熟练掌握操作技能,对减少职业接触感染的发生,具有积极意义。

四、牢固掌握各种锐利器械的操作技术

护理人员要熟练掌握锐利器械的操作技术,掌握不同利器的处理,只要我们能够清楚了解各种利器的特点,刺伤就有可能避免。使用注射器的操作,如抽吸药液当操作熟练时,针头插入各类药瓶内时可以放慢速度,确保准确性,打开玻璃安瓿时,注意各种安瓿的玻璃的硬度,用力要适当。对各类针头、刀片等小件的利器,使用完后应装入利器盒中,集中处理,减少再次被手触及而损伤的机会,术后的利器应先用2%戊二醛浸泡后,再手工处理,并注意把利器集中在一起,锐利的一端要同向,不应混合在其他的器械中。据接受调查的护理人员中100%在工作中曾被锐利器械刺伤,分析原因多为不熟练掌握锐利器械的操作技术、工作粗心、注意力不集中等原因所致。据疾病控制和预防中心报告:每年卫生行业的职员中被刺伤或皮肤受伤的有60~80万人。其中护士是被针刺伤的主要受害群体,而针刺伤后被乙肝、丙肝、艾滋病及其他血液性传播疾病感染的人数呈上升趋势。故在护士中要重视针刺伤,在工作中注意力集中,操作规范熟练,避免受伤。

总之,急诊科护士的职业危害因素多样,提高防护意识是预防职业危害的基础。但迄今为止,并没有急诊科护士职业防护的规范,因此在这一领域我们任重而道远,需要更多的努力和投入,以期规范急诊科护士职业防护措施,使护士充分认识到职业损伤的危害性,增强防护意识,严格遵守操作规程。不仅保护护士生理心理不受伤害,而且可以减少医院感染给患者带来的不必要的痛苦,从而更好地服务于患者。

参考文献

[1]张利然,刘丽萍.临床护士职业伤害防护研究进展.现代护理,2007,6(13)1562。

[2]花壟,张咏梅.医务人员院内感染防护情况调查分析.南方护理学报,2004,11(2):12

[3]元秀梅,朱念琼.从健康促进的角度看我国护士职业防护存在的问题.现代护理,2006,12(6):507.

[4]魏丽丽.护理职业防护与管理.北京:军事医学科学出版社,2006,9:12

论文作者:唐礼斌

论文发表刊物:《医药前沿》2013年12月第34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4-1-16

标签:;  ;  ;  ;  ;  ;  ;  ;  

急诊科护士如何进行自我防护论文_唐礼斌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