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优化少数民族流动人口服务管理是民族事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必然要求。大数据技术的应用,能为解决当下少数民族流动人口服务管理的困局提供解决之策。本文聚焦少数民族流动人口群体,从大数据技术应用的角度,针对少数民族流动人口融入城市过程中存在的就业、培训、社会保障、权益维护、子女教育等问题进行分析探讨,提出搭建少数民族流动人口服务信息系统的构想,以期完善新时期少数民族流动人口服务管理工作。
关键词:大数据;少数民族流动人口;民族事务治理;公共服务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强调,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是全党的一项重大战略任务。在中国这个多民族国家,民族事务治理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有机组成部分,而随着少数民族流动人口规模的日渐庞大、流动日渐频繁,优化少数民族流动人口服务管理已成为民族事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内容。在信息化高速发展的今天,大数据技术的应用为少数民族流动人口的服务管理提供了新视角。
一、优化少数民族流动人口服务管理的意义
随着工业化、城镇化的进程加快,当前中国正逐渐进入人口流动的时代。少数民族流动人口是城市流动人口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全国两亿多流动人口中,少数民族占了约十分之一。由于这一群体在生活方式、价值观念、风俗习惯等方面与城市居民存在较大差异,所以大规模的少数民族流动人口流入城市,一方面拉动城市经济需求,为城市发展注入新的活力,另一方面也给政府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带来了挑战。
关注少数民族流动人口问题,必须从关心少数民族流动人口的公共服务需求,为之服务的角度入手。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上强调,“我们要加快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发展,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只有切实做好少数民族流动人口服务管理,将少数民族流动人口群体纳入国民待遇均等化的服务环境中,才能真正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构建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和谐社会奠定根基。
二、大数据技术对少数民族流动人口服务管理的影响
大数据技术,是指从各类大量信息中高速地捕捉、发现和分析有价值信息的能力和技术手段。大数据技术因其具有数据量巨大、信息处理速度快、可以发现规律以预测未来等特征,被广泛应用于各行各业,催生了无所不在的网络化、数字化和智慧化服务,导致社会驱动力的巨大变革,也对政府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产生重要影响。大数据时代的到来,给少数民族流动人口服务管理工作实践的创新和变革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大好机遇。依托大数据技术,政府能进一步提高行政管理效能,也能为少数民族流动人口提供更为精细的公共服务,让少数民族人口能够尽快融入城市生活、接受均等化服务、获得市民化便利。
(一)大数据有助于实现少数民族流动人口服务管理的精准化
大数据为提升少数民族流动人口的服务管理能力提供了技术支撑。比如对于城市少数民族流动人口现在到底是什么状态,通过传统的方法很难进行实时的准确研判。而利用大数据技术则可以快速收集分析公安、教育、人社、民政等部门涉及的少数民族群体信息数据,实现准确、动态反映城市少数民族的规模、结构、分布、流动规律,以及就业、教育、社保等公共服务资源的享用、配置现状,并预测变化趋势,便于政府优化资源配置。另外,少数民族流动人口往往有其特有的语言文化、生活习惯、宗教信仰等,他们的需求与普通城镇居民的需求有所差异。而各类数字足迹记录着少数民族公众的行为、偏好、需求,大数据技术可以对公众的行为特征数据进行挖掘,分析少数民族流动人口的特定需求,以便于政府为少数民族群众提供精准服务。
(二)大数据促进政府关于少数民族流动人口事务决策的科学化
工作决策与政策制定是少数民族流动人口服务管理的关键环节。传统情况下,由于对信息掌握的不完全及信息处理能力的限制,政府人员常常依据工作经验进行决策,不可避免因“拍脑袋决策”而产生决策失误。而将大数据技术运用于少数民族流动人口服务管理,可通过对海量、实时的少数民族流动人口数据的分析,将这些分散的、模糊的结构性、非结构性数据有序地关联起来,对事物的内在关联和变化趋势做出客观的综合研判,在这个过程中,数据分析系统摒弃了人为的主观影响,使得分析结果更具客观理性,帮助政府决策从“经验型”转向“数据驱动型”,更有利于政府准确把握少数民族流动人口相关事务的现状、预测未来发展趋势,从而做出更科学的决策。
(三)大数据增加公众参与少数民族流动人口服务管理的渠道和主动性
随着社会化媒体和大数据应用的深入,多样化的信息渠道加快了信息传播,打破了由阶层、职业、传统等造成的沟通障碍,社会公众表达意愿、传递信息的成本大幅降低。公众可以通过网站、论坛、微博、微信等来发表自己对民族工作的言论,普通民众(包括少数民族流动人口自身)获得了更多的话语权。同时政府在进行少数民族流动人口服务管理的过程中也会更加注意公众的建议,特别是少数民族流动人口群体的意愿,这将提升他们在少数民族流动人口服务管理中的参与度,也将带来政府服务的精准化,进而有效提高少数民族流动人口的获得感和满意度。
三、少数民族流动人口服务管理面临的主要问题
少数民族流动人员从少数民族聚居区流入到城市,实现就业,最后融入城市或返回少数民族聚居区的整个过程,构成一个完整的少数民族流动人员生命周期。而在整个生命周期过程中,少数民族流动人员常常会遇到困难。近年来,政府不断加大投入,努力帮助少数民族流动人员克服在城市生活中遇到的困难,已经取得了很大实效,但仍有一些问题亟待解决。
(一)就业
目前,少数民族流动人员缺乏就业信息和用工指导,“就业”基本上是一种自由的、无组织行为。少数民族流动人员外出务工,多是靠亲友、乡邻带领介绍,或者盲目流入发达地区和大中城市,形成“没人介绍等于没饭吃”的局面,很难实现有序外出就业和稳定就业。当劳动力市场信息不对称的程度过高,或者市场中的制度化信息渠道极不顺畅的时候,求职者就很难通过制度化途径获得有关劳动力供求的信息,即使可以得到信息,也要付出相当高的成本。就业信息缺乏,使他们择业范围大受限制(如少数民族流动人员在城市中大多从事食品加工业),这使他们处于十分不利的地位,也不利于他们潜力的发挥和自身素质的提高。
(二)培训
目前,针对少数民族流动人口职业培训的机构和资源还相当匮乏,政府提供的培训多针对少数民族流动人员的语言和法律知识进行培训,很少涉及职业技能层面。少数民族流动人口的职业培训往往只能在就业过程中完成,而就业的不稳定性使雇主不愿也无法对其进行有效的职业培训。因此,少数民族流动人员的职业技能难以提高,也极大影响了他们的择业范围和向职业上游的流动。由于条件所限,少数民族流动人员也没有足够的财力和精力开展自身的再教育,因而难以适应变化中的就业需要。
(三)社会保障
受城乡二元化模式影响,少数民族流动人口参保率偏低。有学者曾分别基于2014年、2015年全国流动人口卫生计生动态监测调查数据对城市少数民族流动人口养老保险、医疗保险的参保现状进行了分析和研究,得出:少数民族流动人口社会养老保险参保率仅为65.83%,有8.09%少数民族流动人口的没有参加任何医疗保险,少数民族流动人口参保率明显低于汉族流动人口,更远低于城镇职工和居民。保险制度的不衔接、不统一,地区差别、城乡差别、政策差异等等,既影响了少数民族流动人员的参保,也影响了少数民族劳动力的合理充分流动。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四)权益维护
大多数少数民族流动人员工作不稳定、收入水平低、工作环境差,与用工单位未签订正式劳动合同的现象大量存在,这就导致少数民族流动人员合法权益受损的风险更大。部分少数民族流动人员学历较低,缺乏相关法律知识,再加上语言上的障碍,使得他们的维权困难重重。
(五)子女教育
现行的教育管理体制仍以受教育者户口所在地就近入学为原则。流动人员的户口并未随合理流动而迁移,因此,在流入地入学和受教育,困难较大。对少数民族流动人员而言,多数公办制全日制中小学门槛较高,且缺乏双语教育教学,小孩的学业难以跟上,许多少数民族流动人口家长不得不为子女选择其他教育形式,但教育质量往往难以保障。
四、大数据视域下少数民族流动人口服务管理对策
通过前述问题的分析,不难看出少数民族人口治理问题的根源很大程度上在于少数民族流动人员的流动性。如果他们“固定”在城里,或是“固定”在少数民族聚居区,都可以受到相关公共政策和公共服务的关注,唯独在流动中遇到了公共政策和公共服务中尚未解决或难以解决的问题。加之少数民族流动人员在语言文化上的差异性,常常又使上述问题进一步的激化。如果我们尝试将大数据技术运用于少数民族流动人口服务管理,就能通过将人的特征和行为进行量化,得到少数民族流动人口的信息数据,采用以数据为核心、以信息平台为基础的服务管理模式,少数民族流动人口面临的许多困难和问题就有可能得到解决。具体的措施可以如下:在构建少数民族流动人口基础信息数据库的前提下,通过开发一体化少数民族流动人口服务信息系统,将少数族流动人口群体纳入国民待遇均等化的服务环境中。少数民族流动人口服务信息系统应该包含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一)就业
目前,我国各类就业服务网站不可谓不多,但很少是面向少数民族流动人员的。就业信息大多覆盖范围有限,彼此信息重复交叉,信息的准确性、及时性、完整性较差,权威性、可信度不高,又缺乏如供需洽谈、合同办理、岗位培训等后续服务的链接,基本上很难为少数民族流动人员提供有效的就业服务,不能真正达到引导少数民族流动人员由序流动的目的。利用现有的大数据技术,完全可以加快实现省、市、县劳动力市场信息资源的数据采集、分析、整合,建立全省乃至全国统一的少数民族流动人员就业服务信息系统。信息系统可与工商、税务等部门的数据形成交互,通过大数据比对,就能实现对用人单位合法性和真实性的认定。利用这样的信息系统,还可以建立少数民族劳动力输出地和输入地数据对接机制,及时分析、发布供求信息,引导其有序流动。
(二)培训
少数民族流动人口服务信息系统可以通过分析挖掘招工信息数据明确用工需求,并与现有的培训资源数据比对,从而发现偏差,政府及用人单位可以参考大数据的分析结果,有效规划现有教育资源,更精准地提供职业技能培训,以满足就业的职业技能需要为目标确定培训内容。事实上,只要实现了“招工、培训、就业”的一体化,少数民族流动人员也会自愿参加培训,这也为国家减轻了负担。
(三)社会保障
涉及少数民族流动人员社会保障的许多问题实际上都与其流动性和个人状况的动态性密切相关。显然,一个覆盖全国的少数民族流动人员社会保障信息系统可以保存每一个少数民族流动人员的所有社会保障信息数据,无论走到哪里,都可以方便地让他(她)根据国家针对少数民族流动人员建立的社会保障制度享受社会保障的各种服务。以后,流动人员或在城市定居,或返回农村,都可以根据社会保障信息系统保存的数据信息和有关政策规定,向城市或农村的社会保障系统转移,确保少数民族流动人员的社保权益。
(四)权益维护
少数民族流动人口服务信息系统可开设专门版块,提供生活和法律常识推送、权益保护相关政策法规自主查询服务和法律援助申请服务,并集成政府各部门的信息接口,实时在线受理少数民族流动人员关于各种侵犯权益的投诉。一方面,可以提供少数民族流动人员意见表达的快捷渠道;另一方面,将侵犯少数民族流动人员合法权益尤其是情节恶劣者,进行公示曝光,并记入全国征信系统。
(五)子女教育
建立少数民族流动人口子女教育的数字档案,存储在少数民族流动人口服务信息系统中,帮助少数民族流动人员子女在流动过程中保留各种有效的学习和学历证明,如记录他们何时、何地受过何种教育,成绩如何,受过什么奖励等,以方便少数民族流动人员子女教育在各种不同地区、不同性质(公立或私立)、不同年级之间转换。同时,可利用大数据技术,帮助少数民族流动人员在子女需要转学时,筛选其周边的教育资源,提供备选学校的详细信息和在线申请和线上手续办理服务。
少数民族流动人口服务信息系统的建立,可为少数民族流动人员提供多方面的便利,增加其主动使用的意愿,而在其使用过程中又会产生大量真实有效的数据,将流动人员的信息“沉淀(采集)”下来,以流动人员“个人信息数据的稳定性”去应对流动人员“个人流动状况的动态性”。另外,信息系统外部可与政府政务信息系统,以及政府网站、微博、微信等主要信息渠道实现数据交互,收集少数民族流动人口的信息反馈,结合少数民族流动人员在系统使用中产生的数据,经大数据挖掘分析,能更好地了解少数民族流动人口的差异性需求,达到为少数民族流动人员提供各种有效的公共服务的目的。同时少数民族流动人口服务信息系统的建设,能促进对现有的国家和地方涉及少数民族流动人员的法律法规的清理,促进各政府部门相关业务流程的协调、整合、规范化和优化,提高政府的服务效能。
参考文献:
[1]求是网.中国共产党第十九届中央委员会第四次全体会议公报[EB/OL].http://www.qstheory.cn/yaowen/2019-10/31/c_1125178191.htm,2019–10–31.
[2]央广网.习近平:在全国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上的讲话[EB/OL].http://news.cnr.cn/native/gd/20190927/t20190927_524796973.shtml,2019–09–27.
[3]石亚洲.大数据时代民族事务治理创新研究[J].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42(06):5-12.
[4]范凯波,高静学.大数据背景下对城市少数民族管理的思考[J].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17(03):44-49.
[5]冉鹏程.“互联网+”视域下城市少数民族流动人口治理创新路径探索[J].中国民族博览,2016(07):12-14.
[6]孟颖颖.城市少数民族流动人口医疗保险参保现状及影响因素研究——基于2015年全国流动人口卫生计生动态监测调查数据[J].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8,35(06):71-80.
[7]孟颖颖.城市少数民族流动人口养老保险参保现状及影响因素研究——基于2014年全国流动人口卫生计生动态监测调查数据[J].社会保障研究,2018(05):3-10.
[8]桑永婷,邓志锋.基于大数据的政府决策发展趋势研究[J].东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15(04):194-197.
[9]刘立敏.城市少数民族流动人口权益保障的现状与出路[J].烟台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8,31(03):91-99.
论文作者:李思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9年第29期
论文发表时间:2020/3/3
标签:少数民族论文; 流动人口论文; 数据论文; 人员论文; 服务管理论文; 信息系统论文; 信息论文; 《基层建设》2019年第29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