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中辉 贵州六盘水市盘县珠东乡金叶希望学校 553514
“21世纪是创造教育的世纪”。在化学课堂教学中积极进行创造性人格、创造性思维、创造性能力的培养和训练,开展以“转变学生的传统思维模式,培养实事求是、独立思考、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为目标的创新教育,是素质教育的核心。在教学中必须以《新课程标准》为依据,以化学学科的“四基”为载体,注重对学生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培养。
一、情感教育与认知教育相结合,培养学生创新人格
创新人格其内涵应包括创新探索的志向和责任心,追求科学的顽强毅力和坚定意志,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和敢于冒险、挑战的献身精神。教学过程既是知识信息的传输反馈过程,也是师生情感融合过程。在课堂教学中,通过教学情感投入,与学生建立起融洽和谐、平等、民主的师生关系;创设愉悦情境,激发学生好奇心与求知欲,培养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通过精心设计的教学过程,让学生体验成功的乐趣。
例如:在研究金属活动顺序时,有学生提出这样的问题:“湿法炼铜是用铁和硫酸铜溶液反应制取铜,速度肯定比用钠制取铜慢,为什么不用钠制取铜呢?”钠和硫酸铜溶液反应原理比较复杂,在初中教学大纲中也不要求学生过多掌握这方面知识。但问题的提出,表现出该同学有强烈的创新意识,孕育着可贵的创新精神。教师采取延缓评判的原则,通过补做这方面实验,结果学生发现烧杯中出现了奇异的现象,并未出现红色的铜,而是生成了蓝色的絮状氢氧化铜沉淀。将钠放入水中,奇异现象之后用无色酚酞试液检验,酚酞呈红色,说明溶液呈碱性。学生思维活跃,争着解释以上同学提出的问题:钠太活泼,和水反应生成碱,不能和盐溶液发生简单的置换反应。并有感而发:“多问为什么,就有机会获得更多的知识。”创新意识大大增强。再如在介绍硝酸的用途时,引入诺贝尔的故事,诺贝尔历经自己被炸伤,弟弟被炸死,多次失败后,发明了便于运输和贮藏的炸药。通过化学史的回顾,增强了学生为人类进步献身科学的责任心和勇于创新的顽强意志。
二、直觉思维与逻辑推理相结合,培养创新意识
直觉思维是创造力的重要成分,是创新意识培养的重要途径。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在化学课堂教学中既要训练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直觉思维,在教会学生掌握基本知识,了解知识网络,扩大知识视野的同时,尽可能让学生利用已有知识经验,在老师创设的化学情境中凭直觉解决。
比如在介绍浓硫酸的“脱水性”时,结合教材补充了浓硫酸使蔗糖脱水制成“黑面包”的演示实验。学生目睹了生动的实验后,求知欲十分活跃,不但能回答蔗糖变黑的原理,而且还能观察“膨胀”“冒烟”等现象,为高中学习浓硫酸与碳反应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又如,在酸和碱反应的教学过程中,在讲到中和反应时,我先将少量的盐酸滴入装有氢氧化钠溶液的试管中,让学生观察实验并判断盐酸与氢氧化钠能否发生反应?大部分学生认为:盐酸与氢氧化钠溶液混合没有任何明显现象发生,故没有反应;有个别学生认为发生化学反应,但不能说出令大家信服的理由。持有不同观点的同学纷纷争论,课堂顿时活跃起来。此时我采取逐步深入的方法,引导学生阅读教材,从实验中得到启示,必须借助酚酞作指示剂来确定反应情况。此时,教师进一步启发学生:若将酚酞试液滴入稀盐酸,再滴入NaOH溶液,完成中和反应实验,此设计是否严谨?将学生的思维引向更广的领域。
三、聚合思维与发散思维相结合,培养创新思维
聚合思维是把解决问题的各种可能性都考虑后再寻求一个最佳答案,而发散思维是围绕问题各方面寻求答案。在化学课堂教学中,既要开展聚合思维的训练,又要重视发散思维的培养。在教学中,教师不仅要释疑、解惑,更要启思、设疑;不仅要教学生“学”,更要教学生“问”;不仅教师会问,更要让学生会问。要把学生学习的过程变成主动探索和发现的过程,学会创新,不断获得新的科学知识。更多向学生提一些不是唯一答案的问题,多引导学生灵活运用已有的知识技能,从不同方向利用不同的方法对同一问题进行思维,从中找出最佳的解决问题的方法。一题多解、一题多变、一题多选就是一种很好的求异思维训练,要善于利用和引导。
四、理论结合实践,加强探索性实验教学,培养创新能力
在讲授课本知识时,必须注意课本知识与实际运用相结合,把课本知识在实际应用中深化、活化、升华;尽量举既易理解又贴切而新颖的实例,并千方百计挤出时间进行调查实践活动,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去观察、分析并解决相关问题。在实验教学中,要给学生提供更多的思维机会和广阔的思维空间,激发学生求异创新的欲望,逐渐培养学生从全方位推测、假设和构想中“探试”答案以解决问题的思维方式;以常见的实验知识为切入点,进行引申和延展,让学生从多角度、多方位、多层次进行分析,从而达到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目的。
例如,讲到溶液酸碱性实验时,可让学生用pH试纸检测当地被污染的河水、雨水、土壤的pH;讲到酸的化学性质实验时,可让学生做食醋除水垢的实验;思考为什么用洗发剂后还要用护发剂;在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实验过程中,学生观察到试管内混合溶液颜色变黑,而且闻出实际气味并非课本中描述的那样,而是有刺激性酸味。就此让学生展开讨论,并设计实验证明自己的猜想。通过这样的实践,激活了学生思维,提高了学习兴趣,培养了探究精神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只有创新人格,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创新能力的培养和提高,才能使学生智能得到开发,潜能得到挖掘,个性特长得到发展,综合素质得到全面提高。
论文作者:张中辉
论文发表刊物:《素质教育》2014年1月第142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4-4-18
标签:学生论文; 思维论文; 溶液论文; 知识论文; 酚酞论文; 化学论文; 盐酸论文; 《素质教育》2014年1月第142期供稿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