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随着时代的进步和科学技术的发展,机电控制技术作为一项综合性技术逐渐被人们所认识和广泛应用。该技术还涉及信息处理、伺服传动、自动控制等多种技术的集成与整合。机电控制系统自动控制技术的集成化设计理念,也体现了未来产品开发更智能化、人性化、绿色化等趋势特点,更符合当代先进理念的发展趋势。在本文中首先对自动控制技术的设计内容和机电一体化控制系统的集成进行了详细的阐述和分析,并对机电一体化产品的三种设计方法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充分反映了作者对机电控制系统自动控制技术与一体化设计的理解和研究。
关键词:机电控制系统;自动控制技术;一体化设计
近年来,随着我国生产力的快速发展,自动控制技术在许多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这项技术在人们的生产生活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已成为人们生活和工作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通过自动化控制技术的应用,不仅有利于扩大工业生产规模,而且对深入的学术研究和分析具有重要意义,因此人们越来越重视机电一体化。
一、机电控制系统自动控制技术阐述
(一)自动控制技术
自动控制技术是一项比较先进的技术。一般来说,受控对象或过程是通过使用控制器根据现有规则自动操作的。自动控制原理主要分为经典控制理论和现代控制理论两种。
第一个理论集中于单变量线性时不变系统。该理论利用拉普拉斯变换、数学工具和函数传递方法对系统进行频域分析。经典控制理论又称自动调节原理,在负反馈闭环系统中,系统的中心环境由自动调节器的反馈控制。第二个理论即现代控制理论集中于多变量、非线性和时变系统。其主要研究内容是“四类控制”,即最优控制、自适应控制、随机控制和鲁棒控制。采用状态空间法对系统进行时域分析,并根据状态或条件对下一个状态进行分析。然后用状态方程描述整个系统过程。这两种理论的共同点是,它们以被控对象的精确数学模型为基础,用严格的数学方程和函数表示被控对象和其他干扰因素。
(二)机电控制系统
机电控制系统的核心因素是控制因素。控制因素是指在没有人参与指导的情况下,按照设计的系统对设备、机械或整个生产过程进行自动操作,完成相应的生产任务。机电控制将控制器、控制对象和其他部件与其他技术结合起来。这里提到的其他技术包括微电子、过程控制、通信、传感器检测和一系列其他技术。因此,机电控制技术具有综合性特点。随着市场经济条件下计算机工业的不断发展和发展,机电控制系统自出现以来,已广泛应用于社会生产的各个领域。虽然是设备和仪表的控制过程,但远程控制仍需要人工操作,工作人员主要利用计算机网络控制各种机电控制仪器设备。该控制技术基于网络平台,能够对系统进行控制。每一个实现过程都是实时监控的,以确保在任何时候都能建立起人与计算机之间更直接、更紧密的关系。
二、机电一体化设计思想
根据调查,首先,机电一体化是由日本机械成形协会经济研究所提出的。他们设想在组织的职能中增加电子技术来控制和管理它。如今,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机电一体化的思想越来越系统化、科学化,并逐渐发展成为一门更加完善、系统化的学科。在产品设计中,机电一体化要求对产品进行系统的分析和设计,反复审核,综合结果,不断的修改和改进,以达到最佳效果。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制造国,我国的机电一体化理念的产生和推广具有重要意义,使产品产生了更加智能化、人性化、绿色化、小型化等先进的概念和特点,具有一定的优势和竞争力。此外,机电一体化产品集成了微电子技术、机械技术、自动控制技术等,系统的质量和性能进一步提高,特殊功能和任务的完成情况也得到了改善。
三、机电一体化产品的设计方法
(一)组合法
通过对各种功能模块的整合,设计了组合法。组合法在机电一体化设计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尤其是在数控机床中。它不仅能取得较好的输出效果,有效地提高产品质量,而且使数控机床的功能呈现出多样化的特点。机电一体化控制系统的整合,充分实现了功能的整合性和多样化。现在,当简单的电子或机械不能很好地完成规定的生产任务时,为了进一步增强系统的强大功能,应采用组合方法使多个模块具有不同的功能。统一整合最终将形成一个具有多模块功能的综合系统,促进功能模块的开发和运行,实现功能模块的整合。
(二)整体化
整体化的方法是将机械部分和电子部分有机地结合起来。机电一体化设计的关键是要体现产品设计理论的创新,打破传统的设计模式,全面提高产品的性能和质量。它将电子技术和机械技术融为一体,最终实现了产品设计理论的创新和独特。它也体现了一种更现代的思维方式,具有一定的社会经济影响和价值。
(三)取代法
该方法以电子电路取代了传统的机械控制结构,在电子产品设计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机械控制结构的主要缺点是在完成一项特定的任务时,其操作过程过于单一。目前,电子电路控制往往是逐步操作的,具体步骤如下。第一步是在控制器或微型计算机上编写相应的生产过程,将电子电路与机械控制结构有机结合。然后,我们开始用电子电路取代原有的机械结构模式,用凸轮、传动机构等替代传统的工作内容。联系控制单元,通过这种替代和改造,可以简化传统机械结构的工作过程,体现机电一体化的先进设计理念,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产品的质量和性能。
组合法、取代法以及整体化三种不同设计法从一体化设计方法、优势、应用范围三方面的异同进行比较,比较详见下表 1。
四、自动控制技术在机电控制系统中应用途径的分析
(一)在机电控制装备中应用的介绍
自动控制的核心和关键内容是设备和控制器。简而言之,如果需要记录设备的速度,可以通过控制器测试来实现。许多机电企业都在关注PLC等新型自动控制技术的应用。将控制器置于机电控制设备中,可以实现整个生产系统的有效综合。在整个自动化过程中,控制器的作用是通过精密仪器实现人工操作的替代,避免误操作的发生。
(二)在机电微型计算机领域的应用的介绍
该应用主要通过控制设备实现模型的构建,并通过微机实现对生产过程的有效控制。它的优点非常突出。一是实现自动控制与机电规模管理的调整与协调,使单元技术有效结合,生产价值巨大,提高产品的技术含量,显著缩短生产时间,使产品更好。预期寿命也产生了积极影响,减少了企业投资者的相对数量。基于这些优势,研发人员需要不断开发新的机电模型,以满足生产需要。其次,在安全的基础上,将自动化集成到微型计算机中,增强对危险的感知和响应能力,及时发现生产漏洞,有效控制机器的运行,减少损失。第三,基于机电一体化的自动化技术为机电一体化奠定了技术基础,主要体现在传感和检测领域。
五、结语
机电控制系统在当今社会生产生活中发挥着越来越突出的作用。机电一体化虽然是一项新技术,但其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不容低估,为机械工业的发展注入了新鲜血液和创新动力。尽管存在上述三个主要问题,但随着未来经济社会技术的发展,以及产品的人性化智能化服务和产品的质量和性能的提高,创新的设计理念将不可避免地出现并不断更新和创新。生产的产品。会有更大的改善。今后,科学技术和社会经济环境将继续促进各种技术的融合和相互发展。因此,自动控制技术的发展和机电一体化控制系统的发展前景必将是光明的。今后将以更好的质量改进和完善,发挥更大的经济和社会价值。
参考文献:
[1]潘六寿.浅析机电控制系统自动控制技术与一体化设计[J].科学技术创新,2015,5(1):59-59.
[2] 延博.浅析机电控制系统的自动控制技术与一体化设计[J].山东工业技术,2016(3):167-167.
[3] 马荣鸿,李清坤,袁俊川.机电控制系统自动控制技术与一体化设计[J].电子技术与软件工程,2016(24):140-140.
[3] 刘雅文,朱霖龙.浅析机电控制系统自动控制技术与一体化设计[J].山东工业技术,2017(1):166-166.
论文作者:冯伟杰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9年第1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9/16
标签:机电论文; 技术论文; 自动控制论文; 控制系统论文; 机电一体化论文; 系统论文; 机械论文; 《基层建设》2019年第18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