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析研究生教育管理学的理论体系,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管理学论文,研究生教育论文,理论体系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G643.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4203 (2001)04—0088—04
研究生教育管理学以高等教育管理领域中的研究生教育管理这一特殊矛盾作为自己的研究对象。具体而言,它既包括中央和省市行政领导部门对研究生教育的宏观管理,又包括研究生教育机构的微观管理。研究生教育管理学的理论体系是研究生教育管理系统化的一种知识体系,即概念的逻辑体系。科学地界定这门学科的基本概念是一项基础性的工作。当前已发表的有关论文和专著以及对研究生教育管理学理论体系的讨论,已抽象、概括出了研究生教育管理活动中的某些概念,为建立研究生教育管理学理论体系作了一定的准备。但对某些概念不同的作者有不同的解释,有些概念的界定还不够完善。这些问题的存在,要求研究生教育管理学的理论体系更加科学化、系统化。为了达到这一目标,需要在理论思维上取得突破。
一、科学方法论与研究生教育管理学理论体系
1.经验体系与理论体系。经验体系指将“生活过程中外部表现出来的样子加以描述、分类、叙述并归入简单的概括的概念规定之中”[1]。而理论体系“是一种用以说明事物本质特征的抽象体系。它不是现象的简单描述,也不是概念的堆积,而是以概念范畴为基础,通过揭示概念与概念的内在联系,概念的‘自我运动’再现,或者说复演客体运动变化客观规律性的体系。”[2]从本质上说, 经验体系和理论体系分别与人们认识的经验水平和理论水平相联系。理论水平反映了人们对客体更深刻的认识。因此,总结近20年中已经取得的研究生教育管理研究成果,并进行进一步的理论概括,不仅对研究生教育管理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而且对推动当前研究生教育管理的改革实践也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这里需要说明的是,人们认识的理论水平绝不是凭空产生的,理论来自于实践,理论认识以经验认识为基础,一门学科的理论体系往往是在经验体系的基础上形成的,经验的认识与理论的认识是基础与提高的关系。因此,否定经验体系的价值是不正确的,停留在经验体系的水平上,不去探索科学的理论体系同样也是不正确的。我们应在全面深入探讨研究生教育管理实践中的重大问题的基础上,积极开展对研究生教育管理学理论体系的研究。
2.科学方法论。“任何一门科学的方法论,在影响该门科学发展的诸因素中都占有特殊的地位,方法论的水平和状况不仅是科学成熟性的标志,而且是科学发展的根本前提。”[3 ]马克思之所以能创立政治经济学的科学体系,就在于他首先解决了表面上看来与政治经济本身无关的另外一个问题,即应该用什么方法对待科学[4]。同样, 建立研究生教育管理学范畴体系,也决不能离开科学方法论的指导。而科学方法论需要正确的理论思维,马克思曾对此作过深刻的论述,他指出了正确思维的两条道路:“在第一条道路上,完整的表象蒸发为抽象的规定;在第二条道路上,抽象的规定在思维行程中导致具体的再现”[5 ]。这就为我们进行理论思维提供了正确的方法。
“完整的表象蒸发为抽象的规定”,它指明了在思维中形成理论认识的先决条件是获得完整的表象。辩证唯物主义认为,感觉是知识的唯一源泉,人的认识只能来源于感觉经验,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表象由一系列感性材料所组成,是感性认识的最高阶段。在获得了大量感性材料之后,人们就进入了抽象的过程,即在思维中抽取出对客体本质的认识,这是理论思维的第一步。概念就是这一阶段认识的产物。从完整的表象中获得了抽象的规定,但这并不意味着思维发展的结束。为了在思维中再现客体发展变化的过程,还必须踏上思维发展的第二条道路,必须根据辩证逻辑的要求,运用从抽象上升到具体的方法,充分揭示出客观事物从简单到复杂、人类的思维从低级到高级的过程。
从抽象上升到具体的方法是形成学科理论体系的基本方法。这里所说的“抽象”和“具体”,与我们平时所用的这两个概念是有区别的。平时所说的“具体”指的是可以触摸或感觉到的感性存在,“抽象”指的是与此相对的非感性存在。在这个意义上,客观事物是具体的,而概念是最不具体的。然而,在辩证逻辑中,具体与抽象是按一个概念规定的多样性程度加以区分的,指的是思维的具体和思维的抽象的多样性统一。任何一个对象都具有许多属性和方面,这些属性和方面不是彼此孤立存在的,而是互相联系、彼此制约,作为一个具有多种属性的统一体而存在的。思维的具体就是在思维中综合了对象的许多规定而形成的概念的统一体。它有两个特性:第一,多样性,它全面地把握了对象的各种属性;第二,统一性,即指各种属性的内在联系,把它们综合成统一体。与此相对的抽象是指被认识对象某些方面的属性在思维中的反映。在这个意义上,所谓较抽象的概念是指较少属性,即较少内涵的概念;较具体的概念则是具有较多的属性,即较多的内涵的概念。比如,在《资本论》中,与货币相比,商品就是较抽象的概念,任何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都是商品。而货币则是较具体的概念,因为货币也是一种商品,所以它具有“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的属性,但货币又不是一般的商品,而是一种起着“一般等价物作用的商品”,因此,货币是“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和“起着一般等价物作用”这样两种属性的统一。
为什么在逻辑行程中必须从抽象的概念开始,而不能从具体的概念开始呢?第一,从辩证逻辑的观点来看,从较抽象、较贫乏的概念开始向较具体的概念发展,人们的思维也就不断地得到充实和丰富。相反,从较具体、较丰富的概念开始,它只会使人们的知识越来越空虚和片面。因此,为了丰富我们的知识,在逻辑行程中,必须从抽象的概念开始。第二,作为多样性统一的具体概念,它所包含的各种规定是需要加以证明和详加阐述的,因此,逻辑行程就不能从它自身开始。否则,为了证明或阐述它所包含的各种属性,就必须回到抽象的概念,即学科体系中最贫乏的起始概念,这就必将引起人们思维和逻辑的混乱。比如,点、线是几何学中两个基本概念,几何学的逻辑行程必须从最基本、最贫乏的“点”的概念开始,而“线”则被定义为动点在空间运动的轨迹。如果在讨论这两个概念时,先从“线”的概念开始,则为了定义“线”,又非得从“点”那里开始,这给我们的分析带来了混乱,因而是不科学的。
综上所述,可以归纳出从抽象上升到具体的逻辑方法的基本要求:(1)思维的发展必须从获得完整的表象开始。这就是说, 理论思维必须在大量感性材料的基础上进行,从感性出发,抽取出对对象本质的认识,以此来保证学科理论体系能够建立在唯物主义的基础上。(2 )理论思维构成逻辑体系必须从最抽象的范畴开始,即从最贫乏的概念开始。范畴即一门学科中基础性的概念。为了在思维中复演出客观事物的变化和发展,就不能再从表象出发,而应从获得的最抽象的,也就是最少规定性、最简单的范畴开始,以期利用它来掌握研究对象变化发展的客观规律。(3)从抽象上升到具体必须通过中介范畴, 从最抽象的范畴上升到最具体的范畴的过程必须一步步地展开。在任何一门学科中都不会只有最抽象和最具体的两个范畴,因此必须找到这两个范畴之间的中间范畴,并给它们以适当的位置。即明确概念与概念之间的相互关系及其逻辑的先后次序。(4)理论思维所构成的体系的逻辑终点, 是理论与实践之间的矛盾及解决矛盾的途径或技术、方法。认识世界是为了改造世界,理论体系构成的各个概念的价值只有在实践中才能得到证明。理论与实践之间总是存在着矛盾,正是由于存在着这样的矛盾以及为解决矛盾而不断寻求解决的方法,才推动着学科理论体系的不断完善,并体现着它的现实价值。
二、研究生教育管理学理论体系的形成
1.理论体系的逻辑起点。研究生教育管理学的逻辑起点必须到现实的研究生教育活动中去寻找、抽象、概括。当我们观察研究生教育的一切活动时,看到的“现实存在”是什么呢?对于研究生教育管理者来说,现实存在就是对研究生教育有限资源的投入、需要加以协调的人员、处理各种类型的信息等。正是各种资源、人员和信息构成了管理活动的基础。用现代系统科学的观点来看研究生教育的有限资源、各类人员、各种信息及其间有目的、有机的结合,就构成了研究生教育系统。当这个系统开展有目的的活动时,就产生了研究生教育管理的需要。所以,我们可以断定研究生教育系统是理论体系的逻辑起点。它满足作为研究生教育管理学理论体系逻辑起点的三个条件:(1 )是理论体系中内涵最贫乏的起始概念;(2)从它可以演绎出理论体系的其他范畴,即概念;(3)逻辑的起点与历史的起点相一致。
2.理论体系的中介概念。由研究生教育系统还不能直接推导出研究生教育管理这一中心概念,在这两者之间还需要中介概念。恩格斯说过,“在社会历史领域内进行活动的,全是有意识的、经过思考或凭激情行动的、追求某种目的的人;任何事情的发生都不是没有自觉的意图,没有预期的目的的。”[6]这为我们的分析提供了启示。 管理存在于社会之中,而社会活动是有目的的活动。研究生教育系统是社会系统的一个子系统,其活动也是有目的的活动。由此,研究生教育目的这一范畴就成了从研究生教育系统发展到研究生教育管理的中介范畴。研究生教育的目的,是指在开展任何一项研究生教育活动前人们已有的预先观念存在于人的头脑中的结果。它既有研究生教育系统的属性,又有预先观念地存在于头脑中的结果的属性,是两种属性的统一。
3.理论体系的中心概念。研究生教育管理是研究生教育管理学的中心概念。根据上面的讨论,这一范畴是研究生教育系统和研究生教育目的范畴的逻辑展开。经过对研究生教育目的范畴的阐述,现在可以对研究生教育管理作如下定义:研究生教育管理即在研究生教育系统中,人们依据研究生教育目的和有关客观规律(主要指研究生教育基本规律),通过有意识地调节系统内外各种关系和资源,以便达到既定的研究生教育目的的过程。显然,它既包括研究生教育系统和研究生教育目的的属性,又有有意识地调节系统内外各种关系和资源的属性。它包含了三种含义:(1 )指明了研究生教育管理的依据是研究生教育目的和有关规律(主要指研究生教育基本规律);(2 )指出了研究生教育管理的任务是有意识地调节系统内外各种关系和资源,以适应研究生教育系统发展的客观规律性。(3 )说明了研究生教育管理的结果是不断促成研究生教育目的的实现。由研究生教育系统与研究生教育目的范畴矛盾运动而揭示的研究生教育管理概念,是比前两个概念更为多样性统一的具体概念。
4.理论体系的后继概念。研究生教育管理概念是研究生教育管理本质特征的科学表述。研究生教育管理的基本规律,即研究生教育管理中其自然属性与社会属性、封闭性与开放性矛盾统一的两个两重性规律。两重性是研究生教育系统的根本属性,正是这一属性决定了研究生教育管理的必要性。例如研究生个人需要与集体准则之间的矛盾、资源投入与产出之间的矛盾、不同国家研究生管理共同点与不同点的矛盾、研究生教育管理者与被管理者之间的矛盾及其解决,都反映了研究生教育管理两重性的基本规律。另外,研究生教育系统是社会系统的一个子系统,它必然与社会环境发生矛盾。这种矛盾表现为研究生教育系统是一个既封闭又开放的系统,它既有根据研究生教育管理的特殊矛盾而在系统内部自我运转和良性循环的性能,又有在研究生教育系统与外界环境相互作用中实现物质、能量、信息交换的性能。研究生教育管理封闭性与开放性的矛盾统一,是研究生教育基本规律的重要内容。研究生教育管理基本规律显然是一个比研究生教育管理更具体、属性更加多样的概念。
5.理论体系的过渡性概念。揭示研究生教育管理的本质和规律,是为了指导研究生教育管理的实践。但本质和规律是抽象和笼统的,一般难以具体指导实践。因而需要引入全面体现研究生教育管理本质和基本规律以及反映研究生教育管理实践经验的研究生教育管理原则概念。原则是指导人们行动的准则,根据这一要求,我们提出了高效性、系统性、两重性、民主性、创新性、导向性、灵活性等七项原则,并在可操作层面上对七项原则作了较详细的说明。由于研究生教育管理原则中增加了从研究生教育管理实践经验总结出来的内容,所以它又是比研究生教育管理基本规律属性更为多样的概念。
6.理论体系的逻辑终点。讨论研究生教育管理理论,根本目的是为了指导研究生教育管理实践,提高研究生教育管理的效益。但理论与实践之间始终存在着矛盾,即对研究生教育系统投入的有限性与要求产出的高效益之间的矛盾,所以逻辑终点可表述为研究生教育管理效益和方法。研究生教育投入与产出之间的矛盾又可具体分解为研究生教育系统与社会环境、研究生教育系统与系统、研究生教育系统与个人之间的矛盾。要解决上述三类矛盾,就必须采取研究生教育计划、组织、指挥、激励、监督、控制等方法。由于研究生教育管理效益涉及研究生教育管理理论与实践,以及它们之间的矛盾和解决矛盾的方法,所以研究生教育管理效益是其理论体系中内涵最丰富、属性最多样的一个概念。
由此,可形成研究生教育管理学理论体系的基本框架:
第一章 研究生系统
第二章 研究生教育目的
第三章 研究生教育管理
第四章 研究生教育管理基本规律
第五章 研究生教育管理原则
第六章 研究生教育管理效益和方法
第七章 研究生教育计划
第八章 研究生教育组织
第九章 研究生教育指挥
第十章 研究生教育激励
第十一章 研究生教育监督
第十二章 研究生教育控制
其中,前六章是研究生教育管理学理论体系的核心部分,它们之间有严密的逻辑关系。第七章到第十一章是第六章的具体展开,它们之间也有联系,目的在于通过协调使研究生教育管理达到最佳效益,在研究生教育管理学及其理论体系中同样是十分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