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现阶段在建筑工程施工项目中,各类施工技术以及现场施工管理影响工程施工质量,本文在介绍建筑工程中集中常见的施工技术后,分析了现场施工管理的手段,希望为切实保证施工项目顺利进行奠定基础。
关键词:建筑工程;施工技术;现场施工管理
前言:施工技术以及现场施工管理影响整个工程项目的施工质量,再加之现阶段工程项目多表现为高层、超高层项目,此类项目对施工管理与施工技术的要求更高,所以面对当前的施工要求,应该进一步调整施工技术手段,这是提高施工质量的关键。
1.建筑工程的施工技术分析
目前建筑工程项目中的施工技术分为很多种,其中混凝土工程作为建筑物主体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影响建筑物的性能,因此在施工技术管理中应该得到相关人员重视。
1.1混凝土运输
在目前建筑工程中,主要采用商品混凝土,搅拌站至施工现场的运输混凝土的时间被控制在30min内,使用混凝土罐车将混凝土顺利送至施工现场。
1.2现场泵送
在泵送混凝土期间采用移动车辆泵送混凝土可以基本的工程项目施工要求。因此在后期的浇筑施工中,直接通过汽车泵将混凝土泵送至指定位置;针对可能出现的移动车辆泵无法浇筑部位,需要在周围使用地泵做浇筑。
1.3主要部位的浇筑、振捣
1.3.1垫层施工
在地基基槽校验合格之后做基础层浇筑,在基础垫层采用现场搅拌混凝土浇筑;浇筑期间注意检查标高线,确保混凝土垫层标高准确;在浇筑时通过平板式振荡器等做振捣,确保混凝土密实,满足质量要求。
1.3.2梁、板位置的混凝土浇筑
考虑到建筑工程普遍为框架剪力墙结构,在施工中为了确保浇筑模板不跑位,所以浇筑施工普遍采用顶板浇筑方法,先整体浇筑之后,再根据梁高等做分层浇筑形成阶梯型,在到达底板位置时直接与底板的混凝土一起浇筑,这样在施工期间会随着阶梯型不断延伸,最终使梁板混凝土浇筑能够顺利完成。
在梁、板位置混凝土浇筑期间,应该保证浇筑与振捣紧密配合,其中在第一层浇筑施工中适当降低速度,确保梁底能够获得充分的振实;之后做第二层施工,此时采用“赶江法”,确保水泥能够沿着底部逐渐包裹着石子推进,此时要注意梁底与梁帮部位的振实。
在浇筑顶板混凝土的虚铺厚度应该略大于板厚,并在振捣施工结束后刮平、磨平;在浇筑时不均与铜振捣棒摊铺混凝土。最后注意控制标高控制线,避免影响浇筑施工质量;为预防墙体烂根等问题,在墙体根部施工中可以适当做二次找平、压光施工。而在洞口浇筑期间,应该确保两侧浇筑高度相对称,将振捣棒放在距离洞口周边约30cm位置;施工期间先从两侧实施振捣施工,逐渐向内,这样可以避免洞口扩大;而在大洞口位置的模板施工期间,施工人员应该进一步观察振捣质量提高施工质量。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1.4混凝土养护
常见的混凝土养护方法主要为用水养护,使用市政饮用水基本可以满足养护要求;在养护方式的选择上选择浇水养护法,在相关部位的混凝土施工结束后,浇水覆盖塑料布保湿。正常情况下混凝土需要在浇筑结束后的12h内做养护,若施工时的气候炎热,还应该进一步提前养护时间,确保混凝土表面干燥。普通混凝土的养护时间至少为7d,抗渗混凝土养护时间要大于等于14d。
2.建筑工程现场施工管理措施
2.1做好技术交底
由于现阶段工程项目的施工难度逐渐增大,工程项目出现质量风险的概率增多,针对这一问题,在建筑工程现场管理中应该做好技术交底,通过技术交底的方法来深化施工人员的认识。以上文介绍的混凝土工程为例,在技术交底期间应该围绕混凝土工程的浇筑、养护等要点进行详细阐述,例如混凝土一般采用连续浇筑的方法,严格按照图纸预留施工缝,所以为了确保混凝土结构性能,应该在现场确保混凝土原材料供给及时[1]。
同时,技术交底内容也应该充分考虑风险管理的要求,例如针对混凝土浇筑施工中可能出现的浇筑中断问题(因为电力故障造成中断),应该在技术交底期间以班组为单位进行浇筑中断时的风险模拟,避免在故障发生后为整个工程项目造成巨大损失。
2.2强化机械设备的保养
机械设备性能影响工程项目的施工进度,再加之建筑工程项目本身存在工程量大、环境复杂恶劣的问题,因此很多设备在经过一段时间运行后会出现故障,影响了工程项目的正常开展。因此为了降低故障发生率,应该结合机械设备的使用情况制定定期养护方案,落实设备的养护与维修策略。所以在施工现场管理阶段,设备管理部门应该落实严格的设备养护管理制度,结合新旧设备之间的特征采取不同的保养措施,例如老旧设备应该增加巡视次数,并注意观察易出现故障零部件性能,及时消除隐患;针对新设备以日常维护为主,定期记录设备的各项性能,避免在后期施工时出现问题[2]。
2.3提高材料的管理能力
原材料性能影响建筑工程的施工质量,所以在现场管理阶段,需要通过创新制度的方法来提升整个项目的原材料水平,其中的关键路径包括:(1)创新原材料的采购环节,在原材料提供商以及价格的控制上应该做到货比三家,或者通过构建长久合作机制的方法,使工程项目可以获得满意的原材料价格。(2)在原材料储存环节,应该根据不同原材料的性能选择不同的环境,例如应该严格控制钢筋、混凝土等关键原材料储存空间的温度、湿度,避免因为环境问题造成原材料性能下降;随时注意统计原材料的相关资料,包括数量、型号等,确保原材料的整体质量,注意观察原材料的出入库情况,记录每个工程项目的原材料使用情况,避免出现原材料浪费,提高项目的经济效益。
结束语:建筑工程项目的施工技术以及现场施工管理已经成为影响工程施工质量的重点,从本文研究结果可知,在施工期间应该围绕本次项目中的重点施工步骤入手,在掌握其中的关键施工方案之后,落实技术交底等施工管理方案,这样才能提高施工质量。
参考文献:
[1]张诗应.对建筑工程施工技术及其现场施工管理探讨[J].居业,2019(07):123-124.
[2]尹志.建筑工程施工技术及其现场施工管理浅述[J].建材与装饰,2019(20):150-151.
论文作者:于镇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9年第2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2/17
标签:混凝土论文; 工程项目论文; 原材料论文; 施工管理论文; 现场论文; 施工技术论文; 建筑工程论文; 《基层建设》2019年第26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