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路软弱围岩隧道塌方处治施工技术论文_于航

铁路软弱围岩隧道塌方处治施工技术论文_于航

哈尔滨铁道职业技术学院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 150000

摘要:大量工程案例表明,铁路隧道塌方是极为频发的问题,进行处治时难度较大。处治路隧道塌方施工过程中存在诸多不可预见的风险,若无合适的处治方法,将会引发更为严重的事故。有必要探讨出一套高效可行的塌方处治方法,实现塌方处治的安全性与经济性。

关键词:铁路软弱;围岩隧道;塌方;施工技术;分析

引言:

隧道塌方段处治工作,分析涉及到的工艺方法。具体来说,在软弱围岩环境下进行施工时,应对现场塌方环境做以深度分析,做好初支以及衬砌等多方面工作,施工过程中频繁对地表以及围岩的变形情况进行监测,由此全面推动铁路隧道塌方处治工作的发展。某铁路隧道全长953m,沿线地表多处分布有冲沟陷穴,最小埋深为19.84m,最大高差为83m,存在严重偏压现象。塌方时,掌子面里程DK60+753,仰拱距掌子面27m,二次衬砌距掌子面52m,出现变形侵限的里程DK60 + 805 ~ DK60 + 753,变 形 最 大 下 沉40cm,最 大 收 敛 达 28.5cm,DK60 + 800 ~DK60+980仰拱产生纵向裂缝,裂缝最大宽度 达 3cm,错 台 最 大 达 1cm。DK60+755~DK60+773地表出现塌陷,横向宽32m,右侧深度18m,前后及线路左侧深度为2.5m。塌方段为第三系粉质黏土,具有弱膨胀性,节理较发育。

1.总体原则

处治塌方事故施工过程中,应尽可能降低次生灾害,在最大程度上控制塌方量,所选取的工艺方法应具有足够的可靠性。基于以上原则,工程人员对塌方周边50m区域进行了密切监测,以所得到的结果为基础,对围岩变形情况做出判断,从而展开相关的施工指导工作,确保施工过程具有足够的安全性。

2.隧道塌方处治

2.1洞外地表处理

DK60+753~DK60+851段山顶地表采取卸载以减小偏压对隧道的压力,卸载高度37m,卸载宽度为裂缝往线路右侧30m外,卸载的土体用于反压线路左侧深沟。坡率按1:1刷坡。由于线路左侧沟底有渗水现象,采取在沟底施做盲沟,以避免沟底积水。盲沟从DK60+650开始往外施做,具体长度根据卸载段的长度确定,保证盲沟长度大于卸载长10m。对盲沟处地表进行50cm深换填沙砾石,宽度为5m,然后进行碾压,保证碾压后的地面标高低于周围地面线。换填碾压完成后施做盲沟,盲沟高1.2m,宽4m,盲沟底层及上表均覆盖土工布,防止土体进入盲沟影响其透水功能,盲沟采用粒径大于15cm的粗圆砾石填筑,粗圆砾石必须保证具备良好的透水性。盲沟顶采取土体反压,每填筑1m将其碾压密实。

2.2侵限段换拱施工

洞外取碴回填洞内DK60+805~DK60+763段,上台阶填筑高度为据拱顶3m左右,机械平整压实,填筑至DK60+780,其中DK60+805~DK60+780段填筑成坡道形状,方便各种材料运送至上台阶,上台阶处采用I20工字钢临时仰拱。其中DK60+778~DK60+771段作为管棚施工洞室,即从DK60+771处开始进行管棚的施工,换拱后高度和宽度均比普通断面大80cm以方便管棚的施工。对DK60+805~DK60+763段继续加强监控量测,包括地表沉降、洞内拱顶沉降、拱脚沉降、收敛、横向位移等。临时仰拱施工完毕后,施做径向锚管,梅花型布置,长度5m,环向间距1.0m,注双液浆,保证围岩的整体性。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对侵限的初期支护严禁采用爆破拆除,采用小型风炮机或风镐,每次拆除一榀,对已施工仰拱段换拱间距按原施工的间距处理,换拱钢拱架采用I25a,所有换拱钢拱架均采用此型号工字钢,每榀钢架拱脚处设置6根4m长的锁脚小导管。拱部拱架拆换严格控制每次拆换数量为一榀,从边墙往拱顶(自下而上进行)逐节拆换。以每一分节为一作业单元,在每一作业单元内遵循:破除原砼及背后围岩→拆除原拱架单元→轮廓及位置测量→更换新拱架单元→施作超前小导管、系统锚杆、挂钢筋网片→喷射砼封闭→下一工作单元施工,拆换后新立的拱架预留沉降变形量30cm。初期支护厚度为32cm,换拱顺序先大里程后小里程进行,换拱完成够8m及时进行衬砌施工,二衬施作完成后,临近二衬段中下台阶换拱施工,每次换拱长度不超过两榀,换拱完成后进行仰拱施工,仰拱每次开挖不得超过3m,如此循环。由于DK60+805~DK60+73 6段围岩松散,围岩压力较大,采取衬砌紧跟的方式,以确保安全。下台阶初期支护完成5m立即施工仰拱,仰拱每次开挖不得超过2m,换拱完成5-8m及时进行衬砌施工。该段围岩松散,围岩压力较大,采取随支护随衬砌的施工方式,作到衬砌紧跟,确保安全。在换拱时注意留足足够的预留沉降量,二衬砼厚度为60cm C40,环向钢筋采用Φ25,间距20cm,纵向钢筋采用Φ16,间距25cm。

2.3DK60+763~DK60+753塌体段施工

在管棚洞室内利用换拱回填土作为管棚操作平台,平台距离拱顶高度为3m左右,平台至大里程方向土体刷成坡道,坡道长度可根据现场实际情况进行确定,在施工平台的施工中要保证土体被压实,确保以后的工作面安全可靠。洞身管棚采用外径为108mm、壁厚为6mm的钢管,环向间距40cm,长度30m,纵向搭接长度为3m,外插角1-3°。地表采用三七灰土回填封闭,高出地面一定高度,恢复原地表,防止地表水流入隧道内。上述工序施作完成后,开始洞内开挖,每次开挖一榀钢拱架间距50cm,钢拱采用I25a工字钢,每榀钢架拱脚处设置6根4m长的锁脚小导管,初期支护厚度30cm。该段围岩松散,围岩压力较大,采取随支护随衬砌的施工方式,做到衬砌紧跟,确保安全。二次衬砌厚度加厚至70cm,环向钢筋采用Φ2 5,间距2 0 cm,纵向钢筋采用Φ16,间距25cm,该加厚衬砌的长度按照一个台车位长度12m考虑。施工过程中要加强地表的沉降观测,观察围岩及地表的变形。为了保证塌体段施工后的稳定,塌体段前方采用I25工字钢支护,钢拱架间距60cm初期支护厚度30cm,每榀钢架拱脚处设置6根4m长的锁脚小导管。衬砌厚度60cm,环向钢筋采用Φ2 5,间距20cm,纵向钢筋采用Φ16,间距25cm进行加强。

总结:

采用上述处理措施,顺利完成了该隧道塌方段施工,表明该隧道塌方处治技术是成功的。在软弱围岩隧道施工时,长距离不衬砌,片面追求进尺,不设超前支护,抢工期心切,忽视地质因素,支护不到位等是造成塌方或使塌方扩大的原因,软弱围岩隧道施工时,应搞好不良地质调查,严格控制超前支护,短进尺、紧衬砌、强支护、勤量测,遵循“岩变我变”的原则,加强监控量测,随时掌握围岩的变形情况,加强隧道观察量测,严格控制进尺长度,及时封闭仰拱,二衬紧跟,确保施工安全。

参考文献:

[1]刘在国.软弱围岩地质大断面铁路隧道大拱脚台阶法施工工法应用[J].绿色环保建材,2019(03):121-122.

[2]郭钟浩.基于铁路隧道软弱围岩隧道浅埋段的施工工艺探讨[J].四川水泥,2018(12):273.

[3]李中山.铁路软弱围岩大变形隧道施工控制技术研究[J].工程技术研究,2018(15):42-43.

[4]王瑛楠.单线铁路软弱围岩隧道内长锚索施工设备选型研究[J].工程技术研究,2018(14):99-100.

[5]吴应明,仲维玲.长大铁路隧道软弱围岩双层初支监测技术研究[J].铁道建筑技术,2018(05):85-87+118.

论文作者:于航

论文发表刊物:《防护工程》2019年第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6/27

标签:;  ;  ;  ;  ;  ;  ;  ;  

铁路软弱围岩隧道塌方处治施工技术论文_于航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