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DRf分型在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初次内镜治疗中的价值分析论文_成春丽

(山西省临汾市中心医院 山西 临汾 041000)

【摘要】目的:探讨分析LDRf分型在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初次内镜治疗中的价值。方法:选取我院自2018年1月—2018年7月收治的采用LDRf分型进行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初次内镜治疗的患者34例作为观察组,2017年1月—2017年12月收治的采用中华消化内镜学分会2003年分型进行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初次内镜治疗的患者34例作为对照组,术后随访3个月后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急诊止血成功率和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急诊止血成功率为97.06%,对照组患者的急诊止血成功率为94.12%,两组患者的急诊止血成功率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总有效率为64.71%,对照组患者的临床总有效率为61.77%,两组患者的临床总有效率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LDRf分型可以对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初次内镜治疗产生一定的指导意义,但是不会影响到最终的疗效。

【关键词】LDRf分型;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初次内镜治疗;价值

【中图分类号】R5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8)30-0052-02

食管胃底静脉曲张一旦发生后,若不及时止血和治疗,则可能威胁到患者的生命[1]。为分析LDRf分型在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初次内镜治疗中的价值,现选取我院自2017年1月—2017年12月收治的采用LDRf分型进行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初次内镜治疗的患者34例作为观察组,2016年1月—2016年12月收治的采用中华消化内镜学分会2003年分型进行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初次内镜治疗的患者34例作为对照组,对两组患者进行对照研究,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自2017年1月—2017年12月收治的采用LDRf分型进行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初次内镜治疗的患者34例作为观察组,2016年1月—2016年12月收治的采用中华消化内镜学分会2003年分型进行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初次内镜治疗的患者34例作为对照组。观察组中男性有20例(58.82%)、女性有14例(41.18%),年龄16~80岁,平均年龄(46.4±5.3)岁;对照组中男性有21例(61.76%)、女性有13例(38.24%),年龄16~80岁,平均年龄(46.8±5.6)岁;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比较均无显著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过了我院伦理委员会批准,且所有患者均知情、同意本研究。

1.2 方法

观察组均采用LDRf分型进行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初次内镜治疗,对照组均采用中华消化内镜学分会2003年分型进行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初次内镜治疗。LDRf分型方法为:Le表示曲张静脉位于食管,Les表示位于食管上段,Lem表示位于食管中段,Lei表示位于食管下段,Lg表示位于胃部,Lgf表示位于胃底。D1表示曲张静脉最大直径为0.41~1cm,D1.5表示1.1~1.5cm,D2表示1.6~2cm,D3表示2.1~3cm。Rf0表示RC-,未见糜烂、血栓及活动性岀血;Rf1表示RC+,未见糜烂、血栓及活动性岀血;Rf2表示可见糜烂、血栓及活动性岀血,或镜下可见新鲜血液物质,且排除非静脉曲张岀血。治疗均采用手术治疗,术前先常规静脉泵入生长抑素和耐信,之后对食管静脉曲张者注射聚桂醇并行套扎治疗,对胃底静脉曲张者注射组织黏合剂、聚桂醇,并根据要求行连续治疗。

1.3 观察指标

术后随访3个月后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急诊止血成功率和临床疗效。

1.4 统计学分析

对以上所有临床研究数据均利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来进行分析和统计,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并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n(%)]表示,并采用卡方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急诊止血成功率

观察组患者中急诊止血成功的有33例,急诊止血成功率为97.06%;对照组患者中急诊止血成功的有32例,急诊止血成功率为94.12%;两组患者的急诊止血成功率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

2.2 临床疗效

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总有效率为64.71%,对照组患者的临床总有效率为61.77%,两组患者的临床总有效率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详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对比表[n(%)]

 

3.讨论

当前随着内镜技术的不断发展,内镜检查已在临床得到广泛普及。不过,目前大部分医院在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初次内镜治疗中仍旧采用的是中华消化内镜学分会2003年分型方式,这种分型方式相对繁琐、复杂,且对治疗的指导意义较小[2]。

而LDRf分型则是一种更为简单的分型方式,其十分适用于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的临床诊断分型,并对初次内镜治疗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简单来说,LDRf分型是利用L、D、Rf这三个相对简单的指标来解决食管胃底静脉曲张临床诊治中的相关问题[3]。在内镜治疗中,LDRf分型可有效减少内镜下治疗的并发症,从而提高治疗的安全性。

根据本研究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急诊止血成功率为97.06%,对照组患者的急诊止血成功率为94.12%,两组患者的急诊止血成功率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总有效率为64.71%,对照组患者的临床总有效率为61.77%,两组患者的临床总有效率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可以得出结论:LDRf分型可以对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初次内镜治疗产生一定的指导意义,但是不会影响到最终的疗效。

【参考文献】

[1]卢敏,于长辉,席建东,余建林.三维可视化技术联合电子胃镜在食管胃底静脉曲张治疗中的疗效分析[J].实用医学杂志,2014,30(24):3958-3961.

[2]刘变英,雷宇峰,杨嫦娥.LDRf分型方法在内镜诊治食管胃静脉曲张中的意义[J].中华腔镜外科杂志(电子版),2012,5(05):378-381.

[3]杨帅,杨少奇,李亚俊,杨力.LDRf分型方法在食管胃静脉曲张中的应用[J].宁夏医学杂志,2010,32(02):145-146.

论文作者:成春丽

论文发表刊物:《医药前沿》2018年30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2/6

标签:;  ;  ;  ;  ;  ;  ;  ;  

LDRf分型在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初次内镜治疗中的价值分析论文_成春丽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