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创建工作要注重消除盲区和死角,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盲区论文,死角论文,创建工作论文,注重论文,文明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文明创建是建设和谐社会的一项基础性工程,也是建设和谐社会的一项重要内容,只有深入而广泛地发动全社会都来参与这项工作,一个地区、一个城市的创建成效才能得到具体落实,市民的文明素质和社会的和谐程度才能得到有效提升。但在实际工作中,笔者感到,当前许多地区参与文明创建的面还不是很宽,参与单位的成分还比较单一,评选工作对某些行业的倾斜还比较明显。从事流通、服务、信息等行业的三产企业,因不自愿创建而任其自流了,成为创建工作中较为明显的盲区和死角。这一现象如不引起高度重视,文明创建的全面性和广泛性就会成为一句空话,创建工作就难以成为和谐社会建设的有效载体。
究其原因,认为除了在文明创建工作的宣传深度和广度方面还不够大,没有使这些企业真正从思想上认识到文明创建工作的重要性,没有形成主动参与的自觉意识外,更重要的是没有树立创建工作与时俱进的思想,而是用老传统、老办法去想事情、看问题,使沿用多少年的“我发通知,你上门申报”的老习惯成了文明创建工作的定势做法。更有少数文明单位质量不是很高、先进性体现不够明显,不能起到示范和辐射效应等因素,直接影响了这些企业参与创建的积极性。要有效地克服这一现象,我认为:
一是要转变观念,不断拓展文明创建工作的面。尤其要克服以往那种文明单位从大企业和机关事业单位中评选的倾向。要在加大力度抓好宣传发动,切实增强全民创建意识的同时,把文明创建工作向广大的城乡地区拓展,向物流、快递、中介信息服务、网吧甚至是歌厅、浴室等三产企业延伸,向农村的规模种植、养殖和经营性农庄、旅游观光农业区延伸,向规模不大甚至效益不好的企业延伸,切实消除文明创建工作的死角和盲区。特别对那些缺乏创建热情,但社会形象好、服务质量高、对国家贡献大的企业,要通过多种手段促其参与,避免那种符合达标条件的单位不想评,不达标的单位想着法子参与评的不正常现象。
二是要灵活运用创建方式。要根据企业规模的大小,企业服务对象的不同,以与时俱进的思想观念,制定出适合新形势又便于操作的各类标准。对扶贫帮困、爱心助学等社会公益性活动,应本着积极鼓励、自愿参与的原则,而不能作为硬性标准。对物流、快递、中介服务等新型行业,要经过认真调研,从文明创建和实际工作相结合着手,在突出针对性和灵活性上下功夫,避免创建工作出现“两张皮”现象。同时,在实际操作中,职能部门要经常根据变化了的情况,不断对新制定的评选标准进行修改和调整,逐步完善。在检查指导的形式上,要协调有关职能部门,结合业务检查一并进行,避免多头检查,多头考核而影响其正常的经营活动。要在认真检查指导的同时,经常组织临近的同行业经营人员进行座谈,了解掌握参评企业在诚信建设、文明服务和社会形象等方面的具体情况,克服以往考核仅仅停留在台帐资料方面检查的现象。要真正把各行各业具有说服力和影响力,大家一致公认的先进典型评选出来。
三是要有一定的奖励措施。要全面而有效地鼓励各行各业广泛参与到全社会的文明创建工作中来,政府就要有“花钱促文明”、“花钱建软环境”的意识,要在资金奖励、税收优惠等方面拿出具体措施,用利益驱动的效应方式,来最大限度地调动全社会参与文明创建工作的积极性,只有这样,才能更有效地促进全社会文明创建工作的落实,才能更有效地促进市民文明素质和城市文明形象的快速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