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企业物流管理的改善——关于离散、预测型企业物流管理的研究

现代企业物流管理的改善——关于离散、预测型企业物流管理的研究

傅强[1]2006年在《基于电子信息技术的现代物流管理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物流管理是企业管理发展的必然趋势。研究表明,改善物流管理、优化物流系统能进一步降低成本,是企业“第叁个利润增长点”,采用现代物流管理系统是提高企业市场竞争力的有效途径。因此,对现代物流管理系统的研究和优化设计显得日益重要。 本文的主要工作包括:分析了传统商务过程中信息流存在的问题,找出了其中影响信息流顺畅的各种因素,给出了现代物流管理系统的基本框架;研究了基于供应链和电子商务下的现代物流管理技术,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基于电子供应链的物流管理系统,并进行了分析和研究,给出了改进措施;对现代物流系统中的相关环节采用线性规划和遗传算法进行了优化设计和仿真研究。

马凌云[2]2001年在《现代企业物流管理的改善》文中研究指明本文从物流管理的角度出发,强调了企业的一切经营活动在围绕着利润的实现而进行的同时,必须加强企业的库存管理,以使企业在竞争日益激烈的过程中获得更多的流动资金;同时也强调了在库存管理的过程中,还要提高企业的物流效率,以利于库存的进一步降低,以及提高企业的整体管理水平。 文章围绕着如何降低库存,提高企业物流运作效率,提升企业整体运作水平的论点,联系了物流的相关的理论知识与实践经验,在提高预测的准确率,加强计划的制定与执行,改善仓库的日常物流事务管理,强化企业生产物流管理等方面,以有力的论据进行了详细地阐述,以此说明了企业必须建立一整套物流体系,使整个物流过程处于同一个操作平台,以利于库存降低和企业管理水平的提高,最终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刘生林[3]2009年在《福建南孚电池有限公司物流管理研究》文中研究表明随着经济全球化步伐的加快,科学技术尤其是信息技术、通讯技术的发展,物流作为社会经济活动的叁大主要组成部分之一,其重要性日益突出。企业对物流领域中存在的“第叁利润源泉”开始有了比较深刻的认识,优化企业内部物流管理,降低物流成本也已成为目前多数国内企业最为强烈的愿望和要求。作为中国电池行业的龙头企业南孚电池公司也不例外,目前正积极推行物流改革,进一步降低公司成本,提高竞争力,以迎接世界金融危机带来的严峻挑战。本论文通过对国内外物流发展的现状和存在问题的剖析,结合一个由国有企业改制为叁资企业的典型代表南孚电池公司当前的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对南孚公司目前存在的物流管理问题提出新的研究课题,即建立南孚公司物流管理体系,包括物流组织结构设计,采购管理体系的建立,仓储管理体系的建立,生产物流管理体系的建立,物流配送管理体系的建立,物流成本管理体系的建立,物流绩效衡量体系的建立等七个方面的研究。根据南孚公司的现状和这七个方面的研究,设计了相应的解决方案。本文在通过大量的阅读和分析相关资料以及总结行业实践的基础上,对物流“横向监管”进行了创新,特别是在物流组织结构的建立、采购管理体系的建立、物流配送管理体系的建立和物流绩效衡量体系的建立方面得到充分的体现。这将大大降低物流成本,提高顾客满意度,增强公司的核心竞争力。期望本文的研究能对南孚公司物流改革提供一些有益的帮助。

陈思云[4]2008年在《汽车制造业协同物流系统研究》文中研究说明随着社会分工的深化和经济全球化的发展,物流业越来越成为国民经济的大动脉和基础产业,成为当前最重要的竞争领域。流通的现代化将有助于提升生产制造企业的竞争力和国民经济的运行水平。汽车工业是典型的、复杂的制造业之一,也是现代物流技术应用最重要的领域,其物流系统的关键在于各部门环节之间的协调运作。由于汽车制造业所面对的经营环境变化不断,在谋求利润的同时也时刻承受着巨大风险,如何利用先进的现代物流理念来改造企业的传统物流模式,如何加强制造企业与专业物流企业的协同合作,是实现我国汽车制造企业物流现代化与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所在。可以想象,未来的汽车制造企业协同物流系统将是企业获得竞争优势和价值增值的重要源泉。本文以系统论、信息论和协同进化为指导思想,运用协同学、优化算法、博弈论等理论与方法,构建汽车制造业协同物流系统,研究协同物流中的企业可持续发展进化机制、时间控制方法、成本协调策略和利润分配模式,并对协同物流系统的效能进行深入分析。论文第一章,阐述了论文的研究背景及意义,详细论述了国内外协同物流的研究概况,着重分析了制造业物流管理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汽车制造业协同物流的分析思路,确立了论文的整体内容框架。论文第二章,分析了协同物流理论体系的研究内容及基本框架,指出应采用定性及定量分析的科学方法和工具研究协同物流系统,并从经济学类、管理学类,理学类和工学类四个方面阐述了协同物流体系的理论背景。论文第叁章,应用协同理论研究汽车制造企业协同物流企业的运行模式,构建了汽车制造企业协同物流体系,为科学地进行协同物流研究提供了一种理论视角和思维工具,提出协同物流系统应具有时间控制维度、成本控制维度和利润分配维度等多维空间。论文第四章,定义了协同物流多阶响应周期的概念,具体描述了在各节点企业之间分配响应时间以及在各节点企业内部分配生产时间和物流时间的决策过程,构建了以核心企业作为协同物流整体计划、控制和协调中心的上层计划者、各节点企业作为具有相对自主权的下层计划者的协同物流协同计划机制,应用二层规划方法建立了协同物流多阶响应周期协同计划的优化模型,给出了模型的具体算法框图和流程,并通过实证算例对响应时间优化模型进行了计算和验证。论文第五章,指出协同作用对降低物流成本有重大贡献,表现在信息可视性与可控性、合作关系的协调、有效订单的管理。提出了物流成本协调的决策模型,并给出了优化的遗传算法,通过实例验证了该模型及解法的实用性。论文第六章,在汽车协同物流协同与非协同的基础上,分析了利润的分配形式及对协同物流企业的影响,建立了协同企业利润分配的模型,对于收入共享比例,不仅给出了最优解,还对存在权利不对称的协同物流讨论了双方都偏好的区间,这对实施协同状态下的各企业进行利润分配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论文第七章,从分析汽车制造企业的行业物流特点入手,根据论文前几章所提出的协同物流理论方法,探讨行业物流发展策略,以及汽车行业和物流业的协同物流方案。在行业物流特点的基础上,提出基于物流协调中心的协同物流方案,并分析了方案的企业应用效果和深入实施方向,为企业及行业物流的合作竞争提供切实可行的理论、模型和方法。论文第八章,对本文的研究内容及成果进行了总结,阐述了论文的创新点,并展望未来的研究方向。

王祥勇[5]2007年在《MW公司销售物流成本控制分析》文中认为随着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企业现在面临融入世界经济浪潮中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在这样新的竞争环境体现了企业竞争优势要素的改变,在二十世纪的七十年代以前,成本是主要的竞争要素,而八十年代是质量,九十年代则是交货时间,即基本时间的竞争,到二十一世纪初,这种竞争的趋势已转移到敏捷性上来。现代企业并不担心是否有足够的生产能力,而是担心企业的产品能不能实现从价值形态向货币形态的转变。所以,越来越多的企业家把企业经营管理的重心由生产领域转向流通领域。而物流恰恰是沟通生产和消费的重要纽带,这也是近年来“物流热”产生的基础条件。本文首先从理论分析入手,阐述了物流、物流成本、销售物流等相关概念及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了供应链管理,运输成本和库存成本控制的策略。其次经过对MW公司销售物流成本系统的分析,提出了MW公司销售物流成本的影响因素和销售物流成本控制存在的问题。紧接着针对MW公司库存存在的问题,提出了ABC分类法,EOQ经济批量法,减弱牛鞭效应降低库存等库存成本控制方法;针对MW公司运输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职工的“成本-效益”双项绩效考核制度,应用霍撒克法优化了配送方式。最后针对MW公司部门协调配合差、销售物流成本之间效益背反的问题,提出事前、事中和事后对销售物流成本进行预测、计划、计算、分析、反馈、决策等的销售物流成本综合控制措施。

张志勇[6]2010年在《企业物流资源配置决策方法研究》文中指出物流业是服务支撑生产制造与流通消费等其它国民经济活动的基础性产业。支撑社会商流过程的社会物流体系在国家调整产业结构、整合产业链、转变经济方式以及增强国民经济竞争力等多方面都起着重要的基础作用。企业物流是社会物流的细胞,社会物流以企业物流为基石。企业物流是商品经济社会中一切物流活动的具体组织方式和实现载体。企业物流的发展,既需要研究偏宏观层面的物流运作战略方面的问题,也需要解决偏微观层面的物流管理技术方面的问题。本文定位于学界相对研究较弱的管理技术层面的企业物流资源配置决策方法问题。文献综述表明,中国企业的物流成本大约为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的两倍。尽管原因可能是多方面的,但加紧提高我国企业物流运作水平和效率已经成为各界的共识和热点话题。然而,由于中国企业,尤其是国有集团型企业,在经济背景、组织结构、资源状况、发展历程等多方面的特殊性,国外的理论成果难以直接应用到中国企业的实际中来。因此,开展企业物流资源配置决策方法研究不仅具有紧迫的现实经济意义,也具有重要的学术理论价值。本文借助现代系统工程的理论和技术手段,从企业资源管理的角度,研究企业物流资源的配置决策方法问题。目的是要研究建立一套既针对企业整体,又能给出具体总量性配置决策方案的,符合中国实际的企业物流资源配置决策的模型化方法。研究中,我们依据企业资源理论树立了物流资源观;依据系统工程思想确立了物流系统观;依据资源离散化思想确定了物流资源配置的技术路径;依据非凸目标规划理论和区间优化方法,构建了一整套企业物流资源配置决策的建模与分析方法。示例研究初步验证了这套方法的科学性和可行性;同时,依据物流资源配置问题的需要,研究了供应商管理库存的合作达成机理和价格谈判中的成交价估计方法这两个企业物流资源配置决策的重要技术问题。本文主要研究工作及成果可归纳为下面四个方面。第一,对物流的基本概念问题进行了研究探讨。由于目前学术界对物流的基本概念问题还没有达成共识,本文对物流的一系列相关基本概念进行了认真梳理与重新界定。我们将物质实体的宏观位置移动现象划分为自然运动、机构运转和经济运移等叁种基本类型,界定物流学科研究物质实体的经济运移现象。在此基础上,分析了物流概念的内涵形成与发展演变过程;给出了物流与物流系统的新定义;剖析了物流概念的社会经济、物品实体、主观目的、运作可控及综合集成等五大基本特性;提出了物流系统的八大基本要素与四大子系统的基本结构;探讨了物流学科产生的根本动力、历史必然性和现实条件;梳理了“生产—流通—消费—回收”这一社会大商流过程与“企业—社会—生活—逆向”这一社会大物流体系的相互支撑关系。第二,对选定的建模工具与分析方法进行了必要的拓展。针对现有相关研究,宏观定性难操作、微观定量失整体的问题,本文努力运用系统工程的可量化的技术和模型来探讨企业物流资源的整体有效配置问题。力求获得具有较强可操作性的中宏观总量型配置方案。为此,本文对拟采用的物流资源配置决策建模技术和分析方法做了一些必要的拓展性研究。具体包括下面两个方面的拓展。首先,在传统目标规划理论的基础上,根据研究的需要,拓展提出了非凸目标规划的基本原理和求解算法;其次,针对资源总量型参数的不确定性特征,拓展提出了离散型资源配置决策问题的区间优化方法。第叁,构建了企业物流资源配置决策的基本模型。在非凸目标规划理论和区间优化思想等相关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根据存储需求、运送需求、存储能力、运送能力、物流网络、物流管理等六种基本物流资源类型的划分,以及内部待建、内部现有、外部借用等叁种基本资源状态的设定,考虑企业物流资源配置决策问题的特点,本文构建了叁大类、共计16个基本的物流资源配置决策模型。这些基本模型在实际配置分析中可模块化组合使用。这叁类基本模型包括:物流总能力小于物流总需求时的,既定能力下的最佳需求配置方案求解模型、最佳需求配置总量的调低灵敏度分析模型、短缺物流能力补充效率的区间优化分析模型;物流总能力大于总需求时的,既定需求下的最佳能力使用方案求解模型、最佳能力耗用总量的调低灵敏度分析模型、剩余物流能力外用效率的区间优化分析模型;总能力等于总需求时的,需求一定下的能力总量的区间优化分析模型、能力一定下的需求总量的区间优化分析模型。针对中国石油17家油气田企业石油专用管储运业务的示例性实例研究,初步验证了本文相关理论成果的科学性和可行性。第四,研究了物流资源配决策的两个具体技术问题。由于企业物流运作管理问题的复杂性,企业物流资源配置决策过程必然会涉及许多需要专题研究解决的技术问题。本文研究了其中涉及库存管理模式选择和物流资源外用价格谈判的两个具体技术问题。供应商管理库存(VMI)是企业库存管理模式的一种流行选择。本文运用群体博弈论的相关原理对VMI的合作机理问题进行了博弈建模与求解分析。得出了VMI的基本合作达成条件,分析了VMI合作的几种情形。研究结果有助于我们加深对VMI合作机理的认识,可为企业实际库存管理模式的选择决策提供参考。双边多轮价格谈判是企业物流资源外用谈判的重要形式。本文以讨价还价轨迹图为分析工具,在剖析现有基于传统趋势外推思想的成交价估计方法特点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类基于让价幅度加权思想的谈判成交价估计方法。新成交价估计方法符合谈判人的出价心理与习惯,较直接的反映了交易价格的形成规律。谈判成交价估计方法是价格谈判决策支持系统开发的重要基础,可用于物流需求或物流能力等资源的外用价格谈判过程之中。

王兴国[7]2010年在《星火机床公司生产物流系统分析与改进研究》文中提出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发展和现代制造技术的提高,企业间的竞争日益激烈,制造企业的生存与发展面临着更为严峻的挑战。改进生产物流系统,降低企业物流成本,进而提升企业的综合竞争力,成为广大制造企业迎接挑战,快速占领目标市场,实现新环境下战略目标的有效途径之一。本文以天水星火机床有限责任公司为研究对象,在客观分析公司生产物流现状的基础上,结合物流相关理论与国内离散制造企业的生产物流特点,指出了影响公司生产物流系统效率低下的问题与原因。这些问题主要包括生产物流缺乏专业化的物流管理组织、生产物流布局规划不合理、生产物料仓储不规范、生产物料搬运效率低下、生产物流管理信息化落后等。针对这些突出问题,分别设计了相应的改进措施。首先针对星火机床公司生产物流管理混乱问题建立了专门的生产物流管理中心,并设计了相应的职责;针对生产物流布局规划不合理的问题,结合生产制造类型特点,从生产物流流程和生产布局规划入手进行了改进设计;针对生产物料仓储和搬运问题,分别引进了先进的仓储工具和搬运工具来改善仓储和搬运效率;针对生产物流管理信息化落后问题,建立了公司的信息一体化项目,分别为CAD系统、CAPP系统、PDM系统、ERP系统和MES系统,并就实施步骤进行了详细阐述。最后分别从推进JIT生产、加强物流人员培训、组织结构重组叁个方面给出了改进方案的实施建议。本文所研究设计的生产物流改进方案不仅对天水星火机床有限责任公司具有实际指导意义,对其它企业也具有一定的借鉴与参考作用。

王西[8]2013年在《基于熵权—双基点法的现代物流企业服务创新绩效评价研究》文中提出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快速发展、科学技术的进步和知识经济的兴起,作为服务业的典型代表,现代物流企业正在蓬勃发展,显示出强大的生命力。而其所处的外部市场环境发生了深刻变化,所面临的不确定因素日益增多,客户需求日益趋于个性化和多样化、各类创新不断加速、创新的生命周期不断缩短、物流市场竞争更加残酷和激烈。这样,服务创新就成为了现代物流企业构建核心竞争力的关键,服务创新管理在现代物流企业管理中的重要性日益突显。由于现代物流企业本身所拥有的特性,即服务产品的“无形性”和“复杂性”,意味着其服务创新活动的开展和成效是难于评估的,所以建立一个有效、可靠的评价系统将是促进现代物流企业服务创新绩效进一步提升的非常有效的方法。本文综合运用服务创新理论、知识管理理论、绩效理论、熵理论、粗糙集理论等相关研究成果,从全面分析现代物流企业服务创新的关键要素入手,详细阐释了服务创新绩效的评价指标体系,并构建出基于改进的熵权-双基点法构建了现代物流企业服务创新绩效评价的理论模型。在此基础上,通过有针对性地对所选取的十几家上市物流公司和中国物流公司百强样本企业的实证分析,检验了该模型的科学性和有效性,从而提出了提升现代物流企业服务创新绩效的具体对策,以帮助企业能够从全方位的角度去认识和管理服务创新活动,进而使其提高服务创新绩效的工作更加明确化和具体化。本文的主要研究结论和创新点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一是拓展了现代物流企业绩效评价研究的视角。本文尝试从服务创新的视角研究现代物流企业的绩效评价,着重关注服务创新对企业绩效的影响,并且在绩效测度指标的设置过程中更侧重企业迅速开发及引进新服务产品的能力和顾客满意度等方面的指标,用来更全面地揭示企业未来的发展潜力,进而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二是设计出现代物流企业服务创新绩效评价的指标体系。本文所构建的现代物流企业服务创新绩效评价分为关键要素分析、评价指标筛选与绩效评价叁个大阶段,充分考虑到现代物流企业服务创新绩效所具有的复杂性、不确定性、多样性和难以测度等特点,针对企业服务创新内外部的17个方面的关键影响要素,以重要性、系统性、可测评性、有效性为原则,通过粗糙集理论的约简法来筛选评价层面中重要的评价指标,并结合熵权法计算各层面间的权重,以掌握现代物流企业服务创新管理的绩效情况,有效地克服了现代物流企业服务创新关键要素识别过程复杂与模糊的问题,丰富了现有研究的方法体系。叁是构建了基于改进的熵权-双基点法的现代物流企业服务创新绩效评价的理论模型。通过综合衔接影响因素、驱动关键要素的理论分析,本文将细化后的因子层指标的特点、统计口径和核算办法等方面明确落实,以便为专家的评分工作提供决策支持。并且,还采用熵权法分别赋值不同分类物流企业的创新绩效指标权重,构造了引入贴进度的改进的熵权-双基点模型,把适用性较强的定量计算模型引入到评价指标体系的优化过程中,较好地解决了在对物流服务能力评价中指标相互包含以及评判专家意见太过发散的问题,提高了评价体系的准确性和有效性。四是提出了基于服务创新的现代物流企业的分类。本研究突破传统常见的、静态的物流企业分类方法,从服务创新的广度、深度、强度和关联度来分析市场客户需求对现代物流企业的服务创新能力的要求,依据其服务创新的质量、发展程度以及时间顺序将现代物流企业分为叁种类型,即领先型现代物流企业、跟随型现代物流企业和滞后型现代物流企业。这既符合现代物流企业的实际发展需要,又能够充分体现出其不断发展的动态性原则,为更深入、更有针对性的研究打下基础。在此基础上,还把改进的熵权-双基点模型运用到叁类不同现代物流企业的服务创新绩效评价中,其中对跟随型服务创新的现代物流企业给出了详细的评价流程和优属度排序结果,并通过某一企业的创新绩效隶属度运算结果证明了方法的可靠性,运用面板数据误差分析方法同层次分析评价法和小波网络的综合评价法相比较验证了本文方法的科学性。结果分析还给出了中间层的各个指标对不同类型物流企业服务创新绩效的影响程度,进一步细化了服务创新绩效评价研究。

苏顺虎[9]2009年在《铁路物流系统理论与规划方法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现代物流作为先进的组织方式和管理技术,已经成为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国家高度重视物流业发展,出台了《物流业调整和振兴规划》,各地方政府相应制定了物流业发展的“十一五”规划并开始启动了“十二五”规划前期研究,各类运输企业也纷纷向现代物流转型。铁路作为我国综合运输体系的骨干,目前在我国社会物流体系中的作用发挥尚不充分。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以及未来客货分线运输后铁路潜在运能释放的重大契机,改革铁路货运组织模式、大力发展现代物流已经成为铁路运输业适应新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和重要战略选择。然而当前我国铁路物流发展中还存在许多不容忽视的问题,究其原因,是目前我国尚缺乏对铁路物流系统理论的支撑和相关规划方法的系统研究。因此,对铁路物流系统理论与规划方法进行深入研究,具长远的战略意义和重大的现实意义。本论文在铁道部项目《铁路物流发展方案设计及关键技术研究》的基础上,通过大量现场调研和数据分析,从如下几方面对铁路物流系统规划理论和方法问题进行了系统研究和深入探索。(1)系统构建了铁路物流系统理论构架,阐述了铁路物流系统的概念、功能和典型特征,论证了铁路物流系统的形成机理,探讨了铁路物流系统的发展规律,提出了铁路物流系统理论的基本结构,指出了铁路发展物流的战略目标与总体思路。(2)系统提出了铁路物流系统空间网络布局规划方法体系,从市场供需两个角度设计了由4大类23项因素构成的铁路物流中心选址布局规划综合指标体系,建立了基于数据包络分析(DEA)与0-1混合整数规划理论的铁路物流中心离散型选址布局规划模型,并结合北京铁路枢纽和北京市的实际与未来发展,在大量数据调研和空间图形分析的基础上,分析了北京地区500强工业企业、24个工业开发区、196个典型商业企业和30个商贸交易市场的物流需求,针对北京铁路57个货运节点和北京市规划建设的30个公共物流区进行定量计算,得出了北京市铁路物流中心具体选址布局初步建议方案。运用BPR方法设计了铁路物流中心服务模块的作业流程体系。(3)系统研究了铁路物流系统服务网络设计问题,分析了铁路物流产品开发内涵与手段,在铁路物流主要货源分布状况分析的基础上设计了铁路车流与货流匹配性理论方法,建立了主成分-引力模型、组合预测模型和双约束重力模型,提出了铁路货物准时制(JIT)运输组织方式,并按照物流理念对铁路运输组织效率分析方法进行了探讨。(4)阐述了铁路物流系统运营组织的含义,分析了铁路物流系统运营组织的主体,探讨了铁路物流系统运营组织的目标,研究了铁路物流体系的发展模式,并提出了“五位一体”的协调运行机制。

张阐军[10]2008年在《制造业供应链物流精益化管理理论研究与应用》文中认为供应链物流精益化管理(Lean-oriented Management for Supply ChinLogistics,LMSCL)是精益生产环境下现代物流在管理、服务与生产中的发展和创新。在现代经济环境下,企业积极谋求通过工程与技术的方法来解决物流管理中遇到的一系列问题以实现高的物流效率和生产要素的合理配置,保证低成本、低消耗、安全、准时、高效地完成生产任务。但是,目前在精益供应链物流管理方面的基础理论研究薄弱以及应用环境的限制,造就了企业低的生产效率和高的运营成本,严重制约了企业的竞争力。本文以制造业为背景,重点研究了LMSCL的有关理论与应用关键问题。主要研究内容和创新点如下:(1)研究了供应链物流的发展过程、特点和战略及其精益化管理内涵;提出了基于价值工程(价值、功能和成本)的供应链物流精益化管理思想,建立了基于核心制造企业的LMSCL模式和系统管理数学模型;提出了推拉结合(PUSH-PULL)的物流管理模式实现方法。(2)针对LMSCL模式提出了采用B/S和C/S混合架构以及多层开发技术的系统体系结构,即由信息门户层、应用服务层、中间层、业务逻辑层、数据层和基础结构层组成的体系结构;提出了将量本利分析模型和物流能力决策分析方法应用于价值分析;并面向光电产品制造企业研究了通过供应链物流精益化功能分析、成本分析、业务流程重组与浪费管理来构建供应链物流核心价值链。(3)探讨了典型供应链物流管理库存控制模式,研究了精益供应链物流管理中的库存控制内涵,提出了基于虚拟库存的制造业供应链物流精益化库存控制模式;研究了相应的库存控制策略和BOM实现方法;构建了虚拟库存控制价值数学模型,并以LED显示板生产的典型物料供应链物流精益化库存控制进行了实例分析。(4)在界定精益供应链物流能力研究局限于微观层次的基础上,通过分析供应链物流能力构成要素和内涵,提出从供应链物流要素能力、供应链物流运作能力、供应链物流竞争能力叁个方面来研究了基于价值链的精益供应链物流能力衡量方法;建立了精益供应链物流能力量化模型,研究了该模型的计算方法和基于混合蚁群算法的精益供应链物流能力优化实现步骤。(5)针对绩效评价的特点研究了LMSCL绩效评价体系的基本框架和评价要素结构体系;建立了LMSCL绩效评价模型,结合该绩效评价体系结构提出了改进模糊多级综合评价和AHP权重系数确定方法在绩效评价中的应用。(6)从软件工程的角度对LMSCL系统的开发与实现进行了研究。

参考文献:

[1]. 基于电子信息技术的现代物流管理研究[D]. 傅强. 西北工业大学. 2006

[2]. 现代企业物流管理的改善[D]. 马凌云. 南京理工大学. 2001

[3]. 福建南孚电池有限公司物流管理研究[D]. 刘生林. 西南交通大学. 2009

[4]. 汽车制造业协同物流系统研究[D]. 陈思云. 武汉理工大学. 2008

[5]. MW公司销售物流成本控制分析[D]. 王祥勇.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 2007

[6]. 企业物流资源配置决策方法研究[D]. 张志勇. 合肥工业大学. 2010

[7]. 星火机床公司生产物流系统分析与改进研究[D]. 王兴国. 西安理工大学. 2010

[8]. 基于熵权—双基点法的现代物流企业服务创新绩效评价研究[D]. 王西. 吉林大学. 2013

[9]. 铁路物流系统理论与规划方法研究[D]. 苏顺虎. 中南大学. 2009

[10]. 制造业供应链物流精益化管理理论研究与应用[D]. 张阐军. 武汉理工大学. 2008

标签:;  ;  ;  ;  ;  ;  ;  ;  ;  ;  ;  ;  ;  ;  ;  ;  ;  ;  ;  ;  ;  

现代企业物流管理的改善——关于离散、预测型企业物流管理的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