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机械工业与基础产业的协调发展_机械工业论文

新时期机械工业与基础产业的协调发展_机械工业论文

新时期机械工业与基础产业的协调发展,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新时期论文,协调发展论文,机械工业论文,基础论文,产业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一、从国民经济结构升级看,推进机械工业与基础产业协调发展已成为当务之急

我国经济增长格局在80年代中后期以来发生了显著变化,由原来的消费带动、消费品为主导的增长格局,转变为以基础产业建设为主的投资需求带动下的经济增长格局,这种局面有其历史的必然性。但随着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所处阶段和时期的变化,这种着重发展基础产业就可能大体满足需求的产业结构格局,已无法适应现在和未来需求的变化,无法满足国民经济集约化发展的要求,无法提高国际市场的竞争力。国民经济结构升级是历史的必然,重点发展加工工业、特别是关系国民经济内在质量和整体水平以及附加值高的机械工业,是发达国家经济发展的成功经验。

1.基础产业有了长足的发展,“瓶颈”产业有所缓解。长期以来,基础产业的瓶颈制约,一直困扰着国民经济的发展,80年代中后期以来,国家在政策、投入等各方面采取了强有力的倾斜措施,加强基础产业的发展,使得基础产业有长足的发展。1978~1995年,一批关系到国计民生的能源、原材料产品产量一般都增长了2倍以上,都由世界排名4、5位上升到1、2位。同期,交通运输和通讯设施增幅更高,成10倍地增长,基础产业和基础设施有了很大发展,虽还存在某些结构问题,但总的看来“瓶颈产业”已有所缓解。基础产业的蓬勃发展,对国民经济的发展起到极大的促进作用,同时也为今后一段时期国民经济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2.在国民经济构成中基础产业比重上升,技术相对密集的机械工业比重下降,形成明显的以基础产业为主的国家投入和经济增长格局,与先进国家经济发展趋势相左,是我国经济粗放经营、效益不高的重要原因之一。1981~1994年国家对基础产业投资占同期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35%以上,而机电、汽车、石化等支柱产业只占5.5%,因而基础产业得到更快的发展。1994年能源、原材料总产值15473亿元,占全国工业总产值的30.1%,利税总额为2008亿元,占全国工业企业的40.7%,工业内部结构向基础工业倾斜。与1982年相比,1994年基础工业比重上升了9.54个百分点,重加工工业部门只上升了8.27个百分点,而机械工业(含机械、运输、电工、仪表等行业)只上升了1.07个百分点,其中一般机械行业及专用设备行业下降25.2%,唯一上升的行业是运输设备制造业(但目前这个行业来件组装程度高)。这样的工业增长结构将引起国民经济宏观技术进步含量的下降,即在国家有意识地大力发展基础产业的同时,对机械工业等某些技术含量较高的支柱产业的协调发展注意不够,反过来将制约基础产业的发展;同时也由此导致了基础产业的大量产出重点为基本建设和基础设施服务,未能促进机械工业等支柱产业的发展。由于缺乏高技术含量机械工业等的拉动,也使基础产业本身的水平未能得到应有提高、效益未能得到应有发挥。

由于附加值较高的机械工业等重加工工业未能达到应有水平,导致国民经济整体结构落后,高消耗、低效益。以基础产业和基础设施建设为主攻方向的路子,已到了需要改变的时候了。

3.机械工业已成为国民经济发展新的“瓶颈”产业。由于机械工业本身具有资金密集、技术密集和规模效益的特点,在国家支持相对不足的情况下,各地方政府和部门从各自发展要求出发,扶持了一大批中、小型项目,致使机械工业等支柱产业行业在低水平上重复建设、遍地开花,如小轴承厂全国有1000多家、小电机厂全国有3000多家。这种状况,一方面,富余了大量的一般产品能力,加深了人们对机械工业是“长线”的错误印象;另一方面,问题的真正严重性在于高水平的重大技术装备上不去,制约了国民经济整体素质的提高。从长远和从国民经济集约化发展看,机械工业已是国民经济良性发展的“瓶颈”。

由于国家对基础工业的倾斜,机械工业与其它行业之间的固定资产质量差距明显,我国工业部门固定资产新度系数随着部门技术密集度提高而递减。1994年,作为国民经济装备部门的机械工业部系统固定资产新度系数低于整个工业9.15个百分点,低于采掘工业8.21个百分点,低于原材料工业7.71个百分点,这一差距清楚的表明:一是今后一段时期仍是低技术的基础产业部门更有生产潜力的时期;二是已经显得十分薄弱的机械工业其装备水平只能使其服务方向越来越转向相对技术含量低的基础工业。这些情况表明,我国装备汽车工业、石化工业、电子工业、高档冶金设备及印刷机械等高新技术产业的国产设备满足率就不足为奇了。特别使人焦虑的是,机械工业不能从高新技术产业得到提高技术水平和提高服务档次的拉力,推动机械工业技术进步和结构升级的作用力被大大削弱,将给国民经济的各个方面带来一系列严重后果。

4.对进口技术密集产品的依赖度迅速上升。在国内机械工业出于无奈只能大量发展初级机械产品的同时,大型建设工程、高档基础产品和石化、汽车等支柱产业技术密集程度高的装备越来越依赖进口,如石油化工的80%、轿车工业的70%的装备要靠国外。机械设备进口额,1990年为163.6亿美元,1995年为430.7亿美元,平均每年以21.4%的高速增加;国产机械设备的国内市场占有率从80年代初的90%以上下降到目前的60%,其中数控机床、纺织机械、大型工程机械、胶印设备等高新技术机械设备的70%甚至更多被进口产品所占领。这样,我国国内市场呈现出这样的分工格局:我们自己着重于一般的基础设施、土建工程及相关的能源、材料工业,而技术密集度高的、含金量大的产业逐渐让位于外国资本。

5.固定资产结构的发展态势,可能使国民经济高消耗生产结构长期化。基础产业是高消耗产业,据1987年、1990年、1993年《中国投入产出表》的计算表明,全社会对能源、原材料消耗中,基础工业是大户,如1990年基础工业占45.71%,但其产出只占社会总产值的27%,而同期重加工工业如果消耗同样的能源,则其产出可相当于基础产业的2.6倍。又据统计,占工业总产值1/3的能源和原材料却占用了铁路运量的80%,而占工业总产值1/4左右的机械产品在实际运量中不到10%,我国基础产业单位产出对运量的需求是机械工业的7~8倍。可以看出,目前基础产业的产出又主要为自身所消耗。

综上所述,从整个国民经济的整体素质和效益出发,调整结构、保证机械工业与基础产业协调发展,已成当务之急。

二、在我国新的发展阶段中,机械工业应作为新的增长点大力振兴

1.提高国民经济的整体装备水平,必须以振兴本国机械工业来解决。国家“九五”计划提出,今后5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规模为13万亿元,平均增长10%,按照国民经济实现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的精神,“九五”期间的投资重点应以提高经济效益、降低消耗的装备投资为主。这样将为装备提供广阔的市场前景。

目前,我国机械工业已成为一个门类齐全、具有较大规模和基础的生产体系。尽管由于各种原因,机械工业从总体上看,同国民经济发展的要求相比,还存在不小的差距。但是应该说我国机械工业已具备了为各行业设计、制造大型成套设备、关键产品的一定能力。在电力、冶金、石油、矿山等方面,机械工业也已提供了大量水平较高的技术装备。30万千瓦、60万千瓦的大型火电机组,葛洲坝、广西岩滩等巨型水电机组,千万吨级大型露天矿设备,以6000米钻机为代表沙漠油田钻采设备,等等。但是,长期以来,由于多种原因许多应该由国内提供的机械装备主要依赖进口。据有关部门初步计算,现有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设备采购额中,60%是购置国外产品。依靠不断从国外进口机械装备来提高我国工业的整体装备水平,或依靠进口来改造国民经济各产业,从全局上看,这种思路对于我国这样一个大国是不切合实际的和有害的。靠买设备搞现代化,买来多少,就只有多少的现代化。日本舍得花钱买技术,只买一次,不买第二次,一次引进,全面开花,自己制造设备,不仅使新厂建设可采用现代化设备,老厂都用现代化设备改造,遂使全国同行业装备实现现代化。经验在前,很值得我们参考和借鉴。

提高我国工业的整体装备水平,只有立足于我国自己的机械制造业。一些成功的例子也证明了这不但是可能的,而且是有效的。在制造方和使用方的共同努力下,我们也积累了用国产设备改造老企业、提高整体装备水平的经验。如电力工业已成功地大量采用了国产30万千瓦、60万千瓦火电机组。又如燕山石化公司的改扩建工程积极采用国产设备,结果一次投产成功,运行情况良好,而且比引进节约了几千万美元。目前,宝钢三期工程也是以国内为主进行建设。

2.积极培育和扶持机械工业新的增长点。围绕国内外市场需求、大力开拓市场、培育新的增长点,对机械工业乃至整个国民经济保持整个“九五”期间乃至下个世纪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机械工业新的增长点选择,一是要与国民经济的发展趋势相一致,二是要与现阶段产业结构变动趋势相一致,与机械工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产业相一致;三是要与机械工业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要求一致,有利于机械工业增长的集约化,形成良性循环;四是要有利于我国机械产品国际竞争力的提高。

(1)大力发展“以产顶进”机械产品。最大限度地做好提高产品质量、技术水平和市场竞争能力工作,尽快改变近年来投资用设备的进口额占设备投资60%以上的现状。按照国民经济实现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的精神,“九五”期间的投资重点以提高经济效益、降低消耗的装备投资为主。据测算“九五”机械设备市场需求为年均2~2.4万亿元,将为机械装备提供广阔的市场前景。但是,国产设备能占领多大份额,就要看国家的政策取向和我们自己的努力程度了。当前,应从加快重大技术装备国产化入手。

(2)与加快城镇住宅建设相关机械工业产品的市场需求。住宅建设,需要大量的中、小型施工机械。按初级机械化的水平估算约占建筑投资的5%、年建筑2.5亿平方米计算,年需施工机械100亿元。还有建材生产所需要的设备,如成型压机,以及建筑用小五金、灯具、电器、电动工具等等,将是个极大的市场,我们应及早作准备,不能坐失良机。在这个过程中,直接、间接还需要什么机械产品,有待我们研究开发。

(3)大力开拓农村市场,将是机械产品需求的重要取向。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农村经济发展很快,农民的收入有了显著提高,广阔的农村机械产品市场有巨大的潜力。如农用运输车只有16年的历史,1995年产量已达270万辆,其中四轮农用车为30万辆。据有关部门分析预测,今后5年内我国四轮农用车运输车市场需求将由目前的30万辆增长到上百万辆。在开拓农村机械产品市场方面,需要采取的措施与政策:一是近代农业增产的三大技术是良种、化肥和农机,而农机又是重要支柱。随着农艺技术的进步,新的农业机械需求将不断增加,这些动向有关行业应密切注视。二是农村具有很大隐性市场需求,如搞小水电、风力发电、建设小水塔等农村基础设施建设,都待我们去引导、开拓。三是农机产品结构要适应农业生产向集约化方向发展的新形势进行调整。现有大量能耗大、效率低的老式农具需要更新。四是应采取多种销售方式,启动农村市场。对购买农业机械、农用汽车等产品的农户,可借鉴世界银行推荐的“孟加拉模式”,即在政府、保险公司担保下由银行提供小额贷款,以提高农民的购买力。

(4)汽车将是我国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汽车工业的强大与否最能反映一个国家的综合经济实力。但是应当看到,历史留给我们发展汽车工业的时间已经不多了,“九五”时期可能是我国发展汽车工业的最后一次机会。汽车工业对国民经济有着巨大带动作用,且主要带动技术含量高、加工程度高的机电等产业。“有车就有路”。新型筑路机械将比现在需求大得多。汽车、汽车配件以及直接相关的机械产品是一个巨大的市场。

(5)努力扩大出口,充分利用国际市场带动我国机械工业的发展。为了保持“九五”期间机械工业的稳定发展,要努力开拓出口市场,加紧培育我国机械产品出口的增长点,包括扩大高附加值的产品和成套设备,增加一般贸易出口和国有企业出口比重,特别是大力发展对非洲、中东等市场潜力大地区的出口贸易。

标签:;  ;  ;  ;  

新时期机械工业与基础产业的协调发展_机械工业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