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达应 宋卓莲
[摘 要]目的:讨论研究青年冠心病患者的临床特点,探究其病变的危险因素以及冠状动脉的病理改变及特点。方法:随机选取50名于2012年04月至2014年11月来我院就诊并接受治疗的青年冠心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且将其划分为观察组,同时选取50名老年冠心病患者并将其划分为对照组。通过对比两组冠心病患者的发病因素以及冠状动脉的病变特征来对青年冠心病的临床特点进行分析。结果:青年冠心病患者的冠状动脉的病变常以单支病变为主;青年冠心病患者的血脂增高的程度较为明显,以男性患者居多,其家族中患有冠心病的患者较多,且其中大多数患者均吸烟。此外患者血中尿酸增高程度较为明显。结论:在青年冠心病的诸多诱因中,具有冠心病家族史、吸烟史以及血脂较高的患者其患冠心病的几率较高,故这些诱因在青年冠心病的发生中意义重大。此外青年冠心病的冠状动脉病变以单支病变为主,临床上常表现为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冠状动脉病变较重的患者常有冠心病家族史和吸烟史,其血脂和血尿酸水平均较高,预后不理想,应提早对其进行预防治疗。
[关键词]青年冠心病 诱发因素 临床特点
DOI:10.3760/cma.j.issn.0376-2491.2015.32.45
作者单位:635000,四川达州,达州市中心医院
Clinical study of 50 cases of young patients with coronary heart disease
Feng Daying Song Zhuolian
Abstract:Objective: To discuss the clinical characteristics of young patients with coronary heart disease (CHD), to explore the pathological changes of risk factors and coronary artery pathological changes and characteristics. Methods: 50 young patients with CHD randomly selected from April 2012 to November 2012 in our hospital were divided into observation group, and 50 elderly patients with CHD as the control group. The clinical features of young patients with CHD were analyzed by comparing risk factors and coronary artery lesion characteristics of the two groups of patients with CHD. Results: The young patients with CHD often had single coronary artery lesion, and their blood lipid was increased more obvious, especially in the young male patients whose family members with CHD were more, and most of them were smoking. In addition, blood uric acid in youth with CHD was higher. Conclusions: The young patients with a family history of CHD, smoking and higher blood lipid will be at higher risk of CHD, so these incentives are of great significance in the occurrence of CHD in the youth. Moreover, single lesion of coronary artery is common in the young CHD patients whose clinical manifestations are often presented with acute coronary syndromes. Patients with more severe coronary artery lesions often have family history of CHD, smoking history, and higher levels of blood lipid and uric acid, and a bad prognosis. Therefore, the prevention and early treatment of CHD should be taken for these youth.
Keywords:the youth with CHD; Inducing factors; Clinical characteristics
随着社会的发展以及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生活环境的改变以及生活节律的加快,冠心病的发病率也在日益增高,渐渐加深了其对于人们身体健康的威胁,甚至危及着人们的生命安全,冠心病的死亡率也在逐年增高。此外,冠心病的发病趋势也向低龄化改变,故临床上将冠心病患者分为青年冠心病(年龄≤45岁)与老年冠心病(年龄≥60岁)。研究表明,青年冠心病的发生往往具有一定的遗传因素影响,且此类患者常存在脂质代谢异常而较多发生高脂血症。本研究旨在通过对比青年冠心病患者与老年冠心病患者的发病特点以及临床表现,从而分析总结出青年冠心病的诱发因素及此类患者的临床表现特点,以进一步指导青年冠心病的治疗以及预防。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随机选取50名于2012年04月至2014年11月来我院就诊并接受治疗的青年冠心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划分为观察组,同时选取50名老年冠心病患者作为对照组。通过对比两组冠心病患者的发病因素以及冠状动脉的病变特征来对青年冠心病的临床特点进行分析。在这100名患者中,男性患者人数为93人,女性患者人数为7人,其年龄为29至71岁,平均年龄为49.4岁。其中观察组男性患者46人,女性患者4人,其年龄为29至44岁,平均年龄为37.8岁;对照组男性患者45人,女性患者5人,其年龄为61至71岁,平均年龄为65.2岁。所有患者入院时均未接受冠心病的药物治疗,不合并慢性炎症及慢性器质性病变如慢性肝病、慢性肾病等,且均因突发胸痛而入院就诊,最后通过冠状动脉造影检查证实为冠心病(即至少有一支冠状动脉狭窄≥50%)。
1.2方法
1.2.1确定诱发因素
收集两组冠心病患者的一般临床资料,包括患者的主要临床表现、生活习惯、用药史及家族史等,同时收集冠心病危险因素方面的资料,如患者的年龄及性别、有无高血压病史、是否存在血脂代谢异常、是否患有糖尿病、是否存在肥胖、有无冠心病家族史、是否存在吸烟等不良的生活习惯等。对于不明确是否患有高血压的患者,选取不同日对患者进行3次血压测量,且此时患者处于静息状态,若患者的舒张压≥90mmHg和(或)收缩压≥140mmHg则判定患者患有高血压。对于不明确是否患有2型糖尿病的患者,若空腹血糖≥7.0 mmol/L,进一步行糖耐量试验,若餐后2小时血糖≥11.1 mmol/L,则判定其患有2型糖尿病。吸烟史则通过判断患者是否连续吸烟一年且每天吸烟数目在一支以上。通过测定患者的血脂,若甘油三酯(TG)≥5.2mmol/L,总胆固醇(TC)≥5.2mmol/L,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3.12mmol/L,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1.0mmol/L,则判定患者存在脂质代谢异常。若患者的体重指数≥28则表明患者存在肥胖。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1.2.2起病形式判定
冠心病有诸多起病表现形式,如稳定性心绞痛、不稳定性心绞痛、急性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以及非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等,根据心绞痛及心肌梗死的诊断标准[1-3]来判定两组冠心病患者的起病形式。
1.2.3冠状动脉造影检查
通过冠状动脉造影检查来判断患者的冠状动脉的管径大小及狭窄程度。详细记录患者的左主干、前降支、回旋支以及右冠状动脉的狭窄程度,若这些冠状动脉及其分支中的任意一支血管发生狭窄且程度≥50%,则确诊为冠心病[4]。此外,通过患者冠脉的狭窄程度进行分级评分,若患者冠脉狭窄低于50%则评为1分,若狭窄程度在50%至70%则评为2分,若狭窄程度在71%至99%则评为3分,若狭窄程度大于99%则评为4分,然后将所有病变血管评分相加可得最终评分,其中≤3分为轻度病变,4~5分为中度病变,≥6分为重度病变[5]。
1.2.4统计学方法
所有的数据由SPSS13.0软件进行处理,数据以均数±标准差或百分率的形式表示,两组间的比较采用t检验或卡方检验,组间差异以双侧P<0.05表示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诱发因素
通过对比两组冠心病患者资料发现,50名青年冠心病患者男性占绝大多数,共46人,所占比例为92.0%;青年患者中有吸烟等不良生活习惯以及有冠心病家族史的人数较多,且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肥胖人数相近,观察组中的肥胖人数为23人,对照组中的肥胖人数为25人,差异不明显。对照组有41人合并有高血压,而在观察组仅有15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生化指标
通过对比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的血液生化指标来判断其脂质代谢的差异与冠心病发生的关系。这些生化指标主要有TC、LDL-C、TG以及血尿酸等。与对照组患者相比较,观察组患者总胆固醇、LDL-C以及血尿酸水平均明显升高,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与此相反,对照组患者的脂蛋白a升高程度较观察组更为明显,二者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1 两组冠心病患者血脂及血尿酸水平的比较
生化指标观察组(n=50)对照组(n=50)P值
TG(mmol/L)2.34±0.451.67±0.51P<0.05
TC(mmol/L)5.22±0.924.43±0.76P<0.05
LDL-C(mmol/L)3.68±0.823.14±0.71P<0.05
脂蛋白a(mg/L)0.23±0.080.58±0.11P<0.05
血尿酸(μmol/L)469.17±49.96403.21±39.88P<0.05
2.3冠状动脉造影特征
观察组与对照组中的患者在冠状动脉造影检查后发现,两组患者均主要表现为前降支受累;观察组中青年冠心病患者大多为轻度病变,发生重度病变的人数较少,平均病变评分较低,而对照组中的则以重度病变为主,平均病变评分较高;观察组中患者大多表现为单支冠脉的病变,而对照组中的患者则大多表现为多支冠脉病变(见表2)。
表2 两组冠心病患者冠脉造影特点比较
组别LMLADLCXRCA单支多支
观察组031893618
对照组12217132426
LM:左主干;LAD:左前降支;LCX:左回旋支;RCA:右冠状动脉。
2.4起病特点
在观察组中以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包括不稳定性心绞痛、急性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以及非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发病的患者有41人,所占比例为82.0%,其中以急性心肌梗死形式起病的患者有26人,所占比例为52.0%;在对照组中以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发病的患者有18人,所占比例为36.0%,其中以急性心肌梗死形式起病的患者有16人,所占比例为32.0%。
3 讨论
在当今人类社会冠心病的发病率增长迅速,已成为人群中的常见疾病。这与人们的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社会生活及工作等压力的增大是分不开的。本研究中通过对比患有冠心病的青年患者与老年患者之间的一般临床资料,得出了诱发冠心病发生的几类重要的危险因素,表明冠心病的发生与患者的年龄及性别、有无高血压病史、是否存在血脂代谢异常、是否患有糖尿病、是否存在肥胖、有无冠心病家族病史、是否存在吸烟等不良的生活习惯等方面关系密切[6]。青年冠心病患者中男性患者的人数较多,从激素角度考虑可知,由于雌性激素对于人体的心血管具有软化保护的作用,可通过增加高密度脂蛋白的含量来间接减少低密度脂蛋白的含量,可以舒张血管,通过减低血液中的纤维蛋白原及其的抗氧化功能来保护心血管,故女性青年冠心病患者较少[7]。此外,青年冠心病患者中的男性患者大多有吸烟的不良生活习惯,由于香烟中的有毒化学物质会对人体心血管的结构及功能造成一定的损伤,使其发生改变,同时研究证明,不吸烟患者血液中的炎症因子与吸烟的患者相比较少,故可以推论炎症反应的发生也是引发青年冠心病发生的重要因素之一。心血管疾病的家族史也是青年冠心病发生的危险因素之一。在本研究中,观察组中的患者有心血管疾病家族史的患者的人数为16人,所占比例为32.0%。有研究表明,部分有心血管疾病家族史的青年冠心病患者在其幼儿时期便存在轻微的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改变,且这些人往往有体重指数的增高,因为这些人群往往存在脂质代谢异常。因此对于青年冠心病的预防应从青少年儿童做起,尤其是具有心血管疾病家族史的人群[8]。
综上所述,对于青年冠心病患者应加强其早期的防治工作,如戒烟,加强锻炼,合理饮食以控制体重,降低血脂血尿酸水平。此外,对具有冠心病家族史的患者更要重视危险因素的控制,争取做到冠心病的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从而尽可能控制病情的发生,延缓病情的发展,改善其生活质量水平。
参考文献:
[1] 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中华心血管病杂志编辑委员会.慢性稳定性心绞痛诊断与治疗指南[J].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07,03:195-206.
[2]柯元南,陈纪林.不稳定性心绞痛和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诊断与治疗指南[J].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07,04:295-304.
[3]高润霖.急性心肌梗死诊断和治疗指南[J].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01,12:9-24.
[4] 官洪山,上官海娟,乔树宾.代谢综合征合并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高敏C反应蛋白的变化[J].中国循环杂志,2013,181:187-190.
[5] 李雪艳,吴新华.炎症在急性冠脉综合征中的作用及意义研究[J].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2012, 20:927-928.
[6] 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分会,中国老年学学会心脑血管病专业委员会.血脂相关性心血管剩留风险控制的中国专家共识[J].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12,40:547-551.
[7] 从刚,李睿,左慧萍等.急性心肌梗死危险因素和促发因素的青年人与中老年人暴露率比较[J].中华流行病学杂志,2012,283(2):282-284.
[8] 官洪山,上官海娟,乔树宾.代谢综合征合并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高敏C反应蛋白的变化[J].中国循环杂志,2013,181:187-190.
论文作者:冯达应, 宋卓莲
论文发表刊物:《中华医学杂志》2015年8月3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5/11/6
标签:冠心病论文; 患者论文; 冠状动脉论文; 青年论文; 心肌梗死论文; 因素论文; 两组论文; 《中华医学杂志》2015年8月32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