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察加拿大高职教育后的思考,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加拿大论文,高职教育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高等职业教育
1994年召开的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十分强调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并将发展高等职业教育作为我国高教事业发展的重点。然而,对于什么是高职教育、为什么要发展以及应当如何发展等一系列重大问题,人们还在众说纷纭。带着这些问题, 我们江苏省地方高校校长代表团于1995 年10月赴加拿大进行了半个月的考察访问。代表团访问了安大略和魁北克两省的教育部、三座城市(多伦多、渥太华和蒙特利尔)的四所社区学院(塞尼卡学院、百年学院、乔治·布朗学院和爱德华·蒙帕蒂学院)和一个半官方机构ACAATO(安大略应用艺术与技术学院协会)。尽管来去匆匆,不免浮光掠影,但该国发达的经济及与之相匹配的充满活力的高职教育确实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不能不引发我们的思考。
一、加拿大社区学院的特点
加拿大社区学院始建于1967年,经过二十几年的发展和调整,已经具备了较高水平和鲜明的特色。
(一)在办学路子方面
1.开放性。加拿大社区学院的校园,没有围墙和校门,是开放式校园。 重要的是他们办学指导思想是开放的。 爱德华·蒙帕蒂学院院长Sanssouci先生主张:“对学校应予重新定义, 学校应是社会经济文化发展的工具,所以我要重新打开学校门户”。 塞尼卡学院院长Quinlan先生则说:“从全球观点看,人类应可自由选择一些东西”。由于他们有了面向全球、面向整个社会的指导思想,因而其办学路子也是开放型的。
塞尼卡学院14000名全日制学生中,有40%的人母语为非英语, 他们操着72种语言。爱德华·蒙帕蒂学院1985年以来,已与14个国家签订了合作项目,遍布亚、非和南美洲。该院院长领头将魁北克省的24所社区学院组成国际学院,统一对外联络。
向企业开放,是开放式办学的又一重要表现。塞尼卡学院1994年与1000家公司合作,共培训2万人, 并认为派出教师比学生入校学习更有效。院长Quinlan先生自豪地介绍,摩特罗拉公司的总裁对他说, 该公司在中国有6000名雇员,且每年以6000人的速度递增,他所雇的人最好的就是塞尼卡学院的毕业生。他们与IBM公司关系密切,IBM向该院提供计算机系的全部高档计算机并将公司所在地廉价转让,办成了该院的计算机校区。百年学院与Bell公司的合作是又一范例。公司向学院提供最先进的数字通讯系统,建立多媒体中心。Bell公司在它的一个校区挂上“Bell中心”的牌子,共付500万加元,只能用5年,再挂再给钱。
不少学院还与企业合作搞CO—OP教育,学生从中既可理论联系实际,又可获得一定的资助和收入。
加拿大社区学院都有各自既定的服务地区,但学生们仍可自由选择自己中意的学校和专业,所以每个学院,特别是有名的学校的服务范围早已超越了本地区,而面向了全省、全国乃至世界。
2.社会性。加拿大的学院虽然未在校名上冠以“社区”一词,但却是典型的社区学院,它们直属地方政府管辖,以服务社会为己任,通过各种刚性和柔性的渠道与社会建立了十分密切的关系。
每个学校有一个董事会,成员由省政府任命并向省政府负责。成员大部分来自社会,或为大企业代表,或为社会名流,只有少数来自校内。董事会负责收钱(从税收来),由省政府统筹。董事会对学校行使很大的权力,包括聘任校长、副校长、决定学校专业设置、财政支出等大政方针。董事会对学校行使权力的原则就是保证其很好地为社会服务。
每一个专业基本上有一个专业委员会,由本行业的专家组成。成员大部分来自社会,少部分来自本校。专业委员会要确保专业的培养目标和教学内容为社会所急需。
3.多样性。社区学院直接服务于社区,社会要求的多样性决定了它的办学形式、层次和专业设置的多样性。所以它实际上担负了我国的职业中学、技工学校、中专校、职工大学、干部管理学院、职业大学和高等专科学校的教育和培训任务。
其专业设置更是大跨度、多学科、多品种。其中,少数是学科型的,大量的则是非系统学科型的。我们所访问的几所学院,专业数在70—120个之间,类型往往跨工程技术、商科、应用艺术、医疗健康、 畜牧和社会服务中的几大类。
4.权威性。所谓权威性,就是在普通专科教育和职业技术教育方面,政府和社会只承认社区学院的文凭和证书,而基本上没有来自大学、政府业务部门、企业的干扰和“抢饭碗”之忧。他们所遇到的竞争和挑战,来自社区学院之间和不断进步的社会经济与科学技术。这一竞争已足以使他们办出高水平学院并形成各自的鲜明特色。
(二)在教学领域
1.应用型。加拿大社区学院的起家,原本是为了解决青年人的就业问题。这类学校及其专业设置,不是源于自上而下的学科研讨及其规划,而是直接来自社会经济第一线的需求,即来自社会各种应用型职业岗位的需求。随着社会生产力和科学技术的发展,这些应用型岗位从低→中→高逐渐上移,于是职业技术教育也相应从初等→中等→高等发展。但这种上移并没有改变其培养目标的应用型这一基本特征。
2.实践性。加拿大社区学院三年制全日制教育总学时2000左右,其中实践教学环节所占比例一般为25—30%,但他们都想力求达到50%,重要的是,他们现有的比例是在扎扎实实地实施中。一年级学生就动手做一些专业性质的实验,如用计算机进行温度、流量的模拟控制等。
3.双师型。教师既有一定学历(有的是博士),又有多年工程实践经验。如一位计算机校区的负责人来自一家电话公司,一位发电系负责人原是一名机械工程师,他利用自己与企业的联系搞到大量二手设备装备了一个完整的发电实验室。当问起如何才能胜任社区学院的教学时,所有人都一致认为学历和工程实践经历各占一半。
4.先进性。加拿大社区学院培养的应用型人才面对的是一个发达的工业社会,因而都力求用一流的设备装备自己,以便使学生受到高起点的教育。
二、我们的差距
从时间上说,加拿大社区学院的创建,先于我国的高工专和职业大学13—15年时间。从国家经济发展的阶段来说,加拿大已是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已有较完善的市场经济运行机制,而我国尚处于现代化建设的第二阶段,正在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过渡,再有5 年时间才能建立起市场经济的基本框架。至于人均国民产值的水平就相差更大。因而两国的教育水平有一定的差距是不奇怪的。
我们的差距是多方面、多层次的。有的存在于教育外部、有的存在于教育内部。在教育内部,有的属于上级教育主管部门的事,有的属于高职学校领导人的事。从问题的性质看,有的属于体制问题,包括办学体制、教育投资体制和领导管理体制;有的则属于思想不解放、认识不高或工作不力的问题。在诸多问题中,笔者以为,主要差距在于职业技术教育的办学体制混乱和相应的投资体制不完善、不落实,这两个问题又是相互联系的。
(一)关于办学体制
在我国,同属专科的学校很多。师范专科学校和教育学院、高工专、职业大学和职工大学几乎设有同样的专业,要求类似的师资和教学条件,就因为一为职前教育,一为职后教育,于是被分列为若干学校。它们在业务上分属教委的不同部门管理。在办学体制上,教育学院大多属中心城市,师专属省教委,高工专则有的属省、有的属中心城市、有的属中央业务部或省业务厅,职工大学大多属中心城市的经济部门或业务局。再加上这些年,国家教委直属院校和部、省属本科院校纷纷大办专科,于是就出现了本科抢专科学校的“饭碗”,普通专科学校所办的成人教育又与成人高校“争饭吃”等等混乱现象。
各种五花八门的“培训中心”形成了无数低效益的小摊子;各系统在自己主管的范围内拦截职后教育生源,搞自产自销,自培自用,使我国职业技术教育无法统筹规划,根本形不成完整的体系,国家有关部门切不可漠然视之。
在经济和教育比较发达的国家里,上述几种教育同属职业技术教育的大范畴,象在多伦多那样的大都市,有几所象样的社区学院就足以囊括了。德国于1995年也推出中职与高专的一体化新形式,即高中后五年中职与高专一体化办学,这是德国中职教育向高教延伸的重大举措(见《中国教育报》1995年11月23日)。
(二)关于投资体制
我国的教育总的投入不足,对于职业技术教育的投入更显不足,相当数量的这类学校的办学条件处于非常简陋的状态,而其中的佼佼者,如高工专、中专校和职业大学中的大多数与发达国家的社区学院相比也相距甚远。
加拿大各社区学院除了自己创收以外,就是联邦政府和省政府拨款,没有几个“婆婆”又管又不管的情况。对学校的事业费拨款来自于税收,有法律保障,不靠长官意志加以施舍。在我国,只有省及省以上管理的学校投资较有保障,中心城市以下就难说了。
(三)关于思想认识
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工作者大多数是想将高职教育搞好的,但对于高等职业教育必然会有一个大发展的新形势估计不足,同时由于他们本身大多是普通大学培养出来的,对于高职教育认识不深刻,因而,当遇到来自办学体制、投资体制和社会舆论等诸方面的困难和压力时,就容易动摇。有的学校想通过升格为本科来摆脱困境,有的想与本科学校一并了之,或者用向普通专科教育靠拢的方式来表明自己是正规教育,而不去认真研究如何办出真正的高职教育特色,以促进我国高职教育新体制的建立。
三、关于改革的建议
(一)由教育部门统一负责各种教育培训工作
必须将办学权一律归属教育部门,将发证权(包括学历文凭和各种培训证书)一律归属学校,以整顿教育、培训市场之混乱。这样做的好处是:①解决了生源截留问题;②保证了教育的质量;③树立了教育的权威;④使国家有可能按照社会和经济的发展情况统一规划职业技术教育的全局,形成职业技术教育的体系。要做到这一点,劳动人事部门应当带头服从国家整体规划,将已办的“培训中心”归教育部门管理。
(二)强化税赋体制,保障教育投入
一些先进国家的经验告诉我们,政府教育投入来自税收。校长们精打细算为的是对纳税人负责,董事会既负责从国家税收中为学校要钱,也代表纳税人监督学校的财政开支。1994年我国财税体制改革取得重大成效。中国教育投入的主渠道应当从依靠部门首长的恩赐转移到依靠税赋上来。这是法制社会应有的制度,但在我国可能需要一个过程。我们在收取教育税费方面已有一些初步的尝试,现在必须加速和强化这一进程。这样做的结果,既保证了国家对教育的投入,又可避免各种各样小山头的出现。
(三)教育内部的整顿改革
在教育系统内部应就职业技术教育问题进行大幅度的整顿和改革,总的思路可以概括为“横联、下纳、上脱钩”。横联,即以地方高专或职业大学为中心,将同层次的其他成人高校联合起来可统一称为学院。下纳:即将各种中等技术和职业学校纳入学院。上脱钩:即本科院校应专心致志从事学士、硕士和博士教育,在一个短时间(比如3年, 最多5年)内,使之与普通专科和成人专科教育坚决脱钩。
这样一来,我国的职业技术教育(包括高等和中等)将从用人制度、投资制度和教育体制上得到可靠的保障,可以形成以高职教带动中职教,以普通专科教育带动成人教育,以职前教育带动职后教育,几种教育熔于一炉的清晰而完整的体系。
当然,这种跨行业、跨部门的大幅度改革,其困难可想而知。但为了长远的未来,这种“阵痛”是必须的也是值得的。
(四)政府出面,校企挂钩
鉴于职业技术教育与企业是一种鱼水关系,鉴于我国国情,应由政府出面组织校企挂钩。当我们实现了“办学权归教育,发证权归学校”之后,企业本身就有了向学校“求爱”的愿望,再加上政府的促进,学校的主动,我们可以先从董事会、专业委员会做起,也许我们还会创造出比之更好的形式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