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ECOPD合并呼吸衰竭的临床治疗方案及效果评估报道论文_冯碧容

冯碧容

(四川省南充卫生学校附属医院内科 四川 南充 637000)

【摘要】 目的:探析AECOPD合并呼吸衰竭的临床治疗方案及效果评估。方法:随机选择研究对象是2015年7月~2016年1月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60例AECOPD合并呼吸衰竭患者,分为两组,一组实施常规治疗,另一组在此基础上再实施BiPAP呼吸机辅助通气治疗,统计分析与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血气指标(PH值、PaCO2、PaO2)、心率、呼吸等指标的改善情况均与对照组存在明显差异性(P<0.05)。观察组患者的气管插管率是6.7%,对照组是33.3%,存在明显差异性(P<0.05)。观察组患者的死亡率是3.3%,对照组是13.3%,存在明显差异性(P<0.05)。结论:BiPAP呼吸机辅助通气治疗AECOPD合并呼吸衰竭的临床疗效较为理想。

【关键词】 AECOPD合并呼吸衰竭;治疗方案;效果

【中图分类号】R5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6)15-0047-02

Clinical treatment and evaluation of AECOPD combination of respiratory failure Feng Birong.

Affiliated Hospital of Nanchong Health School, Sichuan Province, Nanchong 637000, China

【Abstract】Objective Analysis AECOPD combination of respiratory failure in clinical treatment and effect evaluation. Methods Choice from July 2015 to January 2016 of 60 patients with AECOPD with respiratory failure were admitted in the hospital,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two groups, a set of implementation of conventional treatment, another group again on this foundation to implement BiPAP ventilator assisted ventilation treatment. Results Observation group of patients with blood gas index (PH, PaCO2, PaO2), heart rate, breathing and other indicators of improvement, endotracheal intubation rate, mortality rate, the obvious difference with control group (P < 0.05). Conclusions BiPAP ventilator assisted ventilation in the treatment of AECOPD the clinical curative effect of combination of respiratory failure is more ideal.

【Key words】 AECOPD combination of respiratory failure; Treatment; The effect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1]是指一种可以预防和治疗的肺部疾病,简称慢阻肺,其标志特征是不完全的可逆持续气流受限,患者病情表现为进行性加重,病情发展至晚期,不仅会波及患者的肺脏,还会累及患者的心、脑、肾等多个脏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2]主要受到气道阻塞、呼吸道感染以及呼吸肌疲劳等因素的影响,导致患者出现呼吸衰竭,增加患者的临床治疗难度与死亡率。双水平气道内正压通气(BiPAP)[3]以压力支持通气为基础,再在呼气末正压的作用下,实现与内源性呼气末正压的对抗,有效增强患者的换气与通气功能,保证患者充分的通气和氧合,稳定的血流动力学,并尽量减少和防止肺损伤。笔者以所在医院在2015年7月~2016年1月期间收治的60例AECOPD合并呼吸衰竭患者,随机分为两组以进行对照分析,以统计分析AECOPD合并呼吸衰竭的临床治疗方案及效果,现将探究经过与结果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临床资料收集自2015年7月~2016年1月期间,属于我所在医院诊治的60例AECOPD合并呼吸衰竭患者,均满足COPD的临床诊断标准,排除意识障碍、痰液清除障碍、循环障碍以及气胸、纵膈气肿等机械通气禁忌症等的患者。60例患者分为两组:观察组与对照组,其中对照组中,20例男患者,10例女患者,患者年龄自60岁到83岁,平均是(69.4±4.6)岁;观察组中,19例男患者,11例女患者,患者年龄最高是87岁,最低是60岁,平均是(70.8±4.8)岁,统计分析观察组与对照组在临床资料上的差异性,不存在显著差异性(P>0.05),但有可比性。60例患者均签订知情同意书,以参与此次探究实验。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治疗,给予患者氧疗、祛痰、止咳、平喘、支持治疗以及抗感染治疗等;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再进行BiPAP呼吸机辅助通气治疗,选择S/T模式,氧流量设置是2~5L/min,初始吸气压是6cmH2O,以患者的适应情况为基础,调整初始吸气压,范围是14~20cmH2O,呼气压力是4~6cmH2O,SaO2超过90%,通气时间控制在2~6h之间,2~4次/d。

1.3 观察指标

统计分析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血气指标(包括PH值、PaCO2、PaO2等)、心率、呼吸频率、气管插管率以及死亡率等指标。

1.4 统计学处理

利用版本是SPSS21.0的软件统计分析数据资料,计量数据与计数资料表示分别利用(x-±s)、%,并分别完成t、χ?检验,P<0.05说明组间比较具备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对比对照组与观察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血气指标(包括PH值、PaCO2、PaO2等)、心率、呼吸频率等指标 在本次探究过程中,观察组患者的血气指标、PH值、心率、呼吸等指标的改善情况均与对照组存在明显差异性(P<0.05),详细情况见表。

表 对比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血气指标、PH值、心率等指标

 

2.2 对比对照组与观察组患者的气管插管率与死亡率

观察组患者的气管插管率是6.7%,对照组是33.3%,存在明显差异性(χ?=15.698,P<0.05)。观察组患者的死亡率是3.3%,对照组是13.3%,存在明显差异性(χ?=6.025,P<0.05)。

3.讨论

COPD属于呼吸系统中常见的一种肺部疾病,具备反复发作的特点[4]。AECOPD患者的呼吸动力学发生变化,增加气道阻力,限制气流,降低患者的肺顺应性与肺组织弹性阻力,导致通气障碍的发生,从而引发血流与通气失调,导致换气功能障碍,最终会引发呼吸衰竭[5-6]。

BiPAP呼吸机辅助通气具备无创性,能够有效缓解患者的呼吸机疲劳,疏导患者的临床症状[7-8]。本研究中研究对象为60例AECOPD合并呼吸衰竭患者,分为两组,观察组患者的气管插管率、死亡率等均与对照组存在明显差异性(P<0.05)。与张雪彦[5]等人的探究结果相差不大。

综上所述,BiPAP呼吸机辅助通气在AECOPD合并呼吸衰竭的临床治疗中的应用,不仅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血气指标,而且能够大大降低患者的气管插管率与死亡率,可在临床治疗中进行大范围的推广与应用。

【参考文献】

[1]王晓川,胡良安.无创正压通气治疗AE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的临床研究[J].重庆医学,2008,37(13):1471-1472,1474.

[2]林涛,邓治平,杨莹等.无创呼吸机在治疗老年AECOPD合并呼吸衰竭中的临床价值[J].四川医学,2013,34(2):248-250.

[3]鞠涛,周青山.BiPAP呼吸机治疗AECOPD合并呼吸衰竭临床效果观察[J].医学综述,2014,20(13):2436-2438.

[4]郭伟,张新日.无创正压通气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合并呼吸衰竭失败的相关因素分析[J].山西医科大学学报,2012,43(1):38-41.

[5]张雪彦,赵晔.有创-无创序贯机械通气治疗AE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的临床研究[J].临床肺科杂志,2012,17(3):420-421.

[6]朱云雀.无创正压通气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所致呼吸衰竭的效果分析.中国当代医药,2014,21(13):26-27.

[7]韩勇.无创正压通气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的临床疗效观察.中国保健营养(下旬刊),2014,24(03):1253.

[8]赖建幸,陈小会.无创正压通气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呼吸衰竭的临床研究.中国现代医生,2014,52(04):7-10.

论文作者:冯碧容

论文发表刊物:《医药前沿》2016年5月第1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6/22

标签:;  ;  ;  ;  ;  ;  ;  ;  

AECOPD合并呼吸衰竭的临床治疗方案及效果评估报道论文_冯碧容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