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配网调控一体化使原来的调度模式得以简化,实现了资源最大限度的共享,省去了其中不必要的环节,缩短了抢修故障的时间,使调度运行的效率和质量显著提高。所以,有必要进一步的优化其系统的性能,把配网调控一体化的硬件基础提升。另外,还要加强对调控人员的培训,把调控一体化的软实力也提升上来,最终达到提高电网运行管理水平的目的。本文对智能电网模式下的配网调控一体化进行研究。
关键词:智能电网模式;配网调控一体化
智能电网模式下配网调控一体化对我们国家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性,关系到老百姓的实际利益,因此电网管理必须慎重对待。高新技术的逐渐应用是提高生产力的必然要求,在电网管理中,智能化管理是未来的发展潮流。对于配网调控系统中存在的问题,应积极提出相应的建议解决,相关部门和负责人必须加强重视,本着高效管理的宗旨,推进配网调控的一体化进程,从而促进我国智能电网的可持续发展,确保民生工程真正实现为人民服务。
1智能电网调控一体化技术
所谓电网调控一体化模式就是指在电网调度以及变电监控过程中进行统一设置,使得电网调度、监控中心以及运行操作站等各方面联合,对智能电网进行统一管理。在调控一体化管理模式中,电网调度和变电站监控均由调度中心负责,在紧急情况下可开展应急处理,对调度指令进行分解、执行、运行和巡视,二者相互配合。在实际运行过程中,取消了县级调度制,将原有集控站负责的监控工作均调整至调度控制中心,进行集中监测,对现有资源进行整合优化,建立了集成、统一的监控管理系统。
2配网调控一体化中的主要问题
2.1数据不可靠问题
智能电网的模式之下,配电调控一体化工作的主要依据就是数据信息,当配电调控的的范围扩大时,调控的准确性就无法得到保障,工程图纸提供的基本信息和电力运行的传达信息就不会可靠,信息的准确性大大去的降低,相关的电力设备出现问题就会导致信息出现纰漏,调控人员依据这样的信息就无法展开正确的判断,对电网的运行安全造成了极大的威胁,现今的配网调控仍旧存在着缺乏有效的参考数据的问题。
2.2电力设备运行的维护模式存在问题
现在的配网管理的运维管理模式也有着不足的地方,尤其是在一些城市郊区或城郊结合的地方,普遍存在着线缆混合的现象。这就和线路运维、电缆等好多个部门有直接的关系,甚至会牵扯到一些供电营业站。多个部门结合,增加了管理的难度,使得管理的漏洞问题经常发生,甚至发生管理真空。这种模式,增加了执行调度发布指令的困难。
2.3盲目调控现象常见
当前,由于调控人员管理模式的问题与分散式管理的影响,电力调控一体化的实现还存在一定的困难,调控人员盲目调控的现象普遍存在。当前,我国少数电力部分依旧采用较传统的调控方式,不符合当前智能化时代对调控质量与效率的要求。同时,在电网架空线管理工作中,部分调控人员的开关变动也不合理,一旦发生意外,必定无法进行有效的控制。此外,电网运行部门向上级相关部门报告配网调控数据信息时,仅上交一张电网与单馈路图,上交区域性电网图的现象十分稀少,这使得调控人员基本无法对调控设备的功能进行清晰的认知,从而引发盲目调控的现象。
2.4人员技术水平不高
智能电网模式下实现配网调控一体化,是系统化的工程,需要专业化的人才才能够保证其顺利实施。但是,当前的调控人员对于调控一体化认识不够,相关的技能和素质还不强,难以将智能电网下的配网调控一体化模式的优势充分运用到工作中去。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3具体的应对措施
3.1加强自动化的进程
配电调控一体化的进程离不开自动化的建设,智能配电网络的实现也是依据自动化开展的,而加强配电调控一体化的自动化进程需要注意以下几点,首先就是配电网络的建立,然后就是收集配电网络的设备参数,对电气设备的运行状态和特点有所了解,在分布式的电源当中实行分布式的储能,自动化监测配电网,最后对配电网络实施动态数字化的控制。
3.2实现智能配网的自动化
智能电网,其最为主要的基础条件是维护配网的自动化发展。实现配网的自动化,能够为智能电网的积极发展提供重要的实施方向。所以,在整体发展方式下,要维护智能化配网,需要分析配网调控一体化工作中的主要思路。在对配网网架进行积极构建过程中,需要基于基础条件,促进设备的自动化的发展,保证能够将其与终端系统、分布式电源、分布式储能进行结合,从而为配网的智能化发展提供充足条件。同时,还要促进配网的数字化发展,以保证能维护配电网的自动化,实现其各项功能。因此,电力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动力,在社会资源不断枯竭情况下,要对现有资源的发展进行充分研究。尤其是电力资源,随着电力系统智能化发展下,电力企业致力于新的发展方向。但是,在监控和调度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所以,基于智能网模式,实现电力系统调控一体化,促进调度与监控的相互的结合,这样不仅能避免人为工作中产生的错误操作现象,也能促进我国智能电网优势的充分发挥,从而满足我国的电力发展需求。
3.3高度重视人才培养
采取切实有效地措施,加快配网调度人员业务水平提升,立足岗位练兵、岗位成才,畅通员工职业发展通道,组织配网调度员岗位晋升业务技能考试,针对簿弱环节开展专业培训,有力促进调度人员整体素质的提升。另外,营造良好的技术学习环境,要求电力运行人员对配网调度业务技能、《配网调度管理规程》、《安规》及《两票》等专业知识深入的掌握,并能熟练画出配电网线路主接线图、开关、刀闸及设备的名称编号,对调度管辖内设备能熟记于心,理论联系实际,在电网故障时能有效、经济、安全的解决电网问题,保证其他设备的安全、稳定运行,提高在日常工作中的应变能力。
3.4发挥GIS系统的优势
在电网调控一体化的基础上,实现对电网线路以及地理位置的有效融合,以便更好的对电网进行归类和分层,从而有效提高电网调控管理的质量,有效的规避盲目的调控。此外,利用SCADA系统能够在图纸上直观的反映出电网的实时信息,有效的避免电网数据出现重复录入,以及重复绘制二次图形,确保数据信息之间的一致性。实际工作中,电网调控的一体化实质就是在原有的配网SCADA系统的基础上对系统进行升级改造。原先的调控分开的运行模式中,尽管能够在线监控线路等设备,但是,自动化覆盖率仍然不高,这就会在一定程度上使调度操作运行全面有效地实现具有一定的难度。而在智能电网模式下,对GIS技术进行充分地利用,并与数字化技术相结合,能够使调度与监控的有机融合成为现实。
结束语:
电能是确保我国经济持续稳定发展的重要保障,因此在社会经济发展的过程中一定要重视对电力系统的优化与改造。随着智能化的发展与应用,智能电网的建设也越来越完善,有效的促进了我国电力系统的现代化与智能化发展。在智能化电网模式下,应当加强对配网调控一体化的发展,通过提高配网调控一体化的程度来尽量降低配网调控事故的发展,最大程度上确保电力系统的持续、稳定运行,为我国经济的发展提供稳定的保障。
参考文献:
[1]陈丹丹.浅析配网调控一体化在智能电网模式下的应用[J].电工技术:下,2015(01):103.
[2]沈杏珍.智能电网模式下的配网调控一体化研究[J].科技风,2014(19):50.
[3]汪坚杰.智能电网模式下的配网调控一体化研究[J].四川水泥,2016(11):274.
论文作者:吴刚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9年第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4/30
标签:电网论文; 智能论文; 人员论文; 模式论文; 电力论文; 模式下论文; 信息论文; 《基层建设》2019年第4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