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音乐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论文_李月松

谈音乐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论文_李月松

福建省泉州市南安市新侨中学

我国现行的教育教学存在着十分明显的缺陷,主要表现为"三有余三不足":即重教有余,重学不足;灌输有余,启发不足;复制有余,创新不足。这种教育教学方式严重影响了学生的思维活动,束缚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德国教育家第多斯惠曾经说过:"教育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励。"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曾经在一份报告中说:"人们不断要求教育把人类意识中的一切创造潜能都解放出来。"但是,如果没有强烈的创新意识,要把"创新潜能解放出来"是不可能的,因为强烈的创新意识是培养创新能力的前提。因此,创新能力的培养,必须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要激励学生克服对创新的神秘感,树立创新的信心,培养勇于探索,勇于开拓的创造欲望、创造动机和创造精神。

一、激发兴趣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起点

兴趣是人积极认识事物或关心活动的心理倾向,是人学习活动的动机机制。正因为这样,很多教育家相当重视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引发和利用。孔子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认为"好学"对教育非常重要。20世纪初,欧洲著名进步主义教育家的德可乐利把兴趣作为其教学法的中心,他指出:"兴趣是个水闸门,借助它,注意的水库被打开,并规定了流向。"杜威也把兴趣作为儿童成长的"指示器"。可见,将兴趣作为学生学习过程中发生的运行机制,是有识之士的共识。

兴趣是创新的发动机,只有当一个人对某种事物、现象产生兴趣的时候,他才会积极、主动地、愉快地接触和观察研究。音乐教育怎样使学生感到兴趣,首先教师要转变观念,树立以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创新能力为核心的教学宗旨,一改过去那种重视音乐知识和技能训练,而忽视艺术感受和创新能力培养的教学方式方法。应将过去以教师为主的传统教学形式改变为以学生为中心的现代课堂教学形式。以学生为中心,就是把课堂还给学生,教师的重点应放在唤醒学生的主体意识,培养学生主动参与创新上来,让学生成为音乐课的真正主人,这样才能使学生对音乐课有兴趣,从而不断走向自主、走向创新。要改变教师主宰一切、学生麻木学习的局面,变音乐课"痛苦"的过程为美丽的享受,在兴趣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

二、发挥想象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源泉

创新离不开想象,只有丰富学生的想象,学生的创新能力才能得到较好的发展。音乐课应让学生敢于想象、敢于创新、敢于打破常规训练,在训练中开拓学生的想象力。如教师在音乐课上,即可让学生根据各自对歌曲或乐曲曲意的联想,感受和理解来认真做出不尽相同的律动表演,或指导学生唱、奏、听、论、舞等激发他们的好奇心,并借此形成活跃课堂气氛来促进他们对相关音乐的想象。如在歌曲《阳关三叠》后,让学生通过想象创作表演歌曲阳春三月送别友人的意境,学生通过讨论安排角色,创设情境,创编对话、然后进行表演。这样,充满感情的想象和创造表演,既达到了学生能以较好的想象力来深刻理解歌曲内容的目的,又使他们的创造想象得以发展。

三、宽容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关键

教学中教师是否宽容、是否创设和谐、宽松的学习氛围,对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尤为重要。学生只有在轻松愉快、和谐宽容的课堂教学中,在高度自由的想象与创新的环境中,才会充分投入、积极思考、大胆想象、勇于创新。

首先要消除学生对创新的"神秘感"和"高深感",鼓励学生大胆质疑。每个人对音乐都有不同的体验和不同见解。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课堂允许质疑,符合他们的心里需要,能够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课堂中的"自由度"要高些,让学生敢发言,学会发言,善于发言,最高境界情不自禁地表现出来。

其次,教师要正确对待学生的标新立异,对学生提出的"傻问题",产生的"怪想法",甚至"犯错",要通过学生这些"幼稚"的表面,看到其背后的无穷创新潜力。鲁迅曾说过:"即使是天才,他呱呱坠地的第一声啼哭也并不是一首诗。"要以宽容之心善待学生的不同见解,正确评价学生的创新成果,要尊重学生自己对音乐的不同感受和理解,因为每个学生的思维都是独特的,不可替代的。

四、引导学生"动"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动力

传统的音乐教学片面强调教师怎样教,把重点放在教"懂"、教"会"上,把学生当做接受知识的容器,采用"满堂灌"、"填鸭式"等教学方法。这样的课堂教学不利于学生主体意识以及学习能力的形成。陶行知先生曾说过:"教的法子来自学的法子,真正的教育必须培养出能思考会创造的人。"把"动"引进音乐课堂,让学生眼看、耳听、动手操作,尽量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获得多方面感性认识,不仅加速了学生对乐曲的理解,也使音乐课成了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动力。学生的特点是好动、自我表现欲强,因此,我根据音乐内容、性质,相应引导学生设计出各种有规则的动作或舞蹈进行表演。如在欣赏唢呐独奏曲《百鸟朝凤》时,我出示唢呐图片,让学生讨论乐器的名称和演奏方法,学生模仿着吹唢呐的动作,鼓着腮帮摇头晃脑,惟妙惟肖的模仿,使课堂气氛活跃起来。然后我将唢呐的艺术表现及在汉族人民传统生活中的角色地位介绍给学生,使学生产生对该乐器感受和进一步迫切求知的欲望,再进入《百鸟朝凤》乐曲的欣赏,在欣赏时有的同学仍不厌其烦地模仿着,甚至随节奏和乐曲的情绪变化动作和力度,好像这首曲子是他吹出来的,那陶醉的样子把大家都感染了。就这样,学生根据乐曲的内容充分展开想象,把自己融进各自的形象中,并对自己所理解的角色进行再创造,课堂气氛十分热烈,达到了很好的效果。

五、融洽和谐的课堂气氛是培养学生创造能力的主渠道

教师要有创新意识,积极地进行教学内容和形式的创新,用开拓性的思想组织教学活动,引导和激发学生不断提高学习音乐的主动性和乐于在音乐教学活动中勇于创新的积极性,充分发挥音乐教育在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独特功效。

课堂教学中师生间的情感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情绪,是激发学生学习动机,提高学习能力的有力因素。我们总结了四个激励法:即设计激励的目标;运用激励的语言;采用激励的方式、形成激励的氛围。这样,能充分满足学生的心理需要,让学生在自主活动中发展各种潜能。教师要善于运用各种灵活的教学手段启发学生的想象力,允许学生畅所欲言,自由讨论,树立民主作风,让学生在宽松愉悦、民主和谐的氛围中发展创造性思维。

总之,作为新世纪的音乐教师,要不断学习,勇于创新,创造性地进行教学,充分发挥音乐教育在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独特作用,让学生在陶冶美好情感的同时,提高感受美、表现美、创造美的能力。

参考文献:

1、《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2011年版)》教育部基础教育司编,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时间:2013年12月

2、《音乐学习与教学心理》作者曹理、何工,上海音乐出版社,出版时间:2000-4-1

3、《普通学校音乐教育学》作者曹理,上海教育出版社,出版时间:1993年9月1日

论文作者:李月松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教工》2019年第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5/20

标签:;  ;  ;  ;  ;  ;  ;  ;  

谈音乐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论文_李月松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