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宝山分院 200940
摘要:目的 通过提高带教老师的自身素质和和带教水平,使临床护理教学质量得以保证,使护理事业可持续发展。方法 对医院临床护理带教中存在的问题做认真分析并提出对策予以改进。结果 带教老师的自身素质和带教水平显著提高,护生的学习能力提高,临床护理教学质量和临床护理质量随之提高,患者满意度提高。结论 针对实习带教中存在的问题,制定合理有效的对策,提高了护生的临床护理教学质量,保证了护理事业的可持续发展性。
关键词:心内科;护理;临床带教
临床教学是护理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走向工作岗位的必经之路,是护生向护士角色转换的过渡阶段。临床实习是护理专业教学的最后阶段,也是最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是护生将所学理论与临床实际相结合的过程,是学生由一名护生转变为一名合格护士的必要途径和重要环节[1]。心内科危急重症病人多,专业性强,病人病情复杂多变,随时都会发生突发事件,护理难度大,与其他临床科室又有着紧密的联系,同时治疗手段多且更新快,对护理人员提出了较高的要求,是临床实习教学的重点及难点,也是护理教学人员面临的新的挑战[2]。现根据我院心内科临床带教中存在的难点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对策。
1 存在的问题
1.1 带教老师存在的问题
1.1.1 临床带教老师的数量和质量不能满足带教工作的需要 近年来因受体制编制的限制,护理人员流动快,护士离职率高,队伍严重年轻化,未接受过系统的临床教学能力的培养,沟通、授课能力差。一些年资、职称高的护理人员因各种原因调至非护理岗位,这样使得中级以上职称的护理人员严重不足,迫使年资、职称低的护士担任临床带教老师。
1.1.2 对教学质量缺乏考核 对带教老师的带教质量和护生的学习质量常常不进行考核,由于缺乏考核管理相关制度,造成带教老师对自身素质要求不高,不注意知识的更新,缺乏与护生沟通,对护生的学习效果漠不关心,从而严重影响护生的学习质量。
1.1.3 护士编制不足 因护理人员不足,每位护士分管患者数超标,护士每天工作量大,经常还要完成一些非护理工作,每天的工作既紧张又辛苦,没有过多的时间和精力来完成临床带教工作。
1.1.4教学目标不明确 由于教学目标不明确,使得护生不能够明确学习目标,带教老师盲目的让护生做一些日常工作,重复而又琐碎,使护生成为变相劳动力或是带教老师的累赘,达不到学习要求,护生也因长期学不到新的知识而丧失学习的热忱。
1.2.临床护生因素
1.2.1 护生角色进入困难 护生在经过几年单纯的理论知识学习后,进入到理论联系实际、以实践技能为主的临床实习有一个很大的跨度,难免会有陌生感、恐惧感。且在新的环境中,各种陌生的仪器都会给护生形成一种压力,有的护生会表现出惧怕。现在护生大多数是独生子女,没有责任感,怕吃苦,不愿意从事基础护理工作。从而在临床实习中缺乏主动性,很难进入护生角色。
1.2.2 护生的临床操作机会减少 护生的临床操作机会减少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因素。一方面是来自护生自身,护生胆怯的心理,信心不足、动作笨拙等。另一方面是来自患者的自我保护意识加强,对护生缺乏信任感,很多患者认为自己本来就受病痛的折磨,怕护生操作不成功增加自己的痛苦,拒绝护生为他们操作,容易挫伤护生的积极主动性。
1.2.3 护理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不扎实 有些护生在校期间护理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不够扎实,不能将所学的护理沟通和护理美学知识灵活地运用于临床护理实践中[3]。有些学生则虽然理论知识很丰富,但不能融入到工作中,不能很好的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1.2.4 沟通不良 现在学生多为独生子女,生活傲娇,缺乏人际沟通艺术、以自我为中心、护理态度生硬、护理操作不够熟练,使得护患关系不融洽,得不到患者的理解、配合与支持,这使护生失去了很多临床实践操作的机会。有些甚至可能遭到患者的投诉,这些又反过来影响实习质量。
2 对策
2.1 建立完善的带教管理考核制度 选拔出优秀的带教老师,通过护士长和总带教考核,要求带教老师必须热爱带教工作,在其参与临床带教前必须由护士长或总带教跟班考察,业务能力及职业道德水平符合条件者,报护理部审批后方能担任带教老师[4]。需定期对护士的带教资格的进行考评,采取学生座谈等方式,从护生的角度评价临床教学效果,对不合格这取消带教资格,以激励其不断加强学习。护理部每年进行“院级优秀带教老师”评选,科室进行“科级优秀带教老 师”评选,并给予奖励。鼓励保持并更好的开展带教工作。
2.2 营造和谐的实习环境 护生初到科内,由于环境的陌生、对带教老师不熟悉等因素,会出现紧张和恐慌心理。要热情接待护生,拉近心理距离,语言和蔼亲切,生活上多关心体贴,学习上多帮助,人际交往上多指导,可以定期召开带教老师和护生座谈会,在最短的时间里消除护生的紧张心理,使其很快融入新环境、进入新角色,愉悦地、以积极稳定的心态投入到临床实习中。
2.3 激发护生对临床实习的兴趣 护生入科后实行一对一带教。首先让护生了解实习计划,明确在心内科实习的要求、内容、出科考核等要求。在实习期间对需要掌握的心内科相关知识边实践变学习,通过临床观察实践,思考查阅相关资料,在临床实习过程中变被动为主动思考,有利于知识点的掌握与吸收。实习中期,鼓励护生参与分管病人甚至危重病人,带教老师做到放手不放眼,鼓励护生独立完成相关操作。实习后期组织以护生为主的护理查房,由护生负责备课,结合临床护理病历,按整体护理模式培养护士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学会运用护理程序为病人提供全面系统的整体护理。提高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能力。
2.4 各临床科室要做好带教老师的基础和强化培训 加强对带教老师系统的培训是快速提高带教老师整体水平的有效措施[5]。如提高带教老师授课能力方面,护士长可以根据科室专科特点每周组织带教老师给护生集中小讲课,授课内容由护士长根据科室专科特点及带教老师擅长方向制定,先由护士长或授课经验丰富老师讲课,各位带教老师旁听,后由各带教老师单独授课,护士长旁听,并及时提出改进意见,使各带教老师授课能力能较快得到提高。
2.5 强化护生法律意识与医德教育[6]医疗卫生发展至今,人们在这方面的法 律意识不断增强,所以在带教过程当中加强对护生法律意识的培养也至关重要。带教教师在临床教学过程当中,要目的性、意识性的向学生普及、渗透法律知识:一方面要让学生了解到法律知识对于护理工作开展的重要性;另一方面 还要教会他们如何利用法律知识来保障自身权益与患者的权益。当前的医学教学模式应当为"生物--心理--社会--伦理--医学"综合模式,这扩展了对护理的定义,突出了医学教学中人文伦理的重要性。在实际的临床实践教学过程当中,临床教师应当将对护生的医德教育与培养纳入临床实践教学的重点教学内容中,积极引导护生在实践中自觉开展医德评价,增强医德观念,陶冶 医德情操。
3 结论
通过实践,进一步提高了心内科临床护理教学质量,为护生今后走向实际工作岗位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既培养了合格的护士又提高了带教老师的综合素质,促进了科内护理质量,同时适应了现代社会形式,强化法律意识,从多渠道防止护患纠纷的发生,确保患者的安全。使她们成为合格的护理人才。
参考文献:
[1]段培蓓.临床教学路径目标管理执行模式的实践探索.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1,27(36 上):52‐54.
[2]吕锡琼.激励式带教在心内科中的应用[J].全科护理,2011,9(6):1588-1589
[3]王晓燕,丁继光.标准化病人在儿科临床护理实习教学中的运用[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1,(06):77
[4]贺爱兰.浅谈护士长在为护生创造临床学习环境中的作用[J].中华实用护理杂志 2005 21<1> 67.
[5]包家明,李丽萍.努力创建现代临床护理带教管理模式[J].中华护理杂志,2000,35(8).
[6]张晓慧.心内科临床护理带教的实践和体会[J].中国卫生产业,2013,(08):46.
论文作者:杨希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世界》2015年27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6/3/24
标签:老师论文; 护士论文; 护士长论文; 患者论文; 医德论文; 能力论文; 科室论文; 《健康世界》2015年27期供稿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