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灰粉煤灰类材料施工特性研究

石灰粉煤灰类材料施工特性研究

张超[1]2003年在《石灰粉煤灰类材料施工特性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本文针对石灰粉煤灰类基层材料,全面系统地分析研究了该材料的施工特性,即施工碾压成型的可延迟性、早期强度的可恢复性以及基层和沥青面层施工的可行性等。通过系统的室内试验,了解和掌握了二灰类材料成型可延迟的规律、早期强度可恢复的特点和连续施工的基本条件。确认二灰基层材料与其它类型的基层材料相比,在施工时具有较长的施工碾压成型时间,在一定时间里延迟成型的二灰基层强度不仅不降低,反而还有一定程度的提高;与此同时早期受到破坏的二灰材料在恢复整体性的条件下,结构强度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得到再恢复;另一方面,在夏季高温季节以及在强化基层强度形成的前提下,二灰类基层和沥青面层可以采用连续施工的方式在较短的时间里完成路面铺筑工作。研究结果显示石灰粉煤灰材料具有一系列的施工特性。 在此基础上通过多种方法深入探讨二灰类材料具有相应施工特性的机理,从理论上阐述了形成这些特性的内在原理。认为正是粉煤灰具有的高比例有效成分含量,以及结构上呈现的高度聚合的稳定性,使粉煤灰石灰混合料与其它常见的半刚性基层材料相比,不但能表现出显着的碾压成型的可延迟性、结构强度的可恢复性,而且还具有在一定条件下能够采用基层和沥青面层连续施工的独特性质。

郭丽敏, 张景尧[2]2005年在《二灰类基层材料施工特性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室内试验证实石灰粉煤灰类基层材料具有一定的施工特性——施工成型的可延迟性、早期强度的可恢复性和基层面层连续施工的可行性。本文通过具体工程的实施,进一步验证二灰材料施工特性的实际状况和可操作性,认为在合理的施工条件下石灰粉煤灰类材料的施工特性可以用于实际施工,使这类材料的施工操作具有更加宽松的条件。

郭丽敏[3]2004年在《石灰粉煤灰类材料路面基层施工特性的工程验证》文中提出室内试验证实石灰粉煤灰类基层材料具有一定的施工特性——施工成型的可延迟性、早期强度的可恢复性和基层面层连续施工的可行性。本文通过具体工程的实施,进一步验证二灰材料施工特性的实际状况和可操作性,认为在合理的施工条件下石灰粉煤灰类材料的施工特性可以用于实际施工,使这类材料的施工操作具有更加宽松的条件。

陈潇[4]2006年在《水泥粉煤灰稳定碎石路面基层材料的设计与研究》文中认为水泥稳定碎石的抗裂性差以及二灰稳定碎石的早期强度低、施工工艺复杂等问题已经严重影响到我国公路建设的质量。水泥粉煤灰稳定碎石是一种新近提出的路面基层材料,其具备了水泥稳定类和二灰稳定类材料的优点,并摒弃了两者的缺点,具有很好的技术性能。但目前对于该种材料的研究还不够充分、系统,缺乏有针对性的技术标准与规范,因此严重制约了该种材料的推广与应用。本文试图通过对材料强度的影响因素、力学性能、配合比设计方法等方面的研究,为水泥粉煤灰稳定碎石材料的进一步推广与应用提供可靠的理论依据。 本文系统研究了粉煤灰掺量与品质、水泥剂量、集料级配等因素对材料强度的影响。研究认为粉煤灰掺量为10%时,材料的早强存在一个峰值。且材料的强度与粉煤灰活度指标具有很好的相关性。粉煤灰处于最佳掺量时,通过粉煤灰的填充、活性等作用,使材料在达到相同强度等级,水泥剂量降低0.5~1%;并且对集料级配具有更好的适应性能且能使集料4.75mm以下通过率降低至30%左右;而且能有效提高材料的强度增长率,90d强度增长率高达385%左右;同时,降低回弹模量16%左右,对材料的抗裂性能有显着的改善作用。 同时,本文还通过试验研究了体积设计方法,并确定采用集料的捣实密度作为设计参数,对水泥粉煤灰稳定碎石材料进行了配合比设计并进行了强度验证。认为体积法完全可以进行包括水泥粉煤灰稳定碎石在内的半刚性路面基层材料的配合比设计。 此外,本文还通过研究不同SO_3含量的水泥对胶砂试块、水泥粉煤灰结合料以及水泥粉煤灰稳定碎石材料的强度性能的影响,探讨SO_3在不同材料体系中的作用。认为在水泥粉煤灰稳定碎石材料中,不使材料结构破坏和性能变坏的最大SO_3含量可以达到5%,并通过胶凝性以及孔结构的改善予以解释。 通过对叁种典型基层材料的LCA对比分析以及工程应用研究,对该种材料的环保性能、施工工艺、应用效果以及经济效益进行了研究。表明,该种材料是一种性能良好、经济效益明显且易于推广的环保型路面基层材料。

郭丽敏[5]2006年在《化学外掺剂对石灰粉煤灰类材料施工特性的影响》文中指出石灰粉煤灰类路面基层材料具有碾压成型可延迟性、早期强度可恢复性以及与沥青面层连续施工可行性等一系列施工特性,使用化学外掺剂是改善粉煤灰材料路用品质、有效提高粉煤灰使用效果的措施。探讨了化学外掺剂对二灰材料施工特性的影响,提出化学外掺剂的使用可以强化二灰类材料的施工特性。

雷雨滋[6]2008年在《重庆低活性粉煤灰在基层中的应用研究》文中提出我国对粉煤灰在公路建设中的运用研究,在技术上已比较成熟。粉煤灰在公路建设中主要用于半刚性基层,半刚性基层是重庆乃至全国高速公路最常使用的基层、底基层结构型式;具有强度高、刚度大的优点,但其收缩裂缝问题至今仍困扰着公路工程界。重庆地区粉煤灰活性较低,在公路建设中很少应用,这对当地环境造成极大得污染。论文依托渝隧高速碎石研究项目,通过对比西安粉煤灰Z,对重庆粉煤灰L和重庆粉煤灰Y在公路半刚性基层中的运用进行了研究。论文介绍了国内外粉煤灰在公路基层中的运用概况和研究现状;通过对粉煤灰激活原理进行分析,针对重庆地区粉煤灰活性普遍较低的特性,使用多种激活方法对粉煤灰活性进行激发。主要通过石灰激发、石灰与激活剂A复合激发、水泥激发、水泥石灰复合激发、水泥与激活剂A复合激发进行结合料强度试验研究;选取有水泥掺加情况下合适比例和石灰、激活剂A情况下的最佳比例和最佳剂量。对几种级配运用贝雷法进行评价,选取合适的级配作为混合料路用性能验证试验的集料级配。对各比例和不同激活剂剂量的结合料应用体积设计法进行混合料配合比设计;对于同一级配下的集料,二灰稳定类采用结合料紧密填充集料空隙,水泥粉煤灰稳定类则采用不同的预留空隙率进行混合料配合比设计。以力学特性(无侧限抗压、劈裂抗拉)、刚度特性、抗冲刷特性、抗裂性(温缩、干缩)为技术指标,考察其诸项路用性能,综合分析确定了粉煤灰在半刚性基层中较好的应用方法。文中运用了灰色系统理论的基本方法,分别对同级配水泥粉煤灰稳定类和二灰稳定类混合料的诸项路用性能进行了综合评价,为重庆地区粉煤灰在高等级路面中的运用提供了有力的依据。

阮文[7]2012年在《石灰粉煤灰稳定钢渣碎石材料的路用性能研究》文中认为我国在路面结构设计中一直秉承“强基薄面稳土基”的设计理念,半刚性基层是结构的主要承重层。良好集料是基层材料性能的保证,但与日益严峻的资源能源缺口存在矛盾,寻找新型基层集料,是发展循环经济的关键。钢渣是钢铁产业的固体废弃物,具有坚硬、耐磨的优点和一定的水化硬化活性,可作为基层集料,但须考虑其遇水膨胀的特点。本文旨在合理将钢渣运用于石灰粉煤灰稳定类基层材料中。首先,以集料级配类型、结合料用量、集料组成为影响因素,保证材料的设计强度和稳定性,以抗压强度和集料体积膨胀率作为材料的设计指标,确定评价性能用混合料配合比;然后对设计混合料进行间接抗拉强度、回弹模量、干缩、温缩、冲刷、冻融试验;最后结合基本理论对材料的性能进行机理分析。以骨架型、悬浮型级配,16%、18%、20%二灰,钢渣-碎石比0:100、25:75、50:50、75:25、100:0作为材料设计基础。设计过程中发现,石灰粉煤灰作为结合料关于强度存在最优比例1:3,不同级配、二灰用量和钢渣-碎石比的二灰钢渣碎石混合料可满足设计要求强度不小于0.8MPa,但钢渣在集料中大于50%时集料浸水膨胀率不满足小于2.0%的要求。级配类型与二灰用量不变,以钢渣-碎石比为0:100、25:75、50:50作为性能评价用混合料配合比。性能试验结果显示,两种级配混合料集料中钢渣比例的提高可以增加回弹模量、间接抗拉强度和冻融残余强度比最多16%、24%和10%,降低干缩系数、冲刷损失最多27%和24%,对材料温度敏感性略有增加,最多为7%。评价混合料性能同时应考虑级配类型和二灰的影响。骨架型级配混合料在高二灰用量时模量高于悬浮型,在低二灰用量时较低;悬浮型级配混合料间接抗拉强度总体上高于骨架型;混合料干缩温缩随二灰增加而增加,骨架型总体上比悬浮型小;骨架型级配混合料在18%二灰时存在最优抗冲刷性,悬浮型冲刷损失随二灰增加而增加,骨架型材料总体上优于悬浮型;二灰的增加对混合料抗冰冻稳定性有利,悬浮型级配略优于骨架型。从二灰稳定类材料的物理力学机理、收缩机理、冲刷机理和冰冻稳定性机理解释了级配类型、二灰和钢渣对材料性能的影响。从试验结果以及分析表明,钢渣在保证其体积安全性的前提下可作为一种优质基层集料,实现节约资源与保护环境的双重效应。

顾迎春[8]2008年在《叁灰碎石基层材料组成及路用性能研究》文中研究表明随着我国公路交通的迅速发展,无机结合料稳定粒料类半刚性基层被广泛应用于高等级公路。叁灰碎石基层作为一种新型的半刚性基层,具有早强、高强、少裂缝、提前开放交通等优点,有利于满足日益增长的交通量特别是重载交通的需要。但是,目前规范还没有叁灰碎石基层设计和施工方面的具体规定,设计和施工缺乏相应的指导,实际工作中只能参考水泥稳定类和石灰粉煤灰稳定类基层的有关规定,具有很大的随意性。为此,有必要深入系统地开展叁灰碎石基层材料组成、强度形成机理、力学特性、路用性能及设计参数研究。本文从叁灰碎石基层材料各组分的物理、化学作用入手,研究了叁灰碎石材料的强度形成机理;通过室内试验系统的研究了叁灰碎石材料力学性能、稳定性能、抗冲刷性能、疲劳性能以及收缩性能等路用性能,并与其它几种半刚性基层材料进行对比,研究得出叁灰碎石材料的路用性能普遍优于其它基层材料;提出了叁灰碎石基层抗裂性能评价方法和指标,并对叁灰碎石材料抗裂性能进行评价和研究;通过高温养生手段对叁灰碎石材料进行快速养生试验研究,得出高温养生条件下达到标准养生180d的强度(模量)时所需要的时间,并借助电镜扫描对高温养生条件下叁灰碎石材料微观结构进行分析;最后提出了叁灰碎石基层设计参数推荐值。本文的研究成果对叁灰碎石基层的设计和施工均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王振[9]2004年在《高等级公路二灰碎石集料级配和综合路用性能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二灰碎石混合料作为一种半刚性基层材料,以其优良的路用性能在路面基层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但在设计和施工过程中,由于设计方法和材料选择不当,以及规范中的评价指标单一等缺点,使得这种材料没有发挥出其应有的优势。 本文通过对二灰碎石综合路用性能国内外研究现状的分析和总结,优选出七种较有代表性的集料级配方案,再根据级配理论,采用贝雷法对七种不同级配进行了分析、评价;同时,对高性能二灰碎石设计方法进行了修正,并对按照该设计方法设计的七种二灰碎石混合料综合路用性能进行了较为系统地理论研究和试验分析。本文根据灰色系统理论,研究了最大粒径D、最大干密度p、最佳含水量ω、31.5—37.5mm集料含量、不同粒径集料空隙率(2.36mm、4.75mm、9.5mm、19.0mm四种粒径)、二灰结合料含量等因素对路用性能影响程度的主次关系。 本文对二灰碎石材料抗剪切强度理论进行了探讨和研究,提出了二灰碎石混合料叁轴试验的方法,对叁轴试验应力—应变曲线进行了分析;本文还研究了抗剪切强度指标c,φ的主要影响因素及其主次关系,并提出了三轴试验抗剪切模量的指标。 本文在室内研究的基础上,结合研究成果,铺筑了试验路。试验结果验证了室内研究的正确性。 本论文研究成果对二灰碎石半刚性基层设计和施工均具有较为重要的指导意义。

王金生[10]2012年在《菏泽地区粉土底基层加固技术与施工技术研究》文中研究表明菏泽地区分布着大面积的黄河冲积粉土,由于粉土工程性质差,在粉土地区的路基路面设计与施工中存在很多问题。稳定粉土振动压实机理方面的研究不完善。尽管在粉土固化稳定机理方面的研究已经有了一些初步的成果,但距离成熟的土壤固化稳定的理论还有相当大的距离。粉土的研究成果具有地域性,不同地区的粉土的颗粒组成、自振频率等均不相同,因此在其它地区获得的一些成果在山东省不一定适用。因此对菏泽粉土地区的路面底基层设计与施工技术的研究是十分必要的。本文在对菏泽粉土的物理、化学及力学性质进行全面系统研究的基础上,根据规范要求及工地实际材料供应情况,拟定水泥稳定粉土、石灰稳定粉土、固化剂稳定粉土、水泥石灰稳定粉土、水泥石灰粉煤灰稳定粉土、石灰粉煤灰稳定粉土、水泥粉煤灰稳定粉土、石粉稳定粉土、水泥稳定石粉粉土混合土、固化剂稳定石粉粉土混合土共计10种稳定方案。对各稳定土的无侧限抗压强度、收缩性能进行了研究,分析了各稳定方案的疲劳寿命及工程造价。以7d无侧限抗压强度为基础,同时考虑收缩性能、疲劳寿命、单位标准轴载作用次数所对应的造价叁个因素,对重、中交通等级的高速公路、一级公路、二级及二级以下公路推荐石灰粉煤灰稳定粉土(12:24:64)、水泥粉煤灰稳定粉土(8:24:68、8:32:60)、固化剂稳定粉土(10:100)等稳定方案,对轻交通等级的二级及二级以下公路推荐石灰粉煤灰稳定粉土(12:24:64)、水泥粉煤灰稳定粉土(6:24:70)、固化剂稳定粉土(10:100)等稳定方案。并对推荐的稳定粉土方案进行了回弹模量、劈裂强度及水稳定性等试验研究。分析了水泥、水泥粉煤灰、石灰、石灰粉煤灰、固化剂稳定粉土的固化机理。通过ABAQUS有限元软件对底基层及路基在振动压实过程中的应力、应变、变形分布等进行了分析。通过修筑试验路,推荐出水泥粉煤灰稳定粉土(8:24:68)、固化剂稳定粉土(10:100)、固化剂石粉稳定粉土(8:(25:75))叁种不同稳定类型的压实工艺。本文研究成果不仅可以解决菏泽地区粉土加固利用的实际问题,而且对其他地区类似土质的加固利用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参考文献:

[1]. 石灰粉煤灰类材料施工特性研究[D]. 张超. 长安大学. 2003

[2]. 二灰类基层材料施工特性研究[C]. 郭丽敏, 张景尧. 中国公路学会2005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上). 2005

[3]. 石灰粉煤灰类材料路面基层施工特性的工程验证[C]. 郭丽敏. 中国公路学会2004年学术年会论文集. 2004

[4]. 水泥粉煤灰稳定碎石路面基层材料的设计与研究[D]. 陈潇. 武汉理工大学. 2006

[5]. 化学外掺剂对石灰粉煤灰类材料施工特性的影响[J]. 郭丽敏. 公路交通技术. 2006

[6]. 重庆低活性粉煤灰在基层中的应用研究[D]. 雷雨滋. 长安大学. 2008

[7]. 石灰粉煤灰稳定钢渣碎石材料的路用性能研究[D]. 阮文. 湖南大学. 2012

[8]. 叁灰碎石基层材料组成及路用性能研究[D]. 顾迎春. 长安大学. 2008

[9]. 高等级公路二灰碎石集料级配和综合路用性能研究[D]. 王振. 长安大学. 2004

[10]. 菏泽地区粉土底基层加固技术与施工技术研究[D]. 王金生. 长安大学. 2012

标签:;  ;  ;  ;  ;  ;  ;  ;  

石灰粉煤灰类材料施工特性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