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天国史教学中的情感与困惑_太平天国论文

太平天国史教学中的情感与困惑_太平天国论文

太平天国史教学中的感慨与困惑,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太平天国论文,困惑论文,感慨论文,教学中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可是,在正在进行的高一太平天国史教学中,我和我的学生怎么也“笑谈”不起来,反倒对这句话越来越反感,离这句话越来越远。为什么?因为我和我的学生越学越觉得感慨越多;越学越觉得困惑越多。

最大的感慨是在这场内战期间,中华民族损失的权益实在是太多了!太让人痛心了!随之而来的困惑是这场内战和这些损失有没有关系?有多大关系?中华民族损失那么多权益,如果从中华民族内部来看,这到底应该由谁来承担责任呢?

我们都知道,太平天国实际上一点也不太平,从它宣布建立的1851年到最后结束的1864年(余波除外),太平军无时无刻不在和清军对峙或作战。因此太平天国存在和发展的历史,实际上就是一部中国内战史!也就是在这期间,1856~1860年英国和后来的法国侵略者发动了侵华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这就使本来就处在动荡时期的中国更加动荡,三种势力在中国这块土地上较量着,中华民族在流血!

这场内战期间的1856~1860年,中华民族在外来的侵略面前流了多少血?太多了!多得都说不清了!这期间,有多少清军战死?你说得清楚吗?说不清楚!这里你能说清楚不平等条约有几条,可是这些不平等条约使中华民族丧失的这些民族权益对后来中华民族的发展产生了多少不利影响?你能说得清楚吗?说不清楚!就说那144万多平方公里的领土什么时候才能回到中华民族的手里?现在看来遥遥无期啊!你说这能不让人痛心吗?这是我进行太平天国史教学时我和我的学生感慨最深、最痛心的地方。

这场内战和这些损失有没有关系?当然有!因为内战在客观上给侵略者提供了太多的可乘之机!但是,到底有多大关系呢?如果我们把中国这场内战进程中的几件事与侵略者的重要侵华活动联系起来看,问题或许清晰些。

1853年,太平军定都天京(今南京),与清王朝的对峙从此开始,随之而来的是太平军进行“北伐”和“西征”,“北伐”太平军于10月逼近天津;也就在这不久之后,英、法、美三国于1854年向清政府提出了旨在扩大侵华权益的全面修约要求。

1856年,太平天国击溃清军江北、江南大营,军事上达到全盛。这是这场内战最激烈的时候,也就是在这不久,英国军舰于这一年的10月23日开进广州内河,挑起了侵华的“第二次鸦片战争”。

1858年,湘军和太平军于5月在九江交战,湘军攻占九江。11月18日太平军在安徽三河镇全歼李续宾湘军精锐6000余人,这就是“三河镇大捷”。也就在这期间,侵华的英法联军于5月20日攻占清军据守的大沽炮台,并于5月26日占领天津。6月,英、法、俄、美分别对清王朝逼签《天津条约》,规定外国军舰可以在长江各口岸自由航行,承认鸦片贸易合法化。同时也在这期间,俄国于5月28日对清王朝逼签《爱珲条约》,割走中国黑龙江以北60万平方公里领土。

1860年,太平军于5月6日攻破清军江南大营,又于6月2日攻克苏州。此后不久,英法联军于8月又一次攻占天津,且于10月初攻占北京,劫掠并烧毁圆明园,对清王朝逼签中英、中法《北京条约》,割中国九龙司地方一区给英国。俄国于11月14日对清王朝逼签中俄《北京条约》,割走中国乌苏里江以东40余万平方公里领土,同时要求清王朝答应中俄西部边界需重新勘定。据此,俄国又于1864年10月逼签《中俄勘分西北界约记》,割走中国巴尔喀什湖以东以南44万多平方公里领土。

这样看来,这场内战和内战期间中华民族损失的这些权益之间的关系太大了!内战客观上给侵略者创造了太多的可乘之机!当然,这里我们应该首先声讨侵略者!可是,如果我们从中华民族自身的角度去思考,自己来查一查自己民族内部的漏洞的时候,这种思考就太让人痛苦了!当英法联军进攻中国的津、京地区,津、京清军奋力抵御侵略者的时候,南方的太平军和湘军照旧对峙和交战,双方都好像没有感觉到侵略者在侵华。如果问一问,中华民族损失的这些权益,如果从中华民族内部来看,到底应该谁来承担责任呢?是“清”还是“太平天国”?是曾国藩还是洪秀全呢?谁应该承担多大的责任呢?他们谁能承担得起这个责任呢?说不清楚!

太平天国史教学中,我最大的困惑是,如果我是生活在当时的一个中国人,即生活在1856~1860年,我选择和支持哪一方?是支持“清”还是支持“太平天国”?由于“清”的前线代表在某种意义上说是曾国藩,“太平天国”就是洪秀全,因此这个问题实际上就是我选择和支持曾国藩呢,还是选择和支持洪秀全?

这种选择重要吗?太重要了!当时“清”与“太平天国”是两个尖锐对峙的政权,如果对我个人来说,这种选择实际上就是政治选择。它事关我个人的生死。虽然我仅仅是一个普通的民众,但是如果把像我这样所有的普通民众的政治选择都集合起来,那就更重要了,那就是中华民族的政治选择,它事关中华民族的权益,事关中华民族的存亡。因此,两者之间,我必须作出选择。

为确定我的选择,我觉得首先应该确定1856~1860年中华民族面临的主要问题是什么,也就是确定当时中国社会面临的主要矛盾是什么。这个问题如果确定不下来,这个政治选择就无从选择。该怎样确定当时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呢?我首先想到的是对中国历史评点较多的毛泽东,相信他一定会对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进行过分析。查下来,毛泽东果然谈过这方面的问题,他说:“半殖民地的国家如中国,其主要矛盾和非主要矛盾的关系呈现着复杂的情形。当着帝国主义向这种国家举行侵略战争的时候,这种国家的内部各个阶级,除开一些叛国分子以外,能够暂时地团结起来举行民族战争去反对帝国主义。这时,帝国主义和这种国家之间的矛盾成为主要的矛盾,而这种国家内部各阶级的一切矛盾(包括封建制度和人民大众之间这个主要矛盾在内),便都暂时地降到次要和服从的地位。中国1840年的鸦片战争,1894年的中日战争,1900年的义和团战争和目前的中日战争,都有这种情形。”(注:毛泽东.毛泽东著作选编.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02.2)看完毛泽东的这段论述,首先是让我感到很高兴,因为按照毛泽东的论述,我们完全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就是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外来资本主义和中华民族之间的矛盾。可是,思考起来又让我高兴不起来,因为毛泽东在后面的例子中,并没有举第二次鸦片战争这个例子。为什么我最想知道的东西毛泽东却偏偏不说呢?是第二次鸦片战争列强侵华的规模小还是中华民族损失的权益少?显然都不是。毛泽东还是把这个问题解答的任务留给了我们。那我可不可以就此就确定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就是外来资本主义和中华民族之间的矛盾呢?显然我不能理直气壮,因为毛泽东当年都回避了这个问题,今天让我来作决断,我显然有些不敢。

那该怎么办呢?后来我想如果查一查名人对曾国藩和洪秀全的评价,看看历史名人们对他们二人都是怎么评价的,或许有利于我作出选择。查下来,历史名人对他们的评价虽然众说纷纭,但那些评价还是让我大开眼界!

对曾国藩,有很多名人肯定他!如史学家钱穆说:“曾国藩……可谓其通文武兼才德而有之矣。”(注:钱穆.国史新论.三联,2001.6)毛泽东1917年8月23日在他致黎锦熙的信中说:“愚于近人,独服曾文正,观其收拾洪杨一役,完满无缺。使以今人易其位,其能有如彼之完满乎?”(注:毛泽东.毛泽东早期文稿.湖南出版社,1990.7)当然,这时的毛泽东还不是一个马克思主义者。梁启超肯定曾国藩,他在给《曾国藩全集》所作的序中说:“曾文正者,岂惟近代,盖有史以来不一二睹之大人也已;岂惟中国,抑全世界不一二睹之大人也已。”(注:梁启超.曾国藩全集·要揽.清李翰章、李鸿章编纂,中国华侨出版社,2003)梁启超对曾国藩的评价实在是不能再高了。

否定曾国藩的也很多,这方面是大家所熟知的。如最早孙中山说曾国藩:“不明春秋大义”“汉子孙不肖”(注:孙中山.孙中山选集.人民出版社,1981.10)说的是孔子作《春秋》,褒善贬恶,后儒称之为“微言大义”,曾国藩你连这善恶都分不清,真是汉族的不肖子孙!孙中山这是在骂曾国藩。章炳麟说曾国藩:“誉之则为圣相,谳之则为元凶。”(注:转引自何贻焜著.黎锦熙校.曾国藩评传.中国社会出版社,1999.1)如果从称赞他的角度说,他是当之无愧的“圣相”;如果从审判定罪的角度说,他是彻头彻尾的“元凶”!事实上,清王朝不就是这样称赞他,太平天国的将士不就是这样同时否定他吗?如果翻一翻共和国历史上出版的中国近代史著作,类似的否定就太多了。

对洪秀全,有很多历史名人肯定他!孙中山说洪秀全是“反清第一人”,还以“洪秀全第二”自居。毛泽东把洪秀全与康有为、严复和孙中山等一起列为“中国共产党出世以前向西方寻找真理的一派人物”(注:毛泽东.毛泽东著作选读(甲种本).人民出版社,1963.6)。

对洪秀全,也有很多人否定他!对洪秀全最早、最彻底的否定当然就是曾国藩了。曾国藩说:“逆贼洪秀全……举中国数千年礼义人伦,诗书典则,一旦扫地荡尽,此岂独我大清之变,乃开辟以来名教之奇变,我孔子孟子之所痛哭于九泉,凡读书识字者,又乌可袖手安坐,不思一为之所也?”(注:曾国藩.曾国藩全集·文集.清李翰章、李鸿章编纂,中国华侨出版社,2003)洪秀全毁的是“中国数千年礼义人伦”和“诗书典则”!马克思也否定了洪秀全的太平天国,他在1862年认为洪秀全的太平天国“除了改朝换代以外,他们没有给自己提出任何任务……他们给予民众的惊惶比给予老统治者们的惊惶还要厉害。他们的全部使命,好像仅仅是用丑恶万状的破坏来与停滞腐朽对立,这种破坏没有一点建设工作的苗头”(注:马克思.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十五卷.人民出版社,1963.12)。“显然太平军就是中国人的幻想所描绘的那个魔鬼的in persona(化身)”(注:马克思.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十五卷.人民出版社,1963.12)。马克思在他的视野中就是这样否定和抛弃了洪秀全及其领导的太平天国。这里马克思说“他们没有给自己提出任何任务”是不符合历史事实的,因为1859年洪秀全“旨准颁行”的洪仁玕提出的《资政新篇》就具有鲜明的资本主义色彩,那是最早的由中国人提出的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可是,如果从客观的实际行动看,马克思说洪秀全的太平天国“改朝换代”“没有一点建设工作的苗头”是成立的。马克思都否定了洪秀全,那我在我的学生面前怎样评价洪秀全才合适呢?

如果把毛泽东对曾国藩和洪秀全的评价比较一下,可以看出毛泽东对曾国藩的评价要比对洪秀全的评价高得多。毛泽东是把洪秀全与康有为、严复和孙中山等一起列为“中国共产党出世以前向西方寻找真理的一派人物”,但是洪秀全是不是向西方寻来了真理,或者说最终寻来的东西是不是真理,毛泽东在这里并没有说,很显然,毛泽东在这里就是说出来,也不会说洪秀全寻找来的拜上帝教的说教是真理。我的理解可能不确切,毛泽东在这里只是说洪秀全曾经“寻找”过而已,只是肯定了洪秀全当初的动机。这个评价并不高。据我查找的结果,这是毛泽东一生中对洪秀全的最高评价。可是,毛泽东对曾国藩的评价就大不一样。如果说1917年“独服曾文正”的毛泽东还不是一个马克思主义者,还不成熟的话,那后来毛泽东成为马克思主义者之后,也没有对洪秀全作过类似的评价。大家都知道,毛泽东晚年的时候,曾经把曾国藩的政治立场和作为与其他方面的影响区别开来,这是政治成熟的表现。可是我还是有些困惑,因为就评价曾国藩这个人而言,这两个方面你能分得清吗?如果把这两个方面分清了,那你还是在评价曾国藩这样一个人吗?

在教学中,我把这些感慨和困惑说给了我任课的高一(7)班学生,学生都很重视,特别是对我提给他们的“谁能帮我出主意,如果我是生活在1856~1860年之间的一个普通中国人,我应该选择哪一方?”很感兴趣,他们利用自己教室里人手一机随时可以上网以及藏书相对较多的校图书馆等有利条件查找起来。查找以后,还有一部分同学对网上以及校内资源不满意,到附近的大学去查找材料,还有人去上海市图书馆参考资料借阅处去查找材料。在查找材料的过程中,还有部分同学来找我说自己有了什么观点,他自己的观点有几条史料可以支持,问我对他的观点有什么看法,还可以到哪里怎样再去查找材料等等,这让我非常感动!因为有那么多的学生在认真地进行独立自主的思考,说明他们正在走向成熟。在后来进行课堂讨论中,有人让我支持曾国藩;有人让我支持洪秀全;还有人让我哪一方都不支持。我的学生不愧是上海市重点高中的学生,三方学生把支持他们观点的史料说得都很充分,让你听了以后都不得不支持他的观点。统计结果,在高一(7)班42人中,有34人让我支持曾国藩,有5人让我支持洪秀全,有3人让我哪一方都不支持。我问我自己,这个统计结果是我需要的吗?说句心里话,这个结果更让我困惑。

我在课堂讨论时曾问过那3位让我哪一方都不支持的学生:如果我哪一方都不支持,那我该做些什么呢!学生说你可以去出国留学,学成以后再回来改造中国!学生是有些天真,可是学生还是了不得吧?后来历史上不是有很多这样的中国人吗!他们确实这样走出了国门,回来以后确实改造了中国。可是我问学生,当时中华民族在内战,内战最激烈的时候英法联军又来侵华,中华民族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危机呀,就是当时我有条件出国留学,我能忍心出国吗?

后来学生对我说,主意给您出了那么多,您到底支持哪一方呢?我说如果站在今天的高度看当年,我哪一方都不支持。因为近代化已经成为当时世界历史发展趋势的时候,清王朝还固守着封建专制,那是个腐朽没落的王朝,不可能使中国走向近代化,支持这个王朝中华民族没有希望!洪秀全的太平天国代表的又是农民阶级,农民阶级不是当时先进生产力的代表,洪秀全拜上帝教思想指导下的农民阶级也不可能引领中国走向近代化。也正因为如此,双方在当时都不能从事实上承担起维护中华民族独立和使中华民族走向富强的历史责任!可是,如果我真是生活在1856~1860年的一个普通中国人,我还真不知道应该选择和支持哪一方。因为在侵华的英法联军面前,我不知道哪一方在代表着中华民族?哪一方能够代表中华民族?何况当时的我可能还不知道当时世界的趋势是近代化。如果不知道选择和支持哪一方或者哪一方都不支持,只知道拿起武器自己去打击侵华的英法联军,在当时的社会生活中,你说这种情况可能吗?我这样回答我的学生,你说他们能满意吗?这也让我感到很困惑!我也多次问过我自己,这些是一个高中历史教师应该有的困惑吗?

不过,我后来告诉学生,在这里我不能实现选择,不等于在以后的历史中我也不能实现选择。因为中华民族是一个有希望的民族,中华民族不会停留在1856~1860年的水平,她一定会前进!一定会发展!我就不相信后来中华民族的历史中,作为中国政府的代表就没有超过清王朝的,作为民众的代表就没有超过洪秀全的!让我们在后面的历史学习中,看看在中华民族面临危急的时候,有没有人倡导中华民族的团结?中华民族有没有在危急面前团结起来?再看看有没有人代表先进生产力、能够满足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有没有人能够担当得起维护中华民族权益的历史重任?有没有人能够代表中华民族?肯定有!我相信你们和我在后来的历史中都能实现选择,如果不是这样,那中华民族还有希望吗?

上面说的这些,也仅仅是太平天国史教学中我和我的学生众多感慨和困惑中的一小部分。为什么这段历史会越思考感慨和困惑就越多呢?什么时候我和我的学生才能把这段历史学明白呢?说到这里,让我想起了毛泽东《贺新郎·读史》中的半句:“一篇读罢头飞雪”(注:建国以来毛泽东文稿第十一册.中央文献出版社,1996)!我很喜欢这半句,我在这里好像有同感。

标签:;  ;  ;  ;  ;  ;  ;  ;  ;  ;  ;  ;  ;  ;  ;  ;  

太平天国史教学中的情感与困惑_太平天国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