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数字图书馆四大平台的均衡发展,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数字图书馆论文,平台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1 引言
随着数字图书馆的设想逐渐变成现实,学术研究的注意力逐渐从数字图书馆的背景介绍、定义辨析、特征列举等方面转移到馆藏建设、技术革新、服务拓展等实际问题上来,如何构建数字图书馆的实用模型已成为现阶段的主要任务。本文提出数字图书馆的四大平台及其均衡发展的观点,正是基于对数字图书馆运行模式的一种整体构想。可以说,四大平台构筑了数字图书馆的四个侧面,对四大平台的均衡发展的认识可以更深刻地揭示数字图书馆的内涵。
2 四大平台:相关内容及特征
2.1 信息平台
所谓信息平台是类似于馆藏的信息资源体系。数字图书馆的“馆藏”包括馆藏信息资源数字化和网上信息资源馆藏化两个部分[1]。对网上信息资源“馆藏化”(虚拟馆藏)方面所作的努力,严格地说,它其实是一种信息服务机制,通过构建一个动态的、开放式的以集成各种分布、异构和多样化数字资源和数字化信息服务系统来提供便捷、实用的信息服务,是一种具有伸缩性、扩展性和持续发展性的“馆藏”。
馆藏信息资源数字化是搭建信息平台的第一步,它在改变传统馆藏的记录方式和存贮方式的同时,也实现了信息服务功能上的一次飞跃:使跨时空检索和传递特定数字化资源成为可能。实现馆藏信息资源数字化的主要任务就是实现馆藏文本文献的数字化复制,其所涉及的任务包括:数字化对象的选择、文献数字化方法、数字文献格式标准、描述和管理具体文献的元数据、数字资源库管理、检索与呈现方式、知识产权管理、数字化工作流程等[2]。
虚拟馆藏是搭建和完善信息平台的第二步。作为一种模仿实体信息系统并具有实体信息系统性质、氛围的信息空间,虚拟馆藏必须具有如下机制:
(1)分散与集中机制 因特网高速流动的信息流,是虚拟馆藏建设取之不尽的源泉,而形成智能自动化搜索机制是全面、高效收集网上信息的最佳选择。所谓“收集”,其实是通过主题查询,对具有相关主题的信息进行超级链接并按照与主题相关的强弱顺序排列出来,由此而体现物理上分散,逻辑上集中的机制。
(2)资源配置机制 无论馆藏的形式发生多么大的变化,馆藏的基本内涵应该保持。馆藏作为一个有特定结构的资源体系,有利于聚集特定用户群。所谓资源配置机制就是通过对分散分布的资源与服务的分析与选择,在技术上形成对特定信息的链接、调用、嵌套等操作的支持。
(3)数据存贮与管理机制 网络数据的自动保存与管理是虚拟馆藏建设中不可忽视的问题,除了在硬件上需要有层次化的结构空间(内存→近线设备→离线设备)的支持外,还需要在技术上形成数据的自动迁移与备份机制,以及保存与调用的互逆操作机制[4]。
2.2 服务平台
当数字图书馆逐渐向着以用户为中心的模式转移时,打造高质量的服务平台就至关重要。服务平台的基本任务有两个:提供信息访问和参考咨询。围绕这两个基本任务,通过引进各种服务机制,开发服务产品,一方面扩大数字图书馆的服务范围,另一方面增强数字图书馆的服务功能。
数字图书馆的服务平台应该包含三个特征:面向主题的集成信息服务、以用户为中心的信息服务模式、多元化的服务体系。
· 面向主题的集成信息服务是指对于某一特定领域或某一特定用户的信息需求,把信息资源保障体系诸要素(功能要素、信息要素、技术要素和制度要素等)有机地链接成一个整体,使用户得到面向主题的信息服务;
· 以用户为中心的信息服务模式包含两层含义:一是按用户需求提供信息服务,即“用户驱动”的信息服务,二是按用户或用户群的特点来组织信息资源,创建个性化的信息服务。
· 多元化的服务体系是集多种服务方式于一体的服务体系。包括个性化定制和集成的服务方式,按照用户群或项目定制和集成的服务方式、动态信息体系的服务方式、基于数字图书馆的学术交流机制、嵌入到用户信息使用环境中的数字信息服务方式等等。
2.3 技术平台
数字图书馆的每一个阶段性发展,无不是与相关技术的突破性进展有关。技术是推动数字图书馆发展的动力,也是制约数字图书馆前进的因素。数字图书馆技术平台涉及5个方面,即数字化产品制作制备技术、信息的组织与管理技术、信息的访问和检索技术、信息的有效传递以及数字信息的安全防护技术。
· 数字化产品制作制备的核心是馆藏资源的数字化转换问题,除了涉及扫描、识别、转换、再加工等技术外,还涉及数字信息的压缩与长期保存技术、特殊信息的实用化处理技术等。
· 在信息的组织与管理方面,XML作为信息与内容组织的基础结构模式,已成为数字图书馆技术中的重要发展方向,而在基础描述结构之上,则是对元数据的深入研究与应用。
· 对于数字图书馆而言,信息检索技术的目标是尽快实现智能化检索。基于内容的信息检索技术由于克服了传统检索技术的种种局限,代表了数字图书馆的方向。由于数字图书馆资源的分布性、异构化和多样化的特点,基于内容的信息检索技术的优势在于,能够揭示和表达多媒体信息的实质内容和语义关系,能够揭示和描述信息中有代表性的特征,可以达到更深的检索层次。
· 信息的有效传递更多地与基础设施有关,主要涉及3方面技术:信息打包技术;网络通信技术;网络/系统设备的共享技术。
· 数字图书馆的安全防护与一般的信息系统相比并无二致,不外乎涉及系统安全和数据安全两个方面。基于数字图书馆庞大的资源体系,其安全防护需要建立一个安全保障体系才能实现。这一安全保障体系应由安全策略、防御体系、实时监测、数据恢复、安全跟踪等子系统构成,其完整性是实现智能型系统安全体系的必要条件。
2.4 人力资源平台
一方面,数字图书馆的形成与发展需要有人力资源为支撑,另一方面,数字图书馆也为吸引人才、培养人才、选拔人才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平台。
面向数字图书馆的人力资源平台建设,首先是考虑人才的群体结构,其次是形成科学的人才管理机制。人才的群体结构包含两个特征:(1)复合化,即数字图书馆需要各种知识结构的人才,不仅是图书情报专业人才,还应该有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通讯技术方面的人才,以及社会科学、自然科学、管理科学等与图书馆业务相关的人才。(2)层次化。虽然数字图书馆的工作围绕“网络”这个核心展开,但面向各个层面的工作仍然存在,绝非几个网络专家就能包揽的。从人力资源管理的角度看,层次化的人才结构,有利于每个人发挥自己的知识水平、能力优势,以达到各得其所、各尽所能、减少内耗、相互配合的最佳状态,使集体效应得到最大发挥。科学的人才管理机制涉及如下内容:(1)科学的人才观:能适应数字图书馆发展需要的人就是人才;(2)人才管理的基本目标:充分发挥每个人才的效益;(3)人才管理的基本使命:让每个人都有成才的机会;(4)动态的多维的人才激励方式。
3 四大平台均衡发展之意义
数字图书馆信息平台、技术平台、服务平台和人力资源平台正是其四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它们的均衡发展是为了使数字图书馆获得最佳的运行状态。这种思想可以指导我们在规划数字图书馆发展时,不是孤立地关注某一个方面,而是充分考虑各个要素之间的相互作用和协调发展。如技术开发的目标必须紧紧扣住信息平台和服务平台这两个核心,而形成结构合理的人才平台,又是信息、技术、服务发展的保障。所以,均衡不是指简单的平衡,而是一个动态的最佳效应结构组合的概念,纯粹的技术发展或纯粹的信息资源优势都难以达到最佳状态。
数字图书馆的均衡发展面临两个层面的障碍:第一个层面的障碍是资源短缺。在不同的个案里,短缺的方面各有不同,或者缺技术、或者缺资金、或者缺人才,短缺就会造成“短板”,造成不平衡,最终会阻碍数字图书馆的建设和完善。第二个层面的障碍是文化观念方面的。“均衡”的实质是“中庸之道”,由于历史的原因,人们往往有意或无意地回避这样一种思想方法,而追求极端,追求某一方面的特长,这样追求的结果会形成一种惯性,即把更多的资金和人力源源不断地投入到其所特长的领域,造成特长恒长,特短恒短的局面。这种以极端为特征的经验主义文化无疑会成为中国数字图书馆均衡发展的主要障碍。
我们强调了均衡是数字图书馆获得最佳运行状态的必要条件,换一个角度,数字图书馆的有序性和创新能力也与“均衡”紧密相关。
——“有序”表征了系统各组成要素之间的一种时空关系,从控制论的角度来看,如果信息、技术、服务、人力这四要素之间不是一种均衡发展的关系,它们之间的信息传递和反馈控制就难以实现,就谈不上系统的有序性。实际上,均衡本身就是一种有序态。
——数字图书馆的创新并不仅仅是提供一种新产品,还包括改变、增加或消除数字图书馆技术或服务的某一特性。数字图书馆的创新机制建立在四大要素均衡发展的基础之上,因为,只有在均衡的条件下,各要素之间才能形成良性的反馈控制机制,才能及时发现问题并有解决问题的条件和能力。
4 正确处理数字图书馆均衡发展的几个关系
如果我们确定了四大平台均衡发展是数字图书馆最基本的运动状态之一,那么,我们需要关注以下几个方面的关系。因为处理好这几个关系将有利于数字图书馆的均衡发展。
4.1 资源建设、技术发展与服务模式开发的关系
无论怎么强调信息资源和信息技术之于数字图书馆的重要性都不过分,另一方面,用户能不能享受到这些资源和新技术所提供的服务也十分重要,从某种意义上讲,后一个问题更值得关注。如果把立足点放在后者,将更有利于前面我们所提出的均衡发展的思路。因为站在那样的立场,我们会更关注用户的信息需求,以及什么样的服务模式将更有利于满足用户的需求,基于这样的立场,我们会考虑什么样的信息资源和信息技术将更能满足上述需求,唯有如此,资源建设和技术发展的目的性才更加明确。
基于信息服务的资源建设和技术开发的本质就是将信息资源和技术支持整合为在任何时候都有效的信息服务。为此,应该解决好下面几个关系:(1)统一与多样化的关系,即统一的用户界面与多样化的资源链接;(2)“广”与“专”的关系,即信息范围的广泛性和信息内容的专业化;(3)大众化与个性化的关系,即面向大众的信息服务与满足特定用户的个性化定制服务。
4.2 项目建设与人才培养的关系
人才是社会的稀缺资源,数字图书馆建设不可避免地要面对人才不足的局面。数字图书馆的人才储备不外乎两种方式:一是引进,二是选拔和培养。之所以把项目建设与人才培养结合起来考虑,是基于如下四个理由:(1)项目效益评价本身就包含着“人才效益”这一项指标;(2)项目建设的技术性、挑战性和创新性是人才培养的良好机会;(3)项目建设的时间性和任务性有利于人才的快速成长;(4)项目的开发与管理有利于形成人才的群体结构。
4.3 创新与均衡发展的关系
数字图书馆运行的两种最理想的运动状态是:创新与均衡。创新是数字图书馆运行的动态过程,均衡是数字图书馆运行的静态结构。创新是使数字图书馆获得更好的运行方式(技术上的突破、管理体制的优化、服务手段的拓展……),均衡是使数字图书馆的运行保持最佳状态(最佳的效率、合理的资源配置、……)。
创新与均衡之间是一种辩证的互补关系。创新造就了更优的均衡,均衡保证了创新的基础,两者都是数字图书馆长久发展的需要。由于均衡是数字图书馆最佳的运行状态,只有在这种状态之下,创新的活力才能充分释放,反过来,创新是针对技术上体制上的种种不足的一种改进,这种改进的结果必然推动系统进步,使系统进入更高的有序状态。
4.4 阶段性发展与均衡发展的关系
均衡是一个相对的概念,它跟阶段性有关。数字图书馆的发展过程肯定是一个不断实现均衡与打破均衡的过程。在原有的均衡面前,数字图书馆要取得新的发展,必然要选择一个突破口,或者是信息资源、或者是技术、或者是服务,实施了突破,就必然打破了均衡。虽然只是某一方面的突破,作为管理者应该有系统运筹的理念,借助于每一次突破,对四大平台作一次新的整合,使之达到新的均衡状态,追求均衡是数字图书馆长久的目标。比如,根据数字图书馆的特征,通常会以信息技术作为新一轮发展的突破口,但是,信息技术发展最重要目的是为实现新的服务形态提供有效的手段和工具,为此,就需要在思想观念、人员结构、人员素质、系统组织、工作方式等方面进行相应的调整,以适应新的技术与新的服务形态。这种适应,意味着系统被调整到了阶段性的最佳状态,就意味着均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