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型糖尿病属于常见疾病,多发于老年人群,主要特征为血糖升高,给患者生活质量带来影响[1]。此类患者需要长期服药,以此稳定血糖水平,但在其治疗中,要进行适当的护理干预,保证治疗效果。本文以我院2型糖尿病老年患者为例,分析循证护理的运用价值。1资料与方法1.1基础资料研究于2018年1月~2019年1月期间进行,获得我院伦理委员会批准后,抽取此阶段就诊的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120例,按照抽签法,成立为实验组与参照组两组,每组各为60例患者;实验组男(n=36),女(n=24),年龄为61-82岁,平均年龄为(70.32±0.56)岁;参照组男(n=38),女(n=22),年龄为62-80岁,平均年龄为(70.15±0.61)岁。两组年龄均符合老年人标准,且经临床诊断,确认为2型糖尿病。统计两组资料,显示差异不存在,统计学不具有意义(p>0.05)。1.2护理方法参照组行常规护理,注意病情护理,嘱咐患者有规律的生活,适当运动;定期监测患者血糖水平,并教会其血糖仪的使用方法[2]。实验组行循证护理,具体方法如下:(1)提出循证问题:成立循证护理小组,组员由护士长及普通护士组成,护士长任组长,依据临床经验,并结合患者病情,对患者血糖水平升高的原因进行分析;(2)循证支持:查阅相关文献,找出循证问题出现的原因,并寻求解决方法;(3)护理措施:主要从饮食、心理、用药与运动等四个方面实施。饮食护理:饮食要定时定量,不要提早进食,也不要过晚进食,控制食物中糖的含量,避免食用高脂肪、高胆固醇的食物,保持合理的饮食,通过饮食控制患者血糖水平,给予其充足的营养支持;心理护理:由于老年患者岁数较大,发病后,难免会产生烦躁心理,长期服用降压药也会给其带来不良反应,导致其情绪不稳定。护理人员要了解患者不良情绪出现的原因,耐心开导,给予患者安慰与鼓励,让其积极面对病魔,通过心理支持,让患者明确自身价值,以此提高治疗依从性;用药护理:老年患者自理能力差[3],记忆力衰退,多种降压药联合服用时,经常会出现服错药的情况,护理人员要将药瓶标记上不同颜色,让患者明确药物种类,避免错吃药物给身体带来损伤;运动指导:适量的运动可以增强患者体质,减轻其对胰岛素的依赖性,护理人员要依据患者身体状况,制定合理的运动计划,运动项目主要以太极拳、慢走为主,运动量要适宜,以免运动量过大加重病情。1.3观察指标(1)血糖水平:每天早上与晚饭后,护理人员运用指尖釆血的方式,测量患者空腹血糖与餐后2小时血糖;(2)护理满意度。通过问卷形式调查,总分为100分,80分及以上为非常满意;60-79分为基本满意;59分及以下为不满意。总满意=基本满意+非常满意。1.3 统计学意义数据行SPSS17.0处理,计量用(±s)表示,t值检验,计数用(%)表示,行卡方检验,当P<0.05时,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结果2.1 空腹血糖与餐后2h血糖对比从表1得知,两组患者在护理前,血糖水平差异并不显著,但在护理后,实验组明显好转,且优于参照组,统计学含有意义(p<0.05)。表1 比较两组患者血糖水平(±s) 组别 例数 空腹血糖(mmol/L) 餐后2h血糖(mmol/L) 护理前 护理后 护理前 护理后 实验组 60 15.52±2.64 6.74±0.61 14.52±1.35 6.67±0.48 对照组 60 15.64±2.41 11.27±0.74 14.15±1.37 10.41±0.51 T值 0.2600 36.5890 1.4900 41.3644 P值 0.7953 0.0000 0.1389 0.0000 2.2 护理满意度对比见表2显示,实验组患者对护理效果更加满意,统计学意义显著(p<0.05)。表2 两组患者满意情况分析[n(%)] 组别 例数 非常满意 基本满意 不满意 满意度 实验组 60 41 15 4 56(93.33%) 对照组 60 21 27 12 48(80.00%) X2值 4.6154 P值 0.0316 3 讨论2型糖尿病在糖尿病中具有很高的比例,绝大部分为老年人,给治疗带来难度。临床对2型糖尿病的治疗,通常运用饮食疗法、药物疗法等,但无论何种治疗方法都离不开护理干预,只有寻找最适合老年患者的护理模式,才能保证治疗达到最佳效果。常规护理模式在长期发展过程中,劣势逐渐显现,护理措施缺乏针对性,已经无法满足患者对护理质量的要求。循证护理属于新型护理模式,近年来在临床的运用比较广泛,且效果受到患者认可。循证护理的理念是循证医学,以科学理论作为依据,结合临床护理经验与患者情况,提出问题,寻找证据,然后以此作为依据开展护理活动,实施最有价值的护理措施[4]。与常规护理措施相比,其护理措施更加科学,坚持以患者为中心的原则,体现了人性化的护理理念,同时,循证护理注重患者心理状态,充分尊重其想法,消除患者负面情绪,以此营造良好的护患关系,让患者保持健康身心状态。本次研究中,患者实施循证护理之后,无论是空腹血糖,还是餐后2小时血糖水平,均得到了有效控制,而参照组虽也取得一定效果,却不如实验组显著,充分显示了循证护理的优势。在患者对护理的满意情况上,实验组概率达到了93.33%,参照组却只有80.00%,说明实验组方法更加受患者认可。在吕红英的研究中显示[5],循证组患者实施护理后,其满意度高达100.00%,而常规护理组只有84.00%,组间对比,统计学具有意义(p<0.05),与本文研究结果一致,体现了循证护理的价值。综上所述,结合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的临床特点,将循证护理方法运用其中,可以改善患者血糖水平,提高护理满意度,促进医院护理事业的发展。参考文献[1]林丽洪.循证护理对糖尿病重症脑卒中患者血糖水平及压疮发生率的影响[J].糖尿病新世界,2018,21(6):105-106.[2]卞雅金,高爽,蒙娜等.循证护理联合临床护理路径对糖尿病患儿血糖控制、住院时间和家属护理满意度的影响[J].海军医学杂志,2017,38(5):466-468.[3]武茜,罗敏.基于循证护理的沟通技巧对2型糖尿病患者认知及自我护理的影响[J].中国急救复苏与灾害医学杂志,2016,11(3):326-328.[4]周洪,刘阳.循证护理模式与传统护理模式在老年消化性溃疡合并糖尿病患者中的对比研究[J].检验医学与临床,2017,14(7):1026-1028.[5]吕红英.循证护理对胰岛素泵强化治疗2型糖尿病的效果分析[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6,20(2):14-17.
论文作者:陈静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保健营养》2019年第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2/2
标签:患者论文; 血糖论文; 实验组论文; 老年论文; 糖尿病论文; 水平论文; 统计学论文; 《中国保健营养》2019年第6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