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应法在“植树问题”中的运用论文_况婷婷,,

对应法在“植树问题”中的运用论文_况婷婷,,

四川省广元市苍溪县三川镇中心小学校 628412

摘要:课堂上很多学生关于“植树的问题”学习起来非常吃力。分析其具体原因,主要是学生对“只栽一端”以及“两端都栽”这两种情况的株数和间距数的具体关系比较容易混淆。这时候可以利用学生熟悉的排队情境,感悟相对应的数学思想,可以通过合作、交流,使学生们清晰的掌握植树的问题。当然也可以利用这些规律来解决生活当中遇到的一些简单问题。

关键词:对应法,植树问题,小学数学

1.前言

为了进一步提高学生们在实际的问题中发现规律,并且能够很好地利用规律解决问题的能力,可以在实践的过程中感受日常生活中存在的教学问题。在这个过程中激发学生们热爱学习的潜能,渗透一一对应的思想理念,让学生们在生活或者是学习中体会到成功以及喜悦,培养学生们能够相互合作的思想意识,养成相互之间交流的好习惯。很多问题一个人解决可能存在困难,但是通过交流或者是合作会发现思路大开,这也是解决问题的一个好方法,所以在学习的过程中一定要重视交流合作的重要性。

2.用熟悉的场景激发学生的兴趣

可以向同学们展示操场排队的课件,在课件播放的过程中,询问课件中的学生们在干什么?利用引导的方式进行教学。学生们会回答做操。做操的过程中一定是要先排队,自然而然的就会把问题过渡到队列的问题上面。如果同学们排列站成一排。(课件:男、女……男)请问下一个可能是?再下一个呢?为什么大家回答的如此准确呢?他们是按照什么规律排列的?谁来讲讲看,大家如果给这种排列的方法起一个名字,可以叫做?在数学上的叫法上,如果一个男生对一个女生,我们就可以叫做男生和女生的一一对应。(板书:一一对应)[1]。如果男生和女生一一对应然后排成一排,板书:男女……男女人数是相等的,课件:男生和女生一一对应排列成一排:演示,得到男女人数的情况是怎样的,板书:男女……男生比女多1个,这两排的排列都是男女一一对应,但第一排男女在人数上是相等的,第二排的男生比女生1个,这是为什么呢?想验证一下刚才发现的规律吗?然后激发学生们感悟理解一一对应的具体规律。

3.植树方案的设计环节

此环节中,如果老师完全的放手,就会很难实现“开放性设计”的目的。在这种情况下,学生往往只能设计出“两端都植树”这样一种情况,因此老师在巡视学生设计的时候,应该加强对个别学生的“交流与指导”。在植树的这个问题中,学生应该在体验几个方案的“同”与“不同”的比较,重点体会间距与段数始终不变时有什么样的规律。老师可以让学生们自行体验两棵树之间的距离,然后告诉他们这个距离叫做间距,并板书“间距”的相关概念,通过先“数”,然后再让学生们口述“计算”的方法,并找到“段数”[2]。为了加深对间隔的深入了解,教师可以通过身边的“间隔”实例来增强体验感。同时,求段(间隔)数也是教学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点,通过对学生的引导以及板书教授学生。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4.对应法的课堂探索

4.1运用对应法探索“只栽一端”问题

例题:一条路边如果栽了10棵树,有一端不栽树,共把路分成了几段?老师可以先让学生自主的探究。许多学生会通过画图以及数数的方式得出结论是10段。老师这个时候会说:如果不让你们画画或者是数数,还有其他计算的方法吗?假如树比较多,有500棵树,你还可以通过画画和数数的方法计算吗?500棵树,数量比较多,很难通过画图以及数数的形式来实现,想要解决问题,只能通过其他的计算方法来解答。老师这个时候可以顺势引导,利用对应的方法形象的引导教学。老师这时候说:如果我们用影子来替代段,一个影子表示一个段,现在大家可以看看太阳照着这10棵树会产生多少个影子呀?学生们会从左边数起,一棵树一个影子,10棵树就会有10个影子。老师会讲到:只栽一端的时候,1棵树会对应1个影子,也就是1棵树可以对应1段,10棵树的话就会对应10个影子,也就是10段,500棵树就会对应500个影子,也就是500段,通过这种方式可以很好地把问题解决掉[3]。

4.2运用对应法探索“两端都栽”的问题

例题:如果一条路边栽有10棵树,两端都栽,这样的话共把路分成几段?老师:两端都栽树,从左边数起,树和段的对应是怎样的呢?学生:从左边数起,一棵树会对应一段,一棵树会对应一段,最后只剩一棵树。老师:是呀,一棵树会对应一段。最后只剩下一棵树会很可怜,没有段和他相对应了,所以段数比树数少1个。只有9(段)。老师总结:两端如果都栽树时,有一端的树如果没有对应的段,所以树比段会多1个。同样的,学生通过形象的对应学习,会很轻松地就发现了树与段之间的数量关系,并能在解决问题时很快的联想到树与段之间的关系,而且这种联想在记忆中形象会非常持久。

4.3通过植树问题过渡到其他的问题

在常规的(40分钟)教学过程中,因教师、学生、或对课堂驾驭的差异性,想要从容的完成教学的任务还是有一定困难的。“植树问题”的类似题型有很多,需要学生们很好地对“一一对应”中的规律进行理解以及掌握,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我们发现只要老师稍微作一些引导,学生就很容易的根据题意画出图例。学生如果能够画出图例(用图表示一一对应的两个物体,省略号则表示还有若干组这样类似的对应,再画出结束的物体),那么就很容易理解“对应中两个量”的关系[4]。

5.结束语

通过上面形象的教学模式,学生对形象化的借助以及使用对应思想的方法,可以很容易的理解题目的中心思想,轻松地找出规律,最后把问题正确的解答出来。这种方式比较灵活,再也不需要死记硬背公式了,也不用担心混淆公式。在解题的时候只要在脑海里呈现树与段的对应关系,解决问题就会变得很轻松。

参考文献:

[1]刘俊瑜.对应法在“植树问题”中的运用[J].新课程(小学),2015(7).

[2]徐丹红,徐晓良.不妨从“只种一端”开始——“植树问题”教学实录与评析[J].小学数学教育,2018,281(23):65-66.

[3]邵君.在数学课堂中“授之以渔”[J].师道:教研,2016(6):133-133.

[4]张秋爽.关于《植树问题》的再思考[J].教育科学论坛,2016(21):23-25,共3页.

论文作者:况婷婷,,

论文发表刊物:《科学与技术》2019年第1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0/24

标签:;  ;  ;  ;  ;  ;  ;  ;  

对应法在“植树问题”中的运用论文_况婷婷,,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