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 文章主要针对超声引导下深静脉穿刺临床效果及其价值进行分析研究。方法 将2018年5-8月于医院接受治疗的24例患者纳入研究组,另选取同期接受治疗的24例患者纳入对照组,其中对照组实施传统体表定位深静脉穿刺术,研究组实施超声引导下深静脉穿刺术。并对两组患者穿刺情况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进行分析比较。结果 通过数据结果可知,研究组穿刺用时、误穿动脉率低于对照组,且一次穿刺成功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为4.16%(1/24),低于对照组的20.83%(5/24),组间数据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超声引导下深静脉穿刺具有定位准确、操作便捷、创伤小、成功率高,且兼具安全性与稳定性,具有较好的临床使用价值。
关键词:超声引导;临床效果;盲穿法;深静脉置管
ABSTRACT: Objective To analyze the clinical effect and value of ultrasound-guided deep vein puncture. Methods Twenty-four patients who received treatment in hospital from May to August 2018 were enrolled in the study group, and 24 patients who received treatment in the same period were enrolled in the control group. The control group underwent traditional body surface positioning deep vein puncture, and the study group underwent ultrasound-guided deep vein puncture. The puncture and complications of the two groups were analyzed and compared. Results According to the data, the puncture time and mispuncture rate of the study group were lower than those of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 success rate of one puncture was high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 (P < 0.05); the complication rate of the study group was 4.16% (1/24), low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 (20.83% (5/24). There was statistical difference between the two groups. Academic significance (P < 0.05). Conclusion Ultrasound-guided deep vein puncture has the advantages of accurate location, convenient operation, less trauma, high success rate, safety and stability, and good clinical value.
Key words: ultrasound guidance; clinical effect; blind puncture; deep venous catheterization
颈内静脉穿刺置管术是临床上抢救和治疗危重症患者最为常见的操作技术之一。传统的颈内静脉穿刺主要是利用体表可见的或者可以触及的解剖标志进行定位,容易导致操作者盲目穿刺其成功率不满意,难免导致置管周围组织发生损伤及穿刺不当等不良反应发生,危及患者生命安全。据文献报道,超声引导下颈内静脉穿刺置管术对急危重症患者可以产生较为理想的穿刺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次所选取的48例研究对象均为2018年5-8月于我院接受治疗的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24例。对照组男性16例,女性8例;年龄45~73岁,平均66.7岁;行传统盲穿法深静脉置管。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研究组男性14例,女性10例;年龄47~74岁,平均67.2岁;行超声引导下深静脉穿刺。两组在上述基础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所有患者穿刺置管过程均由具有职业资格且经验丰富的医生完成,均采取德国贝朗公司V720单针双腔导管进行穿刺置管,置管深度为120mm。所有患者均在置管后1h内采取X线检查,了解置管状况。给予常规组患者进行盲穿下颈内静脉穿刺置管:术前对患者进行术中配合讲解,告知患者插管中的相关注意事项。给予患者利多卡因(2%)进行常规局部浸润麻醉,消毒铺巾后对患者行颈内静脉穿刺,可根据患者实际状况选择左侧或右侧穿刺。患者取仰卧位,去枕,肩部垫高,将患者头部转向穿刺对侧,首选右侧进行穿刺,采取Seldinger法进行穿刺置管,在蝴蝶翼左右各缝合1针,保证管翼固定稳固,在导管出口部位使用碘伏纱布进行覆盖后,再使用绷带对导管进行固定,术后进行常规胸透,了解患者导管尖端位置状况。术后再次测定患者颈周长度,并向患者讲解置管后相关注意事项。给予超声组患者超声引导下颈内静脉穿刺置管:穿刺前后处理过程与常规组相同,术前对患者颈部血管进行常规彩超检查,了解患者颈部两侧血管状况并标记患者导管穿刺部位,以患者右侧血管作为首选血管。给予患者利多卡因(2%)进行常规局部浸润麻醉,消毒铺巾,采取深圳开立S8Exp便携式彩色多普勒超声仪引导下进行穿刺置管,以彩超引导结果作为颈内静脉进针方向。
2 结果
2.1 两组研究患者穿刺情况比较研究组穿刺用时、误穿动脉率低于对照组,且一次穿刺成功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研究组24例患者中,局部血肿1例,并发症发生率为4.16%;对照组24例患者中,局部血肿2例、气胸3例,并发症发生率为20.83%。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且组间数据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在临床治疗重症休克、血液透析以及心力衰竭患者的过程中,颈内静脉置管穿刺方法即得到了广泛应用,通过实施颈内静脉置管方法,能够为急救危重症患者提供科学的保证,有助于促进急救成功率的提升,加速患者生命体征的恢复。在以往颈内静脉置管的过程中,通常建立在对体表进行解剖的基础上,通常结合医者的个人经验进行穿刺,导致一次性穿刺成功率较为低下,容易导致患者的痛苦程度增加,且反复执行穿刺操作,也容易导致血肿现象的发生,对患者的气管形成了严重压迫,极容易诱发患者的窒息现象,有调查研究结果显示,若反复穿刺还会加剧气胸的发生概率,并导致患者因此死亡。现如今,颈内静脉穿刺置管方法已经成为急救患者的主要方法,对患者疾病诊疗效率的提升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在以往的置管过程中,通常以盲探穿刺法为主,建立在对体表进行解剖的基础上,将临床医师的工作经验作为参考依据,实施穿刺操作,具有较强的主观随意性,不仅容易降低一次性穿刺成功率,延长穿刺时间,还容易导致并发症的发生几率增加,加重患者痛苦。相比之下,超声引导穿刺则具有明显优势。颈内静脉穿刺置管多被应用于血液透析、血容量不足、心力衰竭等患者中。这种穿刺置管方法可形成稳定的血液通路,为患者的临床治疗提供便捷。从颈内静脉穿刺置管方法来看,常规穿刺多采用盲探穿刺法,即将患者的体表解剖位置作为定位依据,由操作者根据自身既往临床经验徒手盲穿。这种穿刺方法的不足之处在于:其穿刺过程耗时较长,且多需重复穿刺方可成功置管。事实上,反复穿刺不仅会加剧患者的痛苦体验,还容易诱发血气胸、血肿等并发症。
综上所述,超声引导下的深静脉穿刺具有定位准确、操作便捷、安全、创伤小等优点,能够有效缩短穿刺时间,提高一次性穿刺率高,降低动脉误穿以及并发症的发生几率,降低患者痛苦,具有临床推广意义。
参考文献:
[1]袁纳,牛涛,赵剑,等.超声引导下行右颈内静脉穿刺置管术在小儿麻醉中的应用[J].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8,18(87):121-122.
[2]吴长江,吴王龙,杨雅迪,等.重症超声在中心静脉穿刺置管中的应用研究探讨[J].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8,18(80):185-186.
[3]李宇德,王烨,唐淑君,等.彩色多普勒超声实时导向技术在经皮深静脉穿刺置管术中的临床应用价值[J]. 山西医药杂志,2018,47(18):2164-2166.
论文作者:于湖, 赵苏云,杨辉, 石玉琴, 段佳庆, 续庆艳
论文发表刊物:《医师在线(学术版)》2019年第1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0/25
标签:患者论文; 静脉论文; 超声论文; 并发症论文; 对照组论文; 发生论文; 方法论文; 《医师在线(学术版)》2019年第16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