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中山
贵州省织金县人民医院 552100
患者,女,96岁,因“间断胸痛3天,加重1小时“于 2018年 2月 1日20:44急诊入院。平素体健,体检:体温 36 .5℃,脉搏 80次 /min,呼吸 20次 /min,血压 120 / 70mmHg。神志清,肺部听诊无异常,心界不大,各瓣膜听诊区未闻及杂音。急诊心电图示V1-V2导联ST段抬高 0 .1 5mv-0.2mv,V3-V4导联ST段抬高0.5mV,V5-V6导联ST段抬高0.1-0.25mV,入院诊断:急性广泛前壁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立即口服肠溶阿司匹林 0 .3g、硫酸氢氯吡格雷片300mg、阿托伐他汀钙片40mg,因天气寒冷,路面凝冻,高速路封路,患者不能及时转运PCI开通梗死相关血管,征得患者家属同意后,采取溶栓开通梗死相关血管,立即予0 .9%氯化钠 10 0ml加尿激酶 70万IU(考虑患者超高龄,溶栓剂减半)30分钟内滴完,2小时患者胸痛缓解,抬高的ST段全部恢复,T波导致,次日行冠脉造影检查提示发生心肌梗死梗死的罪犯血管为前降支,经过溶栓后血管已开通,但狭窄程度仍较重,在病变处植入支架一枚,术后患者康复出院,出院后随访患者一般情况良好,无特殊不适。
讨论:急性心肌梗死(AMI)是由于冠状动脉粥样斑块破裂后,在血小板激活和聚集的基础上有血栓形成,引起冠状动脉急性闭塞,导致前向血流中断,心肌因严重持久的缺血而坏死。急性心肌梗死的患病率近二十年来呈逐年上升趋势,该病发病急、进展快,其致残、致死率较高,。有报道,对 70~ 85岁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在 6h内冠状动脉或静脉溶栓,溶栓成功率分别为 6 1.8%、5 1.4 %,住院病死率较对照组分别下降11.0 %、2 0 .4 %,而且明显改善了患者的左室射血分数,认为出血的危险性随溶栓药物剂量的增加而增加。建议:在严格掌握适应证后适合剂量为 6 0~12 0万IU。考虑到本例为超高龄,国内尚无先例,故以 7 0万IU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对 85岁以上高龄急性心肌梗死溶栓成功者仅有少量报道。国内文献报道静脉溶栓成功最大年龄 92岁,本例患者 96岁,术后一般情况良好,且未出现并发症,实属罕见。随着我国人口结构的老龄化,老人AMI比较多见,且农村发病高于城市,1984年—1988年,我国城市冠心病实际死亡率增长13.5%,达41.88/10万,农村增长22.8%,达19.17/10万,而到了1996年城市冠心病死亡率增至64.25/10万,8年内又增长53.8%,农村则增至26.92/10万,增长40.4%。据上海2所综合性医院资料统计,20世纪90年代冠心病患者已经占住院心脏病人总数的1/3,冠心病住院人数是20世纪50年代的近15倍。实现再灌注是急性心肌梗死(AMI)治疗的关键。再灌注治疗包括静脉溶栓、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和急诊冠状动脉旁路手术。急性心肌梗死的急救应避免时间延误,尽早挽救濒临死亡的心肌,因此如何选择急性心肌梗死的治疗方法显得尤为重要。流行病学调查发现,AMI死亡的患者中50%约在发病后1h内于院外猝死,死因主要是可救治的致命性心律失常,所以,在病人从发病到就诊时间无法改变的情况下,选择最为适宜的再灌注治疗方法无疑成为挽救病人生命的重要手段。再灌注治疗可以迅速、完全、持久地使梗死相关动脉(IRA)再通,恢复TIMI3级血流和有效心肌血流灌注,才能挽救缺血心肌,缩小梗死范围,保护心室功能,增加心电稳定性,减少恶性心律失常的发生,抑制心室重构,从而降低病死率,改善AMI患者的近期和远期预后。大规模的临床试验结果表明,AMI溶栓治疗于安慰剂对比可明显降低病死率,症状出现后越早进行溶栓治疗降低病死率效果越明显。尿激酶是我国应用最广的溶栓剂,其可以迅速渗入血栓内部激活血栓中的纤溶酶原,起内溶栓作用;还能够激活循环中的纤溶酶原,起表面溶栓作用。该药无抗原性或过敏性,人体内无抗体存在,可多次重复使用。国内有文献报道尿激酶静脉溶栓的血管再通率为69.5%。尿激酶溶栓使用方便、快捷,能够及时给病人实施,使心肌尽早得到再灌注治疗,转院寻求急诊介入治疗虽然血管再通率高,但是需要花费较长的时间用于转诊途中和各种检查上,从而错过冠状动脉再通的最佳时机,影响心肌及时的血流供应,反而加重了心肌梗死的范围,增加心脏事件的发生。因此,基层医院就诊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如果转院需要较长时间就应当先及时给予静脉溶栓治疗,以减少疾病的致残率和致死率。结论:在基层医院冠脉PCI还不能普遍开展的情况下,为及时开通梗死相关血管,挽救心肌、挽救生命,静脉溶栓治疗仍是基层医院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主要方法,转运将延误再灌注治疗。
论文作者:王中山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医学人文》(学术版)2018年1月第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7/6
标签:心肌梗死论文; 溶栓论文; 患者论文; 尿激酶论文; 冠状动脉论文; 心肌论文; 静脉论文; 《中国医学人文》(学术版)2018年1月第2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