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金鹿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摘要:发挥装配式建筑的多种优势,大力发展绿色建材,推动建筑业的快速发展,加速建筑产业化进程。文中笔者对装配式建筑进行了简要分析,结合上海市松江区方松街道新城主城B06-06地块工程项目对PC灌浆施工工艺进行了论述,供相关项目参考。
关键词:装配式建筑;灌浆;预构件;材料
1、装配式建筑概述
所谓装配式建筑是将建筑物搭建出来,如同将工厂生产好的零件组装成机器一样,在工厂将冷压轻钢预制构件做好,然后运到施工现场组装而成。装配式建筑是绿色建筑材料,安全无毒、对人体无害、不污染环境,推动了绿色建材的发展。还具备很多传统建筑不具备的优势,如施工速度快、方便、缩短工期、节约劳动力、受外界气候条件限制小等,具体可有以下几点:
设计灵活、技术创新:传统建筑与现实需求不符,承重墙偏多,分割固定不灵活,而且开间小。技术的关键问题在于具备相应完整的轻质隔墙,减少了红砖的使用量,红砖的使用大量破坏了农田以及过度消耗能源。
装配式建筑更改传统建筑的劣势,采用钢结构或钢筋混凝土结构,楼板、墙面、梁、等材料都在工厂预制好,建筑采用可变分割的方式,根据建筑风格的需要,建造风格迥异的建筑,使得房屋灵活多变。
功能创新:装配式建筑在功能上更是有很多优点,如轻质节能、隔声、保温、防火、抗震等。在冬季实体墙蓄热较大,减小室内外温差,在夏季,减少太阳福射,使室内交气温度降低,这就极大的减少冬季采暖和夏季空调的能源消耗,同时外墙的保温层还其有吸声功能,加之墙体和门窗具有封闭功能,使得室内可以保持相对安静的环境,避免噪的十扰。
建筑上使用不燃或燃材料,耐火极限达到国家A级标准,可以降低火灾发生的几率;而轻质材料的人量应用,降低了建筑物的整体重量,起到抗震的效果;除此之夕卜,装配式建筑的外观不奢华,但耐久性好,长期使用不变形、不变色。
2、PC灌浆施工工艺
拟建的新建松江区方松街道新城主城B06-06地块工程项目总承包工程位于松江区,东至龙马路,南至广富林路、西至河道、北至银泽路,本工程总建筑面积10.9万㎡,包括一栋2层售楼处、一栋单层样板房、8栋6层、5栋小高层13层、1栋14层塔楼、地下车库及公共配套建筑组成。本工程所有楼栋均采用PC装配式建筑,单体PC装配率为40%。结构形式采用框架剪力墙结构,基础形式采取桩筏基础的方式。
2.1预制构件施工工序
定位放线及预埋定位钢筋校正---构件安装标高测定---铺设外侧封堵胶条---设置分仓封---预制墙板吊装及校正---暗柱及现浇墙板钢筋绑扎及水电管线铺设---木工封模及水平排架搭设---预制叠合楼板及阳台安装---水电管线铺设及钢筋绑扎---墙板斜撑预埋件焊接---混凝土浇筑、养护-----N-3层预制构件灌浆施工
2.2灌浆施工设备、材料存放
1)灌浆设备存放:
灌浆施工中所用到的设备包括有灌浆机、拌浆机、电箱等;以上设备应堆放在相应施工楼栋一层位置,避免放置在有雨淋湿,有积水的地方。
施工设备应做好管理工作,使用模板钉制的木柜等措施,做好机械的保护工作。相应的施工设备应设置标识牌。
2)灌浆料存放:
通常灌浆料每一袋净含量为25kg,包装袋上应标明产品名称,净重,使用说明,生产厂家,生产批号,生产日期,保质期等。
灌浆料存放应根据进场的时间,现场的堆放情况设置堆场,堆场应处于通风干燥阴凉处,避免阳光直射。灌浆料应设置标识牌。
2.3灌浆料的进场检验
对于套筒灌浆料,应检查其出厂检验报告及型式检验报告,查看报告是真实,且处于有效期内(型式检验报告时效4年)。
套筒灌浆料进场时,应对灌浆料拌合物 30min 流动度、泌水率及 1d、3d 抗压强度、 28d 抗压强度、3h 竖向膨胀率、24h 与 3h 竖向膨胀率差值进行检验,检验结果应符合《钢筋套筒灌浆连接应用技术规程》(JGJ 355-2015)第 3.1.3 条的有关规定。
同一成分、同一批号的灌浆料,不超过 50t 为一检验批,每批按现行行业标准《钢筋连接用套筒灌浆料》JG/T408 的有关规定随机抽取灌浆料制作试件。
此外,灌浆套筒连接接
图1 注浆机样式图
图2 注浆机性能参数截图
因国内对于灌浆施工机械的参数规定等并未有规范指导,根据我司相关施工经拟参考日本进口设备灌浆设备OKG-10ME-200V-30s(主要参数见图3.2所示)的相关要求配备灌浆机械。
根据上述参数设备出浆速度为8~15L/min,压力值为0.8MPa至1.45MPa,以上两点为灌浆机较重要的参数,选用的设备应尽量满足或者靠近,不宜背离太多;本项目拟考虑配备2台灌浆机。
2)拌浆机
手持式可调速搅拌机(最大转速800r/min)
图3拌浆机照片
2.5施工筹划
1)人员安排
充分考虑总施工进度节点的要求以及满足每栋建筑灌浆施工需要的各个因素,拟在施工第N层水平排架时,在拆第(N-3)层水平排架时,进行相应楼栋的灌浆作业;此部分考虑因若楼面满堂支撑架,灌浆施工困难,灌浆速度拖慢,浆液的施工状况不容易控制。此外排架拆除时,相应楼层混凝土虽达到设计强度,但灌浆缝未施工,在第(N-3)层脚手架拆除完毕的同时做到灌浆施工完成是比较合理、经济、安全且利于文明施工安排。每个灌浆班组3人,设1名施工负责人
2)合理分仓
根据规范要求,合理设置分仓,每个仓体不大于1.5米,一个仓体内至少保证有一个进浆孔和一个出浆孔
封堵砂浆制作比例为水泥:沙:灌浆料=1:2.5:0.5,搅拌均匀后加入适量水拌合,根据吊装进度来决定需要拌合的数量,防止水分蒸发后封堵砂浆固化,做到随做随拌;
预制构件外侧封堵采用40*40规格的泡沫条预铺施工,在构件吊装前,先铺设在下层板外侧向内水平延伸15mm位置;
图4 部分分仓图
2.6灌浆连接工艺流程
1)预制构件灌浆施工流程
拼接面清理及墙板分仓(吊装前)→充分湿润拼接缝表面→拼接缝砂浆封堵→自然养护砂浆达到施工强度→灌浆设备,拌合浆料准备→灌浆套筒注浆连接→封堵灌浆孔
伴浆工艺:灌浆料倒入搅拌设备→计算水量并精确计量→专用设备高速搅拌→浆料倒入灌浆机储浆斗
2)灌浆施工工艺要点:
拼接面清理——包括构件底部灌浆套筒清理,座浆面清理,有条件的应使用高压气枪清理柱底部套筒及拼接座浆底面杂物如泡绵、碎石、泥灰等避免因松散骨料或其他杂质影响拼接面后期结合强度。
图5构件出厂前底部高压气枪清理杂物
湿润灌浆套筒——灌浆前应使用手持喷雾器对墙板进出浆口进行水分湿润但不得有明水。
计算水量并精确计量——灌浆料应严格按照材料提供商的要求控制水灰比,不许允随意增加减少用量,也可以用量杯计取。
专用设备高速搅拌——搅拌设备的转速应满足厂家及规范的要求,本项目搅拌设备转速应不大于800r/min;控制灌浆料搅拌时间,据厂家所给定的技术参数从投料开始搅拌3-5min搅拌完成后应静置2min,(具体根据厂家要求实施)。
浆料倒入灌浆设备并灌浆——浆液倒入灌浆设备后,应先打出一部分浆液肉眼观测稠度是否一样;压浆施工应从套筒下部孔注浆,待上部的出浆孔连续流出柱状浆液后才可以用止浆塞封堵出浆孔灌浆孔。
3)其他施工要点
灌浆施工时,环境温度应符合灌浆料产品使用说明书要求;环境温度低于 5℃时不宜施工且需对灌浆料进行保温温度宜为15℃~30℃,低于 0℃时不得施工;当环境温度高于 30℃时,应采取降低灌浆料拌合物温度的措施,特殊施工温度下采用的措施应获得灌浆料厂家,设计认可方可行动。
灌浆料开袋前应检查材料是否仍在有效期间内,若超过有效期不予使用。
灌浆料在拌浆时应制取试件,对应每一层拼接部位应制取不少于3组,标样后测试28d龄期的抗压强度。
当灌浆中遇到必须暂停的情况,此时采循环回浆状态,即将灌浆管插入灌浆机注入口,暂停时间以搅拌完成后30min为限,如超过需将此批拌好的砂浆报废处理。
搅拌器及搅拌桶禁止使用铝质材料,因为铝制材料拌制时将会造成微量铝粉进行浆液中,由于浆液本身配比,混入微量铝粉会严重影响浆液质量。
4)灌浆控制要点
根据图纸分仓后灌浆,单一仓体不得大于1.5米,单一仓体内套筒数量不低于3个;灌浆时将仓体内所有灌浆孔和出气孔封堵,在仓体一端进浆孔灌浆,在最远端开启一个出气孔,待出气孔出浆后封堵,再依次从远至近拔开塞子灌浆,出浆后封堵,必须保证在灌浆过程中只有一个出浆孔是开放的。
2.7灌浆异常情况及解决办法
1)个别套筒顶部不出浆
应对:可能套筒内部有异物阻塞,使用小钢丝从出气孔顶部进行疏导。
2)封堵部位爆仓
应对:及时的在缝隙外部进行加固,加固好后再次灌浆,加固操作时间控制在10分钟内。
3)个别套筒底部及顶部均未出浆
应对:先用小钢丝进行疏导,如无效果,则砸开此套筒底部的封堵,是否被封堵料堵住套筒,如是,加固后继续灌浆;如否,则将底部封堵清理掉后用高压水枪冲洗每个套筒及板底,找到问题后再次封堵灌浆。
3 结束语
由于装配式建筑自重较轻,地基较传统建筑简化许多,工厂将预制好的构建运至现场,将其按规程、设计组装好,避免了很多原材料搅拌、抹灰、砲墙的施工过程,使施工过程得到简化。同时施工过程避免了季节性限制,给施工带来了方便。装配式建筑不但起到了提高性能、节约人力、降低能耗的目的,同时也能够降低成本。随着装配式建筑研究的深入,水其将具有更为广阔的应用前景,将会给人们带来更大的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装配式建筑套筒灌浆料技术及简介[J].吕代江.门窗.2016(03).
[2]装配式建筑钢筋套筒灌浆料研究[J].李世元,夏春蕾,杨思忠.混凝土世界.2018(01).
[3]钢筋套筒灌浆连接施工质量控制措施[J].秦珩,钱冠龙.施工技术.2013(14).
论文作者:任明辉
论文发表刊物:《建筑学研究前沿》2018年第1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0/26
标签:套筒论文; 建筑论文; 设备论文; 浆液论文; 钢筋论文; 排架论文; 材料论文; 《建筑学研究前沿》2018年第15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