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金融协调与中国金融业的发展_金融论文

全球金融协调与中国金融业的发展_金融论文

全球金融协调与中国金融的发展,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中国金融论文,金融论文,全球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金融的波动是当今世界经济中最重要的现象之一,金融的发展也是当今世界经济发展中最重要的领域之一。从国际上看,1994~1995年金融动荡所引起的一系列重大事件成了1995年七国首脑会议的主要议题。该次首脑会议对此的基本点是加强国际协调,以利各国的宏观调控。前一时期国内对七国首脑会议的报道倾向于“没有取得什么实质性的成果”。这一判断没有注意到会议向人们提供了一个重要的信息,那就是金融的国际调节正在成为一个重要的发展趋势。1995年美、日、德三国货币当局联合干预实现美元汇率的大幅度回升就是这种协调的明证。注意这一趋势,不仅有利于我国更好地适应和利用国际环境,而且有利于我国更快地发展金融产业,稳步实现金融业的对外开放。

一、金融领域国际协调的主要内容

金融领域的国际协调是全球经济协调的一个组成部分,同时它又涉及和依存于经济其它各个领域的国际协调。从最新的发展来看,金融领域的国际协调主要包括以下一些内容。

1.汇率的国际协调。

汇率的国际协调可以追述到二次大战后的初期。布雷顿森林体系下的固定汇率制是汇率国际协调的最成功形式。在这个制度下美元与黄金挂钩,各国货币与美元挂钩,只有经过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同意一国才能调整其汇率。稳定的汇率有效促进了战后国际经济贸易关系的发展。但是,由于这个货币体系的根本性矛盾,到70年代初完全崩溃。此后,各国货币之间的汇率便处于经常性的波动之中,对国际投资贸易关系带来了很大的不确定性。

由于发达国家之间高度的相互依赖,汇率的协调十分必要。这一点首先在欧共体国家实行联合浮动中反映出来,区域性的货币一体化逐步推进适应了经济一体化的需要。美国、日本及其它发达国家一再出现大幅度的汇率变动,国际协调的主要特点为双边的谈判和国内的政策干预。

哈利法克斯七国首脑会议是在美元对日元和马克连续数月大幅度贬值的情况下举行的,汇率的联合调节自然成为一大主题。在1995年以来的国际汇市动荡中,各国都出于自身的利益考虑而不作出强有力的干预,导致汇率水平在几个月中连创新低。调整汇率的难度不仅在于对外贸易投资关系和国际收支问题,而且关系到国内的各个宏观经济目标,即经济增长率、就业水平和通货膨胀率。会议表明,各国首脑进一步认识到在各国经济相互依赖不断加深的情况下为实现全球宏观经济和金融方面的稳定而在汇率方面进行协调的必要性。各国首脑确认,各国在宏观经济政策上进行密切磋商和实行有效合作,是促进持久的无通货膨胀的经济增长、避免内外收支出现巨大的不平衡和促进外汇市场稳定的重要因素。为此,各国首脑提出,要对已经存在多年的各国部长间的磋商的结构作一些调整,以更好地加强合作。这种磋商还包括各国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磋商。

2.对国际资金流动的协调。

墨西哥金融危机表明,短期资金的流动可能对一国造成极大的冲击。冲击的结果不仅影响到受冲击国家本身,而且作为产品市场或债务国也会影响到其它国家。除了墨西哥政府的政策调整外,国际援助是墨西哥渡过危机的主要原因。但这一事件同时也反映出国际社会对于当代世界经济条件下出现金融风波的准备是不足的。这一事件使人们认识到,随着世界经济中私人资本规模的迅速增长和流动速度的不断加快,国内金融市场与国际金融市场正在不断融合。一国金融对外开放的扩大,既带来了巨大的发展利益,也潜伏着巨大的震荡风险。

健全的财政与金融政策体系是各国防止金融冲击的主要保证。但是,就国际社会来讲,一个有效的措施是建立和改善经济“预警系统”,即通过及时准确的统计信息,反映一国的经济与金融状况,以便及时采取行动,防止冲击的发生。各国认为,预警系统的建立主要依靠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要规定重要的经济和金融数据的基准尺度,确定对各国是否符合这些基准尺度的鉴定程序,要求成员国充分及时地报告标准的数据,对各国政府的政策提出意见。建立预警系统问题的提出是国际社会在墨西哥金融危机后亡羊补牢的积极行动,是通过信息优化、集中和有效反馈来影响各国政府决策的一种新的协调方式。

除了努力防止金融危机的发生以外,对可能出现危机的各国共同采取迅速有效的措施是国际协调的又一内容。从墨西哥金融危机的教训看,关键是在危机发生时迅速调集资金。国际社会认为,实现这一点需要由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在国际社会形成一种应急筹款机制,而不仅仅象这一次由发达国家各自决定提供临时性的援助。当然形成这种机制的办法仍然是由各国(主要是发达国家和新兴工业化国家)提供资金。各发达国家还提出,要把目前根据一般贷款协定规定可获得的贷款数增加一倍来应付这一需要。

3.金融市场的监管和防止国际性的金融犯罪。

巴林银行倒闭的事件表明,衍生金融工具的交易具有极大的风险性,操作的规范化和加强对交易的监管是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由于金融市场已高度国际化,证券市场、证券商和交易所跨越国界,任何一国的金融当局对这些都难以有效地统一管理。再加上交易本身的复杂性,这种监管尤其迫切需要国际社会的合作。

监督机制是多方面的。在国际上,包括金融机构对其海外机构的监管,一国金融当局对在本国经营的外资金融机构的监管,以及国际性证券市场的操作规则等。发达国家现已确认,为维护国际金融体制应加强各国管理部门的监督机构之间的合作,以在全球范围内有效而互相协调地增强保护措施及透明度,强化标准和体系;鼓励各国取消资金市场的限制,加强国际金融机构对各国的政策建议及其作用。负责银行和证券业务的国际组织将对目前的安排提出报告和改进措施。

二、国际金融协调的前景

目前可能出现的各种国际金融协调,在不同程度上会改善国际金融的环境,或对各国的金融发展产生影响,因而是十分值得注意的。

1.新的国际货币体系未见雏型,汇率协调将长期依赖于各国的政策合作。

自从固定汇率制崩溃以后,对新的国际货币体系的探索一直在进行,但是,迄今为止几乎没有一种方案更接近于现实。如果说国际货币体系的根本任务是有助于国际经济贸易关系的稳定发展,那么它必须解决几个根本性的重大问题。一是汇率制度的选择。20多年来,浮动汇率制已普遍为各国所接受,因为在浮动汇率制下,各国可以不必为维持汇率稳定而放弃国内经济增长和就业的目标,通货膨胀的国际传递可以得到隔离。但是现代经济的不确定性正是来自于汇率的经常性变动。二是本位货币的选择。黄金非货币化以后,其作为本位货币的作用已经不复存在,加上黄金的产量低,价值不稳定,已难以再继续作为本位货币。马克、日元国际地位提高,但是其与美元并存作为本位货币是不现实的。因为多种货币作为本位货币增加了汇率的不确定性,这些国家的本国经济情况都会影响到相对汇率水平。因此多种货币作为本位货币的体制是行不通的。三是储备货币的选择。尽管马克、日元在国际储备中的比重上升,但并不等于说这些货币已成为国际储备货币。作为记帐单位,美元仍然是国际市场的标价货币和官方的钉住货币;作为交易媒介,美元在货币交换中为中介货币成本低,也普遍作为官方的干预货币;作为价值贮藏,国际私人存贷仍以美元计值。从长期来看,美元的国际地位下降,但由于日本和德国外贸比例较高,货币作为国际储备货币会使本国经济受到较大的来自外部的冲击。所以,就国际储备的比重而言,日元和马克的地位将会逐渐上升,但这并不等于说将形成一个新的国际货币体系。

一国货币作为国际货币的根本矛盾在于,其必须具有强大的经济实力,从而能有效地维持其货币的稳定。但是如果该国经济实力相当强大,国际清偿手段就会不足,因为该国不会出现大量的外贸逆差而为世界提供不断增加的清偿手段的需求。而一旦该国出现大量外贸逆差,其货币的不稳定性就使它不能再作为国际货币而存在。一国货币的这一矛盾在几国货币的情况下也同样存在。

这就是说,现行的浮动汇率制度将长期化,在出现一个新的国际货币体系之前,通过各国政策上的协调来实现汇率的相对稳定仍将是国际货币体系的主要特点。在1995年美元汇率大幅度贬值以后,美、日、德三国政府对汇市进行了联合干预,引导了国际汇市,使汇率基本回复到原来的水平,集中反映了当代国际汇率协调的特征。

尽管浮动汇率制还将长期存在,但发达国家之间的目标汇率区的设想却可能使汇率的国际协调达到一个较高的水平。所谓汇率目标区,即主要发达国家之间确定的相互间汇率浮动的幅度,各国政府有义务运用经济政策干预外汇市场使汇率波动维持在一定的幅度之内;目标汇率可以进行调整;其它各国的货币钉住目标区汇率浮动。24国集团曾发表《国际货币体系的运行与改革》的报告,原则承认建立目标汇率区的设想。当然目前各国对此仍有不同的看法,因为这对各国国内政策提出了要求。

在当前浮动汇率制的情况下,许多国家采用了钉住一篮子货币的汇率制度,另有一些国家则钉住特别提款权。看来特别提款权的国际货币地位将逐渐上升。特别提款权这种一篮子货币很有可能成为未来由国际社会创造的国际货币。自发行以来,特别提款权的功能不断扩大,逐步承担了国际储备的职能,本位货币的职能。只要其发行量增加,其流通功能得以确认,这是完全现实的。可以说,特别提款权本身就是国际金融领域中一种重要的协调工具,其数量的增加和职能的扩大都是国际协调增强的表现。1995年七国首脑会议提出,发达国家继续支持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所有成员国加入特别提款权体系,敦促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开始广泛审议特别提款权的地位和功能。这是一个值得注意的现象。

2.国际预警系统有利于避免和缓和各国的金融危机。

由于发达国家的支持和国际组织的努力,国际预警系统在近期内建立是完全可能的。从理论上讲,一国的金融危机是各种国内经济因素的集中体现,也是大量国际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同一般经济现象一样,它也是通过一定时期的积累而逐步形成的,是会在一些先行指标中反映出来的,也会提前显示发展的趋势。国际合作将十分有利于在全球范围内全面地搜集信息,作出及时的分析和预测。从实践上讲,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长期以来致力于帮助各国克服国际收支中的困难,集中了各国经济尤其是金融方面的大量信息,能够及时预见各国金融的发展趋势。

比较困难的环节在于,国际社会难以筹集足够的资金作为应急贷款。国际组织的财政问题已成为近年来的一个突出问题,其关键是发达国家大量拖欠应缴纳的经费。因此,尽管各国呼吁十国集团以及其他有能力支持这一体制的国家作出财政安排,尽快增加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贷款能力,但是资金的真正落实还是一个大问题,甚至反而需要依靠象新加坡等这样一些新兴工业化国家给予支持。随着各国经济实力的变化,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缴款安排也需要进行调整。新的方案有待审议,总的目标是增加这一组织的资金,以适应其不断加重的国际责任。

需要指出,应急贷款的作用只是在于对付出现的金融危机,减少危机带来的冲击,特别是对发达国家的冲击。发达国家帮助出现了金融危机的发展中国家渡过难关,基本上是出于本国利益的考虑。危机过后,对发达国家没有什么影响,但对危机国家来说,如果依靠贷款来渡过金融危机,结果只能是使一国的外债负担大大加重,结果是蕴育新的债务危机。墨西哥的事实证明了这一点。因此,对发展中国家来说,关键还在于通过更合适的金融与财政政策来避免危机的发生。

3.国际监督将使金融市场进一步走向规范和成熟。

近年来国际金融市场出现的主要问题在于,衍生工具是金融领域中的一个全新现象,不论是在发展中国家还是在发达国家都还没有形成一整套有效的管理监督机制。因此,巴林银行事件发生以后,发达国家普遍探究原因,寻找预防的有效措施。需要指出的是,在发达国家并没有出现否定衍生金融工具的倾向以及因发生问题而对交易本身予以收缩。相反,一些著名经济学家和金融家都十分重视金融创新在现代经济中的作用。发达国家在金融领域中比较成熟的管理体制,提供了对创新金融工具进行有效管理的基础。更重要的是,在金融证券市场高度国际化的今天,管理监督机制也必须高度国际化。衍生金融工具尽管具有极大的风险性,但是其在现代经济中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必然会迅速地发展起来。

金融衍生交易的风险来自于两个方面,一是内部风险,二是外部风险。内部风险包括因交易决策部门对市场预测不当导致决策失误的决策风险,因交易员操作延误导致的操作风险,因交易会计报表资料不全、揭示度不高导致的会计风险,以及因交易员业务素质、职业道德出现问题导致的交易员风险等。外部风险包括交易违约的信用风险,金融标的价格不利变动的价格风险,市场供求失衡、交易不畅的流动性风险,清算故障或清算价值变动导致的清算风险以及法规不明或交易不受法律保障而导致的法律风险等。国际协调可以提高交易水平和交易的外部环境,从而大大减少这些风险。

国际金融诈骗活动已越来越严重。犯罪分子主要利用现代高科技手段和银行在跨国业务中的薄弱环节进行诈骗。从技术上讲,国际合作完全可能对付这类犯罪。国际合作的主要内容是,利用现代通讯技术和电子技术加强各国金融机构之间的信息沟通,规范业务合作的程序,通过国际协调创造金融活动的国际准则,同时也包括国际刑警组织之间的合作。

三、中国参与国际金融协调与合作的战略

参与国际金融的协调与合作,对中国来说还是一个比较新的问题。这主要是因为中国还刚刚走上开放的道路,对世界经济的影响还不大。但是,国际金融协调对于中国的进一步发展却是十分重要的。

1.在走向可兑换货币的过程中,深入研究和利用国际条件。

迄今为止,汇率协调主要是发达国家之间的问题,由于人民币还不是可兑换货币,汇率决定虽然是以市场为基础的,但供求主要取决于国内,因而国家几乎不承担汇率协调的义务。但是,国外对中国操纵汇率的指责仍多次发生,这就使我们不得不考虑汇率调控的国际约束问题。世界贸易组织关于一国调节国际收支的规定也将会对我们有一定的制约。

在实现人民币自由兑换的探讨中,一般较多注意的是国内条件是否成熟,而把国际环境看作是形成冲击的因素。现在还需要进一步研究的是,对于一个自由兑换的国家来说,国际社会还有哪些条件可以利用。比如,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对一国克服国际收支短期困难所提供的保障,世界贸易组织对发展中国家为国际收支面临失衡威胁时进行贸易干预所提供的权益,主要贸易伙伴国的合作所可能起的作用等。此外还要注意研究主要国家汇率调节及共同干预对我国的影响。随着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我们也应当积极参与改革国际货币体系的工作。

2.利用国际条件,防止短期资金的冲击。

墨西哥金融危机发生以后,国内对教训总结中的一个主要看法是,利用外资要把重点放在直接投资上,因为它不易随政治经济形势的短期的变动而流失。在许多同志看来,短期资金是一股祸水,追逐利润,流动迅速,不易控制。

这种看法有一定道理,但基本上是片面的和消极的。短期资金同样是可以利用的外资,在流出流入中保持的一个常量是可以利用的,而且不构成外债。忽略了这一部分资金就大大缩小了我们利用外资的范围。事实上,当今世界上间接投资的规模已大大超过了直接投资的规模,证券市场是一个越来越重要的国际筹资渠道。

问题的关键是如何避免冲击。就国内条件而言,主要是保持政策的稳定性,以及宏观经济环境的稳定性。不能过分地依赖高利率来吸收游资,国际收支的平衡要注重贸易的平衡,不能长期靠短期资金的流入来补贸易的赤字。同时,国际条件的利用也是同样重要的。墨西哥靠国际援助渡过了难关,但因此大大增加了外债的规模,这不是一种可取的办法,但在必要的时候也不妨加以利用。现在国际组织正在被更多地注意到并发挥更大的作用。作为国际社会的一个成员,利用各种国际条件是正常的。所以要注意研究国际上应急筹款设立的动向,成员国的权利与义务。研究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运用提款权来帮助成员国应付危机的趋势,以便在必要时作出迅速有效的反应。在墨西哥金融危机时,作为新兴市场的东南亚国家的货币也曾受到冲击,投机者大量抛售这些国家的货币。日元升值也使东南亚国家保卫本国货币成为一个严峻的任务。为此,亚太经济合作会议计划设立货币稳定基金,由亚洲各国建立政策协议机构,利用国际货币基金的资金来防止因货币危机或汇率大幅波动引起的混乱。在金融开放度不断提高的情况下,作为一个亚太经济合作会议的成员国,中国应积极关注和参与这一国际合作。

当然,应当把重点放在如何预防危机的发生上。新的国际金融协调的一项重要内容是各国及时提供重要的经济与金融信息,由国际货币金融组织加工整理,对各国发出预警。我们应注重研究如何从这些国际信息中更快更准确地发现对中国经济的影响,密切注意国际资金的流向,而国际资金的流向又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各国的政治经济环境与政策动向。要特别注意利用国际组织提供的各国重要经济数据,从中发现与我国的关系。有必要建立以预测我国短期资金流动为目标的经济模型,揭示国内外利率差、股价水平、汇率变动、经济增长率等因素间的相互关系。这样就可以更及时准确地预测到国际资金的流向及其可能对我国的冲击。

3.积极创造条件,稳步发展衍生金融工具的交易。

由于各方面的条件尚不成熟,我国衍生金融工具的交易出现了一些问题,不得不暂时中断。但是从长期来看,衍生金融工具的交易是必须发展的。发展的必要性来自于内外两方面的原因。从国内来说,市场经济体制建设速度很快,改革仅15年,市场经济条件下的金融体制就已有了雏形。证券市场和外汇市场的快速发展不但为衍生金融工具的交易创造了一定的条件,而且会不断提出客观上的需要。从国际上看,金融业的开放和国际化是一个迅速发展的大趋势,中国正面临着发达国家金融机构要求不断开放市场的压力之中。金融业的国际化与全球一体化发展十分迅速。在这种情况下,中国不是自己发展这一市场,就是把这一市场让给外国金融机构。国内这一市场不发展,就难以参与国际交易。外国金融机构进入中国,也必然带来一系列新的金融工具。

在中国衍生金融工具交易市场的发展问题上,有一系列的条件有待创造,其中大部分与经济的市场化和产权关系的明晰化相关。但是这些都属于外部条件。金融衍生工具市场本身的成熟主要仍然取决于交易本身的规范化及有效的监管。发达国家目前同样在进行这一方面的探索,这一事实说明了两个问题。一是在这一方面我国与发达国家之间的差距并不太远,我们可以实现与发达国家同样的发展;二是参与这一国际性问题的探索会十分有利于我国的发展。换言之,市场规范化问题可以通过参与国际性的探索和监管方式的国际接轨来实现,这是微观领域具有合作性质的国际协调。当然,就国内条件而言这仍依赖于经济市场化的全面发展。

近年来我国不断受到国际性金融犯罪活动的侵扰,这既有国际社会的普遍原因,也有我国金融制度不完善方面的原因。从目前犯罪活动的特点看,单有我国国内的监控仍不足以对付这种猖獗的犯罪活动,因为跨国界的金融诈骗主要是利用国际银行间信息交换的延误和不充分,以及各国银行业务操作规则中的某些差异。所以只要增强国际合作,有效防范是完全可能的。为此首先要使我国银行业务,包括国际业务与国内业务进一步规范化、现代化,实现与国际接轨。同时还要通过国际合作,建立强大的信息网络。特别是要参与国际银行业之间的合作,包括技术上的合作与操作规范上的合作。

标签:;  ;  ;  ;  ;  ;  ;  ;  ;  ;  ;  ;  ;  ;  ;  ;  ;  ;  ;  

全球金融协调与中国金融业的发展_金融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