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襄阳市南漳县九集镇涌泉完全小学 杨艳 朱琴丽
作业是学生学习数学、发展思维的一项经常性的实践活动,也 是师生信息交流的一个窗口。布置数学作业是学科教育流程中一个 重要的环节,是学科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它能使学生掌握系统的 数学基础知识,训练学生的技能、技巧,培养学生学习能力、发展 学生智力,其效果直接影响到教育教学质量。因此,数学课外作业要力避重复性、防止单一化、克服封闭性,精心设计与安排训练内 容,充分发挥数学作业的功能。
一、数学课外作业的具体形式
学生常常把作业视为沉重的负担,这与作业缺少情趣,脱离学生实际生活,忽视活学活用有关。数学课作业设计若能切合学生的见闻、理解、情感、思维,采用生动活泼的形式,学生就会以更主 动的姿态投入到作业中。数学课作业的形式一般有: 游戏类作业 游戏是激发兴趣的最好载体。游戏作业带有“玩”的色彩,设计游 戏类作业要考虑与所学习的数学内容有关系,此类作业主要用于低 中年级。如《认位置》一课后,布置学生回家和邻居的小朋友一起 做左手、右手的游戏;《认识物体》一课后,让学生做一个认识物 体的游戏:把一个同学的眼睛蒙起来,让他们用手摸桌上的东西,说出是什么东西,并说出是根据什么性质辨认出来的。这样的作业学生非常乐意去完成,课后游戏成为课堂教学的后续活动。
1、 设计兴趣的作业,学生最爱做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课外作业设计时要考虑学生的生活实际,由易到难循序渐进。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避免单一的计算,可以把数学的计算作业设计成多种形式。如学习了两位数加减,为了巩固知识点,把计算变成有趣的猜数游戏,如:25+16=41,不一定 非要写,可以这样猜一猜:我比 25 大 16,我是谁?这样的猜数不但 提高了学生们的兴趣,而且连思维能力稍差的同学,计算能力也得 到了提高。除了猜数,我们还进行了猜年龄、猜吃的、玩的、用的 东西,这里看起来很简单,其实有很多数学知识。这种猜数内容的 方法可以在家庭中猜,也可以在同伴间进行。
2、设计弹性的作业,学生愿意做
同一个班级的学生,智力因素和生活实践都有一定的差别,学 习程度不一。为此,在设计作业时,要设计难易有别、层次不同、 形式各异的弹性作业,教师“按需分配”,学生自主选择,以满足各层次学生的学习需要。
(1)根据教材要求和班级学生学习实际情况,设计难易有别 的作业要求,供学生自主选择,这样的“量身定做”,体现了作业要求的自主性。如:对后进生的要求可以放低点,对中等生的要求可较高,对尖子生要求要高。这样,每层次的人都会产生成功感。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教师依据每节课教学的知识结构和学生掌握知识的实际 情况,设计几组层次不同的作业,让学生自主选择其中几道题做, 体现了学生的自主意识,培养学生的主体精神。
总之,无论是课堂作业还是课外作业的设计,都要有弹性,切忌一刀切。否则,优生觉得吃不饱,题目的智力发展就会受到抑制, 容易产生自满情绪;而差生就会觉得压力太大,对学习目标望而生畏,失去学习信心。
3、创作类作业
数学创作可以拓展学生想象的空间,增强和丰富他们的想象力,可以是数学设计、数学小论文、数学故事等不同形式。让学生把平时观察到的身边的数学知识、学习中发现的数学规律、解题中 的新方法、某些运算法则、对某个知识点产生的疑问等及时记录分析,定期(一周)互相作一次交流,互相评价。如《千克、克》一课,可让学生写自己在生活中遇到的有趣的数学小故事、说说生活 中碰到的有趣的事、或者是重量单位的小知识的收集整理。如《年、 月、日》课后请同学根据课上学到的知识,为家庭做一个需要的年历。这样他们所学的知识得到了运用,丰富的情感得到了体验,既 让他们学到知识,又养成善于观察、善于思考、善于总结的学习习
惯,更重要的是促进了学生社会性的发展。
4、实践性作业——培养学生的数感
这类作业主要来源于例题和练习中涉及量与计量的内容。小学数学中量与计量的主要内容有:长度单位、重量单位、时间单位、面积和体积单位。这些计量单位的进率不完全相同,且有些量的认 识又比较抽象,学生在这方面的感性认识相对比较贫乏,造成学生 对量的观念的正确建立有一定的难度。所以教师光凭口头说教或大 量练习并不能让学生真正理解体会。因此,我们需创造实践条件、提供实践途径,通过切身感受,来加强观念的认识。在设计此类题时,要求教师自己应对这些量的观念有正确、清晰、完整的认识。 学生在学习此类知识时应做到人人练习、多多练习,加强实践,增加感受。
例如,学习了《克与千克》后,家庭作业就是:“掂一掂 不同的实物,估一估,称一称等,感受 1 千克和 1 克的质量。”学 习了《千米的认识》后,让学生绕着 400 米的操场走两圈半。通过 亲身实践,学生自然而然地对知识有所体验,促进理解。诸如此类 的作业,旨在以各种活动形式为载体,帮助理解知识,感受数学与 生活的联系,体会数学的应用价值。
5、数学课外作业常见的问题表现如下:
(1)作业量过多。 一般学生完成每天的课外作业起码要两三个小时,完成了老师布置的课外作业,还要完成家长的。其实这种盲目的“题海战术”,导致学生思维活动空间减小,不利于能力的 发展,并且使学生作业效果降低,作业抄袭现象严重,造成了很大负面影响。
(1)形式单一,内容乏味。 由于应试教育的影响,课外作业内容拘泥于课堂知识、拘泥于教材,往往以试卷中出现的形式作为 课外作业的模式,完成同步练习,机械重复的较多。作业陷入机械 抄记、单调封闭的误区不能自拔。那些限于室内、拘于书本的静态 作业,使学生埋头于繁琐重复的书面练习而苦不堪言,严重影响了学生的身心健康。
(3)应用意识不强。 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很少讲知识 的来源和实际运用,学生应用意识淡薄。做课外作业时学生只会按类型做题,不会应用。他们既不知道数据从哪里来,也不知道解决问题需要哪些数据,更不知道怎样去获得数据、解决问题。
论文作者:杨艳 朱琴丽
论文发表刊物:《创新人才教育》2017年第9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11/27
标签:作业论文; 学生论文; 数学论文; 课外论文; 形式论文; 知识论文; 课后论文; 《创新人才教育》2017年第9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