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连市普兰店区中心医院 辽宁大连 116200)
【摘要】目的:分析中西医结合治疗手足口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大连市普兰店区中心医院2015年4月至2016年3月期间收治的62例手足口病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数字单双号的模式分为对照组(单用西药)与观察组(中西医结合治疗),每组各31例。比较两组的体温恢复正常时间,皮疹、疱疹消退时间,口腔溃疡愈合时间,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体温恢复正常时间,皮疹、疱疹消退时间,口腔溃疡愈合时间,治疗总有效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结论:针对手足口病患者,采用中西医结合方案能够显著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提升临床疗效,对患者生活质量的改善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手足口病;中西医结合治疗;临床疗效
【中图分类号】R5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231(2017)06-0060-02
手足口病(hand foot mouth disease,HFMD)主要是因为多种类型的肠道病毒引发的一种传染性疾病,婴幼儿是该症的高发群体[1]。大部分患者的临床症状较为轻微,临床症状主要是以发热和手、足、口腔等位置的疱疹或者皮疹为主。绝大部分患者一周内能够痊愈,然而少数症状较为严重的患者容易并发心肌炎、脑炎,病情发展较为迅速,具有极高的病死率,神经源性肺水肿与脑干脑炎是主要是致死因素。针对手足口病患者,临床中主要采用常规西药支持治疗,但临床症状改善较为缓慢,疗效并不理想。鉴于此,我院从2015年开始采用中西医结合方案进行治疗,临床疗效较为理想,现将治疗方案进行如下报告。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大连市普兰店区中心医院2015年4月至2016年3月期间收治的62例手足口病患者,采用数字单双号的模式分为对照组(单用西药)与观察组(中西医结合治疗),每组各31例。对照组,男19例,女12例;年龄9个月~10岁,中位年龄(5.2±2.7)岁;病程3~7d,平均病程(4.5±2.6)d。观察组,男18例,女13例;年龄10个月~9岁,中位年龄(5.1±2.4)岁;病程4~7d,平均病程(4.7±2.5)d。两组患者基础资料的差异对比均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1.2 治疗方法
针对对照组,单用西医支持治疗,给予患者常规口腔护理方案,抗病毒方案选择利巴韦林;针对发热的患者,给予物理降温、布洛芬混悬液;针对反复发热的患者,给予免疫球蛋白治疗;针对并发心肌损害的患者,给予果酸二磷酸钠、ATP等;针对存在细菌感染症象的患者,给予对应的抗生素治疗。针对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手足口1号方,方剂组成:丹皮、生甘草、藿香各3g,玄参、生地各5g,白茅根、菊花、竹叶各8g,大青叶、金银花、芦根各10g,通草6g,剂量根据患者体重、年龄进行适当的增减,每剂取汁100ml,分为3次进行服用,每日1剂。两组患者均持续治疗3d。
1.3 观察指标
统计两组患者体温恢复时间,皮疹、疱疹消退时间,口腔溃疡愈合时间。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疗效评定标准参考文献[2]中相关标准,综合参考患者用药后体温恢复时间、皮疹消退时间以及口腔溃疡愈合时间进行判断:①显效:患者48h内体温恢复到正常水平,皮疹显著减少,口腔溃疡完全愈合,72h不存在流涎现象;②有效:患者72h内体温恢复到正常水平,皮疹有所减少,口腔溃疡完全愈合,5d不存在流涎现象;③无效:患儿治疗4d以后仍然存在流涎、发热症状,皮疹症状没有缓解。
1.4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19.0实施数据处理,计量资料应用(x-±s)来进行表示,两组之间的比较选用t来进行检验,计数资料用百分比进行表示,选用χ2来进行检验,P<0.05则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两组患者临床指标对比
观察组体温恢复时间为(2.03±1.09)d,对照组体温恢复时间为(3.14±1.13)d,具有显著性差异(t=3.936,P<0.01);观察组皮疹、疱疹消退时间为(4.51±1.08)d,对照组皮疹、疱疹消退时间为(5.76±1.28)d,具有显著性差异(t=4.156,P<0.01);观察组口腔溃疡愈合时间为(3.19±0.59)d,对照组口腔溃疡愈合时间为(4.34±0.63)d,具有显著性差异(t=7.418,P<0.01)。
2.2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对比
通过治疗,对照组当中显效8例,有效13例,无效10例,治疗总有效率为67.74%(21/31);观察组当中显效16例,有效12例,无效3例,治疗总有效率为90.32%(28/31)。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6.476,P<0.05)。
3.讨论
手足口病最早是1957年时在新西兰发现的一种传染性疾病,其主要是因为肠道柯萨奇病毒A 16型及肠病毒71型所引发,本身具有极强的传染性与较快的传播速度,较短时间内就能够在社区、校园等人口较为密集的区域引起大范围流行。主要的传播途径为粪便污染、唾液、疱液等,经口感染,潜伏期往往在2~6d,临床症状主要体现为发热和手、足、口腔等位置的疱疹或者皮疹,随着病情的不断发展,其还会引发神经源性肺水肿、脑干脑炎,导致患者死亡。针对手足口病患者,临床中通常采用西医支持治疗,但患者临床症状的改善较为缓慢,治疗效果并不理想,因此临床开始倾向于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的方案。
祖国医学中,手足口病属于“温病”的范围,病因主要是因为感受疫毒时邪,病位主要是心、肺、脾这三脏,实、热、湿为主要的病机特征。普通手足口病患者的临床症状大部分都是气分证候,共同特征在于热与湿,主要是以热毒为主要病因,所以治疗方案应当选择利湿透疹、清热解毒[3]。手足口1号方当中,大青叶、金银花以及菊花均具有清热解毒的功效,能够促进时疫之毒的解除;丹皮、生地黄以及玄参均具有清热凉血的作用,能够有效清除心、肝的热邪;藿香引药上行于口,可以对上焦毒邪发挥清泻的作用;白茅根、通草、芦根以及竹叶具有清热泻火的效果,同时兼具利湿的作用,能够通过小便去除心、脾之火;生甘草能够针对诸药进行调和,共奏清热、解毒、利湿、泻脾、清心的效果[4]。在西药支持治疗的基础上,给予患者手足口1号方,能够在短时间内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并且可以提升临床疗效。
本组研究数据中,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的观察组,其在体温恢复时间,皮疹、疱疹消退时间,口腔溃疡愈合时间,治疗总有效率方面均显著优于单用西药治疗的对照组,(P<0.05)具有显著性差异。提示,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手足口病能够有效缩短患者体温恢复时间、疱疹消退时间以及口腔溃疡愈合时间,临床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靳晓霞,王俊宏,徐荣谦,刘清泉,庞俊香,郭俊明.中西医结合治疗手足口病并发中枢神经系统感染90例临床观察[J].中国中医急症,2013,09(03):373-375.
[2]蓝英,陈定潜.静脉中药制剂结合西药常规治疗114例重症手足口病的临床分析[J].北方药学,2013,11(06):16-18.
[3]杨惠泉,王绪韶,尤德明,黄玉柱,胡淑琴,王海瑞.中西医结合治疗手足口病合并病毒性脑炎260例[J].河南中医,2016,12(01):93-94.
[4]杨春玲.中西医结合治疗手足口病的疗效观察及护理[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15,15(16):144+146.
论文作者:王长茂
论文发表刊物:《心理医生》2017年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5/25
标签:手足论文; 患者论文; 皮疹论文; 时间论文; 中西医结合论文; 疗效论文; 对照组论文; 《心理医生》2017年6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