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建筑工程全过程 造价风险分析 对策
建筑工程实行全过程的造价控制,有效控制工程造价是当前造价管理体制模式的重点发展方向。根据当前工程建设工程全过程造价控制中主要存在的问题,对工程项目各个建设阶段造价控制工作中存在的风险因素进行分析识别,提出合理的应对策略,从而实现对建筑工程造价的有效控制,实现管控目标。
1 投资决策阶段工程造价控制的风险分析及对策
建设项目投资决阶段策是项目建设前期的最初阶段,也是对建筑工程造价影响最主要的阶段,是对拟建设项目的建设条件、必要性和可行性进行技术论证和经济分析,运用科学的方法对不同建设方案进行比较,作出科学判断和立项决策的过程。根据近几年的相关资料显示,项目投资决策阶段对工程造价投资的影响程度达80%以上,建设项目根据实际的建设条件进行科学的决策,直接关系到投资效益的好坏。因此,在投资决策阶段,必须高度重视,分析项目各类风险因素,对项目进行充分的科学论证。
对策:①必须根据相关建设管理规定,,组织专家或委托咨询机构, 从环境、技术、经济等方面进行全面系统的论证,特别是对拟建项目的建设的可行性、合理性和必要性,对拟建项目的环境条件、建设规模、市场预测、工程技术和财务经济评价等进行全面的论证,综合分析评价并最终作出科学决策,为有效控制工程造价管理消除前期风险。
②科学编制项目可行性论证报告和投资估算,充分地考虑项目建设过程可能出现的各种情况如建设场址、建设运距、建筑材料市场情况、人工及社会经济状况等不利因素对工程造价的影响,使投资估算真正起到控制项目总投资的作用。
2 设计阶段工程造价控制的风险分析及对策
设计阶段是工程造价控制的重点,是确定建设标准及装修档次术与造价关系的关键环节。设计成果是否科学家合理,是否符合可研范围,对控制工程造价具有重要影响,也是全过程工程造价控制的重要风险。运用全过程工程造价理论及结合技术经济分析方法分析评估设计成果,对优化设计成果,控制工程工程造价,具有非常明显的效果,因此设计阶段是工程造价控制的最关键的阶段。
设计阶段造价控制主要风险有:①建筑项目目标值不清晰,过度追求高大上,建设标准高,对设计方案的优劣考虑较少;②设计方案,项目概算编制方式不甚合理,没有考虑造价的合理性和经济效益因素; ③设计单位为了追求效益,采用保守设计,减少工作量,极力避免被追究责任,反而造成投资浪费;④为了追求工期,违反建设程序,盲目开工建设,造成“三超”现象严重, 设计变更较多,工程造价难以控制;⑤设计人员用于创新设计、经济设计和合理设计的时间不多,设计效益差,设计成本增加。
对策:①加大设计成果的技术经济指标的评审力度;②合理设置设计费计取方法,加入合理的奖罚措施,引导设计人员为节约资金进行全面创造性的工作;③既要考虑设计方案的造型美观、功能齐全, 同时要把技术和经济结合起来,,还要考虑到方便施工、造价合理;④严格推行限额设计,按照批准的初步设计总概算,把控好施工图设计,在满足使用功能的要求下严格控制工程造价;⑤按照标准设计,缩短设计周期,是在设计阶段有效控制和降低工程造价的重要方法。设计阶段的工程造价控制不仅充分体现了前期造价控制的指导思想,而且是有效控制工程造价关键阶段。
3 施工阶段工程造价控制的风险分析及对策
施工阶段工程造价控制的主要风险因素有:①国家和地方主管部门的有关政策、法规和制度发生变化调整导致的造价变化的风险,包括人工工资、规费税率等。②施工期间由于建设期较长,或市场价格波动影响工程造价的风险。③施工单位在投标时,如果没能根据工程项目的具体情况,编制合适的施工组织设计和施工技术措施,在投标报价时未能准确报价,到具体施工阶段时会因施工方案不合理,造成工程费用的提高。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④部分工程量清单编制单位专业水平有限,编制时间紧,导致清单工程量与实际工程量不符和缺项的风险。⑤在工程项目实施过程中,由于上级部门或拆迁征地等因素影响,而随意将工程的工期延长或提前,造成工程造价的增加的风险。⑥在建设项目实施的全过程中,参与工程建设的工作人员的自身素质参差不齐,也将给建设工程的管理效益来一定的风险,最终影响到工程造价的控制。⑦建议方起草合同,没有邀请有经验的法律专家和工程咨询顾问进行评审,使合同隐含了大量的风险责任条款,导致使工程竣工结算时产生合同纠纷。⑧施工阶段工程造价控制的关键就是对设计变更和现场签证的有效控制。有些项目设计功能不合理,变更签证较多,造成工程造价控制难度大,同时有的施工单位会根据设计成果文件的不完善,采取 “低价中标,签证赢利”的策略,加大了工程造价控制的难度。
对策:①提高工程概预算编制人员的素质。工程概预算的编制和管理是一项十分复杂而细致的工作,要求编制概预算人员不但要有丰富的理论知识,还要及时了解建筑市场的动态变化,充分熟悉有关政策法规、定额标准和相关的动态信息。②加强合同管理。在签订施工合同时,严格做到承包范围清晰,承包内容明确。③加强施工阶段中的工期管理,减少工期对建设项目的影响,尽可能避免出现延长工期或缩减工期的现象。④进行风险评估。在工程项目前期准备阶段便开始对项目进行全面的风险评估,充分把控对影响项目造价的关键环节和风险因素,采取有效措施控制造价风险。⑤加强设计变更和现场签证的管理,对施工过程中变更签证的问题做至事前监控,尽量减少设计变更的发生,严格审核,科学分析设计变更对工程总造价的影响,提供科学合理的造价咨询建议,避免不必要的工程费用支出。同时确保变更签证资料的真实性、有效性和完善性,保证工程结算资料真实有效。
4. 工程结算阶段的风险分析及对策
工程结算阶段的主要风险有:①工程未经验收,或不具备验收条件,建设单位就投入使用,会导致因工程质量问题等因素影响结算工作的进展和工程价款的支付。②施工单位未按照合同约定时限及时提交竣工结算报告及完整的竣工结算资料,导致竣工结算工作拖延,工程结算款延期支付,并影响后续阶段的造价工作。③提交的竣工结算资料不完整或存在瑕疵,影响工程竣工结算工作的推进或建设单位没有在约定的工程结算期间内完成审核,导致工程结算被延误。④国有投资建设项目合同中均以审计结论作为最终工程价款结算的依据,而很多项目审计结论施工单位并不认可,导致审计纠纷和工程结算纠纷问题非常突出。
对策:①工程达到验收条件,施工单位要做好积极准备工作,完善有关资料。如果未经验收就投入使用,可视为已经通过竣工验收,对存在的质量问题,施工单位要积极整改,并做好相关施工资料收集。②施工企业需要严格按照合同约定的日期向建设单位及时提交竣工结算报告及完整竣工结算资料,并做好签收记录。③施工单位需要严格按照合同约定编制完整的竣工结算资料,准确、详实、全面,能完整记录、反映、证明整个工程造价发生内容,并编制相应目录、装订成册,并做好签收记录。④国有投资项目审计结论是否作为最终的工程结算价款,不应看是否为合同约定,关键是看审计结果是否正确合理,是否严格按照建设工程审计规程及合同约定的计价原则和计价依据等进行审计。如果审计结论无法达成一致意见,可以按合同约定进行诉讼仲裁或工程造价鉴定,以减少审计纠纷造价对工程造价结算的影响。
结束语:本文分析了建筑工程全过程造价控制从决策阶段、设计阶段、施工阶段和结算阶段存在的风险因素,这些因素都能对项目造价构成影响。本文作者根据全过程造价控制的实际工作经验提出相应对策,仅供参考。
参考文献:
[1]张雪娇.工程造价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探析[J]江西建材,2017(05)299.
[2]杨凤婷.建筑工程管理过程中的风险控制及对策探究 [J]科技信息, 2012(33)359.
[3]徐曼华.建筑工程造价控制策略探究 [J]福建建材, 2011(04)122-123.
[4]关兵,陶宜征.试论建设工程项目工程造价的全过程控制[A].河南省建筑业行业优秀论文集(2008)[C],2008.
[5] 李世煌,张旭冉.工程造价全过程控制方法[A].土木建筑学术文库(第 10 卷)[C],2008.
[6] 贾庆鑫.关于施工阶段工程造价过程控制的探讨[A].现代建设工程应用技术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9.
论文作者: 武占平
论文发表刊物:《城镇建设》2020年2月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20/4/23
标签:工程造价论文; 阶段论文; 造价论文; 风险论文; 工程论文; 对策论文; 项目论文; 《城镇建设》2020年2月5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