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送变电公司 210028)
摘要:随着经济的迅猛发展,客户对电力供应、分布式能源和电能质量的要求也在逐步提高,为满足电力供应的稳定及可持续发展的要求,智能电网的建设意义重大。本文将对智能控制方法概念及系统组成进行分析和研究,并提出智能控制法在变电站综合自动化中的具体应用,旨在为配电网自动化系统设计提供指导。
关键词:电力系统;综合自动化;自动控制
前言
近年来,国民经济发展背景下,我国电力企业在迎来更多发展机遇的同时,也面临着更大的挑战。变电站作为电力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可靠、稳定性直接影响电力系统,计算机等技术的出现,促使电力系统逐渐朝着自动化、智能化方向发展,且普及度日渐提升。因此,加强对变电站综合自动化中智能控制方法的研究具有现实意义。
1 智能控制方法概念及系统组成
1.1概念
智能控制方法主要是指在无人干预前提下,能够进行自主地驱动智能机器,从而实现控制目标的一种自动控制技术。其涉及学科比较广泛,例如计算机学、系统学及信息论等。
智能控制方法的优势,主要是相对于传统控制系统而言的,其具有人类的控制策略、且具有变结构特性,能够发挥自适应、自组织、自学习等能力,简而言之,智能控制能够在熟悉或者不熟悉环境中进行自动或者与人交互性工作,从而完成任务和目标。
1.2 系统组成
智能技术的出现和发展,有效突破了传统控制技术无法解决的困难,成为电力研究人员研究的重点。现阶段智能控制方法主要包括三个方面:
首先,专家系统。主要是对各类非结构化等方面的信息进行相应的处理,以此来实现智能协调、组织等目标,以其自身能够优化受控系统以及对系统状态进行识别,得到了广泛推广和普及。
其次,膜糊逻辑处理。一般是指将经典集合理论、语言变量等作为基础进行实现推理和模拟,只要将相关数据信息输入后,进行模糊推理等处理,系统便能够将推理后的结果输出,为电力工作科学决策提供支持。因此,膜糊逻辑处理在变电站综合系统中的应用效果十分明显。
最后,神经网络系统。主要是建立在大规模、且简单的神经元基础之上的网络,自身具有非线性特点,及自我学习和组织能力,在综合自动化系统中应用,能够提高系统稳定性。除了各类方法单独发挥作用,将各类方法有机结合,例如:专家系统和神经网络系统相结。
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中的智能控制主要是将实时数据信息与专家系统及防误操作三个系统有机结合,实现对自动化系统进行远程监督和控制,从而实现逻辑检查、闭锁及安全执行的目标。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一般情况下,其主要通过两个途径开展工作,一种是“指令发出——审核指令——有效性判断——执行或者拒绝执行”,另一种是“故障——检修——恢复系统运行”。
2 智能控制法在变电站综合自动化中的具体应用
智能控制法作为一个系统,具有复杂性、系统性等特征,构成智能控制法的每一个系统又是由多个部分组成的。例如虎摸逻辑控制系统,作为一种非线性智能控制系统,包括模糊逻辑控制、模糊集合理论及语言变量,不仅如此,在特定情况下,还能够模仿人的思维模式构建数学模型,以此来提高变电站控制有效性。
2.1模糊控制器
一方面,以模糊逻辑芯片为基础。通常情况下,此类控制器主要是为了满足硬件设备需求而制成的,具有敏捷、精度高等特点,然而,由于受到硬件设备系统的影响,其灵活性大打折扣,且价格相对较高增加了成本,使得其普及度并不高。
另一方面,以数字控制器为基础。这类控制器主要是有单片微机为主的硬件系统、基本算法构成的,能够突破传统数字控制方法的弊端,促使原有的控制器转变为模糊控制器,从而构成全新系统,而这整个过程就是使用软件模糊化后进行的模糊推理,以此来实现智能控制目标。
2.2接口装置
接口装置的设置主要是将控制对象作为基础,对其控制量及状态量进行转换,再将其传输到控制器当中,计算最终结果,再将结果传输到执行机构当中,发出指令后,执行机构将对被控制对象进行控制,以此来确保供电系统稳定运行。
2.3其他方面
执行机构主要是由步进电动、伺服电动等构成的电力装置;被控对象分类较多,且均呈现对立现象,例如:有线性和非线性、有时滞与无时滞等被控对象;另外,传感器是将速度、压力、流量等非电量为基础转化为变量的传感器,与模糊控制精度息息相关。
被控对象的实际情况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变电站自动化系统对模糊控制器的选择,基于此,在实际应用中,要坚持合理原则,选择合适的控制器,且优先质量好的设备,以此来保证精度。
结语:智能变电站是加强智能电网重要的组成部分,它的运行状态安全与否直接影响着整个电网的安全与稳定。针对智能变电站系统可能而临的安全风险,解析了智能变电站系统安全防护技术。另外还需要适当增加资金投入,加大技术研究,不断调整和优化技术,促使智能控制技术发挥最大效用,从而推动我国电力事业可持续、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林永君,刘玉涛,张丹惠.基于Agent的变电站自动化通信系统的研究[J].华北电力大学学报,2012 , 30(5):12-14.
[3]刘婷.智能变电站信息安全管理力法研究[D].河北:华北电力大学,2013.
论文作者:陈喆
论文发表刊物:《电力设备》2015年第11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6/4/26
标签:变电站论文; 智能控制论文; 系统论文; 控制器论文; 模糊论文; 智能论文; 方法论文; 《电力设备》2015年第11期供稿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