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全球股市再创新高,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新高论文,全球股市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一、股市新高,结构转型
从2000年至今,全球股市经历了一个从“波峰—波谷—波峰”的循环,以摩根斯坦利资本国际全球指数(MSCI)的变化为例,2000年3月27日,该指数曾升至349.04点的高位,之后一路下行,到2002年10月9日下跌至169.48点,随后开始持续反弹,到2006年末,该指数创下367.78点的历史最高位,较上年末上涨了18.8%,较前期最低位上涨了117%(见图1)。
图1 1992年以来摩根斯坦利资本国际全球指数(MSCI)走势
2006年全球股市创新高具有以下主要特征:
1.从区域方面看,新兴市场股市表现好于发达国家。2006年末摩根斯坦利资本国际新兴市场指数较上年末上涨了25.6%,欧共体指数上涨了15.7%,北美指数上涨了13.3%,太平洋地区指数上涨了9.58%。在发达国家中,只有美国的道琼斯工业指数创下12463.15点历史最高记录,较上年末上涨了16.3%,较2002年10月9日7286.27点前期最低点上涨了71.1%。新兴市场经济则全面创新高。新兴市场的投资拉动型经济增长结构使传统经济类股票增长强劲。新兴市场经济体正处于工业化进程之中,投资需求旺盛,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香港恒生指数报收于19964.72点,较上年末上涨了34.2%,较前期最低点上涨了137.4%;新加坡海峡时报指数报收于2985.83点,较上年末上涨了27.2%,较前期最低点上涨了145.9%;澳大利亚、韩国、菲律宾和印度尼西亚也创下历史新高,分别较上年末上涨了19%、4%、42.3%和55.3%,较前期最低点分别上涨了109.9%、206%、204.5%和435%。
以“金砖四国”为代表的新兴市场经济的持续强劲增长,使其企业估值偏低,吸引了全球资金流入,推动其股市创下历史新高。中国、印度、巴西和俄罗斯的股票指数也于2006年创下历史新高,分别较上年末上涨了130%、46.7%、32.9%、70.8%,较前期最低点分别上涨了145.7%、430.2%、431.3%、136.7%,涨幅位居全球股市前列。
主要欧、美股市也都有不俗表现。2006年末,代表500种工业股票的标准普尔报收于1418.30点,较上年末上涨了13.6%,较2000年3月24日创下的1527.46点历史最高点位还差7.2%;纳斯达克指数报收于2415.29点,较上年末上涨了9.5%,较2000年3月10日创下的5048.62点历史最高点位相差52.2%;英国富时100指数报收于6220.8点,较上年末上涨了10.7%,较1999年12月30日创下的6930.2点历史最高点位相差10.2%;法国CAC—40指数报收于5541.76点,较上年末上涨了17.5%,较2000年9月4日创下的6922.33点历史最高点位相差19.9%;德国DAX指数报收于6596.92点,较上年末上涨了21.9%,较2000年3月7日创下的8064.97点历史最高点位相差18.2%;日经225指数报收于17225.83点,较上年末上涨了6.9%,较2000年4月12日创下的20833.21点前期高位相差17.3%。
总之,这次股指创历史最高记录的主体是新兴市场国家和地区。因其经济增长快且股指基数低等原因,使这些国家和地区的股指成为全球资本市场的亮点。
2.从行业方面看,这次全球股市创新高具有显著的行业特征。不同的是,2000年全球股市上涨主要受到新经济类股票推动,本次全球股市上涨主要受到了传统经济类股票的推动,集中表现在能源类和资源类股票,美国因消费旺盛使消费品类企业表现良好。银行、证券和保险业股票也成为全球股市的亮点。出现上述行业特征的原因是:(1)在投资需求强劲增长的推动下,石油价格、金属价格、工业原材料价格不断攀升,使这些行业的收入和利润大幅度增长;(2)美国消费需求旺盛使批发和家居个人用品行业增长较快;(3)银行、证券和保险等金融服务业发展较快。企业投资、居民消费和住房信贷需求的增长促进了银行业的发展,全球IPO、企业并购以及证券交易活跃使证券业收入增长较快,居民资产收益率提高、消费需求旺盛也使寿险服务需求快速增长。
上述行业企业盈利水平的大幅提高是支持公司股价快速上涨根本原因,其涨幅均超过了全部行业的平均水平。2006年,MSCI行业指数涨幅居前的行业主要是消费品制造行业、房地产建筑行业、能源和矿产类、银行和保险等金融服务业,而通讯、计算机、软件、电子等行业涨幅低于平均水平,半导体行业不升反降,出现负增长(见表1)。
资料来源:Reuters Ecowin.
3.从公司方面看,涨幅居前的主要是大型蓝筹公司,这是因为本轮经济周期增长主要是传统经济的带动,而传统经济则主要以大中型企业为主。比如:在美国三大股指中,代表大型蓝筹的道琼斯指数创下历史新高,而代表中小高科技板块的纳斯达克若达到2000年创下的5048.62点历史高位仍需上涨50%;香港恒生指数2006年末报收于19964点,全年上升34.2%,其中代表市值最大200家股票的恒生综合指数上升43.9%,而恒生香港小型股指数同期只上升24.3%;中国的上证综合指数2006年末报收于2675.47点,较上年末上升了130.43%,而同期我国的中小板指数则只上升了76.12%。因此,无论从发达国家还是新兴市场看,这次全球股市上涨主要是由大型蓝筹公司股价上升主导的。同时我们还发现,跨国公司的经营业绩和股价涨幅要高于本地经营企业,这是因为在经济周期上升阶段,跨国公司比本地经营企业更能从全球一体化中获得更大的收益,利用全球配置资源的优势实现较好的业绩。
此外,美国消费驱动型经济增长结构使消费品类股票受益。美国经济增长对个人消费支出有很强的依赖性,个人消费支出占全部GDP的70%左右。在本轮经济周期中,美国个人消费支出需求旺盛,使美国的消费品类企业和商贸类企业获得了良好业绩,其股市价格也表现强劲。而能源、原材料类企业因产品价格上涨使盈利水平大幅提高。以传统经济为主导的经济周期上升阶段的到来增加了对能源和原材料的需求,引起产品价格上涨。2006年,布兰特原油现货价格创下78.63美元/桶的历史新高,伦敦金属交易所三个月期铜创下8600美元/吨的历史新高,铁矿石价格在2005年上涨71.5%的情况下又上涨了17%。上述产品价格的上涨使那些拥有丰富的能源、矿产、金属资源的俄罗斯、巴西、澳大利亚、加拿大等国此类企业盈利丰厚,直接推动了该国股市的上涨。
二、多重因素,共同推动
2006年全球股市创新高是经济周期推动、企业盈利水平提高、全球流动性过剩、长期低利率、金融市场一体化程度加深等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1.全球经济强劲增长为全球股市上涨奠定了良好的基本面
全球股票市场随着全球经济周期的波动而波动。20世纪90年代以来,以信息技术、生物工程为代表的新技术革命极大地推动了生产率的提高,全球经济进入了快速发展时期。到2000年全球GDP增长率达4.86%,成为自1977年以来最高增长速度。同年,全球贸易增长12.08%,也达到了1970年以来最高增长速度。全球实体经济的良好表现,推动了全球资本市场的发展,全球主要国家和地区的股市也纷纷创下历史新高。与此同时,全球通货膨胀开始抬头。2000年发达国家CPI达到2.24%,改变了自1996年以来CPI连续下降的走势,为了应对通货膨胀上升的趋势,美国联邦基金利率自1998年11月17日的4.75%连续6次提高到2000年5月16日的6.5%,其他国家和地区也随之跟进,全球利率进入上升周期。同时,推动股市上升的网络和IT公司的业绩并不理想,安然和世通公司财务欺诈案件影响市场信心,企业盈利水平下降,再加上9·11恐怖活动,全球经济陷入衰退,全球股市在2000年前后创下历史新高之后也随着全球经济基本面的改变而开始持续下跌。
为了恢复经济增长,全球央行纷纷采取减息措施,加快经济复苏。美联储连续13次下调联邦基金利率,自2000年5月16日的6.5%(为1991年2月以来最高)降低到2003年6月25日至1%。日本贴现率自1995年下降到0.5%,从2001年更是进一步下降到0.1%。欧洲央行将再融资利率从2001年4.75%下调到2003年的2%。在宽松货币政策的作用下,经济周期的衰退阶段明显缩短,全球经济经过短暂的衰退后开始复苏。2002~2006年全球GDP增长率分别达到3.1%、4.1%、5.3%、4.8%、5.1%。与此同时,实际通货膨胀率低于通货膨胀预期,并呈现持续下降趋势。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研究表明,发达国家的通货膨胀率从1990年的5.1%下降到目前的2%,全球整体通货膨胀率从26%降至不足4%的水平(见图2)。
图2 世界经济增长趋势和预测
资料来源:IMF。
2006年,美国尽管出现了房地产价格下降的趋势,但其外溢效应有限,支撑经济增长的消费和投资需求依然旺盛,最终使GDP增长率超出市场的普遍预测,达到3.4%。
欧洲经济表现良好。2006年,欧元区GDP增长率达到2.6%,较上年提高1.2个百分点。德国受举办世界杯等利好因素的刺激,国内需求旺盛,经济增长强劲,GDP增长率达到2.7%,创6年来新高。英国GDP增长率达到2.7%,较上年提高0.9个百分点。
亚洲经济增长继续强劲。2006年,中国GDP增长率达到10.7%,连续4年超过10%。印度GDP增长率达到9.2%,近4年平均增长率达到8%以上。其他亚洲新兴市场经济体经济增长也有不俗表现。
日本经济逐步摆脱了“失去十年”的阴影开始复苏,2006年GDP增长率达到2.2%,其中第四季度同比增长4.8%,为近3年来最快增幅,且为连续第8个季度增长。
2.企业盈利水平大幅度提高以及企业信用违约率的下降增强了投资者信心
2001年全球经济陷入衰退,企业经营状况恶化。以《财富》杂志世界500强企业经营指标为例,2001年世界500强企业营业收入出现负增长,净利润更是较上年下降了51.4%,2002年企业经营绩效进一步恶化,净利润再次较上年减少了一半以上。
2003年全球经济迅速走出衰退,良好的经济增长环境是企业盈利的前提和基础。2003~2005年,世界500强企业营业收入分别增长了8%、13%和12.7%,企业净利润分别增长了448%、27%和30.3%。
2006年全球企业继续保持了良好的经营业绩,企业获利远优于预期,成为支持企业股市价格持续上涨和全球股市创新高的决定因素。2006年第3季度,美国企业利润高达16580亿美元,同比增长了17.7%,企业利润占GDP的12.4%,这是自1950年以来的最高值。作为新兴市场代表的中国,企业盈利能力不断提高,2006年前10个月,工业企业实现利润14697亿元,同比增长30.1%,占GDP的比重由2000年的4.7%提高到8.1%。
企业的信用违约率与企业自身经营状况紧密相关。2002年企业经营业绩的严重恶化,导致企业违约率上升。全球投机级公司债券违约率由2000年的5%上升到10%,之后随着全球经济复苏和企业盈利增长,该指标下降到目前2%左右的水平,极大地增强了投资者信心(见图3)。
图3 2000年以来全球投机级公司债券违约率
资料来源:OECD。
3.宽松的货币政策导致全球流动性泛滥助推了股市上涨
良好的宏观经济基本面和企业的优良业绩构成了股市上涨的基础,但若要保持股市持续上涨并不断刷新历史记录,其背后必然有大量资金买盘的推动。而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全球货币供应量持续增加,M1占GDP的比重不断提高,即使在2004年开始采取紧缩的货币政策,也未能根本改变全球流动性过剩的局面。
而且,金融衍生产品市场发展迅猛,从根本上改变了关于流动性的定义,流动性的发展更多地通过金融衍生产品市场的超速发展表现出来。目前全球流动性中,M0与全球GDP的比例在10%左右,但M0只占全球流动性约1%。M2与全球GDP的比例达到122%,但M2只占全球流动性约11%。全球证券化债券与全球GDP的比例达到142%,但证券化债券只占全球流动性约13%。而全球流动性中以金融衍生产品形式存在的那部分约占到75%,金融衍生产品价值与全球GDP的比例高达800%。①
超宽松的货币政策,不仅对经济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同样也推动了全球股市上扬。
美、日、欧长期低利率可以使投机者获得廉价的资金并充分利用金融衍生产品的杠杆效应在全球范围内寻求投资机会。在本轮经济周期的上升阶段,股市和房地产、贵金属、债券等一样都毫不例外地成为过剩流动性的首要出口,造成全球股市上涨。
以印度为例,2005年该国股市上涨了42%,创下历史新高。据印度证管会资料,外资当年进入印度股市金额达创纪录的107亿美元,特别是对于那些多年来饱受低利率之苦的日本投资者更是大举进入印度股市。自2004年9月以来,日本市场成立了七支印度基金。第一支成立的PCA Asset Management Co.初期规模为19.7亿日元,在1年的时间里就暴增至4270亿日元。日本最大共同基金公司—野村投信在2005年年6月募集一支印度股票基金,规模500亿日元,仅6个月资产额就膨胀了2倍多。
图4 1990年以来美国10年期高等级公司债券和市政债券的名义利率和实际利率变动趋势图
资料来源:OECD。
图5 1980年以来美国、日本、德国和欧元区名义长期利率变动趋势图
Figure 1.Nominal long-term Interest rates
资料来源:OECD。
图6 1980年以来美国、日本、德国和欧元区实际长期利率变动趋势图
资料来源:OECD。
4.长期低利率支持了全球股市持续走强
利率是影响股市变动的重要因素,并且二者呈反向变动关系。长期低利率以及市场对长期利率继续保持低位的预期支持了全球股市持续走强。目前,低利率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名义利率和实际利率水平均处于历史低位。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美、日、欧等发达国家的名义和实际长期利率均处于下降通道。美国10年期国债的名义利率由1980年的15%下降到目前的5%左右,实际利率则由8%下降到2%左右。目前,欧元区和日本的名义利率分别为4%左右和2%,如果扣除核心CPI,实际利率仅为2.5%和1.5%。
(2)收益率曲线变得平缓,甚至出现长短期利率倒挂。自2004年6月美联储进行连续加息以来,美国国债长期利率上升滞后于短期利率上升,甚至出现倒挂现象,这被格林斯潘称为“不解之谜”。通常,市场把10年期国债和3月期国债分别作为长短期基准利率进行利差分析。2006年1月18日,二者首次出现了本轮加息周期以来的负利差,之后二者在正、负利差之间几上几下。5月15日,10年期国库券收益率曾达到5.2%,但5月底又开始下降,并跌到联邦基金目标利率5%以下,这是自2001年初美国经济衰退前夕出现10年期国债低于联邦基金利率目标之后首次再度低于该目标利率。3月期国债利率在8月以来基本稳定在5%水平,但10年期国债利率则开始滑到5%以下,出现倒挂并持续至今。②
(3)信用风险的溢价降低。这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信用评级较低企业债券的信用风险溢价降低;二是信用风险较高国家债券的风险溢价降低。
美国Baa级债券与美国10年期国债的利差从2002年380点下降到2006年180点。
1990年以来,新兴市场债券的收益率与同期美国国债相比,最大利差为1631点,最小利差为174点。2001年~2006年6月,新兴市场债券指数(EMBI)与美国10年期国债的利差分别为728、725、403、347、237、218,呈逐步缩小走势。
除了上述推动全球股市创新高的共有原因外,就美国而言,还有一些特殊的政策,特别是自2003年布什政府对资本利得和股息实行减税措施,进而刺激了蓝筹股派发丰厚股息引起市场对蓝筹股的追捧,从而使反映大盘蓝筹股的道琼斯指数创下历史最高记录。同时,股票资产价格上涨提高美国家庭的资产收益,支持了美国的消费,反过来又拉动了美国的经济增长,为股市上涨奠定了基础。
图7 美国10年期和3月期国债利率和利差变动(%,基本点)United States,Yield,Close,USD
—Treasury Bills,3 month
—Govemment Benchmarks,10year
—Govemment Benchmarks,10year [-Treasury Bills,3 month]
Source:Reuters EcoWin
图8 高收益债券和投资级债券与10年期美国国债的利差变动情况(基本点)
资料来源:Global Financial Stability Report,September,2006 IMF.
三、2007年全球股市再创新高
展望2007年全球股市走势,我们认为全球股指仍有相当的上涨空间,并将再创新高。
1.全球经济处在中期调整阶段,增长仍然有力
全球经济正处于新一轮经济周期的中期调整阶段。但理论界对于这轮经济周期发生的动因和所处的阶段则有不同见解。一些学者认为,目前全球仍处于信息技术革命主导下的第五轮经济长波周期,尽管美国在2001年3月出现了衰退,但目前所处的长波位置决定了当时的衰退只是长期经济增长中的一个阶段,信息技术对美国经济乃至世界经济增长的外溢作用仍在充分发挥,并支持第五轮经济长波持续20年左右。③
我们认为推动这轮经济增长周期的主要因素是世界主要经济体宽松的货币政策、全球一体化下制造业继续向亚洲和新兴市场转移,推动劳动生产率提高和公司利润增长。
目前,全球主要机构都对2007和2008年全球经济增长作出了放缓的预期。IMF预测2007年全球经济增幅下降到4.7%,国际贸易增长下降到7.5%。我们的看法是全球经济正处于新一轮经济周期的中期调整阶段,不会出现衰退,2007年全球经济增长率将继续保持在5%以上。首先,支撑美国经济增长的基本因素仍然向好,生产设备利用率和就业状况趋紧,长期低利率的趋势还将延续,加上近期能源和原材料价格回落的利好因素,美国经济将实现软着陆,经济增长率将超过3%。其次,欧元区和日本经济的基本面在持续改善,内需日趋增强,今年仍会有较好表现。第三,美国经济软着陆将为新兴市场经济继续提供增长的动力。因此,全球经济衰退的可能性不大,从而为全球股市继续上涨创造了条件。
2.长期低利率和流动性过剩的格局没有发生实质性变化
导致长期低利率的原因是:(1)全球央行特别是在格林斯潘执政美联储时期,货币政策透明度以及公信力的提高,金融市场基本可以准确的预期货币政策的动向,市场利率的波动性也有所降低;(2)全球储蓄过剩将继续为资金需求方提供廉价和稳定的供给,长期利率上升的动力不足;(3)新兴市场国家和石油出口国为了寻求避险和安全纷纷将其持有的巨额外汇储备购买美国政府长期债券,推动了长期债券价格上升和利率下降。这些导致长期低利率的因素还在延续,没有改变的迹象。只要低利率的长期趋势不改,流动性过剩的格局也不会改变。
3.市场估值仍然处于合理范围之内
目前股市的市盈率普遍低于2000年时的水平,说明当前估值水平比较合理(见表5)。但是,股市的周期性波动是客观存在的,特别是2006年由于股指急速上升使全球股市面临调整的压力。美林公司在2006年11月对全球216位基金经理人进行了问卷调查,结果显示19%的基金经理人认为全球股市估值过高,还有18%认为偏低,虽然只有1个百分点的偏差,但反映出认为当前股市估值偏低的人数在逐步减少的趋势,这是自2004年初以来第一次出现这种情况。因此,出现再次抛跌的风险仍然存在,但不至于引发全球股市危机。
4.公司盈利水平不会出现大的波动
本轮经济周期一个奇特现象是:一方面由于能源和原材料价格上涨使企业生产成本提高,另一方面最终产品价格则没有显著上涨以致全球通货膨胀水平保持低位,企业在双重挤压下盈利水平不降反而大幅度提高。究其原因是由于企业劳动生产率提高所致。以美国为例,根据美国劳工部公布的数据显示,1987~1990年,美国多要素生产率(Multifactor productivity)年均增长0.6%,1990~1995年均增长0.5%,1995~2000年均增长1.4%,2000~2004年均增长1.9%,2005年增长1.8%。多要素生产率的逐年提高增强了企业抵御经济周期波动的能力,从而决定了公司盈利水平不会出现大的波动。
另外,2007年全球经济增长放缓的预期已使能源和原材料价格呈现下降趋势。2007年1月30日,商品研究局(CRB)指数为298.3点,较上年同期回落了51.8点,降幅为14.8%。原油价格也从2006年的平均66美元/桶回落到目前的60美元/桶左右,有利于企业降低成本,提高盈利水平。
四、潜在风险不可低估
尽管有一系列正面因素支撑全球股市再创新高,但我们也应充分认识到由于2006年股市较快上涨,其风险正在积聚,因此,短期内股市的波动性将加剧,资产组合的结构调整将加快。
1.全球经济增速放缓,通货膨胀预期上升
2007年全球经济虽然不会出现衰退,但增速放缓仍然会对企业盈利的支持度弱化。近年来,企业劳动生产率提高是企业盈利水平大幅度增加的主要内因,同时全球经济的快速增长也为企业盈利状况的改善创造了良好的外部条件。随着全球经济增速放缓,企业盈利水平的增长一旦达不到市场预期,就会直接造成企业股价下降,从而给全球股市带来不确定性。
全球经济放缓也将导致能源和原材料的供求关系发生变化,其产品价格的波动性加大,但不会出现持续下降趋势。因此,能源和原材料价格仍然对全球通货膨胀构成压力。同时,发达国家劳动力加薪的要求以及新兴市场为改善国际收支不平衡问题而采取的货币升值等措施都将对发达国家物价上升产生压力。我们预期欧洲央行将在今年第2季度加息,美联储将在下半年加息。全球主要央行的加息举动将增加全球股市的波动性。
2.不同国家和地区的股指将表现各异
基于对今年全球经济形势的判断和各主要经济体的观察,我们认为,美国股市将保持稳中有升,欧元区和日本股市走强,澳大利亚和加拿大股市将整体回落,亚洲和新兴市场股市还有上涨空间,但涨幅有限。
随着2006年美国GDP增长率的公布,市场对美国经济悲观的看法有所改变。近年来,美国上市公司盈利水平在大幅增加中积累了大量现金,受投资者要求提高ROE的压力,越来越多的公司制定了股票回购计划,回购规模也逐步扩大,支撑了公司股价继续上涨。今年内,道琼斯指数将震荡上行,标准普尔指数将挑战历史最高点。
由于欧洲经济和企业盈利能力提高,市场认为欧元区股市的低估最为严重。2006年末,英国、德国和法国的平均市盈率为13倍,低于美国和日本,更低于新兴市场国家。同时,有研究报告预测今年欧洲企业并购规模有望达到1.2万亿美元,接近2000年创下的最高记录。企业并购活动将成为推动欧洲股市上涨的重要力量。
日本的低利率促使企业并购活动增加以及盈利能力提高,加上战后婴儿潮退休将带动资金流入股市,成为令投资人看多日本股市的原因。此外,日本公司法关于外国公司可以通过股票交换收购日本企业的新规定,将促使更多日本公司提升企业价值,拉高股价。
澳大利亚和加拿大股市上涨主要得益于能源和矿产等资源类股票,随着这些行业产品价格的回落,两国股市也将整体回落。
亚洲和新兴市场股市上升过快,估值水平超出了经济基本面,股市将在波动中调整。
3.行业也将有所调整
随着全球股市不断创新高,短期风险上升,市场调整的压力加大。投资者已开始调整投资组合的行业结构,以规避经济放缓和部分行业股值偏高的风险。
石油、贵金属价格持续下跌,已使此类行业的股票遭到了市场的抛压。部分基础资源和食品饮料等景气循环类股,可能因经济放缓而受到冲击。而保险、医疗保健、烟草类股因市盈率较低且受经济周期影响小而成为投资者换仓的对象,部分高科技股可能会受到青睐。
4.流动性过剩将成为推动2007年全球股市再创新高的主要因素
如果说2006年全球股市创新高是由多重因素共同推动的话,那么2007年全球股市的持续上涨主要是流动性过剩推动的。今年全球经济增长放缓以及企业盈利水平的增长相对平稳使其对全球股市上涨的贡献率在下降,而持续的流动性过剩对全球股市上涨的贡献率将由去年的20%提高到今年的50%。这是因为:一方面,长期、低利率使借贷成本非常低廉,正如《商业周刊》杂志2007年2月19日封面文章的标题所言“这是一个利率超低的世界”,而且低利率特征还将持续10~20年时间④。另一方面,随着全球金融市场一体化的发展,对冲基金、私募基金、养老金等机构投资者规模不断扩大。目前,全球对冲基金总资产规模已经超过1.5万亿美元。全球养老保险金发展迅速,OECD国家养老金资产从2001年的13万亿美元增加到2005年的17.9万亿美元,年均增长8.7%,占GDP的比重由86.7%提高到87.6%。
在2006年全球股市创新高效应的影响下,全球资金为了追求高回报开始向从商品期货市场、房地产市场流向股票市场,从而成为推动2007年全球股市再创新高的主要因素。但同时也使股票市场不确定性增大,一有风吹草动,就可能成为对机构投资者攻击抛售的对象。2006年12月18日泰国央行因出台了一项新的外汇管理政策导致第二天泰国股市重挫14%,为近20年来最大跌幅,这是一个很好的佐证。
总之,我们认为,全球股市在2007年仍有相当的上涨空间,但是其潜在的风险日益突出,然而这种风险会被全球流动性过剩主导的股市上升所掩盖,因此股市会继续升高,但其风险也在加大,由于流动性主导作用更大,股市波动也会更大,2007年股市会在更大的波动中走向新高并把更多的风险带入2008年。
注释:
①朱民、马欣:“新世纪的全球资源性商品市场:价格飙升、波动、周期和趋势”,载《国际金融研究》2006年第11期。
②陆晓明:“房屋市场降温中的美国经济2006年分析与2007年预期”,载《纽约金融》2007年第1期。
③陈漓高、齐俊妍:《第五轮经济长波的发展趋势》,第九次中国世界经济年会会议论文。
④《商业周刊》,2007年2月19日封面文章。
标签:经济周期论文; 全球股市论文; 世界经济论文; 经济指数论文; 企业经济论文; 美国gdp论文; 国债利率论文; 经济增长论文; 股市论文; 美股论文; 股票论文; 经济学论文; 证券论文;